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乾盛世到底是真的盛世,还是后人吹嘘出来的,如何客观评价?

康乾盛世到底是真的盛世,还是后人吹嘘出来的,如何客观评价?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25 更新时间:2024/1/18 6:01:02

清朝的康乾盛世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虽说这一时期相对稳定,但国家经济水平并没有实现质的增长,百姓生活水平并不高,相比较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被视为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明的一个新的高峰。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正面评价

西方

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一个欧洲人(刚到中国)会立刻感叹中国丝绸、瓷器、家居用品之物资丰沛,这些商品并不比在欧洲能买到的同类商品贵,但却是世界上能见到的色泽最为华美、做工最为考究的商品了。”

俄国传教士johnbil在《从圣彼得堡到亚洲的旅行》中评价说:“除了保障生活温饱的必需品外,中国人也会有大量的生活结余,特别是水果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物品,过于繁杂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中国还有大量的金矿、银矿、铜矿、铅矿、以及铁矿。中国人比欧洲人更看重银的价值,银被看作与金等价,所以金有很好的出口优势。”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推崇孔子学说,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并盛赞乾隆皇帝。

东亚

18世纪,朝鲜使臣通过燕行,亲眼看到中国北方市集一片繁荣景象,因此在返回朝鲜后发起“北学中国”的运动。朝鲜使臣金昌业曾评价康熙年间:“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114]蔡济恭则认为:“问一世俱享六纪治平,而乾隆比康熙尤盛焉。即位之时,已为二十五岁,且即位回甲之年,传位于储嗣者,求之往牒,亦未之见也。”

民国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曾评价康乾盛世说:“圣祖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蔚然可观。以其有好学不倦之精神,宽大爱民之治术,谨事惜时,深耕易耨,为清朝培植良好之根基。末叶虽稍流纵弛之弊,然大乱之后,亟需休养生息,此亦守成令主所必循之途径也。世宗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倘使厥年克永,可为吾国政治变换一种积极性质,扫除数百年来颟顸无为之消极思想,社会亦不至停滞而不进矣。无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颇不易得社会之谅解,遂致有暴崩之传说。高宗席累朝之积业,作太平之粉饰,好大喜功,稽古右文,虽有全盛之规模,却种衰弱之肇因。”

负面评价

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对康乾盛世褒贬不一,学者们对当时的人口问题、物价持续上涨、闭关自守、限制工商业发展、蔑视科学技术等均持有否定意见。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标签: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了哪些改革?为什么说北魏从孝文帝迁都那刻开始走向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实行汉化,决定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以进攻南齐为借口,率领文武大臣及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行至洛阳时,正好碰到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行

  • 唐朝为选拔后备干部人才设立的童子科举,是否有其存在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为了最大限度将这些早慧儿童培养起来,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但是这其中又诞生了许多波折,导致最后没有发展起来。童子科也可有“猫腻”唐代科举中,尚有专为早期教育成功者设置的童子科。这是汉魏时期就有的传统,就是12岁以下、至少能背诵一部儒家经典的早慧儿童,可由郡国向中央荐举,经面试合

  • 一根原木撬动了秦崛起的大门,细数商鞅的变法妙招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自古以来的变法都遇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因为变法触及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可以说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商鞅变法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执行力和良好的威信。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

  •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崛起之路,他是凭什么成为春秋霸主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一位诸侯王,凭借着管仲的强大能力,他将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强大的领袖,最后的下场却非常悲凉凄惨。公元前657年,齐桓公攻打了依附楚国的蔡国,间接地和楚国发生了一生中唯一一次正面交锋。他还在为更好地控制长江下游的铜矿生意,履行周惠王当年下达“镇尔南方夷越之乱,

  • 三国时期马岱的亲生父亲是谁,马岱是不是马腾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三国时期马岱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关于马岱这个人的来历,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述,那么马岱的生父是不是马腾呢?不是,马岱是马腾的侄子。马岱的父亲没历史记录。马腾有三子:马超、马休、马铁。马岱(中国·地方志《陕西省扶风县乡土志》中有“马岱字伯瞻腾之从子蜀汉拜平北将军封陈仓侯谥曰武侯”的记载,另外民国时期周

  • 历史上的纪晓岚真的是个色鬼?乾隆皇帝表示很头疼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纪晓岚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很有才华和学问,但据说却是一个极度好色的人,让乾隆皇帝也很是无语,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性致勃勃的纪晓岚。据采蘅之的《虫鸣漫录》介绍,‘纪晓岚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

  • 魏忠贤陷害过的官员忠臣有很多,其中包括辽东三杰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魏忠贤是明朝时期权倾朝野的宦官,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奸臣贼子,他陷害忠良贪赃枉法,将朝廷和国家搅得乌烟瘴气。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同为明末大将,又同出于辽东,并称辽东三杰。这三人其实都曾被魏忠贤陷害。熊廷弼广宁惨败后,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快到行刑时,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

  • 北宋政局动荡年间平步青云,脸皮比城墙厚说的就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们说一个人厚颜无耻,往往会用脸皮比城墙厚这个说法,那你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吗,这就不得不提下面这位投机倒把的官员了。中原腹地的开封由于是战略要地,它的城墙结实厚重固若金汤。开封人说谁脸皮厚,往往会用“城墙拐弯”来形容,北宋邓绾(1028~1086)的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他谄媚不择手段跑官跑出了“

  • 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竟然被莫须有的罪名冤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大臣,他也是著名的诗人,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含冤而死,起因竟是一首不知出处的诗,不得不让人感慨。关于谢灵运的死因,《宋书·谢灵运传》这样记载:“太祖知其见诬,不罪也。不欲使东归,以为临川内史,赐秩中二千石。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录望生,

  • 吴越争霸的前因后果,细数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情仇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吴越两国的矛盾在互相征伐的春秋战国时代显得很是尖锐,可以用水火不容的世仇来形容,那么两国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呢?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