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玄学为什么能代替儒学成为正统?看曹操跟司马懿瞬间傻眼

历史上,玄学为什么能代替儒学成为正统?看曹操跟司马懿瞬间傻眼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61 更新时间:2024/1/3 14:49:38

玄学顾名思义,是一门非常玄的学科,尤其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毕竟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的基础思想,而且玄学真正能够研究透彻的人寥寥无几,能够理解的人不多。

关于我国历史上玄学的兴起,有观点这样认为:玄学其实真正兴起于司马氏篡魏之后。其认为,曹操的篡权还能依靠自身的品德与才能获得儒学上的合法性,而司马氏的夺位则完全找不到可以作为合法性依据的理由。他出身经学世家,靠儒学成名,根本没有背叛儒学的理由。所以,司马氏当权之后,自然不会搬起儒学砸自己的脚,而是转而对那些整日空谈的高人逸士大加推崇,直接推动偏离时事的玄学的发展,以此转移社会舆论的视线,那么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也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质疑了。

这种观点虽然看起来毫无疏漏,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如果以儒学的观点来看,曹魏集团根本不足以具备合法性。儒家崇尚“有德者居天下”,而曹操并非是任人唯贤的有德行的君主。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求贤令,其中的求才若渴之情简直力透纸背。不过,曹操对人才的要求也只是有才而已,他在令书中提出:不管这人品德咋样,只要有才能,统统给我推举上来。这种观点显然与儒家的“才性同”也就是人的品德和才能是一体的相对立,违背了儒家的根本命题之一,他怎能获得儒家的承认呢?

所以至少在儒士们眼中,曹操汉贼的帽子是脱不掉的了。他的儿子能够成功取代汉室完全就是利益所趋,与儒学扯不上半毛钱关系。曹魏集团其实就是以曹氏为首的利益共同体,曹丕登位后,为了利益均沾,在政治上采取了不少手段来巩固利益共同体中贵族阶级的权势,门阀政治时代因此开

其次,司马氏真的是出身经学世家吗?司马懿本人是世家公子出身确实不错,汉魏时期的大家大都以经学传世也不错,但司马家并非以经学立门。著名仇姓学者曾就司马家的发家史做过详细考证,他发现,司马家原本是地方豪强,一直到“司马八达”扬名时期,司马家都还未转化成世家。懿的高祖是武将出身,祖父稍微有点儒者气质,到了祖父时候开始研读儒学经典,这样半路学儒的家族不算正宗,比正经的儒学世家差远了,根本担不起经学世家之名。再者说,司马家都没出过一个著名的经学家,最著名的司马懿也是靠军功累进,怎可担经学世家之名呢?

所以,文章开头提出的论断并不是很科学。玄学最开始出现在曹爽把持朝政其间,就是由曹爽集团的几个人搞出来的,这几个人手握军权,横行霸道,逼得司马懿只能躲在家里装病。后来曹氏倒台之后,大抵是没人压制可以尽情放肆了,司马家的子孙们也开始个个喜欢谈玄。人们通常将司马氏执政期间民间盛行的谈玄之风当做是对当时政治阴云的反抗,其实不然。司马家仅是针对亲曹的顽固派实行过白色恐怖,例如嵇康。所谓的竹林七贤就由嵇康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组织,他们不足以完全代表整个时代的玄学思潮。

魏晋时期,玄学气势之强,甚至隐隐盖过了儒学,大致是因为如下三点原因:

其一,儒学自被提拔为治世之学以来,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将儒家典籍翻来覆去地读,每一个字都要连篇累牍地写上许多注解,未免太过,导致儒学的思辨性严重下降,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其二,乱世刚过,儒学不足以消除当下的信仰危机。乱世其实是一个推翻和重建的过程,在这大洗牌期间诞生的拥有清明头脑的知识分子们势必会对传统的思维产生质疑,从本质上对社会人生甚至是宇宙做出反思。就像是阮籍一样,他不信经典,又找不到思想上的一条合适的出路,除了痛苦毫无办法。

其三,儒学也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的外在需求了。魏晋之所以风骨独特,很大一部分赖于统治者的开明。当时的统治者们并非中央集权制的产物,而是由贵族门阀组成,以此社会风气没有那么拘谨、死板。

贵族也不需要君权神授这种东西来支持其统治,所以儒学并没有作为正统一样天天被挂在嘴边,这便为文化界百花齐放腾出了不少空间。玄学主要是讨论一些形而上的哲学命题,内容比较多元化,供人发挥的空间很大,趣味性也更多一些。玄学的轻松精致比之儒学的沉重繁琐,显然更受当时人的喜欢和统治者的青睐。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冤案平反的周期大概多久?没想到答案是这句谚语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历史上有太多的冤假错案,许多忠臣名士也是因为仗义执言落得个杀身之祸,不过有些案件会在彻底查清事实之后给与当事人平反,那也是好多年之后的事情了。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他开出8个日期,从初步昭雪,到发还田宅,到复官改葬,再到赐谥追封,直至追封三代,全程历时99年。首次平反是1

  • “改土归流”说雍正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雍正帝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丰功伟绩,但是他为日后的大清康乾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位研究电视剧的朋友笑谈:“80后”眼里的雍正,是《雍正王朝》里的唐国强,而“90后”眼里的雍正,则是《甄嬛传》里的陈建斌。但是我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怕的就是脸谱化。雍正既不是唐国强饰演的“千古一帝”,当然

  • 古代守宫砂是如何守住处女之身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古代有很多习俗完全是愚昧无知的产物,是人们想当然而凭空捏造出来的,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因此早就该被时代抛弃了,女性的守宫砂就是其中之一。守宫砂是中国古代人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未婚之前,这种标记一直存在,不会褪色,一旦该女子结婚或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它就立刻消失于无

  • 水浒里情商最高的好汉原来是他,曾向李师师施展美男计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燕青是水浒英雄中最特别的一个,他不仅武艺高强,且情商颇高,同时才貌双全,可谓风度翩翩美男子一个。龙生九子,其形各异。水浒传里有很多好汉,有的行侠仗义,有的武艺高强,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城府很深,比如宋江,没见他做多少好事,却博得了很好的名声,号称及时雨;有的天真烂漫,宛如孩童,比如李逵,动不动

  • 孔子为什么要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历史上的奸臣贪官有非常多,但是能像下面这位一样,被历史明确记载,却还得到孔夫子的语言庇护的,可真不多见。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出自春秋《左传》。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图)子曰春秋刘华龙_绘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

  • 曹操一句话,居然害死猛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他到底说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说起勇猛,三国中可不乏勇猛过人之将领,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吕布,但是典韦的勇猛善战可不在吕布之下,不过典韦的下场比较悲壮,也十分惨烈。典韦,陈留人,三国时期的猛士,“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志节任侠”。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典韦应召入伍,起先跟随陈留太守张邈,后追随曹军大将夏侯惇转战四方,屡立战功,被封为司

  • 中国历史上最“风流”的开国皇帝是谁?隋炀帝望尘莫及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风流天子垂衣坐,越国夫人迎辇回。础柱四围香气涌,错疑手握楚云来。”(《十国宫词》)“珠殿才兴又玉堂,风流天子五蛮方。芙蓉甘菊呼鸾道,无复龙川歌舞冈。”(《十国宫词》)“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清闲供》)诗中提到的这位“风流天子”,就是五代十国时南汉的开

  • 唐高宗李治:我承认我是妻管严,可我也是把搞外交的好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几乎所有的初唐影视剧作品中,唐高宗李治都被描绘成平庸无能之辈,其实他真的很冤枉。老爹唐太宗李世民和老婆女皇武则天,都是生前能指点江山、死后能叱咤荧屏的大牛人。在编剧的眼中,李治生来就是为了衬托他们的伟大。客观的说,唐高宗李治真的不算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不过他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贡献,在他的

  • 习仲勋因为什么称呼怒斥胡说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习仲勋平时对人和蔼,平易近人,但是碰到原则问题时,十分严肃。习仲勋广州指导工作1945年秋,在西北党史座谈会上,有人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精疲力竭,衣单被薄,陕北人民提供了棉衣,送去了粮食,“不是中央红军救了陕北,而是陕北救了中央红军”。习仲勋听后马上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接

  • 战国名将李牧和王翦是否曾交手,他们各自有什么贡献?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勇猛的武将和带兵的将领往往都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将领中,每个将领之间的实力往往会成为人们喜爱的谈资。战国时期可谓英雄人物辈出,有所谓战国四大名将之说,这四大名就是秦国的王翦、白起和赵国的李牧和廉颇。虽然说是四大名将齐名,但是实战中却没有几个真正交过手的,比如长平之战赵国本事廉颇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