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镇守秦朝岭南边关的五十万秦军,为什么对秦的灭亡熟视无睹?

镇守秦朝岭南边关的五十万秦军,为什么对秦的灭亡熟视无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4/1/16 10:26:55

秦国统一中原后,开始着手对付外患,当时的北匈奴和南越是边疆的首要敌人,因此耗费了秦国相当大的资源。

秦统一六国后,迅速发动了征服南越的战争。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征服南越所调动的军队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之众。公元前214年,秦正式攻占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在此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然而仅仅八年之后,秦帝国即宣告灭亡。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长达三年的战乱中,戍守岭南的五十万秦军竟然坐视秦朝灭亡而无动于衷,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秦王朝为什么要征服南越。

在完成中原统一后,秦王朝的大规模对外用兵有两次,一次是蒙恬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另一次就是征伐南越。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匈奴骑兵就时常威胁着秦、燕、赵的北部边境,赵国甚至常年在北部长城一线布防十余万军队以防御匈奴南侵。出击匈奴,可以彻底解决匈奴对关中地区的威胁。然而与匈奴相比,南越当时尚处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对中原的威胁极为有限,秦用于出击百越的兵力不仅远远超过北击匈奴所用,甚至战争时间还要早于北击匈奴的时间。早在公元前218年,秦将屠雎即率五路秦军攻击南越。两年之后,蒙恬才领军收复河套。为什么秦王朝对南越的重视甚至超过对匈奴的重视?

普天之下皆王土。始皇以法家治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念,让秦始皇把南进北击无限扩大疆域作为自己的使命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征伐南越有着战略上的优势。彼时,六十万秦军刚刚完成对楚国的征服,今湖南、福建等地尽归秦土,对南越已经形成了战略上的钳形攻势,顺势南下收复南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相比北击匈奴的顺利,第一次征南战争却以秦军的大败告终,连秦军的统帅屠雎也战死了。史载,南越土著“与禽兽处”也“莫肯为秦虏”。这不得不让秦始皇重新调整征服南越的战略:稳扎稳打,攻心为上,移民实边,长期驻守。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统军第二次南征,秦发诸尝逋亡人、赘婿、商贾随军,不仅为秦军建立了稳定的军事据点,也在很大程度了开发了岭南地区,使得秦军顺利攻占该地,设置三郡。直至四年后秦始皇病死沙丘,秦征伐南越的五十万军队都未见北归。史书没有记载秦王朝为什么没有召回这部门秦军。不过很显然,这应该是得到秦始皇的允许的,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为了彻底征服南越之地,始皇可能有特殊诏命给任嚣、赵佗,以防秦军一旦撤离,百越族重新占领三郡,导致数十万阵亡秦军的献血白流。这一点,从任嚣病故前对赵佗的嘱咐可以窥见一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作为南越地区最高统帅的任嚣在弥留之际嘱咐龙川令赵佗“休息其民,姑待诸侯之变。”

如果最高统帅统帅有意置身之外的话,那么,五十万普通的秦军是否有北上救援的主观愿望呢?毕竟戍守岭南的秦军主要来源于王翦伐楚时的六十万人,可以说,多数是秦人,他们难道会眼睁睁看着秦国灭亡吗?或许他们的父母妻儿还在中原等待他们归来,他们会坐视家园毁灭吗?出乎意料的是,这五十万秦军面对中原大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平静。除少数“长吏”被赵佗以违犯秦法的罪名处死外,普通秦军士兵并未出现逃亡和哗变,反而是听从赵佗调遣,在广西兴安筑起秦城,并沿广西三江至广东南雄一线布防,闭关自守。这条防线直至吕后时期依然坚不可摧,阻挡着汉军南下的脚步。

特殊使命。面对中原大乱,岭南秦军的异常表现,让我们不得不猜测其中的缘由。一种可能是在执行某种使命;第二种可能是赵佗想要割据称王。我们先来分析第二种可能。赵佗在秦王朝灭亡后确实闭关称王,甚至一度称帝。不过,赵佗的表现却并不像一个野心家。赵佗所控制的地域仅限于三郡,人口和经济远不及中原地区,如果赵佗有意坐视秦朝灭亡然后割据一方的话,那在中原内乱时,手握五十万雄兵的赵佗就应该北上争抢地盘,至少动员秦军北上可以顺理成章的打着平叛的旗号,毕竟,项羽鼎盛时兵也不过四十余万。赵佗非但没有出兵,甚至在汉王朝完成统一后向汉称臣。是赵佗没有实力北上吗?显然不是。吕后时,汉王朝与南越关系恶化,汉军一度南下征讨,赵佗也自封帝号。这次冲突汉军非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倒是南越军队北上攻入了长沙国境内。连夜郎、同师等周边国家也摄于南越的强盛,遣使称臣。汉文帝继位后,赵佗随即去帝号再次向汉称臣。赵佗的举动似乎在告诉我们他只满足于南越三郡,而不想与中原抗争。那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一种可能,赵佗以及岭南秦军是在执行某种特殊使命,即:让长期游离于中原文明之外的南越地区彻底并入华夏。这虽然是一种猜测,但也不乏佐证。秦末中原大乱之际,桂林、象郡境内的百越部族趁机反叛,建国独立。如后蜀王子建立了“西瓯骆裸国”,脱离秦朝控制。南越秦军在完成北境布防后,迅速南下平定了此次叛乱。如果当时岭南秦军主力北上回援,那辛苦打下的岭南三郡可能就会重新脱离中原文明。

回归中原。自公元前214年五十万秦军停驻岭南,直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统帅赵佗去世,这支秦军及其后裔既经历了秦末大乱,也经历了汉初的多次诸侯内战。他们本有无数次的机会北上,却都安心戍守在南越。虽然坐视了秦王朝的灭亡,却在客观上加速了南越三郡并入华夏的进程。或许,他们以及他们的统帅赵佗真的是在执行某种使命吧。我们已无从印证。

公元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向汉王朝请求“内属”,自此,南越彻底并入华夏。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个任性的土豪竟然与皇帝比拼财力?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自从私人财产诞生以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就变成了财产的多少,一个人只有有钱了,别人才会看得起你,钱财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有钱任性不是今日土豪的专利,古代土豪任性起来足以让今天的土豪甘拜下风,比如西晋时期最大的富豪石崇。西晋时在晋武帝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都爱炫富,不仅出手阔绰,而且花样百出。

  • 为刘备尽忠的父子两代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三国时期的名将数不胜数,这次我们聊一聊一对父子兵,二人为蜀汉鞠躬尽瘁,其一片忠心并不亚于关张二人。父子两人为傅姓,父亲傅肜,儿子傅佥。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先锋从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进到秭归。第二年(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率诸将自秭归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将军冯习为大督,张

  • 中国最大的大佬!吴佩孚召开记者会,气得日本哇哇叫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起北洋军阀,我们可能都有些陌生,毕竟在历史书上对他们的介绍不是很详细,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弱小,北洋军阀是民国时期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甚至还登上过时代周刊。1924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出一个中国人面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陆《时代》封面。杂志对他的介绍是“中国的风云人物”以及“biggestma

  • 诸葛亮一生最痛恨的人竟是他,不是曹操,也不是司马懿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相见眼红的仇敌,而是旗鼓相当的豪杰,甚至还会英雄惜英雄的惋惜,如果不是立场不同,甚至还会成为至交好友。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谋士,因他的智慧超群而获得了后世子孙的崇拜。人们对于诸葛亮的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读者在读过小说之后,也会普遍认为诸葛亮一生

  • 为什么说汉代的教育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超前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汉代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最为稳固的一个朝代,也是我们现阶段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化最初形成,并逐渐开始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一个朝代。这一历史时期,封建集权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统一的学说思想为其服务。在汉代的几十年间,由于“尚有干戈”和需要“

  • 威震明朝的特务机构西厂,竟然一开始是灵异调查局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明朝特有的部门,被影视作品加工描写之后,变得非常具有神秘感,也符合现代人对于猎奇心理的需求,那么真实的东厂西厂是什么样的呢?明朝中国最牛的两个厂长,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跟西厂的厂公。东厂的历史悠久一点,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建立。而西厂直到五十多年后,才由明宪宗朱见深建立。为什么有了东

  • 回到唐朝去高考,不会可以抄,还可请枪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同学们,回到唐朝去高考之穿越团又开团了。前面我们说了怎么在唐朝报名考试,怎么搞高考移民等情况,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长安,正式准备考试!口号必须有:大家是不是感到血液在燃烧?然后一头扎进题海?如果你真的这么干了,那脑洞老师只能遗憾地说声:you,out!因为要成为考霸,最关键的不是悬梁刺股,而是炒作。没错

  • 为什么网友称呼印度人为阿三呢?听理由好像蛮充分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印度虽说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印度一直被外族人所侵略奴役,可以说印度历史就是一部被奴役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跟印度也有过不愉快。但毕竟我们都希望睦邻友好。前段时间,印度的总理纳兰德拉·莫迪还到中国访问,习近平与他进行过亲切友好的会谈。而提起印度,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他们各种开挂的神技能,比

  •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听到别人弹琴却吓跑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我国自古就有大量精通音律的人,三国时期的周瑜就对音律十分精通,但是在这方面,公瑾还是比不上一个人,那就是蔡邕。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蔡邕,是个擅长文学、数术、天文和音乐的饱学之士。在《三国志》里有一个“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说的是那位指挥赤壁之战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十分精通音律,哪怕是醉酒的时候如果有人弹错

  • 古代怎么判断选中的宫女是处女呢?这里举一个例子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皇宫中选宫女都是非处女不可,这也是男权社会的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现象,这样的话,是否为处女的检验就成了一个重点。亲们都知道古代是有处女情结的,尤其是皇家。选宫女时,必须是处女。那么,他们是怎么判断他们选中的姑娘是处女呢?这里脑洞老师举一个例子。话说汉桓帝刘志要娶皇后,他听说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莹长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