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末代皇帝溥仪的复辟梦,一生登基皇位三次

末代皇帝溥仪的复辟梦,一生登基皇位三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59 更新时间:2024/1/8 12:39:31

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历史上好像没有一个皇帝有过这样的经历,溥仪做到了,但是过程,却充满了屈辱和荒谬。

1918年的北京,在各色人物尽情表演的大舞台上,有一个小孩子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他时常骑着自行车,在锯掉门槛的巨大庭院里转来转去。他就是躲在紫禁城里的清逊帝溥仪。

溥仪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的末代皇帝,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当了三次“皇帝”的人。

溥仪第二次当皇帝是1917年的“张勋复辟”。当年,张勋率领“辫子兵”气势汹汹地进入北京城,到处叫嚣着“奉还大政”。那时,北京满大街嚷嚷着“大清复辟啦”,穿着清朝袍褂的前清遗老遗少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脑袋后面拖着已经消失了好几年的辫子——那是他们不失时机地赶到店铺里订做的。而一度冷冷清清的紫禁城内,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小皇帝的心里无疑盼望着复辟的成功。北京大学王晓秋教授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张勋的“辫子兵”与段祺瑞的军队打仗时,有太监告诉溥仪说,宫里供着的关帝显灵了,昨天晚上帮助张勋的军队打仗,关帝的坐骑赤兔马都跑出汗来了。溥仪急忙去看,说是不是真的。

可是,12岁的溥仪跟着太妃、王公、师傅、太监们高兴了没几天,形势就变了。段祺瑞重新执政,“辫子将军”张勋和他那支怪模怪样的军队终于被赶了出去。

经历过这次复辟的溥仪虽然还未成年,但他也从失败的痛苦中感受到一丝希望:看来天下渴望复辟者大有人在,他重新登上皇位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溥仪怀着对祖先的无限崇敬痛下决心,一定要把辛亥革命夺走的东西再夺回来!

对紫禁城里的人来说,1918年并不存在,他们称其为“宣统十年”。他们也并不关心在那高高的宫墙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心中所想的就是两个字“复辟”。然而,高墙外面的变化却正在发生着。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似乎总是在闹个不停,各路军阀打打杀杀,北京的政权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溥仪在一天天长大,他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他很清楚,形势如此复杂,与其这样被动地熬日子,何不想办法去找洋人帮帮忙?再有势力的军阀,也得怕洋人!因此,溥仪一心一意想出洋。

然而他知道,有那一大帮王公大臣的反对,想走出宫去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大摇大摆地出洋了。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与弟弟溥杰合谋,把宫里最好最值钱的东西以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去存到在天津租界的房子里,以备将来逃出王宫时可充作经费。但不知是谁连夜放了一把火,把存放宝物的建福宫统统烧了个干净。其实在溥仪的内心深处,也许巴不得这把火再烧得大些,能给他烧出一条逃亡的道路,因为此时被高墙环绕的紫禁城,在他眼里已无异于一座监狱。他没有想到,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第一个行动,就是驱除满清小朝廷出宫。11月5日早晨,北京警备区总司令鹿钟麟等人带领军警进入紫禁城,把皇宫与外界相连的电话线统统切断,然后直奔储秀宫,找到了正在与“皇后”婉容吃水果的溥仪,限令他3小时之内出宫。溥仪狼狈地迁出了皇宫,回到他的老家——原先的醇亲王府去了。冯玉祥的行动,在客观上倒是为溥仪第三次登上“皇帝”的宝座创造了机会。刚刚出宫时的溥仪,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各种力量争夺的对象。在他身边的人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主意。表面看,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顺应形势,放弃帝王尊号,老老实实当个蛮有些积蓄的普通老百姓;他还可以寄希望于支持自己的军阀,指望他们掌握政权之后,恭恭敬敬地把自己请回紫禁城去;他也可以按照原来的想法,“借外力谋恢复”,出洋争取外国势力的支持。

溥仪自己,自然是倾于“出洋”的。他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恢复祖业”!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他自北京至天津,一步步走进了日本人为他计划好的圈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个多月,溥仪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偷渡出津,辗转到达东北,重新成为一个“国家元首”。奇怪的是,这个国家不是原来的“大清国”,而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满洲国”;那“首都”也不是在沈阳而是在长春;溥仪当的也不是皇帝,而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新国家执政”。

对于这种安排,溥仪一万个不满意,但是溥仪很会自我心理调节,他决定忍住委屈把这个机会作为将来登上皇帝宝座的阶梯。1932年3月8日,溥仪乘专列到达长春,穿着西式大礼服举行了就职典礼。

这个“满洲国”,既不是封建君主制,也不是民主共和制,而是被日本人独出心裁地称之为“执政制”。其实说穿了,溥仪根本没什么“政”可执,他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后来,日本人出于形势的需要,居然决定让满洲国实行帝制,而且承认溥仪是“满洲国皇帝”。更让溥仪感激涕零的,是在经过协商后,竟同意他穿龙袍祭天!1934年3月1日,溥仪在长春郊外杏花村那个用土垒起来的“天坛”上,穿着真正的龙袍举行了告天即位的所谓“古礼”。他身上的那件龙袍可不简单,是光绪皇帝曾经穿过的,在太妃身边珍藏了几十年,这次是专程从北京取来的。这是溥仪第三次当皇帝了,这一次比以往的哪一次都排场,都威风。他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总算尝到“真龙天子”是什么滋味了。

其实,溥仪当“满洲国皇帝”那十几年,是他一生中最让人恶心的一段时间,他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奴才。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溥仪作为证人出庭的时候,曾经含着眼泪“控诉”日本人如何威逼和迫害自己,但是没有人同情他,因为在他“统治”东北的十几年里,老百姓受尽了苦难,他有无法推卸的责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同一天,正在逃亡途中的溥仪发布了所谓的“退位诏书”,就此彻底结束了他的皇帝生涯。按旧时算法,这一年他恰好40岁。

标签:

更多文章

  • 早期赫赫有名的臧霸,是怎么在后期逐渐颓废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臧霸是早年间吕布手下的大将,骁勇善战,后来吕布被杀,他转投至曹操麾下,并在曹魏终老,关于他的后续,史书并未过多描述。臧霸怎么死的书上没说他怎么死的,不过历史上三国后期的臧霸很颓废,在窝囊废曹休手下,贪图富贵,武功退步很大,在夷陵之战后魏伐吴时,追击失利受罚。应该是在魏明帝曹睿当政,诸葛亮未北伐时中间

  • 他是大明第一才子,却因为泄密而失去皇帝信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我国古代的君臣问政方式中,有一种皇帝与大臣单独谈话的方式,这种谈话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保证皇帝与大臣之间商议事情的保密性,但是有时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永乐大帝朱棣要选立接班人。在立大儿子朱高炽还是二儿子朱高煦做太子的问题上,他游移不定,陷入长考,于是找了许多大臣商量,因为涉

  •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真有一个大下巴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身份最高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对皇帝的长相会有一些好奇,朱元璋的画像上他有着一个很大的下巴,俨然一副地包天的形象,历史上朱元璋真正的相貌是什么样子的呢?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不同的人对画像进行不同的描绘,这中间就出现了误差。大家就很难正确的知道古时候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在明代的

  • 陈友谅的后人被朱元璋迁到朝鲜后陈理和他的后人后来怎么样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明朝朱元璋建立起明朝之前最大的敌人非陈友谅莫属,朱元璋在鄱阳湖和陈友谅的那场惊天大战中差点身死道消,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而陈友谅则是中箭身亡,那陈友谅的后人怎么样了呢?历史中的陈友谅非常心狠手辣,面对着权势,他可以不顾昔日的恩情而除掉自己的老上司。不过面对着权势他虽然非常心狠手辣,但是面对着被他所

  • 秦惠文王为什么一即位便杀掉了秦国的功臣商鞅,秦惠文王既杀商鞅,为什么不废其法?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公元前359年,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秦国的崛起,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秦穆公灭西戎12国,扩土千里,确定了秦国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第二个是秦孝公借助商鞅变法,

  • 太平公主曾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武则天 为什么张昌宗又被杀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唐朝时期武则天上位之后可以说做了不少的实事,也为天下百姓所着想,可到了后期的时候武则天就变了,不仅体现在朝政上,还有她的私生活中,尤其是男宠一方面。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神圣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就此正式君临天下了。武则天即皇帝位后,并非万事顺意的。首先,她

  • 张飞见了吕布破口大骂 而关羽见了吕布为什么还要叫他一声吕将军?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暴脾气,而且嗓门特别大,在对战吕布的时候张飞直接破口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反观关羽还尊称吕布为吕将军,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因为关羽的性格好吗?吕布这个人,可以说是天下诸侯共同骂之。张飞最不给面子。别人的肠子九曲十八弯,张飞就纯粹是个直肠子。直肠子做事有直肠子的办法。吕布早年跟着

  • 清朝时期买一个官职需要多少钱,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功名可以谋取个一官半职的,但后来官职却能够通过钱财来进行买卖,特别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官职的买卖更是到了顶峰。清朝乾隆皇帝由于好大喜功,而且又喜欢花钱,以至于他爹雍正攒下来的家底全都被败光了。没钱了,可是自己又想花怎么办呢?于是,清朝就大开“捐纳”之风。甚至,当时的官职都

  • 在古代夫妻间过夜的时候通房丫头为什么要在床边伺候着,难道不会尴尬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普遍都是比较低的,男人能够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女人在那个时候就是男人权利的附属品。而且越有权、越有钱的男人,就能够有更多的女人,女人越多,对于这些男人来说,意味着有更大的地位,更有面子。不过,就算是嫁给同一个男人,大部分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经常被欺负,

  • 诸葛亮为什么在刘备死后一直打败仗?他的得意门生临死前说出了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素来有料事如神的称号,刘备在他的帮助下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但为什么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却屡次吃败仗呢?刘备死后,诸葛孔明临危受命,接管了刘备嘱托的蜀汉未来发展的大任——光复汉王朝,他每日的想法都是尽早复兴汉王朝,期望统一江山,在此期间从没有半点懈怠。为了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他作出了向北征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