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隋朝的开皇之治,哪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隋朝的开皇之治,哪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80 更新时间:2024/1/19 3:32:07

隋朝的经济实力相较于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唐朝能在建国初期就达到这么高的成就,与隋朝时期的经济积累有很大关系,开皇之治时期,隋文帝的哪些措施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呢?

修建水渠

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程朱理学祖师爷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法制改革

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杨坚厘定了一套新的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并发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开创了一代新局面。特别是他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原来北周的官僚体制是依《周礼》而定,名多而繁乱。杨坚则参酌汉魏时期的体制,有所损益,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九寺、十二府。掌握政权的是五省,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三公也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不直接参与国家政务,也不常设。

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三省的设置,能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地方行政机构方面,则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废郡。同时,将一些郡县合并。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改变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不仅节省国家开支,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钱币改革

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隋书·食货志》称:“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度量衡的统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唐承隋制,基本以此为准,唐以后虽稍有变动,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隋文帝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整个有隋一朝,社会都很富足,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也为历史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故历史上把隋文帝之世称之为“开皇之治”。这才有了后来隋炀帝向西域商人炫耀国家的实力的资本,也才有了他挥霍糜烂的本钱。

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隋文帝时建立起一整套相当完备的行政管理机构。科举制度萌发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真正成型于唐朝。科举制度的采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经济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对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隋文帝崇尚节俭,一改隋初“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的混乱状态。“六宫”都穿洗旧的衣服,“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一时间,“大崇惠政,法今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由于皇帝的大力提倡,隋朝初年朝中出现了崇尚节俭的风气。

农业改革

隋文帝时,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由于隋文帝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整顿改革,既强化了中央集权,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户数增加。606年,全国户数达890多万户,在二十六、七年时间内,清查出大量瞒报的户口。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隋代仓库丰盈。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代官仓的丰实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统治者搜乱人民的残酷程度。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造船技术的进步。

隋炀帝巡游江都时所乘的“龙船”高15米,长60多米,船身分为四层。商业贸易出现繁荣景象,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经济贸易城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丰都市周围84公里,通12门,市中有120行,3000余肆,市四周有400余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隋朝的对外贸易发达。陆路可达亚洲的西北部和欧洲的东部,海路可达南洋诸国和日本。“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的年号。隋文帝在此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赋税收入

隋文帝杨坚鼓吹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鉴于北周留下690万户,但是大量被瞒报,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以及严厉的户籍清查、大索貌阅有关,此举可增加官方统计的户籍、赋税。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初中央政府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仅及南北朝时代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

统一货币

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铸造五铢钱,规定每千文重四斤二银两,作为全国通用货币,其它钱币则禁止流通,改府兵制为古代兵制之一。隋代府兵制创立以后,规定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服役年岁为二十一至五十九岁。府兵本身是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则须自备。凡出兵征防须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革府兵制。

租庸调制隋开皇二年(582年),重颁均田令,自诸王以下至正七品的都督,受永业田从一百顷递减至四十顷,至于普通百姓,丁男一人受永业田二十亩、露田八十亩,奴婢亦同。另外又规定受田并承担赋役者,从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劳役从十一岁提高到十六岁,力役时间则从每年一个月减至二十天,而未被役的丁男可纳绢代替,称为“庸”。户调绢从一匹(四丈)减为二丈。年满五十者,还可减免。这样隋初的赋役便比前代大为减轻。

标签:

更多文章

  • 写过讨伐武则天檄文的骆宾王,最后为什么还被重用?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有才能的人才都是受到重用的,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最开始曾经写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等大罪按理说该是诛九族的,那么最后为何还被武则天重用呢?骆宾王一生自觉怀才不遇,为人正直,经常因为一时口角就得罪别人而被别人排挤孤立,所以在政治上骆宾王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骆宾王却始终怀有报国

  • 嗜杀成性的朱元璋,竟然是因为有精神疾病?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朱元璋终结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带领汉人重新在自己的土地上当家做主,他的功绩固然值得赞颂,但是晚年的朱元璋嗜杀成性,身边没有马皇后劝诫的他,宛如一个失心疯一样疯狂造下了很多杀孽。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但他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一点为人所诟病。那么,朱元

  • 死亡时怀有五个月的身孕,这个公主死的也太惨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崇祯皇帝决定以死殉国,在死之前,以免被起义军凌辱,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皇子和女儿们,长平公主却在这个时候大难不死,不过更悲惨的是,多年后她死的时候已经怀有五个月的身孕。“汝何故生我家”这句中国历史上惨痛的名言,是崇祯皇帝说给长平公主的。1644年本来应该是长平公主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

  •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白袍名将姓甚名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喜欢身穿白袍的将领,三国时期的赵子龙,南北朝时期的白马探花陈庆之,以及下面我们要提到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史敬思。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将,李克用部下。骁勇善战,号称“白袍史敬思”。唐中和四年(884年),黄巢民变军围攻河南陈州三百日,救援的各路军马都被起义军打败,朝廷再诏李克用率藩汉劲兵五

  • 揭秘乾隆年间五阿哥永琪英年早逝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乾隆执政后期,大清国力开始下降,虽然禅位给嘉庆后有所好转,但还是呈现出总体衰败的趋势,这与乾隆继承人的选择不无关系,其实颙琰并不是最优秀的皇子,但是其他优秀的皇子死的死,过继的过继,选择他也是无奈之举。清朝,从乾隆帝开始埋下了灭国的伏笔,而嘉庆帝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嘉庆帝碌碌无为,农民起义、鸦片走私

  • 朱然是谁,朱然活了多少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三国后期,著名的人才逐渐减少,东吴在诸葛瑾、陆逊相继病逝后,功臣名将就只剩下朱然了,那么这个朱然是什么来历呢?他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朱然(182年—249年),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其曾任山阴令,临川太守,受到孙

  • 光绪帝的瑾妃,最后是如何升迁为端康皇贵妃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瑾妃是光绪的妃子,按理说不应升为皇贵妃,关于她死后升任皇贵妃,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瑾妃最后被封为端康皇贵妃,而且还是死后封的。端康皇贵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正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为礼部侍郎长叙之女,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妃,即珍妃。光绪十四年(188

  • 这个皇帝竟然宽恕了自己弟弟与女儿通奸谋反的罪行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萧衍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勤政贤帝,他不仅各方面能力优秀,还有一副慈悲心肠,更是勤政节俭,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好皇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佛教为何会如此兴盛呢?这与当时的统治者是分不开的。神奇的是

  • 历史上的项燕是什么来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楚国大将项燕临死前的遗言,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的生平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才说出这样的话呢?项燕(?-前223)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是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神标准,与现代大不相同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每个时代对于男神的标准都不尽相同,现代社会对于男性的审美越来越倾向于阴柔,而在才人辈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华则是衡量男神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人丑就要多读书,对于这句话,记者并不赞同,因为不论美丑,每个人都应该多读书,对知识的需求和索求,跟颜值没什么必然的关系。而且这一说法,带有严重的外貌歧视,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