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连曹爽都杀了司马懿为什么还是坚辞九锡?

连曹爽都杀了司马懿为什么还是坚辞九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1/17 18:32:35

要篡位,不掌握兵权是不行的。但是,光有兵权也是不够的。

曹操曹丕时期,司马懿都是文臣,没有机会单独领兵出征,接触军权。一直到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才诛孟达,扛孙权,拒诸葛,平公孙,通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建立功勋,逐步接触到了军权。

但是,到明帝曹叡去世的时候,曹魏政权的文武大权仍然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以及部分忠于曹魏的文武臣僚的手中。也是因此,在齐王芳继位后,此前曹爽并无威望,也无功勋,只是通过很简单的办法,就能迫使司马懿托病不朝,隐居不出,以求避祸。

这就说明,直到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懿虽然看上去威望隆重,一门父子兄弟十一个人封侯,但他不要说完全掌握曹魏政权的文武大权,就是连在与曹爽的斗争中都是处于下风的。所以,在曹爽党政时期,虽然他多次对曹爽的一些做法提出异议,但是曹爽不听,他也没有办法。

曹爽党政初期,司马懿仍然奉命领兵出征了几次,但曹爽想通过征讨蜀汉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司马懿建议他不要盲目出兵,曹爽不听,被蜀汉击败。但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曹爽仍然完成了对司马懿曾经长期驻守的关中地区的将领进行了调整,改由曹魏外围宗亲和当时的名士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

对此,司马懿也无力阻止,只能为自己的儿子司马师换来一个中领军的职位。

曹爽撤销了担任曹魏政权的宫廷守卫的中垒营、中坚营,把原来的军队交给他弟弟曹曦统领,司马懿甚至都搬出了祖制,仍然未能组织曹爽对宫廷守卫军的调整和重组。

在曹爽的步步紧逼之下,司马懿为了明哲保身,保全身家,托病不朝,在家里装病,甚至装出又聋又哑、老态龙钟的样子,以使曹爽放松警惕。

也是在司马懿隐忍待机,一再退让的策略之下,曹爽阵营被司马懿麻痹,以为司马懿真的已经不足为患了,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和控制,从而给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而司马懿能够在高平陵之变中一举成功,也不是因为他一个人的势力已经足以对抗曹爽阵营,而是因为曹爽在当权后,大肆打压司马懿、蒋济高柔王凌等曹魏元老,从而引起元老们的集体反对。

也正是在曹魏元老的默许和支持下,司马懿才能在高平陵政变中一举摧毁曹爽阵营,控制了曹魏政权。

但即便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也只是控制了曹魏政权的中央,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关中、淮南、荆州等重要的曹魏重兵集中的地方,完全控制曹魏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全局。

因此,在高平陵之变后,齐王芳下令给司马懿加封食邑至两万户、拜丞相、赐九锡,司马懿都坚辞不受。不是因为他高风亮节,而是他知道这时候还有很多人反对他,他的野心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明显。

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不是董卓。董卓就是在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之后,以为自己就已经控制了全国,不顾全国各地诸侯明目张胆的反对,就想过一把皇帝瘾,结果身死族灭。而司马懿想的是,他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权力,消除异己,在水到渠成的时候再篡夺曹魏政权,完成政权的平稳过渡,创建一个新的王朝。

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并取得成功。250年,司马懿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已经不能上朝,朝廷有事,只能皇帝到司马懿的府邸去商量。

就在这时候,曾经支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曹魏元老王凌在淮南开始进行活动,准备以反对司马氏专权的名义,废黜齐王芳,改立曹操的儿子楚王彪为帝。而且,王凌认为,此时司马懿已经病了,不可能亲自领兵出征,而朝廷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到251年正月,王凌借口东吴有入侵曹魏的迹象,调动军队,发动了叛乱。

但王凌没想到,司马懿虽然已经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仍然在这年四月舆疾出征。而且,司马懿的行动非常迅速,比王凌预计的时间还早,就到达了淮南前线,包围了王凌。而王凌此时尚未完成最后的动员和集结,只能承认失败,向司马懿出城投降,后来在知道司马懿想要他死之后,就自杀了。

从淮南前线返回洛阳不久,司马懿就在公元251年的8月病死了,时年73岁。

而且,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着掌握曹魏政权,继续沿着司马懿的路线篡取曹魏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但这个过程并不快,此后又先后发生了淮南母丘俭和诸葛诞的叛乱,都是反对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

但反过来说,从淮南三叛的声势看,一次比一次小,影响也一次比一次小,涉及的范围也是一次比一次小,说明曹魏政权中反对司马氏的势力正在逐步削弱,忠于曹魏的势力在司马氏的打击下,逐步衰退。

到公元263年,司马昭掌权时期,伐蜀成功,就已经进位为晋公,拜相国,赐九锡,完成了篡位之前的一切准备。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才最终完成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建立晋朝。从高平陵之变算起,司马氏经过三代四个人,如同接力赛一样,在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不断推进,才最终篡魏为晋。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篡位也是个很讲究技术和微操的事情,需要掌握好节奏和步伐,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无所作为,需要在正确的时间点做正确的事情。毕竟,篡夺政权这种事要安全第一,时机不成熟宁可不动,也不能盲动,否则只要一步踏错,就全盘皆输,身死族灭。袁术、董卓就是很好的例子。

曹操其实也是同样的逻辑。不是他不想在活着的时候就篡位称帝,而是他还有内外反对势力存在,条件还不成熟。而当他完成这些准备条件的时候,他自己也已经油尽灯枯,走到人生尽头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死的最凄惨的皇帝尸首分离 真相扑朔迷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不得不说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铁血皇帝之一,虽然即位只有十几年,但是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的变革,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也因为他手段过于强硬,所以惹怒了很多人,最后稀里糊涂的死去,留给后人一具无头尸体。这底是怎么回事呢?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也只能依靠合理的线索来判断雍正皇帝死亡的真正原因。关于

  • 金字塔现神秘金属船只 专家推测或为阴间用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金字塔有太多的未解之谜,现在又增加一种船只,让人费解的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塔内。不仅仅是木有,船只还有金属打造的。考古学家在一艘船的组件中,发现圆形及U型金属钩子。这艘船与埋在大金字塔旁的胡夫太阳船于同年被挖掘。若干太阳船被埋在王室陵墓旁的墓穴,它们可能被用于法老王葬礼仪式,或作为阴间的交通工具。埃及

  • 盘点:中国古代清官是如何拒收贿赂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时,路过距广州城不远的石门,听闻当地有一处“贪泉”。当地人传说:贪泉相当灵验,即便是清官饮用了泉水,也会变得贪得无厌。吴隐之不信邪,随从苦苦相劝。吴隐之正色道:“无贪污之欲,就不会见钱眼开,过了岭南就会腐败,纯属一派胡言。”言毕亲自来到泉边取水饮用。随后作诗言志:“古人云此水,

  • 乾隆外出巡游为什么总去江南?理由有四有公有私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满清历朝历代君王中,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昏君、暴君,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这些皇帝中有才能的不多,但是比起那些昏庸无能的君王,满清的皇帝还是有可以嘉奖的地方。说起满清皇帝就必须要提一下乾隆,这些皇帝中,乾隆绝对称得上有才能、有手段的。大家都知道乾隆曾经六次下江南,为何乾隆外出巡游总爱去江南呢?其实共有四点

  • 兵马俑只是个幌子?秦始皇竟杀害十万锐士陪葬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74年3月11日,兵

  • 古代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 难道皇帝不怕造反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说到虎符,无论是了解历史还是爱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都不会陌生,在古代中国,这玩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虎符刚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每个朝代,虎符的形状都有不小的差异,但大多都是老虎的形状,虎符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历史故事而得知,《三国演义》里有一回,曹操因为赤壁之战失败,导致南郡空虚,诸葛亮命令赵云夺

  • 诸葛恪深受百姓爱戴,最后却死于乱刀之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在东吴后期担任要职,是东吴重要的将领,但是晚期的他却屡屡战败,受到群臣的记恨,最终死于他人陷害。诸葛恪梦想着成就一番伟业,但在这条路上必定是血雨腥风、惊心动魄。五个顾命大臣中,先后有两个人对他动了杀心,一个在诸葛恪对魏两次作战之前,一个在作战之后。执政初期相当英明第一个人是中书

  • 孙权重武轻文?看东吴最高文臣的晚年待遇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孙权是个很厉害的人物,生在乱世之中,面对的都是一帮年纪比自己大的壮年人,能够将东吴经营到这等规模也是很不错的了。孙权对武将能推心置腹,文臣就远远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如同房间里的花盆,虽然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为了美观,是种摆设,最重要的是:请靠边站。来看看文臣之首,孙权的开国功臣张昭和几任

  • 曹魏才是汉室正统?小说造成了巨大的误会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三国时期的汉室正统延续是刘备,因为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一点共识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在史书中记载的竟然不是这样的?学界的看法是曹魏是汉室正统的延续吗?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三国演义》造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那就是刘备成为了正统,曹操成为叛贼。翻开史书可以发现,早期的史书记载中曹魏确实是正统,为

  • 历史上竟然真的有二郎神,竟然还是个太监?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二郎神杨戬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史书中有记载的神话人物。但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杨戬却是一个宋朝太监,与神话传说中的杨戬除了名字一样外,其他没有任何瓜葛。杨戬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大太监,此人很小的时候就做了太监,因为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用现在的话叫是比较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