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红楼梦中贾母听书为什么还扯了一出“掰谎记”?

红楼梦中贾母听书为什么还扯了一出“掰谎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1/17 11:03:11

贾母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很特殊,她是贾府的权威,却又不是绝对的控制者,她被人哄着,称为“老祖宗”。一生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见多识广,修养非同一般,但是人老了之后,更多得是学会了装聋作哑。就好比这个“掰谎记”,不能明说,只能暗喻的话到底是这么说出来的呢?

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便问李薛二人:“听什么书?”他二人都回说:“不拘什么都好。”贾母便问:“近来可又添些什么新书?”两个女先回说:“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

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回说:“这叫做《凤求鸾》。”

贾母道:“这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你先说大概,若好再说。”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是说残唐之时,那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

众人听了,笑将起来。

贾母笑道:“这不重了我们凤丫头了!”

女先儿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

凤姐儿也不在意,叫她直说。

女先儿又说道:“那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了大雨,到了一个庄子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位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做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贾母忙道:“怪道叫做《凤求鸾》。不用说了,我已经猜着了:自然是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了。”

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回书?”

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见过!就是没听见,也猜着了。”

贾母笑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的,就是告老还家,自然奶妈子丫头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了不是?”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

贾母笑道:“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贵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遭塌人家。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邪了,想着得一个佳人才好,所以编出来取乐儿。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人家儿的道理!别说那书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着咱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那样的事。别叫他诌掉了下巴子罢。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连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姐儿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着止住了。”

李薛二人都笑说:“这正是大家子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有这些杂话叫孩子们听见。”

凤姐儿走上来斟酒,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罢。这一回就叫做《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杯酒、看两出戏着,再从逐朝话言掰起,如何?”

一面说,一面斟酒,一面笑。

未说完,众人俱已笑倒了。

两个女先儿也笑个不住,都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都没了。”

薛姨妈笑道:“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

凤姐儿笑道:“外头只有一位珍大哥哥,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便不是从小儿兄妹,只论大伯子小婶儿,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多吃了一点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我不成?”

贾母笑道:“可是这两日我竟没有痛痛的笑一场,倒是亏他才一路说,笑的我这里痛快了些。我再吃钟酒。”

吃着酒,又命宝玉:“来敬你姐姐一杯。”

凤姐儿笑道:“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说着便将贾母的杯拿起来,将半杯剩酒吃了,将杯递与丫鬟,另将温水浸的杯换一个上来。

于是各席上的都撤去,另将温水浸着的代换,斟了新酒上来,然后归坐。

……

从文中可以看出来,贾母的“掰谎记”,初始是通过《凤求鸾》这本书来的。那么,贾母到底想从中表达什么意思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3层:

第一,贾母对这种“郎才女貌”的旧式小说,非常不以为然,觉得荒唐可笑。

第二,贾母认为这种套路式小说的出现,是嫉妒富贵人家的和被这种小说迷惑了的人,臆想出来的结果,没有现实价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贾母借此来提点自己家里的姑娘们,不要被这种套路式小说迷惑,要按照家风来做人做事。

老太太教孩子们做事,往往都只点到为止,领悟了就更进一步,没领悟,老太太也不会管,很是洒脱。

标签:

更多文章

  • 慈禧为什么以庇拳启衅的罪名赐三位大臣自尽?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八国联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清政府惩办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此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已无力保护自己的大臣。尤其是慈禧得知八国不再追究于她后,在惩办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问题上,更是处处屈服讨好于帝国主义。慈禧最后下令,治罪庄亲王载勋,军机大臣赵舒翘,查营大臣英年,以“庇拳启衅”的罪名

  • 古代风尘女子热衷傍文人 是因精神得到满足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晚明南京着名的“秦淮八艳”,八个色艺俱佳的风尘女子几乎都与当时的文人群体有瓜葛。如名妓兼才女柳如是在24岁时毅然地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做侧室,而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人物。现在社会中“傍大款”一度成为热词,反映着部分女生试图通过依附有钱人过上优渥的物质生活的观念。然而,在很长一段历史

  • 水浒好汉的武器:武松和鲁智深的武器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梁山一百零八将,人物形形色色。尤其在兵器的使用上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尽管如此,要说最惯用的、也最具代表性的却非朴刀和哨棒莫属。而其实,这都属于环境和职业上的习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朴刀和哨棒是不能叫做兵器的。看《水浒传》,除了感受梁山人物结构上的深刻变化之外,印象最深的恐怕就要算是这些人使用的兵

  • 朱元璋的女婿到底犯了什么事竟被岳父毫不留情地给杀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自古皇权高人一等,跟皇家沾了亲似乎都显得镀了层金。那么在古代皇权下,似乎皇家都是特权阶级,那么朱元璋的女婿到底犯了什么事竟被岳父毫不留情地给杀了呢?难不成是要谋逆?其实不是,而是贪污。从明朝反贪腐的力度来看,朱元璋确实真的很恨那些贪官污吏。不管是不是皇亲国戚,犯在他手里都没有好果子吃。中国古代,茶叶

  • 一生都在啃老的乾隆给自己亲儿子挖了多大的坑?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乾隆皇帝大概是古往今来当得最舒服的皇帝的,江山基业都是爷爷和爸爸大好的,他坐享其成不说,还留下了美名,一生无忧无虑活到89岁,把国家都折腾得差不多了,再把烂摊子往儿子手上一丢,带着十全老人的赞誉,舒舒服服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作为接班人,嘉庆皇帝简直要给他亲爹跪下了,嘉庆能力平庸并不怪他,而是乾隆根本就

  • 李唐皇室真的带有鲜卑族的血统吗?揭秘李唐皇室的血统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李唐在建国之初就开始深挖自己的血统,一度把自己的祖先延伸到了道家始祖老子李耳的身上。然而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李家人应该不是纯正的汉人,他们身上可能带着鲜卑族的血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李唐皇室的血统到底是从哪儿传下来的呢?在中国封建制度绵延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唐帝国达到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顶峰。其

  • 统帅不是要负责指挥作战吗,为什么项羽总是冲在第一线?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统军将领冲在第一线固然是为了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但是要知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万一这军心鼓舞了,紧接着主公就阵亡了,岂不是对军心是一个重大的挫伤?作为统帅,最重要的难道不应该是指挥作战吗?为什么项羽却总喜欢冲在第一线呢?项羽,秦末汉初之间的豪杰人物,在当时打了许多经典战役,“巨鹿之战”便是其战争生涯

  • 朱棣的儿子也造过反,朱棣的儿子造反为啥没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朱棣靠造反拿下皇位,他的儿子也有有样学样了。但是朱棣成功造反了,为自己洗白,就成了开创永乐盛世的用了大帝,但是他的儿子显然没有他的雄才大略,造反不仅没有成功,还被自己亲爹给弄死了。学朱棣造反的这个儿子是谁呢?就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熙。朱高熙,在靖难之役中,功劳很大,朱棣多次陷入危难时

  • 汤隆是谁,为什么寨主宋江为啥不喜欢汤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水浒108将并不是人人都十分的出名,尽管他们也各有特色,但是单独拎提及率不高的人出来,有时候会让人有点懵,就好比汤隆,单独拿出来说,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汤隆是谁。那么这个人物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而且为何宋江很不喜欢这个汤隆呢?从古至今,子承父业都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 猛将典韦死后为什么被人割头传着看?残忍至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演义里,典韦是被曹操誉为“古之恶来”的猛将,恶来是谁?那是纣王的猛将,和父亲飞廉都以勇力出名。在《三国志》里,典韦也是使一双八十斤大戟的勇猛之将。他的勇猛从早年的经历就能看出来。有一次为别人报仇,典韦等候在人家门口,门一开,典韦冲上去杀掉对方及其妻子,然后拿出佩刀和大戟,步行离开。这个时候,几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