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没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饮食竟如此丰富!

没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饮食竟如此丰富!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61 更新时间:2024/1/4 22:45:14

商朝是我国在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个朝代,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极富考古价值的证据,作为佐证商朝人生活的最有力的物证。正所谓“食者,万物之始也”,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商朝时期人们到底吃些什么食物。根据殷墟的甲骨发掘,学者们惊讶地发现,商朝时期人们竟然就能吃到许多种食物。这些食物流传至今,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客。本文仅仅列举两大类最为主要的食物:一类是农作物,另一类是牲畜。

一、商朝人吃什么农作物

我国祖先很早之前,就掌握了耕种农作物的关键技术。数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年”字。所谓甲骨文的“年”字,我们理解的年有很大不同。甲骨文的“年”字如同一个人身上背着一大片禾叶,意味着收成。甲骨文中的“年”也和新年完全不沾边,这个“年”往往指的是谷物,而且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像年与禾两个甲骨文,在商代有这相似的含义。

大家如果查阅字典就会知道,现代的“禾”字不仅仅可以表示谷子,也就是粟,还能泛指所有的谷物。在商代,“年”竟然可以和现代的“禾”字有完全相同的含义。卜辞中如果出现“受年”、“受禾”,或者“年有足雨”、“禾有及雨”,那么“年”与“禾”就代表现代的粟。倘若卜辞中出现了“黍年”和“秬年”,那么“年”就代表所有的谷类。突然发现“年”与今天的年完全不沾边,是不是有点小惊喜?从这个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年兽”一说完全是后世才有的传说,为了附会“新年”这个含义。

除了“年”代表谷子和谷物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甲骨文中反复出现了“稻”这个字,很多人就误以为是商朝人种植水稻。其实那个时候的“稻”字,指的也是粟,和水稻毫无关系。那个时候,商朝人还没有发明引水入田的技术,更没有水田这种东西,所以根本不可能种植水稻。有些人以河姆渡人作为反驳,然而河姆渡人和商人压根没办法联系。再加上直到纣时期,商朝的领土才扩展到江苏地区,加上古代北方种水稻几乎不可能,因此专家说甲骨文的“稻”字和水稻无关,理由是非常充分的。

除了种种植粮食作物,古人也是非常喜欢吃水果的。商朝时期,流传最广的水果莫过于“杏”。卜辞《说文》有这样一段记载:“杏,果也。从木可省声。”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传达了两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一来,商朝人知道杏子是一种水果。二来,既然杏属于“果”,就一定表示果是一个集合概念,有很多种。不过根据甲骨文的卜辞,我们只知道当时的人爱吃杏。

二、商朝人养什么牲畜

人类本来就是杂食动物,肉类肯定是不能少的,这是进化必须的东西。所以甲骨文很早之前就有了“肉”字。而肉最初的来源是狩猎。后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单纯的狩猎难以满足需求,饲养牲畜也就成了肉食的主要来源。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很久以前都有过游牧的经历。所以对人类来说,饲养牲畜的时间应当比种植农作物的时间要悠久得多。

而最普遍的牲畜,莫过于家猪了。古代管家猪不叫猪,而是“豕”(读作“屎”)。后来这个字演化成了“豚”,也一样指猪。日本人到现在还管家猪叫“豚”,就是受了早期汉文化的影响。根据卜辞,商代甚至发展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猪圈,牲畜的产量稳定上升。

另一个催生畜牧业的内在动力就是商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为了祭天,一次杀死上千头牲畜也是十分常见之事。倘若牲畜数量不够,肯定难以满足祭祀的要求。

狗这种动物很早之前就被中国的祖先所驯化,为人所用。卜辞有云:“狩,犬田也。”说明商代的犬类一般都用于田猎。狗狗偶尔也会用于军事,负责探个路啥的。

除了猪肉,牛羊肉也是商人经常吃的肉。商代不像后世,为了耕作命令民间不许杀牛,反而很乐意吃牛肉。不过当时的贵族对牛羊肉并不是十分中意,他们爱吃的是另一种珍馐——鹿肉。直到今天,阴羑里城附近有还开设的鹿场,贩卖鹿肉供游客品尝。此外,虎、马、兔、鸡等字均在甲骨文中出现过。而最让后世惊讶的,是商朝都城附近还存在大象。不过中原象最终灭亡,今人再也见不到这种生物了。

三、商朝人还喝饮料

你要是以为三千年前的商人只喝水,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出了酿酒技术。甲骨文中屡次出现的“爵”字,就代表一种饮酒的容器。根据中国人酿酒的特点,当时的酒应该是用粮食酿造的。

小编在这里推测,既然当时的人酿出了酒,那也必然酿出了醋。毕竟酿酒酿不好,很容易变成醋。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因为信佛所以疯狂迷恋和尚?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武则天养男宠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什么隐秘,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她的男宠当中还有一个和尚,武则天信仰佛教这也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武则天迷恋和尚难道是因为信佛吗?唐朝之所以让后代中国人无限怀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气质和胸襟。事实上,有唐一代290年,21位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崇尚佛教。唐太宗以后

  • 清朝灭亡之后宫里哪些剩下的太监都去哪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制度到达顶峰的一个王朝。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自此清朝灭亡,虽然清朝是灭亡了,但是作为自动退位的皇帝溥仪在宫中的待遇还是不错了,毕竟他是前王朝的皇帝嘛。作为皇帝是不愁吃不愁穿的了,

  • 曹操挟持天子成功打下曹魏江山为什么董卓却兵败如山倒?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要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基业是成功的话,为何同样拿天子做过要挟的动作却没能挣下如曹操那般的基业呢?要知道那会儿董卓可比曹操有优势多了。东汉末年,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从政治角度看,他是一个百分百的权臣,皇帝也是他的傀儡。从军事角度看,他手中掌控着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没有其他的武装势力

  • 哪个皇帝的书法造诣最高?跟他一比,宋徽宗直接弱爆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的帝王继任者们无不是从小就接受各种当时社会最顶尖的教育,是人中龙凤,因此才能够胜任国家的领导者职务,因此,帝王中不乏书法高手的存在,不过要说到其中最优秀的一位,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历代帝王中,颇好笔翰的不少,但达到一定水准、能够跻身书法大家,并在书法史上留名的却不多。唐玄宗的字华美有加,但骨力稍

  • 长安和洛阳有许多相似之处 到底哪个更适合做首都,为什么自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呢?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坐落着中央政府和职能机构,承担着控制国家运行的职能。在众多古都中,长安

  • 崇祯皇帝一生勤俭勤勉 励精图治 为什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在清朝受到什么评价?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崇祯皇帝之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覆灭;崇祯皇帝之死,为这个享国276年的王朝涂抹上一层悲壮的底色。崇祯勤于政事、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为何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在清朝受到什么评价?崇祯帝即位后,接手的是一个由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等人留下

  • 走狗笑英雄,宋江真的有资格看不起黄巢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凭栏畅饮,突然想起自己三十好几功不成名不就,还被发配到江州。不禁牢骚满腹,趁着酒兴写下了反诗《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浮阳江口。写了一

  • 皇帝突遇猛兽袭击,她一个动作名垂青史,结局却很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为了爱人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都很让人敬佩,下面这位妃子的举动就充分诠释了这一点,这让她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却也为日后她的命运埋下了祸患。冯媛是汉元帝比较宠爱的后妃之一。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长相貌美,入宫后很快就从长使升至美人,又升为婕妤,并为元帝生下一子,取名刘兴。作为一名后宫,冯媛只是关心、爱护

  • 他胆大包天,竟要求阉割男宠薛怀义,武则天如何应对?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文死谏武死战是自古臣子的宿命,仗义执言的文官虽然在情商方面可能有些欠缺,不懂得给别人留面子,但是却是真正为国为民的,真心为了国家好的,不过这样的愣头青好像没有多少皇帝会喜欢。垂拱元年(685年)三月,武则天下令设置铜匦,东西南北各一个,朝野上下或进献颂赋文字,或毛遂自荐做官,或谈论朝政得失,或上书告

  • 大明奇观,三百官员烈日下跪晒,太监阴凉处监督啃冰瓜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的阉党祸乱可谓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东厂西厂锦衣卫,用各种恐怖的手段统治百官,明武宗时期的大阉党刘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明朝是个花样帝国,皇帝奇葩,百官奇葩,太监更奇葩,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明武宗时期,太监刘瑾就是个心黑手狠、无恶不作的混蛋。刘瑾本姓谈,阉割入宫后,认了一位刘姓宦官当干爹,便跟着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