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的陪葬,秦始皇更做到了极致,后宫的不算,他们最可怜!

历史上的陪葬,秦始皇更做到了极致,后宫的不算,他们最可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57 更新时间:2024/1/19 7:20:06

殉葬制度堪称中国古代最残忍,最严酷,最血腥的制度,通常都是帝王驾死后由于舍不得宠爱的妃嫔,想让她们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于是杀掉她们陪葬,有被杀死或自杀陪葬的,也有活埋的。因为这个残忍制度的存在,不知结束了多少年轻、鲜活、无辜的生命,那些本该在世界上享受着美好与芬芳的年轻美丽的女子,却只能永远沉睡在冰冷黑暗的棺材中,不见天日。

殉葬制度从殷商时期便开始,在很多关于商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都会在帝王以及贵族墓穴中发现几具女子的尸体,根据年龄判断都是年轻女子,再从尸体各个方面研究,发现死亡原因竟是给帝王贵族殉葬!

比如,在一个古墓中发现在数百具“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的女尸中,只有一具男尸,墓葬之奢靡令考古学家咋舌,经过多方面考证,最后考古学家们得出结论,这座华丽的墓的主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看来周幽王真的是好美色到了极点,连死都忘不了风流快活。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社会可以说是进步了,但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殉葬制度非但没有被取消,反而越来越在王公贵族中间盛行,朝代不断更替,很多典章制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残忍至极的殉葬制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历代沿袭的习俗。

秦始皇死后,其殉葬人数之多为历史罕见。秦二世为了防止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们泄露有关秦始皇陵的秘密,便将他们至于死地,永远留在墓葬中,工匠人数达万计。

汉唐时期,殉葬制度没有前代那么流行了,他们通常实行的是陪葬制度,一些生前备受帝王欣赏的大臣或将军,在死后陪葬在帝王陵的旁边,这项殊荣可不是一般臣子能享受到的。有的大臣的主张在若干年后被后任帝王否定,还会把他们的墓迁离帝王陵。

宋代中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住中原,他们没有受到过儒家文化的熏陶,统治者和王公贵族多多少少保留着一些比较野蛮残忍的习性,再加上他们一直有着人殉的传统,因此,殉葬制度又在中原流行起来。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王朝,不可避免地实行了殉葬制度,成吉思汗死后,殉葬的美女也不计其数。

明朝,这个诡异而又黑暗的王朝,在各种监察制度,高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发展的同时,殉葬制度也得到了发展。从明太祖开始,到明英宗结束,明朝前期的殉葬制度可谓空前的残忍,按朱元璋制定的规矩,后宫嫔妃但凡是没有生养过的都要殉葬。哪个皇帝都不例外,包括以老实仁厚著称的朱高炽,勤政爱民的朱瞻基,更别说朱元璋和朱棣二位了。

朱元璋是穷苦农民出身,早年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苦日子过来的,当然要好好享受享受皇帝的生活,虽说当皇帝的日子已经够长了,但是国家大小事物都由他一个人处理,真的身心俱疲,所以,他想在死后真正地风流快活一回。能够和朱元璋“同墓而眠”还不是每个后宫妃嫔都能享受到的“殊荣”,据考证,跟朱元璋合葬的妃嫔除了比朱元璋早死的马皇后,只有成穆贵妃孙氏、宁妃郭氏,但是,不要天真地以为其他后宫女子就可以保住性命,绝不是这样,堂堂开国皇帝怎么能就三位妃子就满足了呢?

其余的妃嫔在被迫自杀或者直接被杀死后,葬入朱元璋陵寝孝陵旁边的陵墓。

关于明朝的殉葬制度,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凄美的故事:

民间有才女郭爱,嫁入明宣宗朱瞻基后宫只有二十几天,朱瞻基便病逝了,至于郭爱有没有被朱瞻基临幸过,或者说她有没有见过朱瞻基已经没有人去研究,单说她的从死,真的十分动人。郭爱知道自己要殉葬,仿楚辞写下了“绝命书”:“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这段最美丽的年纪,双亲尚在,自己却要为一个根本毫不相干的人陪葬,多么令人同情,令人唏嘘感叹!

殉葬制度断断续续地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彻底废除。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制度之所以存在,抛开古代人们那种相信人的记忆能在阴间继续保留的愚昧想法之外,有两点原因:

一是帝王和贵族那无休止的欲望,他们生前觉得享受的不够,想在阴间继续过被美女环绕的日子。

二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在深宫之中,她们的生命,有时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殉葬制度的废除,是历史的进步,从开始实行到被废除,是对女性生命由践踏到尊重的过程。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王嬴政用十年时间消灭山东六国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曾经无比辉煌的山东六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最终秦国灭山东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曾经无比辉煌的诸侯大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呢?战国时代最大的胜利者是秦国,它的辉煌自然就不需要

  •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东吴从夷陵之战的胜利中得到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孙权向刘备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赤壁之战后,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西蜀和东吴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双方矛盾加

  • 军用头盔上为什么放一层网 这层网没有防护效果为什么要加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军用头盔上的那一层像渔网一样的网,又叫伪装网,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做伪装,如在树林当中,可以用这层网装一些杂草、树叶什么的,起到伪装的作用。军用头盔上的这层网,除了用树叶伪装,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它能起到一定的避免头盔反光的作用,头盔都是用金属做的,一旦被太阳照射就会出现反光现象,这样不仅没有起到隐蔽

  • 熊廷弼三次经略辽东 是明末真正吃透辽东战局的人 最后却被传首九边 尸弃荒野 熊廷弼为什么被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熊廷弼是明朝末年将领,熊廷弼三次经略辽东,其战功之卓著,在明末的时代背景下尤为显眼,但是之后却被“传首九边”,不得不说是一场人间悲剧!熊廷弼为何会被身首异处、传首九边?熊廷弼,湖北人,原为“楚党”,但和东林党人过从甚密。他作为辽东战局主守派的代表人物,早在万历三十六年,就已经在辽东战场上历练。万历四

  • 林彪之女:我认为父亲主要的错误有三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成了林彪自己的写照笔者认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前,作为领兵主将的林彪,锋芒主要是体现在战场上的话,那么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作为军中副统帅的林彪,锋芒由军内而党内,是“剑走偏锋”,且杀伤力之大使整个中国都为之震动。在军内,从朱德总司令算起,无论资望有多高,林彪都敢放肆。

  • 她是史上第一个皇贵妃,也是明朝最后一个为皇帝殉葬的妃子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代宗是一个很纠结的皇帝,作为太子的叔父他大权独揽,甚至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倒霉的是自己儿子五岁时候夭折,这还是自己的独子。从此他性情大变,由一个勤政的皇帝变为了一个贪图美色的皇帝,一心只想着生一个儿子。人是复杂动物,其性情、爱好是可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在这方面,明代宗朱祁钰就是

  • 宋朝都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平时老百姓有着什么娱乐活动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电子产品在当今社会已经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有时候,突然发现:没有手机,好像就与世隔绝了一样。而当我们把心一横,关掉手机,跑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待上一个星期,又恍然发现:好像这个社会没有我们还是照常运行,原来自己也没那么必不可少?我记得小时候电子产品还没普及的时候,我们也照样生活得很开心,所以,如

  • 北宋为什么能够实行士大夫政治?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北宋年间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各种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精神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与当时的士大夫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北宋实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治,而以北宋中前期尤为典型,这一百余年的政治模式,为后代统治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宋朝拣选治国人才慎之又慎,皇帝对士大夫高度重视唐朝是个辉煌

  • 历史上的吕不韦如何死的 吕不韦墓又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商人,对秦国有着突出贡献,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非常聪明,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非常自负,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卿卿性命。吕不韦的死真真是应验了这样的一句话。吕不韦的成功,归咎到底,是因为他的目光长远,选好了一个人,并通过购入、囤积、投资、经营

  • 三国至今一千七百多年,这四座城市却从未改名,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世界四大古文明国中,其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没有间断过,华夏民族以它独有的灿烂文化结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历史长河中,随着朝代的更替,都城的不断转换,有些地名已经销声匿迹了,只能在史书上查到相关的历史痕迹,但是有几个城市从三国至今的一千七百多年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名称,它们分别是:成都、汉中、洛阳、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