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棣将国都从南京迁至北京,主要时因为这个原因

朱棣将国都从南京迁至北京,主要时因为这个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92 更新时间:2023/12/4 16:24:35

北京在元代时期俗称元大都。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把首都建在汴都关中,只是年事已高,又不想劳民,才没有下决心从南京迁都。成祖朱棣上台不久,即着手迁都北京。朱棣与北京有着特殊的关系,迁都的原因虽显得十分复杂,但原因无非这几点。

其一,明成祖迁都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物产丰富有关。如郑晓在《今言》中说:“京畿负重山,面平地,饶鱼盐谷与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位,足制诸胡。”古人常认为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物产丰富,供给方便,朱棣的迁都也是必然的。

其二,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明成祖迁都与当时边防形势有关。朱棣有二十余年的藩王生涯,他在北方筑城、屯田,与北元打了多次仗,感到北平是天时地利之所在。他深深地体会到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当他一登上皇帝宝座,就马上确立了开拓进取的国策,在与北元接近的地理位置建都,把全国政治中心放在战争的前线,与元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求得边防的安宁和王朝的巩固。北平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以俯视大河上下,兼顾漠北,还放眼于东北的黑龙江、贝加尔湖一带,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远的地域。

其三,明成祖迁都的重要因素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永乐元年九月,贵州镇远侯顾成对朱棣说,云南、两广远在边陲,民间虽有变乱,不足系心。东南海道,虽倭寇时常出没,但都是一时的剽掠,只要令海防部队严加提防,也不足虑。而北部的故元势力会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朱棣对顾成的建议十分重视,从此以后他有了迁都的准备。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造福子孙后代,看来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因而他就不惜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疏通运河,为北京输运粮饷。他营建北京宫殿、迁都的主要动机,并不是考虑北京的经济、交通等条件,而主要出于当时政治、军事的需要。

其四,北京是燕王发迹之地。朱棣起事时的宿将谋臣,多为燕邸、北平都司及燕山三卫所属的将校,功成之后难免有恋乡之情,长期驻在南京就不太合适。另一方面,朱棣的靖难,表面上看义正词严,但其得位后大量戮杀建帝的臣子和家属,按照封建伦理,难免有失忠、恕、仁、义之嫌,这给朱棣的心理带来了一种不安的感觉。因此离开南京,将京师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北京,心理上也会得到某种平衡。

其五,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初登大位时,朝野汹汹,天下不稳,无人知道建文帝在哪里,朱棣十分担心反对势力会东山再起,因而很有必要巩固自己的基础地盘。为此他一方面大规模地北京移民、屯田,安抚流民复业,另一方面又调集各地精兵至北京,以加强守卫力量,毫无疑问,永乐帝迁都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

永乐十九年(1421),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外面环绕着周长18里的皇城,再外是周长45里的京城,宏伟壮丽,超越前代。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迁到北平,诏令改北平为北京。此后,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京城。朱棣迁都的行为在当时招到了众人的反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迁都对明王朝的安宁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明清两代直到今天,北京一直作为政治中心,其实已经说明永乐帝的迁都是十分正确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晚清立宪是一场阴谋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西方制度的改革和迅速的进步,大大刺激了清政府,大清也曾经进行过一次君主立宪行动,只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190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翌年12月5日,立宪派推动君主立宪。图为慈禧太后。1907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得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的响应。张謇、汤寿潜等人

  • 此人破刘备,胜曹操,赢关羽,本是书生的他为什么成了三国第一杀手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仗打光了刘备半生的基业,也使得东吴新任大都督陆逊名声大噪,这位之前默默无闻的谋士到底是何来头?由古至今,人们之于初出茅庐的新人总是颇有微词,有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还有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言论使得大家都觉得,天才是不存在的,你再厉害,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都是没有

  • 在秦朝上学都学点啥?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秦朝统一了中国后,全国结束了连年的战争,老百姓终于不用再忍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大量的军人也终于能解甲归田了。尽管从军无比荣耀,但征战多年,你还是对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产生了心理阴影,想过过安稳日子了。既然如此,那就去上学吧。很惊讶是吗,是不是觉得秦朝一直野蛮愚昧,即便有教育手段,实行的也是愚民政策?这也

  •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以钦差大臣身份巡阅澳门的官员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鸦片在清朝初期是合法货物,这毒品使得中国人的身体腐败,精神萎靡,更是使得大量的白银外流,着实是最肮脏的贸易手段。1839年10月11日,北京。道光帝正在阅览一副奏折《巡阅澳门情形折》,里面的“巡视澳之实在情形”,“此次因查办鸦片,执法綦严,澳夷震慑天威,是以倍形逊顺。”等词句吸引住了他,看完后还在上

  • 大清末年“照片门”两则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PS是现代女孩们的必备技巧,各种照片不P过都是不敢发朋友圈的,其实在清朝这门技术就已经被掌握了,并且还被别有用心的用作了一次小聪明行为。“合成图片”自照相术被发明后就开始存在,并非今日之物。现在就讲一下大清末年的两则“照片门”。1884年(光绪十年),李鸿章任命马建忠为招商局总办,沈能虎为副总办。当

  • 此人是寒门的噩梦,内政能力不输诸葛亮,刘备错失他如同自断一臂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之后,武将和谋士的作用不再像战争时期那么巨大,这个时候内政能力出众的陈群就显得非常出色,他虽没有明显战功,但是出色的内政能力还是让他成为了魏国的重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汉末三国时期起用的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以及它的创始者陈群。陈群,表字长文。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陈

  • 民国对外为什么软弱,只因这件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近代以来,我国政府的对外形象一直是软弱无力的,这也导致了我们近代的屈辱历史,那么造成对外软弱的根本原因除了国力衰弱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外债了。十九世纪末,晚清政府为筹措军政费用、偿还赔款、实业支出等向外举债。如最大是外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庚子赔款。甲午战争失败后,为偿付对日巨额赔款,1895至18

  • 带你认识真实的宋朝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虽然它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但是它对后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1、大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成为兄弟友邦。同时宋朝同意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折合30万贯)。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最高峰时总数为15000万贯。北宋时期宋政

  • 袁崇焕被杀:毁我大明长城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说起袁崇焕,心中不免涌起一丝悲愤,忠心耿耿的大将,却因为奸臣谗言,而落得凌迟处死的酷刑,实在可悲可恨可叹可气。万历十年(1582年),大政治家张居正走了,人亡政息;20岁的万历皇帝开始了他25年不上朝的亲政,中国一下子从辉煌灿烂的顶点跌入了黑暗不幸的深渊。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努尔哈赤祭告天地

  • 乾隆帝仅说了一句,就把晚清与世界重新接轨的时机毁灭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任人宰割,造成这一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夜郎自大盲目自信,导致不愿承认自身与外界的差距,其实中国有很多次机会能够改变这种局面,可惜都被浪费掉了。经过17世纪工业化的洗礼,西方世界先后完成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火器取代冷兵器的工业革命。由于工业和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西方社会真正进入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