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邦的狐朋狗友为什么却都是治国将相之才?

刘邦的狐朋狗友为什么却都是治国将相之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57 更新时间:2024/1/14 6:39:55

西汉初年,开国君臣刘邦及其主要大臣都出身寒微,被赵翼称之为“布衣将相之局”。

开国皇帝刘邦本人,原来只不过是秦朝的一个亭长而已,充其量相当于今天的一个派出所所长。他的家族也并不显赫,甚至连其父母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来。司马迁在《史记》之中,只是称呼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也就是刘老爷子。

西汉功臣第一的萧何,不过是沛县的一个小吏。功臣第二的曹参,原来也是沛县小吏,和萧何是同事。刘邦时期的太尉卢绾,原来是刘邦的一个邻居。刘邦的著名将领兼连襟樊哙,原来就是卖狗肉的。后来担任过丞相和太尉的周勃,原来是个在丧事之中吹曲子的,闲暇时间也编织席子来补贴家用。大将灌婴原来是个贩卖布匹的。著名谋士,后来担任丞相的陈平,家境贫寒,后来娶了个富裕的寡妇日子才好起来。就连战功赫赫的韩信,原来也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一度连吃的都没有。

可是,就这一群布衣将相,后来追随刘邦建功立业,名垂青史。首先来说,这些人虽然出身寒微,但是自身的能力都不容小觑。比如萧何,虽然出身小吏,但后来在刘邦建国过程中,被刘邦称为功臣第一。西汉初年,担任丞相十余年,被尊为相国。曹参在刘邦建国过程中,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被定为功臣第二。后来萧规曹随,也被称为贤相。陈平早年在乡里,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和抱负。韩信,也是胸怀大志。

而这群“狐朋狗友”却极不简单,他们出身不显,却各有优长,所以,后来他们都成了治国大才,试举二人为例:

比如樊哙。樊哙与刘邦同乡,沛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以屠狗为业,刘邦好酒也好狗肉,经常到樊哙那吃蹭吃,久而久之,两人成了狐朋狗友。后来,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二人成了连襟。然而,就是这个屠狗出身的人,却在刘邦面临人生和事业关键抉择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刘邦提建议,那建议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哙也因此而显示出大臣之风。

前207年,刘邦西征拿下了咸阳,进入秦都,顿时被秦朝府库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三千佳丽迷乱了眼睛,他进入后宫,竟然陶醉于温柔之乡,不愿意出来了。在项羽手握重兵之时,在诸侯虎视眈眈之际,这时为财色所迷,肯定会功亏一篑,一个屠狗的樊哙,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疯抢秦宫珠玉珍宝,反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到了这个高度。

于是,樊哙闯进内殿,力劝刘邦赶快还军灞上,不要贪恋奢美色。刘邦不听,他又拉来张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劝谏,才最终让刘邦清醒起来,还军灞上。在关键时候,他能考虑到如此长远,真是非寻常辈所能比。

又如萧何。在秦朝时,萧何任沛县主吏掾,一个职小吏,他却是个无论学、识、才、干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办事稳妥:在沛县,萧何办事熨贴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秦朝一御史来监察郡政,因工作需要,与萧何一起办公,萧何事事妥当,大获御史赏识,事情办完后,萧何因此被委任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而他们这些所谓“狐朋狗友”的成就,哪一个随便拉出来都是开国功臣,不是王侯,就是将相,好不拉轰,那么他们是从一个个小青年成长为一个个王侯将相,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人的结论是:

一、跟对了人;

二、做对了事;

貌似很简单,遇到、做到却很不容易;他们从曾经的“狐朋狗友”蜕变到开国元勋可谓是一飞升天,而这些“狐朋狗友”却在中途经历过千万次的的艰辛与考验,和这几个集团共同成长、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才有了后来的集团因他们的功勋卓著而成长为一大王朝,他们也因集团的成功而得到个人荣光!

所谓的“治国大才”都是锻炼出来的。治大国就像炒一道菜,得选好食材,掌握好火候,搞对工艺流程,最关键的是要去“做”,通过不断的做和实验,不断总结和改善,才最终成为食神!道理是一样的,所谓治国大才,出生时也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同样需要喂奶,没长什么三头六臂,至于那种出生有异象的说法,多半是附会而已。名将是打出来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最厉害的。如果有一天,你单位的领导要给压担子,就代表要提拔你了,因为给你锻炼的机会啊!在大争之世,刘邦团队怀着开放的心态,在混乱中学习、成长,能力一点一点提升,他们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让自己变得更强,他们不相信宿命论,不相信“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而是坚韧不拔,屡败屡战,最终反败为胜,逆袭成功,问鼎冠军!

在这样一个淘汰赛过程中,他们的心胸、格局和能力是一步一步修炼起来的,并非一开始就具备了治国的能力,假如真的把一个小小的亭长立马提拔到皇帝位置,十有八九估计没有好下场!虽然刘邦曾经做过亭长,但是坐拥天下后,刘邦早已不是那个做亭长时的刘邦,因为他已经“脱胎换骨”。请诸位记住:英雄不问出处!别老是他妈盯着一个人的过去,有本事的人都想着如何把握当下,决胜未来!

和其他诸侯相比,这样的出身当然先天就有劣势,无论是整个集团的威望、号召力,还是成员们的眼界、能力等素养,都比不上六国贵族。不过他们有两点优势,是项羽等贵族无论如何比不上的。

首先是对底层民众的了解。他们本身就来自普通百姓,都能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楚汉战争中也就相对注重争取民众的支持,比如入咸阳后的秋毫无所犯,绝对会为刘邦大大加分。再比如,刘邦军之前也有过屠城,但之后改弦更张,开始注重保护百姓。民众的支持是刘邦集团胜利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对秦政的熟悉。刘邦本人,还有萧何、曹参、任敖周苛等,都是秦国基层公务员,既体察民情更熟悉秦朝的制度,十几年的时间足够他们认识到秦政的先进性,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就有意识的在军中推行军功爵,樊哙列传里就明确记载了他每一战斩首多少、得哪一级爵。立国之后,刘邦集团更是毫不犹豫地原样继承了秦制。这种政治眼光,是包括项羽在内的哪个六国贵族都办不到的。

相比而言,他们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缺陷,都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弥补的。所以说,题目中说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倒不如说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在长期奋斗中得到了持续的成长。

良驹不与驽马为伍,志士不与盗贼同路!一个讲义气的人身边总能聚集起同样舍生忘死的朋友!有了目标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去完成!所以刘邦手下都不自私自利,刘邦又宽怀大度,钱财职位该给就给!所以有人拼死效命!如周苛纪信!相比之下,项羽,陈胜的军队因为心不齐,又过于在意钱财功名!所以初期刘邦这种盈利模式是亏本的,后期却能赚钱,项羽陈胜的模式前期凶猛,后期乏力,各自为战,相互猜忌!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刘邦有朋友,项羽也有,我们也有,刘邦的朋友成了治国大才,项羽的朋友有的选择背叛,有的牺牲,因为命运不同才有了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故事。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了买相机慈禧竟然答应给洋人割地?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相机这个东西在今天也算是生活追求的一种,但是说贵也有很贵的,说便宜也有很便宜的。在清朝末年时,慈禧也是个很喜欢拍照的人,她也看上了相机这个东西,可是她买相机的代价却非常的高。本来是想多花几两银子把这个相机买下来,但是洋人却说我不卖,唯一的要求是割地换它,当时的慈禧也没多合计,毕竟大清疆土众多,不差那

  • 期期艾艾这个词竟然和邓艾有关,为什么期期艾艾是指口吃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邓艾这个人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一定不陌生,但是最近这个人比较火的原因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对这个人的塑造,因为剧中邓艾恪尽职守,成功圈了不少粉丝,也因为这个人吸引了大众的注意,有关于他的历史也被翻找了出来,大家会发现这个邓艾竟然是个口吃,而且还因为口吃留下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是期期艾艾,那么为

  • 曹操都干过盗墓的事儿为什么项羽刘邦却不敢盗珍宝无数的秦始皇陵?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创业阶段最怕的就是没钱,像曹操这样还不算是白手起家的人最后都走上了盗墓的行业来维持军队的运营,为何项羽和刘邦当年竟然没干过盗墓的事儿呢?要知道秦始皇作为开天辟地第一个皇帝,陵墓里的陪葬可都是珍宝啊。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继承历代祖先意志,率领手下百万秦军横扫东方,灭六国,成就统一大业。一时间拥

  • 古代交通工具缺乏那些离得远的考生迟到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关于中国的高考,中国绝大多数的高考生十二年的读书生涯只为了这一朝,所以不论是高考生还是考生的父母对高考都是十分得重视。加上各种高考制度的限制,很多离家远的考生以及父母都会选择到离考场近的地方租房。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于是当今社会就出现了一样东西叫做“高考房”。“高考房”。据说很普通的一间就得两千多;豪

  • 秦始皇陵另有隐情 水银河并不是仿河山而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始皇陵是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地宫的深度达到了30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在2002年勘测的时候,还意外的发现了秦始皇地宫上的封土堆上居然存在着严重的汞异常。地宫中真的存在水银江河么?秦始皇的地宫中放置水银又意味着什么?

  • 刘备有遗嘱吗 为什么说诫子书是刘备的政治遗嘱?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征吴兵败,退守白帝城。次年,即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于白帝城“永安宫”染沉疴不起,急招诸葛亮星夜来白帝,听受遗命。当时和诸葛亮一起来的还有刘备次子鲁王刘永和三子梁王刘理,留太子刘禅守成都。也就是说,刘备临终,刘禅并不在身边。清人毛宗刚评点“三国”,于此点评说:

  • 这个人以为自己能当郑成功,结果却被打没子弹了竟用银元当子弹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清末时期的白莲教相信大家都是听说过的,但是比白莲教更令清廷头疼的大概就是海边的农民起义了吧。白莲教起义发生在嘉庆元年,愈演愈烈,一共持续了九年。这九年时间内,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据统计,为了平息这场起义,清廷耗费的军费就达2亿两白银,死在前线作战的一、二品大员有二十多名。白莲教剿灭之后,嘉庆

  • 金缕玉衣价值千金为什么盗墓者竟不屑盗取?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相信看过盗墓笔记的人都应该对“金缕玉衣”不陌生,当时进入墓地盗墓的人可是对这件价值千金的衣服眼馋不已,可是实际上盗墓贼根本不屑于盗取这件金缕玉衣,这是怎么回事呢?前期,一批解放军在河北满县施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西汉古墓,格局庞大到惊为天人。在发掘过程中,几件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出现在世人面前,再

  • 鲁肃竟然是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鲁肃干过什么败家事儿?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鲁肃这个人物其实是非常出色的,在三国中很多关于他的事迹都被按在了别人身上,诸如单刀赴会,比如舌战群儒。由此可见此人的本事还是非常厉害的,可是为什么要说鲁肃是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呢?鲁肃干过什么败家事儿?要说到不务正业,我们先要看什么算得上正业,在漫长的中国社会,读书人的正业,就是金榜题名了,或者叫学成

  • 这个氏族到底做了什么竟惹恼朱元璋要世世代代惩罚他们?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这个人物在历史上默默无闻,该姓氏甚至在百年后还出了一个名人,但是这个姓氏却非常的落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先祖得罪了朱元璋。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可恨的事情,竟然惹得朱元璋要世世代代惩罚他们的族人?朱元璋对他们的惩罚就是,让这个姓氏的人世代不能为官,而且把他们的后代男的一一充军流放,女的就为娼为奴,让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