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继续北伐结果会怎么样,蜀汉结局又将如何?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继续北伐结果会怎么样,蜀汉结局又将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4/1/4 4:04:01

随着《三国演义》的不断热播,剧里边的人物被刻画的十分传神,尤其是诸葛亮死后,魏延被以脑后有反骨的罪名处死,让人惋惜不已,那么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没有被处死,继续北伐结果会怎么样?蜀汉结局又将如何?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在知道司马懿会固守不战的情况下,做好了与魏军打持久战的准备。设计出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又让士兵在渭滨屯田,解决了长期困扰汉军的粮草问题,没想到的是,诸葛亮还是输给了无情的时间,与司马懿对峙一百余日以后,积劳成疾的他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临终之前,遗命让杨仪率领蜀汉北伐大军撤退,魏延则负责断后,姜维次之,假如魏延拒绝断后,那就让大军自己走不管魏延。诸葛亮其实预料到了魏延可能拒绝断后,却没有预料到魏延试图阻止蜀汉大军撤退,他在拉拢费祎联名继续北伐不成后,率领本部兵马跑在蜀汉大军的前面烧毁了沿途的栈道,此举使得蜀汉大军陷入危险当中,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面对司马懿大军的步步紧逼,杨仪十分惊慌,幸亏姜维临危不惧,吓退司马懿,这才保全了蜀汉大军,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互相指责对方谋反,刘禅询问蒋琬董允的意见,这二人都支持杨仪认为谋反的是魏延。魏延竟然在此时率军进攻杨仪,杨仪派遣王平抵抗,王平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于是魏延部队四散而去,魏延只好逃往汉中,杨仪又派遣马岱追击并杀死魏延。

对三国熟知的朋友都知道,魏延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但是这强大的能力导致他目空一切,瞧不起人,他的性格是孤傲的,孤独到几乎没有朋友,骄傲到连诸葛亮他都不服,即使已经成为蜀汉军界第一人,征西大将军,假节,却依然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三国志称: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矝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在诸葛亮生前还有诸葛亮庇护他,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人庇护他了,当魏延和杨仪同时举报对方谋反时,蜀汉朝廷群臣异口同声的说谋反的是魏延,到最后众叛亲离。

得不到蜀汉朝廷支持的魏延即使夺取了长安,也会因为功高震主更加受到排挤。那时候魏国可以利用魏延和蜀汉群臣的矛盾,使用离间之计,散步魏延想要割据雍、凉,自立为王的谣言,蜀汉群臣都会在后主刘禅面前弹劾魏延,请求后主刘禅收回魏延的兵权,刘禅圣旨一到,魏延将陷入两难之境。假如接受圣旨放弃兵权,那么他为兴复汉室做出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因为蜀汉集团除了他,根本没有人能够与司马懿一决雌雄!其他的人领军会被司马懿打的很惨,长安也会得而复失。

魏延的军事能力可以说在当时蜀汉是数一数二的,并非吹捧于他,诸葛亮北伐时期与魏国作战的两次大捷都是魏延领军的,第一次大捷是在对魏自卫反击战时期(三国演义中的四出祁山)。魏延以不到万人之偏师孤军深入羌中地区,与魏国雍州刺使郭淮在阳溪大战,最终魏延以少胜多,大破郭淮。第二次大捷则发生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期。不久以后,诸葛亮乘胜发动第四次北伐(三国演义中的五出祁山)。诸葛亮大军围攻祁山时,大概是之前阳溪之战郭淮手下精锐被打没了,这次只敢躲在上邽城待援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卤城大战,结果司马懿被魏延、高翔、吴班三人打的丢盔卸甲,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

最后魏延接受后主诏书,放弃了这次北伐的大好机会,假如魏延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坚持继续北伐呢?如果魏延真的这么做,都不至于身死。魏延之所以违背诸葛亮的命令拒绝断后,甚至不顾大局置北伐大军安危于不顾,烧毁退军的道路,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不愿意接受与他有很深的矛盾的杨仪的指挥,他认为诸葛亮死后他应该是最合适的接班人,理应领导大军继续北伐,假如诸葛亮遗命让魏延统领全军,无论魏延是选择继续北伐,还是撤回汉中,无论北伐是胜是败,他都不会身死。

可能有人会说,没有魏延,还有姜维呢!姜维虽然军事才能不亚于魏延,但是他毕竟是魏国降将,而且资历尚浅,没有什么显著的战功,蜀汉朝廷是不可能让一个毫无资历的魏国降将统领大军的,历史上的姜维在蒋琬、费祎在的时候每次北伐带的兵马连万人都不到,直到费祎被刺杀以后才获得部分军权,因此,魏延放弃兵权,意味着这次北伐将前功尽弃。

标签:

更多文章

  • 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到底有多强大,魏国称霸战国百余年未逢对手 为什么却衰落到水淹大梁国破家亡?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公元前40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华夏大地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在战国250余年历史里,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战国初期的魏国到底有多强大?魏国最后是如何沦为二流国家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韩﹑魏三家联合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三家中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

  • 范文程是第一个投奔满清的文人 满清能得天下全靠他出谋划策 范文程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范文程是清初一代重臣,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作为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而说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

  • 东汉是如何走向衰败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为什么没能挽救汉室衰退的局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东汉是如何走向衰败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何没能挽救汉室衰退的局面?东汉和西汉差不多都存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不是中间王莽篡权,整个汉朝还能连接起来

  • 他请求调任江南,遭到宰相拒绝,后来投降敌国当了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叛徒在任何时期任何阵营都是受到鄙视和唾弃的,在两宋时期就出了两个大叛徒,贪生怕死卖国求荣,鼠目寸光认贼作父,当真是无耻至极。两宋之际,战火频起,天下大变,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下,人的内心更容易表露。这一时期,汉人中出了两个败类,一个是张邦昌,一个是刘豫。如果说张邦昌归顺金国还有些被逼情节的话,那么刘豫认

  • 那一年腊八节,身为岳父的他献给了小皇帝一杯毒酒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可能会成就一个人,也可能会毁灭一个人,如果将对权力的渴望化作自己的动力,必将造就一个人才,但是如果被权利诱惑导致失去自我,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王莽是个对政治高度热衷,对权力极为亲和,对皇位觊觎已久的野心家。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兼皇太后。靠着这层关系,王

  • 他当众捋皇帝的胡子,一句话让皇帝很受用,但太子恼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祸从口出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古往今来,为了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招致灾祸的人数不胜数,下面这问做臣子的,竟然管事情管到皇家选择继承人上去了,越俎代庖也太过分了。男人长胡子,是一种表现性征的阳刚之美。作为身体的一部分,自己捋捋,很自然,很潇洒;别人碰,则是冒犯,则是不敬。北周皇帝宇文邕就留了一把胡子,他

  • “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士农工商是我国封建社会阶级的划分,商人地位一直不高,那么商人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又有着如此低下的地位呢?古往今来,社会上一直把买卖人称作“商人”,把做买卖这个行为称作“经商”。那么“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在奴隶制时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经产生了商业。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

  • 吕布的手下高顺为什么不投降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吕布在斩杀董卓后,自己也逐渐势力壮大,手下大将张辽、高顺二人是主力,那为什么张辽在吕布被灭之后能够在曹操阵营如鱼得水,还获得了五子良将称号,而高顺却宁死不降呢?吕布手下当日有两员大将,一个叫张辽,一个叫高顺。三国时期吕布的士兵很强悍,关键在于张辽和高顺的队伍。张辽的精骑兵、高顺的陷阵营都是当时的精锐

  • 一个清末民初的算命先生的日常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说起中国的算命,那可是一门水很深的职业,从业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不过算命背后依据的周易和风水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绝大多数一般人都无法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算命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天降八卦、大六壬、拆字、四柱八字、称骨算命之类,而这些算命术的创立人物,有周文王姬昌、鬼谷子、宋代徐子平和杨维德、唐代袁

  • 祸水红颜:商朝灭亡是因为苏妲己?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自古就有美人误国的故事,其中最早的记录应该就是苏妲己了,由于年代久远,她甚至被妖化为了狐狸精,这一点不知真假,但是纣王被他迷得神魂颠倒确实事实。苏妲己的形象深入人心,主要还是由于一部《封神演义》,但这只是一部小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不过,历史上确实存在妲己这个人,在《国语》中明确说道:“有苏氏女,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