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堪比诸葛亮 但为什么刘备见到庞统的时候差点杀了他?

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堪比诸葛亮 但为什么刘备见到庞统的时候差点杀了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1/16 11:25:05

三国时期诸葛亮刘备请出山之后一直战无不胜最终建立了蜀汉,而在当时有一位人物堪比诸葛亮,这个人就是庞统,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那为什么刘备在见到庞统的时候为什么差点杀了他呢?

庞统的凤雏名号,诸葛亮的卧龙名号,是襄阳庞德公最先叫出来的。庞统最先拜见曹操,后拜见孙权,在东吴任职,做的是周瑜的功曹。《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刘表执掌荆州时,庞统就是南郡的功曹。曹操占据荆州后,庞统为曹操效力。

在古代不论男女长相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长相也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而东汉末年庞统就是有名的“丑人”。庞统这个人非常的有才能,但是相貌却非常的丑陋,而且因为相貌问题也没少被别人嘲笑,所以就造成了性格上有点偏激。庞统最早出仕于东吴大将周瑜,替周瑜出谋划策,说难听点就是周瑜的谋士,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东吴的臣子。虽然庞统在替周瑜做事,但周瑜没有一点慢待庞统,反而对庞统礼遇有加,因为他知道庞统很有才能。

赤壁之战后,东吴占领南郡,周瑜就任南郡太守,庞统又为孙权服务。

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才离开东吴投奔刘备。庞统在曹操,孙权那里不被重用,不得以才选择了刘备。刘备也是要面子的,对庞统也有猜忌,就派庞统去耒阳这个小地方当县令。

刘备讨厌庞统,不但因为他相貌丑陋,还因为他恃才傲物

本来有着诸葛亮、鲁肃两人推荐信的庞统,是很容易在刘备处谋到差事的,可他却以“如果拿出书信,又好像是凭信受用,不能显出自己的能力来”为由,就呆呆地站在刘备面前,让他抉择。“统见玄德,长揖不拜”,对着领导只弯腰行礼,却不跪拜磕头,这是一种十分没有礼貌的行为。

本来庞统长得虽丑,但如果有礼貌点的话,刘备也许不会把发配到小县城去做个小小县令。可庞统长得又丑,情商又不高,俗话说“相由心生”,庞统如此行为,难道还能让刘备相信此人能力出众吗?

所以刘备就把他安排到了耒阳县做县令了,庞统又故意罢工,想要以此发泄内心的不满,或者吸引刘备的注意,搞到鲁莽的张飞差一点手起刀落把他给杀了。

后来庞统虽然以日断百案,加上诸葛亮的推荐和鲁肃的书信,刘备总算是高看了庞统一眼。不过由于庞统的性格实在不讨喜,刘备表面上说得好听:“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实际上却是把庞统升为了副军师中郎将。当时诸葛亮的职位是军师中郎将,庞统相当于诸葛亮的副手而已。

之后庞统一直想着立功,他认为自己的才能绝不输于诸葛亮,劝刘备拿下益州、杀刘璋、献夺蜀三策,处处都表现了庞统急于立功,要盖诸葛亮一头的心理。到最后打雒县,身为大军军师的庞统居然亲身上阵,结果命丧落凤坡了。

有人认为是庞统太狂妄引起刘备的不满所以才要杀庞统。但这个论据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庞统狂妄是肯定的,但是在庞统刚刚投靠刘备的时候,刘备压根儿都不知道庞统已经在他麾下效力了。而且由于当时庞统名声不显,所以刘备根本就谈不上不满庞统。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庞统。其次,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正是他求贤若渴的时候,当时的刘备势力初具有规模但是人才太少了。刘备当时唯恐人才不够用,所以即使庞统对刘备无礼,那么刘备也依旧会重用庞统。

为什么呢?首先成大事不拘小节,只要庞统能助他成事别说对他不敬了,哪怕是骂刘备打刘备他都可以忍受。其次正是因为刘备需要人才,所以他才需要“千金买马骨”效应。哪怕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人,只要他是投靠自己的,刘备即使不重用对方也不会杀掉对方的。要知道擅杀贤才的罪名可是很大的。刘备真要是敢擅杀贤才那么有谁还敢投奔他?所以不论如何刘备都没有理由也不可能要杀庞统。所以说,所谓的刘备要杀庞统是不过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罢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财主抢了李莲英家一亩地 李莲英得势返乡后如何对待当年欺压他的那个财主?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晚晴时候慈禧掌控了整个清朝,天天只顾着自己的享受,那时候慈禧身边有个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李莲英的出身是很苦的,话说回来了,但凡家境好一点,哪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太监呢?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个老实的庄稼人,以种田为生,李莲英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由于人多地少,日子过

  • 秦朝亡于二世,究竟是谁的错误,如果是扶苏继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短暂的大一统的朝代,那就是隋朝跟秦朝。嬴政在位数十年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三十九岁时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惜在秦二世的时候就被灭亡了?这是谁造成的呢?正是因为三皇五帝的昭著功绩,后续的夏商周三朝君主,没有一人敢称皇道帝

  •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巡的时候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官员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体察民情会选择微服出巡,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到基层人民的生活,但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时候需要标明自己的身份,而当地的官员又没见过皇帝,那皇帝怎么证明自己呢?既然皇上微服私访,就是不想让别人把自己认出来,悄悄的体察民情,官员认识不认识自己无所谓,不认识最好。如果官员不认识皇上,那么他最

  •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第一个消灭的就是韩国?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秦始皇在历史中是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成功统治六国之后自称为始皇,那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第一个要消灭的就是韩国呢?这是因为什么?经过长平之战后,东方各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呈下滑趋势,但在此期间,秦国由于商鞅变法的进行,国力反而蒸蒸日上,因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阻挡它统一天下的步伐。于是在公元前230年,秦

  •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能让慈禧看完之后嚎啕大哭?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清末时期李鸿章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代表中方签订的诸多的条约,但这些条约却都是不对等的,在他临死前曾留下一首诗和一份奏折,奏折不长,也就四百多字。但这份奏折中李鸿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却引起了共同经历晚清动荡的慈禧的共鸣,让慈禧这位心狠手辣的老太太也为之动容。公元1901年11月,79岁的李鸿章因病

  • 戊戌变法: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是什么原因促使谭嗣同引颈就戮,慷慨赴死呢?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谭嗣同,字

  • 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 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开元盛世 李旦三让天下究竟让给了谁?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一生中两度登基,而两次登基相距二十七年。在这二十七年中,大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应接不暇。唐睿宗一生,堪称极富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他的“三让天下”。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四个儿子中最年

  •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 三次担任丞相 为国兢兢业业 赵普为什么早年被宠信 晚年却遭贬谪?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赵普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赵普早年被宠信,晚年被贬谪,赵普为何会宠疏两重天?赵普,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父赵迥,避后唐赵德钧兵戈乱,迁居洛阳。赵普读书不多,自幼学习吏事。成年后,被聘为永兴军节度

  • 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叛变,安史之乱最大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为什么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时期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安禄山史思明两大叛贼悍然扯旗,战火骤然席卷中原,持续八年的拉锯战,近乎要掉唐朝半条命。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叛变?为何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

  • 李纲被誉为南渡第一名臣 以一己之力指挥汴京之战 挽救大宋王朝 金军南下时李纲是如何保全大宋击退金军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李纲是两宋之际抗金名臣,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时,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宋高宗即位之初,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颇有成效。但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李纲,字伯纪,生于秀州华亭。其父亲为李夔,早年间与吕惠卿抵御西夏有功,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