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邦夺得天下后滥杀功臣,为什么唯独不杀张良,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自己得以善终­?

刘邦夺得天下后滥杀功臣,为什么唯独不杀张良,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自己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91 更新时间:2024/1/10 5:06:08

张良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自始至终,张良都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又有何过人手段,能让自己得以善终­?

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刘邦登基,大汉王朝正式建立。三个月后,志得意满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规模空前的庆功宴。酒酣耳热之际,刘邦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在一片马屁声中,刘邦公布了标准答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这段话堪称字字珠玑。他讲话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刘邦亲自评定出了三杰;第二,刘邦为三杰排定了次序张良、萧何、韩信;第三,刘邦如此定位张良的作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四,还应注意一个细节,刘邦提到张良的时候,没有直呼其名,而是使用了敬称,称呼张良的字子房。萧何、韩信则没有享受相同的待遇。

然而,刘邦的讲话却又令人费解。刘邦对于张良的定位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遍翻《史记》,也很难为刘邦的这一论断找到足够的论据。用刘邦的这一标准来衡量张良,张良的功劳实在不过尔尔,难以望萧何、韩信的项背。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

张良考虑到太子之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大儒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个白头发的老人,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

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

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

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

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公元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刘邦最后没有杀张良的原因

1、张良不恋权。

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张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过此人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可惜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

2、张良功虽高,没有重要职位。

和其他连个重要人物相比,张良基本上属于无职无权的,不像韩信是齐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萧何是丞相,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此人会阴谋夺权。

3、张良志在推到秦国暴政。

张良帮助刘邦,主要是复仇,推到秦国的暴政,帮助韩国复仇,这是张良的夙愿,从小时候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失败之后,张良在一直默默寻求推翻大秦的良方,后来遇到刘邦,这是两个有缘之人相遇,最后协助刘邦完成开国大业,当然自己也报了仇,雪了恨,刘邦坐了天下,张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刘邦记住当年的第一次邂逅。

4、张良多次救刘邦的性命,这让刘邦没齿难忘。

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项羽的利刃随时悬于刘邦勃项,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而后极令樊哙劝谏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5、张良洞察人性。

大汉朝开国之际,因为分封大臣,群臣怨声载道,张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如果不是张良的妙计,群臣很难驾驭得了。

6、张良力保太子之位有功。

吕后见刘邦宠幸戚夫人,害怕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的儿子沦为一般皇子,曾向张良问计,张良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这么优秀的人才都为刘盈说情,自己觉得刘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动,于是打消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从此,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张良是大功臣,自然吕后对他很感激。

历史上,张良在刘邦坐了天下之后,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因此他才能保住自己及其全家人的性命。刘邦和吕氏虽然把刀磨得飞快,可惜张良是一个远遁红尘的人,刀再快不杀无罪之人,因此张良得到善终,从这一点来说,张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标签: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鞭尸楚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楚王要杀伍子胥父子?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但是因为家族遭到陷害,父兄都被楚平王杀掉,所以才出逃到吴国,并且发誓一定要灭掉楚国以报杀父杀兄之仇,后来伍子胥成为了影响吴国兴亡的关键人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伍家被楚平王大开杀戒?伍子胥的父亲叫做伍奢,他还有一个哥哥叫伍尚,他们父子三人都是楚国重要的人物。其中伍奢是太子的老师,

  • 明朝即将亡国的最后时刻 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死也不迁都南京,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崇祯皇帝为何宁死不南迁?崇祯十七年的元旦,这是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年,这就是在这一天,李自成在西安僭越称王,建国大顺,国号永昌,并且在坐上

  • 慈禧太后为了逼迫曾国藩主动裁军,使出了什么办法,曾国藩裁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手握雄兵,为什么曾国藩甘愿主动裁军而拒绝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此时的曾国藩手握重兵,他直接指挥的部队,包括曾国荃的五万嫡系,一共达十二万人,并且配备了当时先进的火炮。太平军一灭,这支汉人队伍就成了满清王朝最大的威胁,所以慈禧对湘军疑惧之心大增。1864年7月19日,随着曾国藩、曾国荃率领的湘

  • 草原游牧民族出身的元朝是凭借什么统一中国的,蒙元统一中国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元朝是凭借什么统一中国的呢?蒙元统一中国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一直以来,大家对于元朝的认识并不深,而且对元朝的态度还大多比较矛盾。一方面元朝曾经疆域辽阔,横跨欧亚非,纵横千里,是历史上征服区域

  • 吴越夫椒之战为什么说越国注定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呢,夫椒之战后夫差为什么不灭掉越国?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吴国先王阖闾被越军击败杀死的仇恨,发全国兵力进攻越国,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屈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吴王3年。此战奠定了吴国的霸业,但吴王夫差听信小人之言,放赦了勾践,还与越国通好。虽然此后吴国出击齐国大获全胜,但也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历史上“

  • 真实宋朝历史上的刘娥,因为孩子而被历史抹黑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古代后宫就相当于是一个大舞台,上面唱戏的就是各宫嫔妃,都想成为皇帝宠爱的那个人,相信大家都看过《狸猫换太子》其实里面说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皇后刘娥。那么刘娥真正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刘娥本人出生的不平凡,证明了她将来要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刘皇后的父亲,刘通,曾经赵匡胤手底下的将军。赵匡胤建立北

  • 李自成能迅速灭亡明朝 在清军面前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昙花一现的李自成突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万历三十四年,八月里相当炎热的一天,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里的李老汉梦见一个黄衣人走进了自己的土窑洞。与此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不惜国本不计任何后果也要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句丽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隋炀帝杨广进伐高句丽,置国情民意于不顾,倾注全力接连发动大规模战争,国力迅速衰竭,百姓民不聊生。最终一场遍及全国的起义将隋朝推向了历史的终点。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为什么不惜倾尽国力也要与高句丽死磕呢?隋炀帝三征的高句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隋朝三征高句丽的战争,一直被公认为是隋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而个

  • 他是武则天宠爱的男宠,却与上官婉儿有染?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武则天豢养男宠的事情被后世人津津乐道,而作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才女,上官婉儿在面对武则天年轻帅气的男宠时,有没有动心呢?上官婉儿是大唐御史,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近侍,更是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大诗人,大作家。武则天在位期间,上官婉儿几乎代行使了一国宰相的职责,所以上官婉儿也有“巾帼宰相”的美誉。但是就是这

  • 关于武则天的身世有什么传说,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她?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武则天是唐朝时期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成功登基的女性帝王,有关她的身世和上位之路,有什么故事呢?自古以来,在龙凤呈祥中都是龙主凤从,不管凤的地位如何显耀,都逃不过附属的命运。而在诸多“真龙”执掌天下的中国历史中,偏偏有一只凤不甘心命运的安排,跻身到了帝王的行列,并且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