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邹忌在齐国实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邹忌在齐国的改革为什么不能称为变法?

邹忌在齐国实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邹忌在齐国的改革为什么不能称为变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53 更新时间:2023/12/24 7:47:28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刚刚继承王位,就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国事。九年之间,韩、魏、鲁、赵等国先后起兵侵伐,内忧外患严重,将有亡国危险。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但效果甚微。齐威王甚至下令,不许左右进谏。一天,有位读书人来到宫门前向守卫说:“我是齐国人,姓邹名忌,善弹琴,听说威王好音乐,特来献技。”守门人通禀后,齐威王同意召见,赐坐,在座前的琴几上放着一把七弦琴,让邹忌弹奏。

邹忌用手摸了摸琴弦,许久不弹。齐威王问:“先生不是善弹琴吗?可你为何只摸琴弦而不弹呢?是嫌琴不佳吗?还是对我有什么意见?”邹忌不紧不慢地说:“我不仅会弹琴,还专门研究琴理。”齐威王虽会弹琴,但并不懂琴理,便说:“你既知琴理,能否给我讲讲?”邹忌说:“琴者,禁也。禁淫邪,让人走上正道。古时伏羲造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前宽后窄,象征尊卑。上圆下方,好比天圆地方。五根弦,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依次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文王加的弦谓少宫,武王加的弦为少商,这好比君对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谐,这就是治国之道……”

威王不耐烦地说:“你讲得很好,先生既知琴理,对琴音也一定有研究,请你快给寡人弹奏一曲!”邹忌见时机成熟,便说:“臣是研究琴的,大王是治理国家的。今天,大王懂国家大事,而不治理国家,这和我懂琴不弹琴有什么两样?我懂琴,在大王面前不弹,使您不高兴。大王是一国之君,国家治理不好,恐怕全国老百姓也会不满意的。”

这一番话击中了齐威王的要害,他顿有所悟:“先生以琴向寡人进谏,使我茅塞顿开。愿听先生治理国家的大计。”邹忌首先劝威王少喝酒,不要贪色。继而劝他广开言路,重用贤士;清除贪官,奖惩分明;增加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充实军备,逐渐建起霸业……齐威王越听越觉得有理,便将邹忌安排在宫室里听候差遣。

一天,齐威王公务之余弹起了琴,邹忌推门而入说:“大王的琴弹得好呀!”齐威王听了觉得奇怪:“你都没有看见我弹琴的样子,怎么就武断地说我弹得好呢?”邹忌说:“大王知道我略懂乐理,大弦宽和温柔,是做国君的气势;小弦清廉不乱,是做臣子的行为;乐调时而深沉,时而舒缓,互不妨碍,就像大王你治理国家一样,松弛有度,乐音高低曲折婉转,和谐地统一在一首曲子里,所以我知道大王弹得好。”

齐威王说:“讲乐理,你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跟弹琴又有什么关系呢?”邹忌慢慢道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和弹琴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琴音回环变化又不互扰,这象征着治国四时有序。琴音均匀和谐,就如政令细致周全、下达及时,国家就会和谐繁荣。琴音往复而不乱,就如条条大道畅通无阻,朝纲严明不乱,老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所以说能将琴音调理好,天下就能平治。”

邹忌一番话,让齐威王不住点头:“先生触类旁通,寡人大长见识。”遂拜邹忌为相国。邹忌升任齐国国相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民强国的目标,使齐国最强于诸侯。

在整顿吏治方面

邹忌协助齐威王做了大量工作。他赏罚严明,注重调查,很快使齐国的吏治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当属齐威王赏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由于工作勤勉,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一些人天天在齐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威王对即墨大夫印象很差。在邹忌的劝说下,威王没有听信一面之词,而是暗中派人到即墨进行了周密的调查。

通过调查,得知那里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里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从而证实了即墨大夫是个政绩卓著的清官。于是,威王封给他一万户食邑。而阿城大夫治理阿城,虽然朝廷里赞扬他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威王派人到阿城视察,却发现那里田野荒芜,百姓贫苦。

原来是阿城大夫用财物贿赂了威王的左右,来求得赞扬。于是威王当天就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杀了。齐国全国震惊,官吏们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诸侯听到这个故事以后,不敢对齐国用兵有二十多年。

在举荐人才方面

邹忌唯才是举,大量提拔选用有才干的人出来为国家效力。他推荐田居子去守西河,结果使秦国、魏国不敢东进;他推荐田解子守南城,楚国人就吓得赶紧来齐国朝贡;他推荐黔涿子去守具州,燕国人、赵国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他派田种首子去治理即墨,结果政治清明,人民安定;他让北郭刁勃子担任大士的官职,齐国就出现了团结和谐、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由于邹忌知人善任,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再加上齐威王一向以人才为宝,所以齐国的国力日盛。

在广开言路方面

邹忌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劝谏威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广泛听取臣下和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战国策》里,记载着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脍炙人口,传为千古美谈。故事里面说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着礼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妻:“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妻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

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明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周围的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美,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治国的道理,那就是如果一个君主只是听左右的进言而不广开言路,广采博收,往往就会得不到事实的真相。于是他进朝廷见了威王说:“臣子确实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官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指时我国王过错并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

命令刚发下时,臣子和百姓们争先恐后的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一年以后,大家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威王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正是因为齐威王在邹忌的劝说下,能胸怀宽广,兼容并蓄,齐国才令顺民心,国力大增,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邹忌在齐国的改革为何不能称为变法?

邹忌以琴理谈治国。

邹忌,是一介布衣,不过和其他寻常士子不同的是,邹忌会弹琴,而当时的齐王恰巧非常喜欢听音乐,偏偏这时候的齐王不作为,甚至有点沉迷音乐,邹忌得知后,决定劝谏齐王。邹忌并不莽撞,他求见齐王的理由是自己会弹琴,想要为表演一番,齐王那叫一个高兴,急急忙忙有请,结果邹忌却说自己的琴理远比弹琴要好,这就勾起了齐王的好奇,结果一番琴理说下来,齐王恍然大悟,因为邹忌说的琴理就是治国大道。

当然这只是邹忌飞黄腾达的开始,因为仅仅三个月后,齐王就任命邹忌为齐国丞相,而邹忌倒也不客气,送上门的大官,不做白不做,但邹忌也确实有治国之才,他针对齐国的现状,在齐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邹忌的改革按照时间来算,和韩国申不害的变法、秦国商鞅的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不过相比较这两人,邹忌的改革就小巫见大巫了,但尽管如此,齐国在邹忌的改革下,依然强极一时。

邹忌的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主。

对于邹忌的变法内容,如果要总结的话,大概有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这几点,对于鼓励臣民进谏,飞鱼不消细说,因为曾经语文课本里就有这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果忘了的话,可以再看看开篇引言部分。而其中又以“谨修法律而督奸吏”为核心,这就说明了邹忌的改革,其实只是使君王能够广开言路,不被奸吏蒙骗,督促君主做到耳清目明,使官吏可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一言以蔽之,就是革新政治和整顿吏治。

邹忌改革不能长久强齐的原因。

春秋战国,是变法者的天下,而邹忌以吏治的改革,其实只能治好国家表面的病,如果用个成语形容的话,那就是扬汤止沸,因为此时面临着奴隶制的崩溃,国家的改革必须以稳固新兴的封建经济为主。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皆是以取缔旧贵族的特权为突破点,然后把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因为只有富国才能强兵,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邹忌的改革却对此没有任何涉及,这是邹忌改革不能强齐的最根本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邹忌改革时,齐国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来支持改革的持久,你或许会说邹忌不是提倡谨修法律吗,但这点史料中并没有相应的文献,而这句话的出处是源自于邹忌和淳于髡的辩论中。

也就是说,邹忌说过这句话之后,或许也是这么做的,但却没有明确国家政策来支撑,这就导致了邹忌的改革,只能维持一代君主,当君主去世之后,继任的齐王也未必会延续改革的路子走,当然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点,这也是为何齐国只是强极一时,而无法一直强盛的另一原因。

而反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无论任何一项变法措施,皆是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巩固,这也是为何秦国历代君主为何能一直坚守变法的原因所在了,正所谓:商鞅虽死,而商法不灭。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是如何废除丞相制度的,为什么说胡惟庸只不过是朱元璋废掉丞相制度的牺牲品?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公元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自此历时大约1500年的丞相制度就此废除。宰相制度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宰相的称呼有很多,比如丞相、尚书令、左右仆射等,这在履行

  • ​谯周是三国时期的知名大师 却在关键时刻变成了卖国贼 劝后主刘禅投降 留下了千古骂名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谯周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儒,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魏国三路伐蜀时,谯周劝刘禅投降。谯周,字允南,是巴西人,乍一听是个外国人,实际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酷

  • ​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 却堪称历史上最弱势的开国皇帝 为什么说司马睿是一位目光短浅、能力平庸的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哪个朝代,其开国皇帝无疑都是优秀且强势的,有着远胜于常人的本领及能力。司马睿开创东晋一片新天,可作为一个开国国君,和别的开国之君比,却做得实在窝囊。身世难测公元276年,司马睿生于洛阳,《晋书》记载:“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与许多帝王

  • 昆阳之战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刘秀是如何打赢昆阳之战的,昆阳之战有何出彩之处?昆阳之战失败后王莽军有多惨?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兵力有四十二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刘秀是如何打赢昆阳之战的?在各路英雄反对新朝王莽的过程中,来自南阳郡的农夫刘秀,他的

  • 秦孝公如何让秦国这个西北边陲的蛮夷之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商鞅变法持续了20年 秦国为什么有20年时间来进行变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秦国本是西北边陲的小国,谁也没想到起初最弱小,向来被关东六国鄙视为蛮夷之国的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秦国是如何一个偏处西方的边陲小国发展成能一扫六国的巍巍大国。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东方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在秦国历史的四

  • 蒸馏器在汉代就有了?揭秘海昏侯墓中的重大发现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酒是伴随人类历史最悠久的饮料了,自从有史料可考开始,酒就一直出现在史书中,那么在我国的酒文化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事件呢?中国的酒文化渊源流长,而用什么工具来酿酒引起大家的疑惑。在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南昌西汉海昏候墓的挖掘,一件青铜蒸馏酒器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考古专家称,此前出土的制酒蒸馏器最早出现在元

  • 最早的家养鸡源自哪里?现代家鸡源于古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鸡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家禽,它为人类提供了美味的食物享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家鸡被人们驯化的时间已经非常久了,那么最早的家鸡是如何被驯化,又是在哪里被驯化的呢?据国外媒体报道,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在内的部分科学家认为,鸡的驯养可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边。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喜欢摆谱的皇帝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排场和面子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平常人犹如此,更不用说皇帝了,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喜欢摆谱的皇帝这么多,是谁开了这个先河呢?摆谱,不光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古往今来,摆谱的大有人在。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风俗”。“摆谱”风俗的延续与发展,使得其本身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可以说,摆谱文

  • 马腾有几个儿子,他们叫什么?结局都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三国时期西凉地区的势力,最大的当属马腾了,他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那么马腾有几个儿子呢?其后人的结局又分别是怎样的呢?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到众人的尊敬。灵帝末年,被州郡

  • 根据风水学推断,哪位皇帝的陵墓最为凶险?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陵墓,往往要经过复杂的风水学定位,可见风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明朝皇帝的陵墓中,谁的最为凶险,风水最不好呢?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墓规制比较大:一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二是世宗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定陵位于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