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鲁智深不好色只喜爱酒肉 那为什么他的绰号会被叫做花和尚呢?

鲁智深不好色只喜爱酒肉 那为什么他的绰号会被叫做花和尚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66 更新时间:2024/1/14 0:55:43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非常讨人喜欢的,他是经常的行侠仗义、打不抱不平,让别人十分尊敬,但他的绰号花和尚却和他本人不相符,他为什么会被叫做花和尚呢?

但凡读过《水浒传》的读者,无不为鲁智深那豪情万丈、义薄云天的行为所感动。与武松奢杀的性格不同,鲁智深是一位嫉恶如仇的好汉,堪称是《水浒传》中最为“仗义”的一位人物。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判大家金圣叹曾按高低上下四个等级,品论了三十个水浒人物,其中第一个“上上级人物”是武松,第二个便是鲁智深。

在《水浒传》中,每一位梁山好汉都有一到两个绰号,比如武松的绰号是“行者”,他的绰号也很好理解,因为他在孙二娘的店里穿了一身头陀的装扮,张青、孙二娘夫妻看了武松的模样后,喝彩道:“果然好个行者!”武松自此也以行者的装扮行走江湖。

那么,鲁智深的绰号为什么会是“花和尚”呢?

我们都知道,由于鲁智深在“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经赵员外的介绍,到五台山上出家当了和尚,以躲避官差的追捕。

智真长老在给鲁智深剃度后,并说偈语“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自此,鲁达开始也被叫做了鲁智深。

可是,鲁智深的绰号为什么会在和尚两个字面前加了一个“花”字呢?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花和尚”应该是喜欢沾花惹草的花心好色和尚。但是,在《水浒传》全书中,鲁智深可是一位完全对女人没兴趣的好汉,他只对酒、肉情有独钟,难道喜欢酒肉就是“花和尚”了吗?

其实吧,鲁智深这绰号,跟我们现在理解的“花和尚”是两码事。他这绰号非但没有贬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含有褒义,下面就将真相呈现给大家。

一来宋元时期,大家都十分崇尚花,尤其是梅花,认为它开在百花之先,是花魁,并以此将花魁引申为绝世佳人。

宋词中赞叹梅花的就有很多,比如卢炳在他的《汉宫春》中就曾赞美过梅花,“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挽占花魁。”所以呢,宋元时期的人都喜欢在人名中加一花字,比如宋元笔记中出现的人名“花郑贵”、“花李郎”等等。

另外《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蔡庆,也因为从小喜欢在头上插一枝花,因而被人取绰号“一枝花”。

二来,和鲁智深脊背上的纹身有关。

在宋朝,纹身是一种时尚,很多年轻人都有纹身,尤其是一些纨绔子弟。他们将纹身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喜欢纹在腿上,出入于风花雪月场所,被人们称为“花腿”。“花腿”很受青楼女子的喜欢,因为他们阔绰,出手大方,不像一般的男人那样,给起钱来讨价还价。

梁山好汉中也有不少人刺有纹身,除了鲁智深外,还有史进阮小五杨雄燕青龚旺等等。当时的纹身还不叫纹身,叫花绣。所以鲁智深在当了和尚之后,大家就叫他花和尚,意思就是刺有花绣的和尚。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也对鲁智深为何会被人称做“花和尚”做过解释,在第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一章中,鲁智深和杨志经过大战一番后,互相通报姓名时,鲁智深这样做的自我介绍:

“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鲁提辖的便是。为因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去五台山净发为僧。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

按照施耐庵的解释,这是因为鲁智深的身上有一背的刺青花绣,所以才被人称做“花和尚”。

可是,这种解释也有点勉强,因为刺青不是鲁智深一人所有,别人的身上也有刺青,怎么没见别人的绰号里夹带“花”呢?

其实,鲁智深在《水浒传》里的绰号是“花和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水浒传》成书之前的南宋无名氏所作的《大宋宣和遗事》里,鲁智深的绰号已经是“花和尚”了。

由于鲁智深的绰号“花和尚”早已被《水浒传》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所认定,因此,施耐庵没有进行改动,而是照搬而来,把鲁智深的绰号定为“花和尚”。

补充一下:“宣和”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该书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建立南宋为止,其中加插了北宋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为写梁山英雄聚义做了对照。因此,《大宋宣和遗事》也成为施耐庵写《水浒传》的蓝本。

标签:

更多文章

  • 宋江一介小吏,出手如此大方,他从哪儿弄来那么多银子?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宋江能被众梁山好汉推举为首领,靠的是仗义疏财,为了兄弟两肋插刀。《水浒传》中有过详细描写,宋江常常资助江湖好汉,简直到了挥金如土的程度,那么当时只是一个小小官吏的宋江,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银子呢?宋江上梁山前,是宋朝郓城县的一个小吏,称为“押司”。官位不高的宋江之所以能够在“山东、河北闻名”,并且被人们

  • 一对半路夫妻缔造了一个王朝,唐朝皇帝认他们为祖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从秦国大将李信,到飞将军李广,再到西凉开国国君李暠,这一脉血统可谓是人才辈出,相对于前两位,最后一位的知名度要低很多,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在历史上,与别的政权相比,十六国时期西凉的缔造者很特别,其一,它是由一对夫妻共同缔造的;其二,这对夫妻先前都结过婚,是一对半路夫妻,或者叫二手男女

  • 汉景帝刘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汉景帝刘启刻薄寡恩 冤杀恩师 逼死亲子 为什么被后世尊为仁君?​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 揭秘:影响王近山一生的三位元帅级老师都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王近山是我军著名的战斗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这样一位打仗不怕死敢打敢拼的勇猛战士,整个战斗生涯中受到三个人的影响最大,而且这三个人都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勇”如徐帅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年仅15岁的王近山(1915-1978年,湖北红安人,开国中将)参加了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丞相和最后一个丞相分别是谁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我们都知道丞相是封建王朝中最大的官职了,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每一个当官之人一生追求的目标。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丞相和最后一个丞相分别是谁呢?第一位丞相是李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才始立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而李斯是当时的丞相,也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位丞相。李斯(秦朝丞相),字通古。战国末

  •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站出来称霸的诸侯,最后却沦为左右摇摆的墙头草 春秋时期称霸的国家最后都发展成了大国,为什么郑国没有?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郑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姬姓诸侯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雄才伟略的郑庄公经过苦心经营,终于奠定了郑国称霸中原的基础。尽管没有获得周天子的承认

  • 古代太监不允许识字为什么又能宣读圣旨,还有皇帝竟然没有拟旨的权利?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皇帝喊一声拟旨,然后便有太监拿出空白的圣旨,然后太监再携带着圣旨去传旨,但在实际中皇帝并没有拟旨的权利,传旨也绝对不会找太监去传旨。中国古代从很早开始,拟旨的权利就已经被从皇权中剥离出来了,秦汉时期由丞相代替,正因为丞相有此权利,所以一度对皇权构成威胁,如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假

  • 清朝众多皇帝陵墓早已被盗的一干二净 为什么雍正陵墓数百年来无人敢动?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历史上盗墓贼猖獗的时候见坟就刨,一些皇陵几乎都被盗掘过,清朝的皇陵也是如此,但在清朝皇陵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雍正的陵墓,数百年没有被人盗过,那为什么雍正墓没人敢盗呢?据说那是因为雍正墓有一股杀气让盗墓贼不敢靠近!清朝入关之后头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都将自己的陵寝选择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而雍正却

  • 古代皇帝每天起床后都要冲洗龙沟 为什么伺候的宫女会抢着做这件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清朝时期的时候皇室是最会享受的,不管大事小事都有不少的宫女太监围在身边伺候着,在伺候的时候有一件事情都是抢着去做,这件事就是冲洗龙沟。据史料记载,清朝虽是满族入主中原,但却及其重视教育。据清代学者叶梦珠的《阅世编》记载,自顺治帝开始,清朝的皇子皇孙们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学习,直到下午一点半,文化课才算结

  • 朱元璋给了沈万三一文钱 为什么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却破产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富商,他的财产简直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在国库缺钱的时候他自告奋勇的捐助国家,但最后却因为朱元璋的一文钱破产了,这是什么原因?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搞垮这个明朝首富沈万三?当时明朝的当家人是朱重八,就是这个皇帝带着一帮兄弟哥们打下了大明江山。沈万三就是在朱元璋创业打江山的过程中开始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