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最终称帝的是李元昊而不是他的父亲呢?

为什么最终称帝的是李元昊而不是他的父亲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3/12/24 7:43:41

夏景宗即李元昊。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别名曩霄,小字嵬理,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远祖李思恭,在唐朝时受赐李姓,李元昊继夏国公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北宋宝元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自己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北宋庆历八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薨。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宋景德元年五月初五(1004年5月26日),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一个帝王之家。尚在髫龄的元昊,对父亲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元昊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对诫父亲说:“我们从军的人原来本事从事鞍马的,现在用不急需品交换已经不是上策,现在将使臣杀掉了,有谁肯被我们使用呢?”德明见年仅10余岁的独子就有这种见识,十分器重。

少年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

在宋朝边将中,对元昊的外貌、器度、见识有种种不同的传说。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早想一睹元昊风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踪。听说元昊常到沿边榷市行走,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不能见到。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元昊的图影,曹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物也!”并且预见到他后日必为宋朝边患。

元昊逐渐长大成人,对父亲的和宋政策,特别是向宋称臣日益不满,多次规劝父亲不再臣服宋朝。他对德明说:“我们部落很繁华,当时财力用物不足。如果失去百姓,用什么守卫国家?如果不用所得俸赐,招抚恩养蕃族,习练弓箭。从小的方面看,可以向四周领邦征讨,往大的说,就可以侵夺封疆,上下丰盈,折正是计策索要得到的。”德明对元昊的意见,何尝觉得没有道理呢。只是时机还未成熟,年轻气盛的元昊还不太懂得“识时审务”的重要。德明不正面作答,只以言相激:“我们的兵一直征战都很疲惫了,我的民族三十年锦衣玉食,这是大宋的恩德,不可以辜负!”元昊驳斥父亲道:“穿着皮毛做的衣服,从事畜牧工作,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应该称王称霸,何锦绮为?”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九月,李德明被辽封为夏国王以后,即动用数万民夫在延州(今陕西延安)西北的敖子山上,修建宫室,绵亘20余里,极其豪华壮丽。有一次他从夏州出巡到敖子山行宫时,“大辇方舆卤薄仪卫”(即仪仗队),俨然和宋朝皇帝相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德明“僭帝制”,追谥其父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孝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

第二年夏天,有人向德明报告说,在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北的温泉山上看见了龙,李德明以为祥瑞之兆,派官员去怀远祭祀,其实是作迁都怀远的打算。他借别人之口向他提出迁都的理由:“西平土俗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不若怀远,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障蔽,形势利便,洵万世之业也。况屡现休征,神人允协,急宜卜筑新都,以承天命。”迁都的理由是十分充足合理的,又加上天命所归,就没有人敢反对。于是李德明派大臣贺承珍到怀远负责兴建都城事宜。改怀远镇为兴州,正式定都。

标签:

更多文章

  • 狄仁杰一年断案近两万 揭其与武则天暧昧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狄仁杰是神探吗?经过各种文艺作品的演绎,狄仁杰俨然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在《狄仁杰真相》中,于赓哲将狄仁杰定位为一个很能干的司法官员。“神探要出现场要破案,狄仁杰是个司法官员,他在担任地方及中央司法官员时,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断案上而不是到现场去侦查。我觉得出现场缉拿真凶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审理卷宗

  •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光自己的女儿?有何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说起明朝的十六位帝王,命运最为悲惨的就要数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了,崇祯的哥哥天启帝驾崩之后,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他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他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夙兴夜寐,勤于国事,然而在这十七年中明朝的国势却山河日下,水旱灾害,地震山崩

  • 古代贪官为什么杀不完?了解真相后很佩服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南北朝时期,西魏有一名大臣名叫苏绰,博学多才且城府极深,宇文泰对其信任有加。两人曾在夜里探讨治国之术,苏绰的一番言论,令宇文泰醍醐灌顶,叹服不已。苏绰说:“皇帝立国安邦的秘密,就是任用贪官。贪官的权力是皇上赐予的,也有把柄在皇帝手中,贪官为了保住好处和害怕皇上除掉他,必然会忠于皇帝。而清官因为清廉而

  • 故宫为什么一到五点后就关门 真的有灵异事件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故宫,俗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宫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作为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和顶峰,没点传说奇闻也不符合这么大的名头。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故宫,真正了解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知道了有那么一群人在背后默默的修修补补,联系着古今,其所传达的“工匠精神”更是让人

  • 古代禁止杀牛 梁山好汉为什么可以顿顿吃牛肉?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中国古代,汉族人也有违禁食品,那就是牛肉。禁止食用牛肉还被写进了法律,西周规定:诸侯无故不得杀牛。唐朝法律规定:“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故杀者徒一年半。”在唐朝无故杀牛,判处徒刑一年半。宋代的法律也是一样,无故杀牛,判处一年半的徒刑。中国古代为什么禁止杀牛、杀马?耕牛是生产

  • 在原业平:史上最牛花花公子,与3733个女子有染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史上最牛花花公子在原业平在原业平是日本平安时代最有名的风流人物,要说是才子加流氓,恐怕一点不为过。这位贵族公子不折不扣出身豪门,父亲是阿保亲王,爷爷是平成天皇,太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桓武天皇,他自己也当过一些官职,曾任右马头、左近中将、相模、美浓守之类奇怪的职务。但他可不是块从政的料,花花公子当得比较称

  • 揭秘:清朝后宫皇后妃嫔等人年薪有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俗语讲,“天下兴亡古今相通,半壁江山系于后宫”。中国封建朝代,后宫问题解决不好,江山社稷定将受扰。三千佳丽的兴衰荣辱系于一个男人,这种畸形的夫妻关系,让后宫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明清两朝,二十八位皇帝的首任皇后无一安泰度过一生,充满了人生的坎坷。自古以来,皇帝为了不让后院起火,对后宫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 她做到了几千年来封建女性不能做的事,却惨遭凌辱尸身不保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傅善祥,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户书香人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可惜身处清末,而更悲催的是她是一个女儿身。男女尊卑有别,似乎注定了她的人生道路不会有多顺。她热爱读书,得到开明父母的支持。善祥在慈父的教导下开始走进了中华文化的殿堂。4岁涉猎蒙学儿歌,5岁学习楹联,6岁读《三字经》,7岁背诵《百家姓》,8

  • 鲁元公主是刘邦政治结盟的工具 最终嫁了个软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古往今来的政要,子女的婚姻是往往是政治结盟的工具。鲁元公主,多次被刘邦作为政治筹码,许配给需要拉拢的人家。鸿门宴前,刘邦为了避免项羽的攻击,拜项伯为大哥,套近乎结儿女亲家,曾经将鲁元许配给项伯的儿子。那时的鲁元,还在沛县乡下,那时的刘邦,还是楚国的砀郡长。这件事情,因刘邦与项羽的反目而成泡影。史书上

  • 古代的皇帝们后宫佳丽三千人为什么不怕得病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现代有性病专家,且在古代虽然有太医,但那时候的医疗过程和医疗器材都没有现在的发达,甚至没有器材可用,只是一直用中药,还有什么灵丹之类的,更不可能有现在那么多性病的名称.也许是因为皇帝每次选的都是处女,也有很多处女被选了之后,直到死也没有占到皇帝的龙体,在那个时候并不是天天都可以洗澡的,而且就说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