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王允一生清正为国 为汉室消灭奸贼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最终落得了个惨死的下场 董卓死后 王允为什么拒绝了十几万西凉兵归降?

​王允一生清正为国 为汉室消灭奸贼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最终落得了个惨死的下场 董卓死后 王允为什么拒绝了十几万西凉兵归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22 更新时间:2023/12/26 12:43:04

王允是东汉末年时期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曾设计铲除董卓,后联合吕布共同执政,日益骄傲自满。初平三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王允兵败处死。

东汉末年,天下的英雄们是纷纷的涌现了出来,都开始招募自己的谋士和将军。一时间都是各为其主,天下的好汉们根本就没有几个是忠诚于汉室的,而此人却为汉室消灭奸贼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可惜的是在他刚刚立下功劳后,太过自大就被叛军给活活的逼死了,此人就是王允。

王允,官居三公,心中是一直存在着报国,当时是董贼霍乱朝纲,大臣们都对此是苦不堪言,心中都恨透了董卓,想了很多的办法要去杀死董卓,无奈的是董卓生性十分的多疑,凡事去面见他的人都统统不准带武器,根本就没有办法除掉董卓。而当天下的诸侯们来讨伐董卓的时候,开始朝中的大臣们对此都是十分的高兴,希望诸侯们能够快点除掉董卓,哪曾想这些诸侯们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没有使出自己的全力去讨伐董卓,自然董卓也不会失败于他们。

而董卓的死则是好在有了王允的计谋,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吕布两人的好色,以自己的义女貂蝉为诱饵,使得吕布和董卓是反目成仇,最终趁着董卓上朝不注意的时候,让吕布给杀死了,失去了头目的西凉大军是如同老鼠一般,是四处逃窜。而长安之中因为除掉了董卓,众大臣们都是十分的高兴,而王允也是被推崇为了最有功劳的人,此时的吕布是终于和貂蝉团聚了,吕布对于王允能够成全他和貂蝉是十分高兴,因此对于王允也会十分的尊重。

王允命令吕布将城池中所有的士兵都给聚集起来然后好好的把守城池,防止叛军们继续来犯。第二天上早朝后,王允就向着皇帝为吕布请了功劳。年幼的皇帝如今看到那曾经每天欺辱自己的董卓不见了,自然也是十分高兴于是说话也是硬气了许多,于是就赏赐吕布为了大将军,而将王允也是赏赐封为了太师,让王允帮助皇帝一起处理国家大事,毕竟当时的皇帝年纪还是十分的小,根本就对于很多的事情都是不懂。

执政了的王允自然是十分的高兴,如今再也不用受那董卓老贼的气了,汉室的复兴也是十分的有希望了,一时间长安城内百姓们和大臣们的生活都是十分的安详,这时候突然的在一次早朝上,陈宫报告王允说董卓以前残余的部下要投降了,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任何的支援和粮草已经是存活不下去了,这时候王允是哈哈大笑,他告诉陈宫拒绝答应这些叛军的投降,因为那时候董卓干出来的恶行大多数都是由着这些人所干出来的,因此王允对于他们是十分的痛恨,陈宫却劝王允一定要接受他们的投降,陈宫告诉王允他们有十二万人马若是将他们给逼急了到时候攻打进来可就难以处理了,王允则是非常的自信他告诉陈宫自己有吕布在手根本就是不惧怕这些反贼们。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反贼果然是被王允给逼急了,十二万的大军是直接开始攻打了长安城,而长安城中此时只有两三万的兵马很快城池就要被攻破了,这时候那些西凉大军们就要求让王允出来,王允站在城墙之上的时候,西凉的大军就对着王允表示若是王允自杀了,他们就不会为难皇帝和其他人,王允听到这话知道此时自己已经是没有了活路于是就直接从城墙之上跳了下来,可怜的王允就这样死了。

王允为何拒绝了十几万西凉兵归降?

王允认为西凉兵在董卓死后,已经是一盘散沙,派出归顺自己的西凉军讨伐李傕郭汜等人,让他们自相残杀。

西凉军统帅董卓死后,他的军队主要由五个中郎将掌握。这五人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其中段煨、胡轸、徐荣三人表示归顺王允,听从汉献帝指挥,愿意改邪归正,而董卓的女婿牛辅和董越却拒绝归顺王允。可是两人又火并,牛辅将来找自己商量大事的董越杀死,吞并了他的军队,却不是干大事的料。

他先凭借自己的少数军队击败了恶前来讨伐自己的李肃,却害怕自己镇不住军队,独自带领金银细软逃跑,半路上被手下人暗害。他的首级也被带到长安领赏去了。这时,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将,三个归顺王允,两个被杀,只剩下了牛辅手下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几个校尉。

说实话,李傕、郭汜等人就是几个小虾米,在西凉军中属于中级军官,不属于高级将领,无论是声望、还是实力,都不被王允放在眼里。因此,王允认为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尚未归附的西凉余党已经是一盘散沙,没必要再招降了。

于是,他派出董卓旧将胡轸﹑徐荣在新丰和李傕、郭汜等人作战。这一战,属于西凉军内部火并,辽东人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这下,李傕军队势力大振,他沿途收集部队,来到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了。《三国志》中记载如下: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

王允想让西凉军互相消耗,自相残杀的愿望落空,李傕军队反而越来越多了。最终,李傕大军仅仅用了八天就攻陷了长安。

王允认为如果招降剩余的西凉军,害怕尾大不掉。

董卓被杀,段煨、胡轸、徐荣三人表示归顺朝廷,如果再收降剩下的西凉军,也就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那么西凉军势力还是长安附近最大的。如果再出来一个首领,成为西凉兵的首领,号令西凉兵,那么这将对西汉政权造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王允派一员战将,前去收编这些西凉军,他们也会可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因此,王允在犹豫中,没有立刻给出可行性处置意见,最后导致西凉军尾大不掉,反攻长安。

王允想利用关东兵和西凉兵火并,坐收渔翁之利。

王允害怕西凉军尾大不掉,就想出了一个“驱虎吞狼”之计。他想的是,号召关东军,如袁绍曹操袁术等人,带兵讨伐剩余的西凉兵,彻底消灭西凉兵,解决西凉兵隐患。当时有人劝说王允,说这样会引起西凉李傕、郭汜等人的反咬一口,逼反他们,得不偿失。于是王允犹豫了,还没有实行“驱虎吞狼”的计策,就被西凉兵攻陷长安,他也身首异处。《后汉书》中记载如下: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允议罢其军。本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准备解甲归田,关键时刻,被“毒士”贾诩劝谏,出谋划策,才改变主意,反攻长安的。

董卓被杀后,西凉军实力尚存。当时西凉军大部分被董卓放在外围,防备关东各路诸侯。王允及吕布手下军队很少,面对战斗力极强的十几万西凉兵,他们很难处置,弄不好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场。最后,李傕、郭汜等人贡献长安,王允被杀,吕布逃离长安,流浪江湖。

本来王允看到董卓手下的三个中郎将已经归顺,有十足的信心,守住长安,消灭剩下的西凉余党,没想到的是,阴沟里翻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几个校尉,重整西凉军,杀奔长安,还将长安占领。

标签: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刘恒因太弱而为帝 开创文景盛世 为什么称文帝刘恒是在高祖刘邦以后汉朝最厉害的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为西汉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称文帝刘恒是在高祖刘邦以后汉朝最厉害的皇帝呢?纵观中国历史中的诸多皇子,为了帝位,很多人都恨不得权势越大越好,最好母亲是皇后、最好是长子、最好手里有一个强大的军队、最好朝堂上有位

  •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 同样是以少击多 项羽为什么不能重演巨鹿之战的辉煌?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项羽从此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五年后,项羽兵败垓下,都是以少击多为何项羽没能在垓下之战重复巨鹿之战的传奇?项羽之勇,千古无二,项羽的勇猛不仅体现在力气上,还体现在打仗上。灭秦的功劳几乎是项羽

  • ​明世宗朱厚熜前半生雄才大略 后半生荒于朝政 嘉靖皇帝究竟是一个有能力的明君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然而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明朝中期的嘉靖皇帝,是明朝历代皇帝中,统治时间较长的一位。然而这位君主的行事风格,非常诡异。经常用各种计谋和手段,给自己营造一种

  • 忽必烈对日本岛发动了两场征服战 最终以蒙古军的惨败而告终 蒙古帝国为什么没能打下小小的日本?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然而,蒙古两次攻打日本都失败了。横跨欧亚大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为什么会败在一个小小的岛国身上呢?蒙古部队,人们都知道是当时强大的军队。在大陆上几乎没有对手,?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

  • 田豫本是刘备的手下 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曹操,田豫离开刘备真的是因为家有老母需要照顾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田豫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而后追随曹操,得到曹操重用。田豫离开刘备,真的是因为家有老母需要照顾?田豫为何舍弃刘备投奔曹操?当年刘备能在乱世之中崛起,除了机遇巧合,被汉献帝亲口承认的汉室宗亲的身份之外,还要归功于他神奇的相人之术。要知道刘备在乱世之初,就曾结识了后世称为万人敌的关羽与张飞两员猛

  • 宁远之战是明军首次战胜后金军 宁远之战中袁崇焕是如何取胜的,宁远之战对明朝和后金双方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发生在公元1626年的宁远之战是后金与明朝在宁远城展开的一场战争,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兵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战胜后金军,明朝称这场胜仗为“宁远大捷”。明朝以少胜多,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宁远之战是后金与明朝在宁远城展开的一场战争,此战以明军取胜而告终,这一

  • 宋朝的朋党之争直接导致了王朝的衰落乃至灭亡 宋朝的朋党之争是如何影响士风和政风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封建社会,士大夫为争权夺利,在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就叫朋党之争。朋党问题虽不始于宋代,却是宋代政治史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朋党之祸成为宋代政治生态最为突出的现象和内容。宋朝的朋党之争,真正的白热化时代,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当时的北宋王朝,虽说表面繁荣,其实却已不堪重负。国家财政连年赤字,行

  • 为什么说孙权的名声不好,孙权十万大军在逍遥津为什么败给张辽的八百步卒?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他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还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免除租税、崇尚节俭,以至富国强兵。为何孙权的名声却不好?人们说到三国,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蜀吴三国

  • 兵马俑的真正主人竟不是秦始皇,是真是假?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雄伟的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了考察和证实,基本推断这是属于秦始皇嬴政的陪葬品,但是学术界还有一种不同的观点,兵马俑的主人并非嬴政,而是另有其人。兵马俑真实主人竟不是秦始皇?在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

  • 常惠是谁,常惠和解忧公主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西汉时期和亲的公主有很多,与其说是嫁到边疆去,不如说是给强大的国家做人质,或者给弱小的国家做外交官,总之是一个很苦的差事,那么西汉时期的解忧公主与西汉著名外交家常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二位又为大汉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常惠,西汉时期人士,家乡位于太原郡。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汉朝廷大臣,出了名的外交家,他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