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解密:朱棣为掩盖篡位杀戮罪孽的三大形象工程

解密:朱棣为掩盖篡位杀戮罪孽的三大形象工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9:24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虽说是功过参半,但更多是一位明君。

永乐盛世,万国来朝,的确很狂热,但夺权背后的那种血腥,尤其是屠杀宫女、株连方孝孺十族,让建文帝死不见尸,凡此种种,无不令人发指,引发了国人无数反思。

靖难之役,就结局、过程而言,有着一定偶然性;就实力、道义而论,成功性微乎其微。地方藩王战胜中央王朝,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要知道规模更宏大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以地方政权失败告终的。双方领导者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建文君臣多属文弱书生,缺乏政治经验,加上用人失当,军事策略也一误再误,直至败亡。而燕王朱棣工于权谋,老于行阵,坚忍持久,屡挫不蹶,始为困兽之搏,终而一掷获胜。

朱棣篡位后,为了改变“篡逆”形象,为了掩盖“杀戮”罪孽,大搞国家形象工程,举其大者就有北京皇宫、长城、运河、郑和航海远征、永乐大典和南京大报恩寺等等。

其中,皇宫是证明其正统性的核心,寺庙是他为过度杀戮而忏悔赎罪的地点,长城是国土的坚硬屏障,运河是贯通新旧京城(南京和北京)的漕运血管;郑和下西洋是他的权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延伸;那部仅仅缮写了一套的《永乐大典》,实现了他对于信息的彻底垄断。

然而,重中之重有三项:营建北京城、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

一、迁都北京

明成祖在位期间,最大一项举措是将都城北迁。一方面北京是朱棣“肇基”之地,另一方面出于加强北部边防之需。南京位处江东,经济条件较优,但从军事角度而言,不易控御北方。众所周知,明朝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蒙古,北边必须屯驻重兵,而成祖将“塞王”内迁后,北方缺乏高层军事指挥核心,如皇帝仍驻南京,则鞭长莫及,调度难免失灵。但北京作为首都的缺陷,在于远离江南经济中心,物资供应困难,因此迁都行动遇到了极大阻力。但明成祖态度坚决,反对者都受到处罚,个别人甚至被处死。紫禁城落成后,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并模仿洪武“徙富民”之举,将全国各地富户大批迁徙到北京附近,以发展当地经济。又开通漕运,保证粮食供给。从此,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一直延续至今。

二、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为改变“篡逆”形象,标本文治,尊崇儒学。明成祖组织了一系列修书工作,由解缙等人奉命编纂,3000多人参与其中,历时五年告成,因完成于永乐年间,故定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另有凡例、目录60卷,合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全书所采古书达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荟萃了古今群书。

毫无疑问,《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百科全书,但由于篇幅浩大,未能刻板付印,只是清抄了一部。随后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也随之北迁,藏于皇宫文楼内。嘉靖年间,明世宗命人重录副本,正本不翼而飞,据说陪葬在十三陵。

三、派遣郑和下西洋

提起中国历史外交,不能不说两个人:一是张骞通西域,二是郑和下西洋。对于郑和为何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威or寻求宝物,还是为了查访建文帝下落?一直没有定论。但郑和开始下西洋后,亚非各国多遣使来和中国建交及进行贸易,络绎不绝与途。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浡泥、苏禄(菲律宾)、古麻剌朗、满剌加、尼八剌(尼泊尔)、锡兰(斯里兰卡)等六个国家八位国王九人次访问中国,前三国王在访问时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山东、福建,这些都是中外友谊的见证。

郑和七次远洋出海,前后历时20多年,途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并且越过了赤道,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广大海域连成一片,是人类航海史上一大壮举。比哥伦布在1492年到达美洲要早87年,比迪亚士在1487年发现好望角要早82年,比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要早93年,比麦哲伦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要早116年。

朱棣之所以好大喜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和绝大多数皇帝不同,他依靠的是纯粹的武力,打败自己的侄儿,用血腥的杀戮和公开的暴力夺得了最高权力,这明显违反了帝国自己宣传的官方思想——儒家思想,而且也违反了古代社会权力继承的合法程序,给自己留下了很糟糕的记录。所以,他渴望打造“权利美学”来改变篡逆形象。

然而,这一切大肆消耗了明王朝的资源,引发严重的铜钱荒和白银荒,宫廷财政亏空严重,经济危机爆发,从1405年起到1421年,仅仅过了16年,物价就飞涨了三百多倍。民众的怨恨、抗议和反叛事件洪水般包围着紫禁城,甚至文官集团都开始私下议论永乐大帝的过错。朱棣的权力美学和宏大叙事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标签:

更多文章

  • 千里为官只为财:揭露清代时期的官场犹如商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上梁不正下梁歪”,既然政府都干这等勾当了,清朝的地方官员当然明里暗里更加地有恃无恐。过年过节是清朝官场的官员最为忙碌的时节,可谓他们的活动旺季,上下打点,殷勤周到,生怕遗漏了某某关键人物。有些甚至变卖家产,赶搭官场这辆班车。清朝为何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当官呢?“遍天底下买卖,只有做官的利钱最好”,“三

  • 宫殿里的钟:为什么会有条龙坐在上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龙,一直给人以一种威严、神秘外加点恐怖的感脚,每个人都爱龙,但要真把一条龙放你面前相信你肯定也会吓破胆。今天宫殿君给大家讲的这个宫殿里的东西,就和龙有关。龙自己受孕自己分娩,生了九个孩子,但九个孩子又都长得不像龙,估计是基因突变。九个龙太子虽然长相各异,但性格基本一致,就是很凶,胆子都很大,但除了这

  • 一男中第万女争:揭秘大宋朝剩男剩女为什么这么多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当时一个家族兴盛的标志就看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这样,金榜题名的士人就成了富豪之家择婿的首选。但大宋官位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期望在书中找到“颜如玉”、“黄金屋”,这便造就了众多未婚大龄青年乃至大龄

  • 纵观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的一生迎娶一个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朱祐樘之所以会这样,和他的苦难童年有着莫大关系。朱祐樘(1470-1505),是明朝的第九代皇帝。宪宗的第三子。宪宗在位23年生前宠幸贵妃万氏。这万贵妃比宪宗大了十多岁,自小侍候宪宗,万妃生的并不美,史称其是腰如水桶,面貌活拖拖一个大妈。可在宪宗面前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宪宗的母亲

  • 这个国家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如今却沦落为日本对付中国的棋子!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日本虽然在军事实力和国土面积上都在世界上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但是日本一直有一个大国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接触二战后的联合国对自己的限制,同时日本希望遏制中国的发展脚步,希望达到可以跟中国抗衡的水平,抑制中国发展首先要从中国周边的国家开始,近日日本对东南亚进行了必要的国事访问,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是在经

  • 解密:屋大维为什么能取代安东尼成为凯撒的接班人?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马克安东尼是称职的战士、军官,而非政治家,缺少政治家的手腕,或者说与其他俩人比起来稍逊一筹,如果他在凯撒之前出现,或者在屋大维之后现身历史,我想他会是很优秀的政治人物,不幸的是他诞生于两个西方古代史最伟大的人物之间。在西方历史中,凯撒是不可替代的,如同神是不可替代的一样,天上只有一个太阳,而世界上只

  • 如何评价红楼梦贾环,贾环真的很坏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一回中,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各写了一首《中秋诗》,虽然作者遗漏了宝玉三人的诗,诗的内容我们无法知道了,但贾政有评价,贾政看了贾环的诗“亦觉罕异”。虽然贾政微讽宝玉、贾环,对二人写的诗不象贾兰那样“正统”而感到有些不满,但把二人的诗同唐代诗人温庭筠、曹唐的诗相比,

  • 揭秘中国古代奇特民俗揭秘:给小偷过“小偷节”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起初以为这或许是生活必需品匮乏的年月,人们相互间的一种精神调剂,或者是显示了缅族人性格的幽默。后来才知道,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早就有这种“仪式性的偷取”。一般来说,是在每年元宵节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不仅州官能放烟火,也容许老百姓点灯,人们便“相偷为戏”。《魏书》中有关于“禁十五日相偷戏”的记载。而在

  • 九一八事变后产生的九大著名汉奸:马占山溥仪上榜!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欺凌,国仇家恨屈辱深重。与此同时,从早期的“二毛子”、“二鬼子”到后来的“汉奸”、“卖国贼”,这些带有强烈民族义愤的词汇便越来越频繁使用。国人一旦身背“汉奸”、“卖国贼”的骂名,便是千夫所指,举国共讨之,永世不得翻身。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谋划实施

  • 清朝十二位皇帝死后都葬在哪儿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清朝,自从努尔哈赤发迹,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一直到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一共持续了约276年。这两百多年的时间中,共有12位皇帝在位,他们生前发生的事儿,被如今的清宫剧传的是神乎其神,比如最近热播的某剧,康熙皇帝和纳兰性德之间的故事,简直虚构的毫无下线。不过,皇帝们死后的事儿却是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