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当众挨打,被骂作“狗”,还被指责“谋反”,而他是皇帝

当众挨打,被骂作“狗”,还被指责“谋反”,而他是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3/12/24 17:36:23

历史上的傀儡皇帝有许多,他们大多都过得非常窝囊,虽有皇帝之名,但是却一点权力都没有。而下面这位更是惨,简直没有被当作人来对待。

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在历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挟持的有之,被人废黜的有之,被人幽禁的有之,被人砍头的有之;但是,被人当众警告,当众臭骂,当众殴打,甚至被人当众指责“谋反”的,恐怕也只有东魏的孝静帝了。

孝静帝(524—551),名叫元善见,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父亲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亶还没即位,就“出入已称警跸”,而且刚愎自用,惟我独尊,不把高欢放在眼里。鉴于此,高欢把元亶赶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见为帝,改元天平。这样以来,北魏同时出现了元善见和元修两位皇帝,从而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初期,时局动荡,烽烟四起。东面兖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萧梁的进攻,这种复杂的局势,是十一岁的孝静帝所无力应付的。再者,父亲的废立遭遇,也让他学会了隐忍,一切惟高欢之命是从。不久,东魏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当时,邺城出现了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青雀,暗指孝静帝;鹦鹉,暗指高欢。这首童谣,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权的一败涂地和少年天子的艰险处境。孝静帝从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无法摆脱傀儡皇帝的屈辱命运。

高欢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讨伐叛逆、复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轻易篡位称君。孝静帝自幼聪明,几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为了拉近与高欢的距离,天平四年(538),孝静帝主动提出立高欢的二女儿为皇后。对此,高欢“前后固辞”,孝静帝死缠硬磨。直到兴和元年(539)五月,孝静帝才如愿以偿地成为高欢的女婿。此后,高欢表面上对孝静帝还算恭谦,孝静帝也成长得有胆有谋,文武双全,《魏书》称他“好文学,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大有“孝文之风”。

武定五年(547),高欢去世,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着东魏朝政。如果说高欢还算有点良知的话,那么,高澄简直就是蛮夫,就是野兽。在高澄看来,东魏的江山是高家打下来的,皇帝也应该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为了控制孝静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当黄门侍郎,监视孝静帝的一举一动,并随时汇报。有一次,高澄写信问崔季舒:“痴人比复何似?痴势小差未?宜用心检校!”意思是说,皇帝比以前如何?痴癫情况好些了没?你可得给我用心盯着!此后,孝静帝处处受高澄掣肘。

武定七年(549)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乱”,攻陷了萧梁不少城池,孝静帝被迫封高澄为“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有了功勋,有了高位,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胀,对孝静帝的欺辱、羞辱和侮辱也变得肆无忌惮。据《资治通鉴》记载:“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

马骑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挨骂遭打。拓跋珪当年的雄姿,拓跋宏昔日的风采,随着北魏皇权的旁落,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但是,孝静帝绝不是懦夫。尽管他身为傀儡,尽管他无力抗争,但“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的这句话,就足以看出孝静帝秉持着宁肯亡国,也不接受小人摆布的决心和勇气。“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此时此境,孝静帝咏颂谢灵运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受辱后的自我解嘲,同时也是反击前的振臂高呼。不在屈辱中沉默,就在屈辱中爆发!

这首《抒怀》,是当年谢灵运起兵前的战斗檄文。韩亡子房奋,是说张良行雇人锤击秦始皇,立志为国报仇;秦帝鲁连耻,是说鲁连以魏国屈从于秦昭王为耻,主张联合抗秦。侍讲大臣荀济,显然听出了孝静帝的心声,于是与元瑾、刘思逸等人密谋讨伐高澄,以解皇帝之危。由于朝中尽是高澄的耳目,他们便选择了“地道战术”,即在皇宫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计划与孝静帝逃出皇宫后,组织天下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可是,当地道挖到城门附近时,守门军官听到地下有响声,便上报了高澄,荀济等人被抓。

“陛下为什么要谋反?”高澄带兵入宫,逼问孝静帝。“我们父子两代为国家忠心耿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呢?这一定是你身边的侍卫和嫔妃怂恿你这么干的!”高澄说罢,便示意左右捕杀胡夫人和李嫔。孝静帝义正词严的说:“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王,没听说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谋反,又何必指责我呢!杀了你,社稷就会安定!不杀,国家就会灭亡。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况是嫔妃!想弑君叛逆,看你的时间!”(《资治通鉴》)高澄被孝静帝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忙磕头,大哭有罪,并连夜摆酒谢罪。

孝静帝的话虽然很经典,却无法阻挡高澄的篡位步伐。毕竟,大权在高澄手里。三天后,高澄把孝静帝囚禁在含章堂,“烹(荀)济等于市”。然而,在准备杀死孝静帝时,高澄被厨师兰京刺死。得知高澄被杀,孝静帝高兴的对左右说:“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该掌权的时候了。”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高澄的弟弟高洋就杀了出来。比起高澄,高洋更加凶残,更难对付。单看这八千士兵和数百刀斧手的阵势,孝静帝就知道自己连傀儡皇帝也做不成了。武定八年(550)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禅位于高洋。

高洋即位之初,对孝静帝还算优待,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在封地,孝静帝可以悬挂天子旌旗,用天子年号,文书可以不称臣,三个儿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静帝没事可干,整日和妻子饮酒、赋诗,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这一切只是暂时的,都是高洋为赢得支持而做的政治文章。一年后,北齐政权的根基已经相当牢固,孝静帝自然也就变成了毫无必要的累赘。天保二年(551)十二月,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时,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静帝没有防备,结果中毒而死。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

十一岁即位,二十七岁禅位,二十八岁被杀,孝静帝在悲愤中走完了屈辱的一生。孝静帝的第一个年号是“天平”,但象征权力的指针却始终没有青睐过他。在专制主义社会里,权力只能偏向于一方,要么大臣遭殃,要么权臣跋扈。从建国,到禅让,到灭亡,东魏的政权被高欢父子控制,孝静帝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活着的时候,被人称作“痴人”,骂作“狗脚”,指责“谋反”;死后,这些遭际竟然还要白纸黑字的录入正史。孝静帝元善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标签:

更多文章

  • 一人娶了一位嫡公主,唐朝这对牛逼父子最后结局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唐太宗一生中生了二十一个女儿,这似乎奠定了大唐人丁兴旺的基调,大唐盛世有许多公主与望族的联姻,不过父子二人同时娶公主回家的,只有这么一对,一时传为佳话。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个个金枝玉叶。皇帝跟皇后生的女儿,也就是嫡公主,更是金贵得很。在古代,能娶嫡公主为妻,能跟皇帝皇后都攀上亲,真是风光无限。唐

  • 安史之乱爆发 打断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为什么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反唐,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攻陷了两京,占据唐朝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史上颇有名声的大唐也因此走向衰败,这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后世史家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安史之乱为何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

  • 日本武士面具下为什么要放假胡子?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日本文化的根源是我国的唐朝,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日本自成一派的风格,我们见到许多的日式头盔上都有假胡子,这种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呢?面具可以掩盖武士的面容,更可以起到威吓对手的作用。日本的兵法书[斗战经]有云:力杀不如技杀,技杀不如气杀。讲究从气势上压倒敌人,这也是面具得到广泛应用的思想背景。

  • 揭秘普京那些事儿:喜欢穿越、奢华、爱迟到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斯拉夫人被称为战斗民族,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更是硬汉的代表,那么对普京其人,你又了解多少呢。有人曾分析过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领导人更替的规律,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战斗民族的领导人普遍遵循“光头原则”,即上一任领导人如果不光头,那么本任领导人就是光头,反之亦然。因此,在梅德韦杰夫还当总统的时候

  • 《三国演义》最新武将武力排名,让你们说公允不公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武将的排名,是三国历史爱好者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了,那么最权威最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的战斗力前几位是谁呢?1、吕布:无五合斩方悦,一合斩穆顺,十余合败武安国,不数合败公孙瓒,五十合平风张飞(关羽助战)关羽+张飞三十合战不倒吕布,二十合上风许褚,速败于禁、乐进联手,速败夏侯惇,在六将的围攻下全身而退,

  • 和珅被杀原因除了他是巨贪外,应该还少不了这一点!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和珅是大清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都少见的贪官,他仗着自己的权势以权谋私,侵吞了大量的财富,家里的财产甚至比国库还要多。和珅之被杀,个人认为贪污根本不算什么,真正只有一个原因:和珅一身担任着朝廷多数最重要的职务,包括九门提督、正红旗领侍卫内大臣、财政人事要职等,且经营多年。如果和珅还在,嘉庆帝在乾

  • 枭雄曹操最对不起的人是谁 ,不是外人竟是最亲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曹操一生中贯彻的信条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他看来,几乎没有自己觉得对不起的人,不过不知道他对于自己的几个女儿,有没有觉得对不起过。一代枭雄曹操一生文治武功,让人称赞。几个儿子也都成就一番功业,或者才高八斗下笔千言比如曹植,或者带兵打仗成绩斐然比如曹彰,或者成就帝业,名言天下比如曹丕

  • 文采第一的曹植评价皇帝第一的刘秀,竟用上了所有好词来赞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刘秀是千古第一帝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认同,不过看看才高八斗的曹植是如何评价刘秀的,或许你会有所改观。曹植是汉末三国时最有才华的文人,南朝宋国有著名文学家,诗人谢灵运曾经这样赞美曹植的才华:“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

  • 三国中为什么蜀汉不置史官,其实有这样用心良苦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历史上的史官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差事,相传就有皇帝因为不满史官的记载而对史官大开杀戒,却没料到杀完一个之后就会有另一个人主动接任之前的位置,皇帝也就无奈作罢,这也说明了史官除了需要有客观公正的价值观外,还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识。史官并不是被动地抄写人家给他的东西,而是要主动出去采访当事人,记录事实的。

  • 你所不知道的古代城管,权力还很大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一个城市的容貌和外观是留给外地人的最直观的印象,整个城市都呈现脏乱差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维持城市的形象,城管就诞生了。城管在最近一两年还是挺火的,在古代,也有城管。古代这城管是由衙门来行使职能的,为什么要由衙门呢?因为在古代,百姓的大小事务,打架斗殴,都是由衙门来解决,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