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切腹?一切源于中国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切腹?一切源于中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05 更新时间:2024/1/4 15:57:20

我们都知道日本崇尚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杀就是其中一种体现,那么这种残忍血腥、给被害人带来巨大痛苦的自杀方式又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自杀,中国的方式可谓多样化,比如自焚的商纣王、沉江的屈原、自刎的项羽、上吊的崇祯、跳楼的张国荣。

可为什么日本人喜欢搞切腹呢?

当然,说起日本人的切腹,必然跟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联。而这种看似十分残酷的自杀方式,并不是日本本土的创造,同样是一种舶来品。从那里引进的呢?

没错,就是从中国引进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切腹的记录了。在《庄子·外物》里记载了一个事情:“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这个苌弘是周敬王的大夫,因为遭谗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剖腹开膛而死。三年后,他的血都化成了碧玉。

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聂政也是剖腹而死,他受韩国大夫严仲子所托,刺杀了韩国的相国侠累。完成任务之后,他怕牵累自己的家人,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

这种精神可以说是武士道的鼻祖。梁超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之武士道》,论述了武士道不是日本所独有,而本来是中国的东西,他的文章里大量举了春秋战国的例子。只是这种精神在后面越来越少见。这种东西,脑洞老师在其作品《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里称之为士的精神。

这种精神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日本(比如徐福,遣唐使),跟日本的本土一些东西比如“怨灵退散说”结合起来,这种说法认为一个人带着怨恨死去,怨气就会堆积在腹部,切开了,散散气。

而且日本人尤其重视腹部,他们把腹部当作灵魂跟爱情的居所。所以要向人表示清白之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切开腹部。所以这种十分残酷的自杀法在中国后面很少采用了,但在日本却大行其道。

下面介绍一下日本人的切腹文化。

首先,这个腹不是随便可以切的,普通老百姓最好上吊,不要玩切腹,这是武士阶层才能玩的。而且也不是所有自杀都成切腹。必须是下面的情况之一:为避免俘虏,用切腹换取人质,承担失败的责任(这个最多),殉死,谏死,愤腹(受了委屈以给清明),商腹(给我后代多少钱,我切一下腹)。还有一种叫论腹,就是纯粹为了树立好名声,反正为了成名,也是蛮拼的。

好了,有上面的情况,大可以切了,但还要论阶层,你是上级武士,就可以在老板的家里面切,或者只是普通的,就只在院子里切,再低一点,那直接就在牢里切了算了。

找好地点,接下来要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以白色或者浅黄色为主,头发要扎起来,而且要扎得高一点。因为在切腹的后期,需要一个重要的工作:介错。

介错是什么意思呢?一般的理解就是怕切腹人自己不切,找一些人监督,不切就砍。其实是不太对的。介错是为了在切腹者完成之后马上砍下他的头,使其少受点痛苦,所以可以称为传说中的补刀。介错一般有二到三人。而且有分工,负责砍脑袋的叫“大介错”,负责端工具的称为“助介错”,负责检查尸体的叫“小介错”。

而介错也有水平高下之分,高水平的介措讲究砍下手时,要有一块颈皮牵连,这个称之为“抱首”,因为断头是不吉利的,叫死无全尸。所以要尽量保全一个全尸。在中国的刑场,如果你给了红包,行刑的刽子手在行砍头时,通常也会留一块皮连着。

至于切腹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从肚子上横拉一刀,但其实不只拉一刀,有拉二刀的,有拉三刀,当然,如果能拉到三刀那就是神级切腹手了。因为一般人都挺不过二刀。到了后面,又发明了一种十字切腹法,先横的来一刀,再竖着来一刀。保证完全切开!

当然,这种切腹是很痛苦的。日本人也不是死脑筋,他们后来发明了一个“扇子腹”。就是不用刀切,就是拿把扇子在腹部上下比划一下,然后由大介错把脑袋砍下来就算完成了。

这简直就是玩形式主义嘛,所以这个“扇子腹”流行了一段时间就不用了。

最后来点小知识.

1.第一个切腹自杀的日本人是989年的大盗藤原义,这位大盗被捕时,把腹部切开,把自己的内脏挑出抛向官兵。

2.第一个切腹自杀的武士是安时期的武士源穗朝。

3.切腹时,尸体不能往后倒,否则会被人耻笑。

4.切腹时,眼睛不能闭上,膝盖不能叉开。死了要讲点礼仪。

5.大文豪三岛由纪夫也是切腹自杀的。

不过过程不太完美。切开之后,担任介错的人用了名刀“关孙六”,结果连砍数刀都没砍下脑袋,不知道是三岛由纪夫的脑袋太硬,还是名刀太渣,反正痛得三岛由纪夫要咬舌自尽。后面来了一个练过的高手才成功介错(砍下头)。

知道三岛由纪夫切腹后,另一位文豪川端康成17个月后也自杀了。

不过,没敢用切腹,而是用煤气自杀。看来,切腹不是人人敢玩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大唐弘化公主的传奇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大唐时期为了维持边疆的稳定,与外邦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姻,最著名的要数文成公主了,不过与外族联姻这件事的第一个公主,是大唐的弘化公主,这也成全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瑶水诞德,巫山挺神;帝女爰降,王姬下姻。燕筐含王,门牖题银;珈珩梓为,轩佩荘麟。与善乖验,竟欺遐寿;返魂无尘,神香徒有。婺彩潜翳,电光非久;睑碎

  • 为什么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的亡国之君都特别有骨气?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都是很无奈且凄惨的,他们很多都是前几代皇帝积弱,面对前任留下的烂摊子,纵然自己呕心沥血也分身乏术。亲们了解历史的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朝代的亡国之君,其实能力都不差,而且还挺有骨头气的。夏商就不说啦,这两个朝代离得太远,很多事情说不清,就是商纣王,也不像电影里演得那样坏,而且有骨气

  • 古代大运河知识大百科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运河作为我国古代交通不发达时候的主要运输工具,一直都起到了重要的运输作用,隋朝时期开凿的京杭运河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造福的不仅仅是当代,还有子孙后代。运河,顾名思义,是用于交通运输的河道,但并非所有河道都叫做运河,只有人工开凿的河道才是运河。运河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陆运河和海际运河两种。内陆运河如京杭大运

  • 隋唐:杨广当上皇帝的第三个有利条件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隋文帝杨坚最开始立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杨勇,杨勇有恃无恐与杨广的谦和有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日后废立太子的重要原因。文武群臣对于江山社稷和皇帝的看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杨广看准了这一点,接待大臣时谦和有礼,这样一来,群臣之中他极有声望,人们对他的呼声很高。人气高了,运气自然也不低。当时大隋

  • 彼得大帝政治改革第一刀:朝廷会议上一把剪刀减掉所有重臣的胡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国历史上的改革成功次数不多,商鞅变法很成功使得秦国成为了战国最强,其他改革大大小小都没有进行的很彻底,那么在外国的改革行动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彼得一世回国后立即雷厉风行地全面进行改革,革弊兴利,趋利避害,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首先改革礼仪制度。在彼得回国的第二天,大臣、贵族、领主纷纷前来晋见。彼

  • 大明王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发展机遇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政权,非常可惜的是,大明王朝本来有机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屡屡与机会失之交臂。明朝军队“出警入跸”明朝中期开始的“消费升级”明朝建立时,社会已经历了长达20年的战乱,经济已无可避免地受到严重的打击。据历史记载,那时朝廷每年能收上来的税粮只有1200万石。明

  • 唐太宗推倒魏征墓碑,还悔婚不把女儿嫁给魏征长子,为哪般?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说起历史上的忠臣名相,那可太多了,从清朝的周培公到明朝的袁崇焕,再到魏征房玄龄,这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唐太宗与魏征,历来被作为君臣相谐的典范。可是,尴尬来了——唐太宗为什么最后推倒魏征的墓碑?细查魏征的谏言,绝大部分都无关痛痒,基本是别人也提过的建议。而唐太宗呢

  • 他宣布与中国建交,美国震怒、英国吃醋,日本把大脑调到震动模式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戴高乐是法国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为了法兰西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曾被评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此人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这个评价相当高,那戴高乐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戴高乐出身于法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历史老师。但他本身却立志当一名军人。从军校毕业后就加入法军军队并参

  • 刘伯温帮朱元璋补南京风水,结果补到坑里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朱元璋最开始也是把都城定在了南京,后来才迁至北京。关于朱元璋定都南京,还有一段小故事。今天跟亲们聊聊南京,亲们多少都听过,南京是一块风水宝地,但也是一块让人遗憾的风水宝地。早在很久以前,南京就被认为是“王气所钟”之地,东有钟山,西有狮子山,南有牛首山,

  • 商鞅变法后,秦军有多牛?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只是这么说说显得非常空洞,那么变法后的秦国到底有多强呢?有个说法,中国人对新事物的接受有个特点——对看得见的东西容易相信,对看不见的东西难以置信,所以对火车这种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对电报这类抽象的玩意儿就难以理解。当年商鞅变法也面临这个问题: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