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这一项也会出现在刑罚中呢?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这一项也会出现在刑罚中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3/12/24 7:39:44

在古代的时候一直有一句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般孩子犯了错都会被打屁股,而这一项在刑罚中也是存在的,在影视剧中这项也是经常出现的,那么为什么古时候会那么热衷于这一项刑罚呢?

屁股,生理学上称为“臀”。对于臀,明代宁一玉在《析骨分经》中的“臀”条称:“尻上横骨为腰,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研究臀一样有历史的,则是体罚中的“打屁股”行为。

古代老师喜欢“打屁股”除臀部生理上适合体罚、不易致残和外露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打屁股”这种教育方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从《易经》上可窥一斑,第43夬卦第四爻是“臀无肤,其行次且”,第44姤卦第三爻是“臀无肤,其行趑趄”。这两则卦爻意思相同,都用“臀无肤”来表述观点。为何“臀无完肤”?不就是笞打所致嘛,不然也不会连走路都不稳。

由于崇尚“棒打出孝子”的传统家教理念,远在先秦时,中国家长就把打孩子立为“家规”。《管子·形势》中称:“弱子,慈母之所爱也,不以其理动者,下瓦则慈母笞之。”这里的“笞”,可打背、臀、腿等部位,但出于避免实质性伤害的考虑,都选择打屁股。故这句话可这样理解:做母亲都是疼爱小孩的,但如果小孩任性拆房上的瓦,做母亲的不能手软,要打他屁股——民间流行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说法,即由此而来。

在古人看来,家长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礼记·内则》中有这样的说法:“父母怒不说(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这说明,即使做父母的错了,打你你都得受着,应更加孝顺,孩子乖乖地挨打才是好孩子。据《孔子家语》,中华“五帝”之一的舜帝,小时候其父亲瞽瞍体罚他,舜很懂事,“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除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外,打屁股还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是“耻感文化”的一种表现。屁股毕竟属于敏感部位,打屁股,特别是扒掉裤子打,涉及隐私,一般人耻于“笞尻”,故打屁股的惩罚、训诫效果比一般的手段要好,且相对于“掴脸”什么的,尚有温情的一面。

但古代的“棒打”是有严格规定的,并非“随便打”。要讲“礼”,不能与儒家教义冲突。打学生屁股不宜打得太重太狠,不扒裤子,不摁地上,执行时喝令学生趴在条凳上再打。

明朝的皇帝最喜欢打官员的屁股,一开始用的是荆条打的,这一打皮开肉绽,但基本不伤筋骨。所以明朝的官员拿着小羊皮往鲜血淋淋的屁股上一贴,久而久之,长了个羊屁股。那就是身份的象征了,这些人就基本上不会再挨板子了。要打板子的衙役扯开裤子一看,立马跪了,“爷,您请回吧。”这就好比混江湖的混子,上门挑战,自己攮自己一刀,然后对方立马怂了类似。意思人家屁股都打了无数回了,都长羊毛了。还在乎你这一两次板子?

但是由于板子打的多了,打板子的人也长出了经验,为了打出节奏,也为了警示受刑人不要再犯法,一边拷打,一边有节拍地唱数。

“一二三四五,皮肉受点苦。六七八九十,回去坐上席。再打二十板,郎中抢饭碗。”

教书先生打学生以屁股为主,那么古时公堂审案最常见的刑法“笞杖刑”为何也选择打犯人屁股呢?原来,罚打犯人最初并没有固定的部位,臀部、腿或背部都可以打,以致很多犯人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太医们编写了集中医针灸之大成的《明堂针灸图》献给唐太宗看,李世民读完后掩卷叹道:“人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我记得刑法中有一条是打人背部的,这样岂不是会把人打死吗?”同时他发现相比背部,屁股部位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于是唐太宗便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对犯人不许打其胸背部,而把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在公堂上打屁股的惩治手段由此沿袭下来。对此鲁迅也有同样的说法:“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

“打屁股”虽然是最轻的一种刑法,但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刑法。行刑人的岗前培训,可不不在于这些表面的调子,而在于苦练技术。

技术练好了,自然还有大把的银子赚。练打板子的技术很下苦工,用大板子打豆腐,声音巨响,豆腐却不能破;打包着纸的砖头,砖碎了纸却不能破。练成了,可以=达到万无一失、炉火纯青了,才能去执法打人。可以一板子下去,皮开肉绽;也可以打一百下一点伤都没有;甚至皮肤完好,但是内脏已经破裂。掌握了这样的本领,就有大把的“生意”可做了。

对于从未受过皮肉之苦的人来说,屁股挨打是一件痛苦的刑罚,于是,代人挨打的“专业人士”便“应运而生”,一般都是乞丐来扮演这种角色,按挨打板数计算钱。当然,找人代挨打必须事先买通衙役,衙役所得的钱往往比挨打的人还多。富户因欠交赋税被传讯时,一般都由仆人到堂受审,如果被判打屁股,就由衙役找人替代。

标签:

更多文章

  • 张作霖被炸身故 大帅府是如何将消息滴水不漏地瞒了十多天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1928年的一天伴随着一声巨响,东北王张作霖称作的火车被炸的脱了轨,随行的军官尽数被炸死,张作霖也是被炸的奄奄一息,但这时候日军不确定张作霖是否被炸死,就派人监视着大帅府的一举一动,然而张作霖死后的十几天这次传出消息,在这件事情中大帅府是怎么隐瞒这么久的呢?张作霖的五夫人,张寿懿,她出身名门,自由读

  • 杨贵妃和安禄山,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奸情?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说起唐朝美女,我们就不得不说下杨贵妃了,她是我们中国古代曾经家喻户晓的四大美女。既当过唐玄宗儿媳妇的,也当过唐玄宗老婆。节度使安禄山还拜她为干娘,今天我们来说说杨贵妃和安禄山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奸情?回首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歌,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 为什么除了王昭君之外另外三人都没有生育子女?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四大美女是被全国人民公认的,这四人每一位都是有着很惊艳的外表,但这四人中除了王昭君之外其他三人都没有留下子嗣,这是为什么?王昭君其实并非公主,而是平民女子,后来参加选秀进入了后宫。因为后宫佳丽太多,王昭君并未得到皇帝宠幸。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觐见汉元帝时,想认汉元帝为老丈人。汉元帝很

  • 抗战名将白崇禧,生了个私生子,原配夫人的做法,让他感激涕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抗战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说的白崇禧就是其中一位,可是他有个私生子,而他原配夫人的做法,让他感激涕零,这是怎么回事呢?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

  • 荒坟比古庙更可怕 但古人在野外留宿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荒坟也不选择古庙呢?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古装影视剧中一些晚间出行的人一般都是会选择荒废的古庙来留宿,但在历史中却截然相反,那时候都说宁宿荒坟,不住古庙,那这种说法有什么讲究呢?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受到科举制的影响,很多的读书人为了要考取功名,便会纷纷进京赶考。但是大部分的考生由于路途比较远,所以有时候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开始赶路,一般是一个

  • 夏天的时候天气那么炎热 古代的时候女子都是怎么避暑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每天夏天的时候天气都是最为炎热,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现代有了空调能够很轻松的度过夏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衣服都是穿的非常严实,那么古人都是怎么避暑呢?然而我们看到的却并非真相,古人也并没有总是把自己给包裹得满满的,我们在电视看到的,只不过是故意这样穿,增添一下古装色彩罢了。事实上,古人在家里头的衣着和我们

  • 诸葛亮为什么不劝说长兄诸葛瑾效忠蜀汉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诸葛家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很有名的家族,家族中诸葛瑾、诸葛亮两兄弟都是当时的名士,但是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却在蜀汉,那么兄弟二人为何不共事一主呢?诸葛亮为何不劝诸葛瑾辅佐刘备?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神话的人物,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让很多人敬佩不已;草船借箭,一招

  • 清朝中兴四名臣之一的他,却常常会忘记自己下的命令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但是历史记载他也有几件十分窘迫尴尬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张之洞在京时,有次逛琉璃厂,看见一个古董店前摆着一个巨瓮,颜色陈旧,形状古怪,上面还刻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古老文字。张之洞左看右看,频频点头,于是问店家这东西卖多少钱,店家说那是某位大臣家里的物品,是借来陈列,装装门面的,属

  • 身为清朝重臣的曾国藩,为什么出门从不用八抬大轿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轿子在我国古代是地位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使用八抬大轿,必然是非富即贵,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很风光的,那么作为清朝重臣的曾国藩,为什么不出门从不用八抬大轿呢?曾国藩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两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但令

  • 瑾妃生平简介,光绪帝的瑾妃最后是什么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瑾妃是光绪帝的妃子,与珍妃是亲姐妹,她有着怎样的经历呢?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瑾妃生平简介瑾妃,端康皇贵妃,光绪帝妃嫔,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正红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珍妃是其妹妹,两人同父异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瑾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