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解密西汉司法:法儒两家曾多轮交锋争夺主导权

解密西汉司法:法儒两家曾多轮交锋争夺主导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05 更新时间:2024/1/5 1:54:46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西汉大儒,凭借春秋决狱而在中国司法史上留名。春秋决狱又称引经决狱,核心在于强调论心定罪,故决狱过程“时有出于律之外者”。

汉代儒生的崛起与地方历练的影响

在董仲舒被汉武帝赏识之前,因过于信奉天人感应之理,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上奏,严明皇陵祖庙两次失火之因乃灾异所致,遭武帝罢废为中大夫,遂以教授《公羊春秋》为业。不过,时隔一年的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仍以天人感应对答,一举成名,并借此机会系统地阐释了“大一统”学说,极合武帝打造中央集权统治之意。

一战成名之后,时年45岁的董仲舒并未得到在中央任职的机会,而是曾两度被派往地方王国任职。第一次是在成名后不久即前往曾经尚武的“七王之乱”之首吴王刘濞之地,担任粗暴蛮横的武夫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刘非乃武帝兄长,亦有谋反图霸之心,对声名大噪的董仲舒相当礼遇,将其比作曾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然董仲舒以“春秋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将其驯服,打消了其造反的图谋。董仲舒在江都为相六年,以儒家公羊学为指导,采阴阳五行,祈雨止涝。第二次是在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被荐任为同样是武帝兄长的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比刘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短暂的4年后,董仲舒以有疾为由辞官。

在武帝削藩之后,委任地方或被视为渐离政治中心而遭疏远的预兆,更何况是远离长安的江都和胶西。不过,刘非和刘端乃武夫出身,将大儒派往地方,也是武帝刻意安抚削藩后的地方王国之民心,企图彻底改善地方不时溢出的强调霸道的法家意识流。将董仲舒置放到颇为粗鄙和彪悍的地方王侯身边历练,意在检验儒家王道思想的功效。并非纸上谈兵的董仲舒没有让武帝失望,在10年江都国相任期内作出了不菲的政绩,而且彻底贯彻了其所主张的天人感应学说和春秋大一统学说。这些都被武帝看在眼里。董仲舒对天人感应学说持之以恒的坚守,使他在地方执政期内藉此普度众生。15年的官场历练在董仲舒看来不仅实践儒学经义已足矣,也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儒家经义主义的影响力,所以在他尚未到60周岁时,便全身而退。毕竟在武夫专政的诸侯之地任职有动辄得咎的危险,且称病辞官也符合儒臣之惯习。

致仕隐居与儒家的以退为进

按照常理,告老还乡是董仲舒作为儒生的当然之选,但他并未就此彻底隐退,也未回到家乡广川郡(今河北衡水),而是迁居到长安的一条陋巷,别有种“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隐士风骨。

须知,汉代的隐士普遍隐于民间,他们多是在自己的故乡或是四处游走,以占卜或传教等方式生活。西汉时还出现了朝隐的现象。而且,董仲舒尤擅长公羊学,在景帝时即为经学博士,开坛讲学,广招门生,其学生后来也与他同样成为诸侯王国的国相和长吏。以讲经传教的方式继续活跃在首都思想圈,以维持儒家持续的影响,正是董仲舒深居陋巷的初衷。

这样说来,董仲舒从官场退出是有目的的退出,是一种以退为进之策。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董仲舒以75岁的高龄病逝,这距离他隐居长安的陋巷已超过15年,足见他逗留在长安并非真正以安享晚年为目的。

据《后汉书·应劭传》称:“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大狱,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不过,《春秋决狱》这本书相较于其成名作《春秋繁露》相差太远。《春秋繁露》可以视为阐释西汉中央集权理论的扛鼎之作,而《春秋决狱》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套简单的案例/司法裁判手册,其失传于后世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董仲舒动了编写儒家裁判操作手册的念头,应该是当时司法被儒家经义不断入侵的真实写照,司法界急需要一套案例指导用书助其引经裁判。这也或许是张汤在通过数次问计于董仲舒的过程中,传达武帝的圣意所致。因为作为酷吏代表的张汤,不可能由衷地接受儒家的引经决狱,否则司法裁判会失去基本的准则,酷吏所推崇的以“法”治国的法家理论便不攻自破了。这也是后世批评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因。张汤亲自陋巷问计,基本都是未决的朝廷大案,在大案上犹豫,求教于儒家之经义,无疑是为儒家思想占领司法制高点创造机会。这无论如何也不是酷吏张汤心甘情愿所为,很可能出自武帝的授意。

君臣对弈与司改交锋的微言大义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武帝为何不微服私访,亲至陋巷问政,做出礼贤下士的表率,这岂不更符合帝王的形象塑造?

一则,是因为微服私访、礼贤下士都是将儒家思想视为圭臬的君王惯用的手段。以法家为意识形态的武帝,不可能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其在地方的政绩而迅速转向儒家。虽然他在晚年有这样的意思。因此,张汤作为武帝心腹,成为了沟通法家和儒家的关键人物。张汤和董仲舒的多次对谈,也就成了法家和儒家思想的论辩。故而,董仲舒后作的《春秋决狱》不得不“言之详矣”。

二则,“数遣张汤”表明当时的疑难大案在儒家经学逐渐兴盛的背景下,繁多且棘手。随着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博士弟子的出仕,充斥在武帝官场的儒家知识分子愈来愈多,儒生参政使得仁义和教化成为关乎王朝大政的正统,臣民规谏便获得了充分的正当性。于是,贤良对策、吏民上书都成了经常性的政治活动。董仲舒被武帝发现也是基于这样的契机。

因此,武帝才会多次派出法家酷吏首领张汤去接触儒家仁义领袖董仲舒的精髓,而且授意作《春秋决狱》为案例指导或司法裁判手册,试图改变法家酷烈深刻的司法形象。

这已经表明,武帝此时意在通过司法试探以酷吏为代表的法家旧势力,和以循吏为代表的儒家新势力双方的容忍限度和协同为治的可能。沈家本曾言,“使武帝时,治狱者皆能若此,酷吏传亦不必作矣。”这无疑是儒法已有隔阂的写照。

就此而言,“数遣张汤”可被视为武帝所主持的第一轮儒法协同司改的非正式会谈。此事在《后汉书·应劭传》中寥寥数笔,为的是强调同样是春秋决狱大家的东汉大儒应劭对武帝发动儒生司改的承继,且应劭也同样撰有《春秋断狱》。

以《春秋决狱》惯用的“微言大义”之解读方法来重新审视这段故事,可以窥视武帝、张汤和董仲舒三者之间在史书中难以言说的关系,更凸显了在武帝以儒家经义改革司法,进而引经入律的过程中,法儒两家多个回合隐秘但激烈的交锋历程。

标签:

更多文章

  • 中原大战:飞将军韩复榘因何临阵投靠蒋介石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韩复榘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有名的私塾先生,他执政山东期间大力发展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政绩。他最初在冯玉祥手下发迹,与冯情同手足,但为何却在关键之战的关键时刻投靠了蒋介石,置冯玉祥于不顾呢?这样的事在冯家军内部是家常便饭,冯玉祥本人也对此安之若素,然而却最终给他招来大祸,即在中原大战中,冯手下大将韩复榘

  • 桓温是东晋士族政治里的一个另类 北伐中原驱逐胡虏 收复国都饮马黄河 桓温为什么会会遗臭万年?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桓温是东晋权臣,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东晋是门阀共荣的产物,士族轮流坐庄,依次执政——但出现的,几乎都是普遍意义上的“文臣”,很少有人像桓温一样,立有军功,而

  • 叶剑英三次请张爱萍出山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上武装——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诞生。同年,刚从苏联疗伤回国的张爱萍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上海《大公报》上刊登招募通告。张爱萍招贤建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属首创。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团巨

  • 去年中国游客送去日本近800亿元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这两年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状况有所升温,据媒体报道,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今年初在一次记者会上说,2015年访日外国游客总数达1973.74万人,在日消费总额为3.47万亿日元(约合1951亿元人民币),皆创历史新高。而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5年访日游客在日消费额首次突破3万亿日元(约合1677亿元

  • 秦灭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难挡秦国的统一之路?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八荒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六国也曾合纵抗秦,六国合纵抗秦为何难挡秦国的统一之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中国、统一天下为止,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时代。在这500多年中,秦从一个西陲

  • 明朝16位皇帝几乎全是国字脸 比一比谁的胡子最茂盛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国字脸。在位30年。惠宗,朱允炆,年号建文。国字脸。在位4年。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国字脸,胡子很有特点。在位22年。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国字脸。在位1年。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国字脸,很胖,胡子相当茂盛。在位10年。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国字脸。两次登基,在位21年

  • 珍宝岛回忆录:苏联为什么第一天伤亡四十五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珍宝岛是乌苏里江中的一个小岛,俄罗斯称其为达曼斯基岛,长约1700米,宽约500米,岛上有一些灌木,有几条河流从中国一侧流入该岛,像手掌一样。当年中苏围绕该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俄罗斯人如何看待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达曼斯基岛疑团1969年3月,在远东乌苏里江的这次战斗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边境最

  • 燕国是周朝王族诸侯国 存世八百余年 然而国力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没什么存在感 燕国为什么如此弱小?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燕国是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燕国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为何燕国始终不能强大,最终被秦国所灭?战国时代的历史可以说是华夏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最不可缺失的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乱世纷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空前爆炸的时代,在这一个时间段内,

  • 自当了皇帝他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最终饿得投降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亡国之君的境遇总会让人唏嘘不已,曾经辉煌的晋王朝也免不了走向灭亡,只是这个下场实在凄惨,一代帝王竟然沦落到为了不被饿死,而向敌人投降的地步。经历了一场乱哄哄的“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垮了,匈奴人趁机崛起。永嘉五年(311年)六月,西晋都城洛阳沦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至匈奴汉国,洛阳成为废墟。国不可一日

  • 田单用火牛阵光复了齐国 让齐国免于亡国之祸 赶鸭子上架的田单是如何战胜五国联军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田单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初任市掾,管理临淄市场秩序。乐毅率领五国军队,攻打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田单到底是如何率领齐国复国的?田单,与齐王同宗,只是到他这一代,与当时的齐闵王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的疏远了。他没资格站在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