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劳民伤财三次远征高句丽的隋炀帝到底图的什么?

劳民伤财三次远征高句丽的隋炀帝到底图的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6:16

在我国历史上,朝鲜半岛的势力曾经是我国的附属国,其中高句丽政权是存在最久的一个王朝,隋炀帝时期对高句丽的连年战争,逐渐耗尽了国家的力量,杨广为何一定要征服这个国家呢?它有这么重要吗?

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侵略行径”,是隋唐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果真如此吗?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征服高句丽。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

他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隋文帝即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已无力战斗。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数日后隋军浮桥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辽东城久攻不下。

六月,隋炀帝亲至辽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军共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边打边退,引诱隋军,致隋军疲于奔命,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师。

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上百万人的生命葬送在辽河以东。

高句丽得胜后,将数万中国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用恐怖的手段来威吓中国人。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隋炀帝狂征高句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广征丁夫,糜费巨大,加上修运河等工程,严重耽误农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山东有一个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利用人民反战的情绪,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百姓起事造反,天下大乱。隋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役。

标签:

更多文章

  • 曹端妃是谁的妃子,曹端妃被凌迟处死背后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凌迟作为一种极端残忍的刑罚,在历史上使用的次数并不多,只有犯下了极大的罪行才会受到这种刑罚,那么曹端妃是因为什么罪行被凌迟的?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明世宗妻曹端妃死的既凄惨又冤枉。通过《明世宗实录》和《明史》得知,明世宗妻曹端妃是曹察的女儿。曹端妃的父亲曹察曾经担任过福建三明知府等官职。曹端妃自幼聪

  • 胡汉分治是谁的政策,胡汉分治有什么历史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胡人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一段时期的辉煌,在这一段时间汉人和汉文化遭到了胡人野蛮的残忍打击,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摧残,那么历史上胡汉分治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又是谁提出了这项政策呢?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分治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百姓,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胡汉分治是什么时候的呢?历史文献记载,胡汉分治

  • 他是汉武帝的儿子,却因为做错了事从此被冷落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刘髆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说起汉武帝刘彻就无人不知了,他就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李夫人非常受宠,按理说他应该也很受到汉武帝的喜爱,但为何他偏偏不受宠呢?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和五个女儿,第五个儿子刘髆是他和李夫人所生。那么,汉武帝到底喜不喜欢刘髆呢?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明

  • 慈禧是如何走向权利巅峰的?细数慈禧的夺权路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晚清时期的大清国,大权被慈禧牢牢掌握,从此大清国在慈禧的带领下,在亡国的路上一路狂奔,最终走向了灭亡,那么这样一位历史罪人,是如何走向权利巅峰的呢?辛酉政变即辛酉年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

  • 经历多年战乱未失寸土的孙权为什么要向曹操投降?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孙权在父兄皆过世之后接过江东的局面,历经多年图治,祖宗基业未失寸土,可以说是一个很优秀的主公了,但是在面对曹操的时候孙权却多次投降称臣,这是为什么呢?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

  • 细数包拯铡美案始末,包拯最后的结局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铡美案》是我国著名京剧,剧中人物陈世美犯了很多条罪行,最终被包拯以铡刀处死,那么陈世美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呢?他是不是像陈世美一样作恶多端呢?清代官员陈世美据说是戏剧《铡美案》的原型,戏剧中的陈世美是均州人,在《均州志》中记载着的陈世美是顺治年间考中的进士,他出生于仕官之家,曾经当过河北某地的知县,

  • 兵马俑中的跪射陶俑,为什么千年来丝毫无损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秦兵马俑中出土的跪姿陶俑,保存的完整程度要远远高于站姿陶俑,这是本是一个普遍现象,重心低了自然更加稳固,但是通过这个现象,还能引申出一个做人的道理。春秋时期,一个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到齐国去。师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树荫可以容纳几千头牛

  • 司马错在后世有何评价,司马错是不是合格的将军?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秦国是东周列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也是秦国最终结束了分裂的战乱时代,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秦国著名的杀神白起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白起盛名的光辉之下,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名字,他就是司马错。春秋时期是英雄的战场,这一场场看似雄心壮志的厮杀,名将总是贯穿了整个历史,而名将他们的事迹总是为人所津津乐道,于是在数不

  • 刘禅为什么投降魏国,刘禅真的是智障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蜀汉后主刘禅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好,后人多将其视为无能的废物皇帝,但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这样的吗?还是说我们都误会他了?世人都认为刘禅是个无能的人是个弱智,乐不思蜀是多么的懦弱。其实很多人认为刘禅非常聪明能干的皇帝。三国志中有写到说,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诉刘备,刘备应

  • 古装剧中 侠客经常以武犯禁 在真实历史当中真的可以随便杀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随着武侠小说的流传以及古装剧的热播,在人们眼里江湖似乎是一个独立于国家的民间争斗场,各大门派在这里明争暗斗,侠客以武犯禁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真实历史上真的可以随便杀人?并且没人管吗?举个最著名的案例,晋代恒温为报父仇,光天化日之下连杀三人。这件事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桓温的父亲被仇家陷害致死,他在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