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两千多年前:匈奴单于冒顿的理想国

历史两千多年前:匈奴单于冒顿的理想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3/12/23 3:21:57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披发左衽。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和欧洲的中世纪史书均留有些记载。

近代西方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来自中亚的匈人,与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

冒顿是两千多年前雄踞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匈奴的首领。他是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其能力不在成吉思汗之下。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冒顿治下的匈奴国力极盛,号称有控弦之士30万。匈奴铁骑以压倒性的优势让南方的汉王朝不得不以和亲和每年赠送财物的方式换取和平。

冒顿以篡夺的方式获得单于位。他用鸣镝训练卫士,鸣镝射到哪射向谁,卫士的箭镞也必须以此为目标。在残忍地射杀了自己的宝马、妻子后,冒顿的鸣镝指向了父亲——头曼单于。

冒顿杀父夺位所表现出来的凶残、狡黠成了两千年来许多少数民族首领程式化的脸谱。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被移花接木的“冒顿的脸谱”。一部号称“正剧”的清宫大戏里,为表现准噶尔首领的凶暴,便将冒顿杀父夺位的桥段完全照搬。

从汉民族的视角来审视匈奴,他们是野蛮、落后的代名词。如果站在匈奴人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命运,你或许会发现,这只是一群风俗习惯与我们大相径庭的人。冒顿在其凶残、狡黠的脸谱之下,也许你能看到一个在蒙古高原恶劣自然环境中延续生存了几百年的民族最杰出的首领,看到他睿智的头脑和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

刘邦建立汉王朝时,冒顿也开疆拓土,吞并东胡等民族,占据中原王朝的河套地区。在与汉王朝首次交锋中,冒顿的匈奴铁骑大败刘邦于平城,奠定了汉初70年汉匈之间关系基础。

匈奴人不会认为自己野蛮、落后,在匈奴单于写给汉朝皇帝的国书中曾明确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骑射功夫,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里,他们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甚至看不起汉人,认为汉人是只会俯首耕田,无法骑马战斗的懦夫。

作为匈奴人的首领,冒顿从未轻视南方的汉王朝。西汉立国之初确曾民贫国弱,但农耕民族的国家一旦安定下来,辅之以良好的政策鼓励生产,国力的恢复和壮大速度非常之快。在温暖肥沃的农业区,百亩地即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而匈奴人所居住的蒙古高原气候寒冷,降水稀少,无法发展农业,只能游牧。这片瘠薄的土地,20亩养一只羊,三四百头羊供养一个五口之家。也就是说,要养活一个牧民家庭至少需要六千亩地。自然条件决定了匈奴人口规模远少于汉王朝。在人口是最重要生产和战略资源的古代社会,这意味着汉朝国力势必远超匈奴。

冒顿一生都致力于拓展匈奴的生存发展空间。没有史料表明匈奴有入主中原的意图,他们的发展战略一直都指向西方世界。

月氏是秦汉时期位于河西走廊的强大国家,控制着西域诸国,垄断东西方贸易通道。公元前176年,冒顿给予月氏沉重打击,迫使月氏放弃河西走廊西迁。冒顿的军事行动将河西走廊纳入匈奴版图,取代月氏控制整个西域地区,更将西汉王朝死死困于东方一隅。

匈奴后来的历史让我们看到,西域一直是其经营的重点,单于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向西域诸国征收赋税。在漠南、河西惨败给汉王朝后,匈奴人的势力一直在向西方延伸。东汉大将窦宪于稽落山、金微山两次大败北单于之前,整个两汉时期,匈奴都与汉王朝争夺着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权。

冒顿将月氏人从河西走廊赶走后,写了封信给汉文帝,称:“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为了捍卫匈奴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冒顿有强烈的与汉王朝划边定界的意愿。北方和西域诸国属于匈奴势力范围,南方则是汉王朝辖境。两国为兄弟之邦,匈奴继续接受汉王朝遣嫁的公主和絮、缯、酒、米等物资。

冒顿以后,所有的匈奴单于对汉匈之间的边界意识都非常强烈。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迁徙至西域的月氏国,被军臣单于捉获后,军臣单于这样质问张骞:“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不难看出,军臣单于完全洞悉张骞出使月氏的意图。汉与月氏结盟,势必对匈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就像汉王朝不会允许匈奴联络自己南方的南越国一样,匈奴也不会听任汉使出使西域。于是,军臣单于扣押张骞十年之久。

匈奴的国力在冒顿时期达到极盛,但对南方汉王朝,除了扣边劫掠之外并没有进一步的扩张意图。对冒顿来说,他的理想国就是建立一个势力范围东达辽东,西逾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侵河套的强大帝国,让北方和西域所有引弓之民皆为匈奴。这个马背上的强国与农耕的汉朝两雄并立,共享天下。

冒顿的理想国一度成为现实,随着西汉王朝的崛起、强大,又终成泡影。

对此历史爱好者发表自己的言论:

政治军事斗争基本上都不会以君主的理想而改变。君主的政策,从来都服从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在。违背自身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意志就是死路一条。匈奴的利益就是将汉变成自己的粮仓,不是不想控制,而是控制不了。杀了刘邦就能控制汉朝吗?只会让两国外交没有回旋余地,吃不下的东西,就只能慢慢吃。慢慢吃也吃不了,就只有被反吃。

标签:

更多文章

  • 沈阳故宫住过几个清朝皇帝 中国第2大故宫沈阳故宫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沈阳故宫又名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是中国现在保留下来的第2大故宫,它跟北京故宫不相同的是,沈阳故宫建筑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点,沈阳故宫一共住过3位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从辽阳向南搬到了沈阳;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则在沈阳建立了清政权;最后从沈阳出发进北京紫禁城的,

  • 一代良相房玄龄是古代宰相的典范 房玄龄一生三起三落 为什么能二十年稳居相位不倒?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房玄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作为唐太宗的高级智囊,房玄龄极善谋划、人品又好。在相位的十五年里,功绩卓著,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个成功的宰相,他的事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妇孺皆知。房玄龄为什么能20年稳居相位?房玄龄,大唐开国名相,对唐朝初年“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可说是居功至伟,无人能

  • 他被奉为神仙,拒绝当皇帝,官居丞相,活了130多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要说起长寿之人,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张三丰,其实道教中的大人物许多都是长寿之人,下面这位不仅是道教的大成者,同时还是蜀汉地区威望极高的人物,甚至皇帝都要敬他三分。八仙过海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八仙这个说法,如“酒中八仙”“蜀中八仙”。东汉魏晋时期的范长生就是“蜀中八仙”之一。范长生

  • 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杀了魏忠贤 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为什么说崇祯帝不该杀魏忠贤?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的大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崇祯帝杀魏忠贤到底是对还是错?为何说崇祯帝不该杀魏忠贤?明末宦官

  • 涨姿式,皇帝面前三跪九叩原来是这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三叩九拜之礼是古代皇帝专享的,这一套礼仪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彰显了皇帝的崇高地位。那么这套利益是谁发明的,又是谁最先启用的呢?秦始皇时代有个叫叔孙通的人,很早就就当上了“博士”,他不但有学问,更对人情世故非常精通,更因制定了一套“三跪九叩”朝见帝王时的礼仪而大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说起叔孙通这个人

  • 嘉靖年间,两伙日本人为什么在华野蛮火并?原因很可笑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明朝严禁海运我们都知道,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就严格禁止海上贸易的,直到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恶性武力冲突事件,嘉靖皇帝才下令严禁海上贸易,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猖獗的倭寇海盗等违法行为。明朝嘉靖二年(1523)五月,在浙江宁波市舶司衙门的嘉宾堂,来自日本的两个使团为了分辨真伪、争夺席位,上演了一场相互争斗、相互厮

  • 三朝元老:哪位开国将军76岁高龄入常委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76岁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高龄了,人们到了这个年纪大都已经开始颐养天年,享受人间天伦之乐,但对于刘华清上将来说,76岁却意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新篇章。刘华清上将的心目中,老政委邓小平一直是他的精神引路人。他俩首次见面抗战初期,那是1938年初,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的刘华清接到一个任务,护

  • 这是个什么女人?三位皇帝治不了她,都逊位当了太上皇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古代的皇后是国母级别的人物,母仪天下雍容华贵这样的词汇都是传统的皇后给我们的印象,但是历史上偏偏出了几位脾气暴躁的强悍皇后,甚至干涉皇帝的内政,可谓“悍后”。历代皇后中,个性刚强的不乏其人,但能称得上“悍后”的不多,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便是一个。李凤娘(1145年-1200年),河南安阳人,其父李道为

  • 中国历史上最骄横的出轨女人,看她怎么压服丈夫?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虽然在古代,大多数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但是还是有一些女中豪杰,不甘心于让男人左右自己的命运,勇敢地做出抗争。古代的战争,争抢的不仅是地盘、金银,还有女人。唐朝末年,京师长安一带出了一位绝色女子,刘氏。刘氏出身仕宦之家,她的父亲为蓝田县县令。蓝田县位于秦

  • 好水川之战北宋全军覆没 高级将领无一幸免 好水川之战 北宋占据明显优势 为什么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好水川之战是北宋与西夏作战中的一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宋军大败,死伤过万,大量军事将领阵亡,领军的主帅夏竦被贬河中通判;副帅韩琦上书请求朝廷治罪,被贬秦州知州;作为主将之一的范仲淹,则被贬到了耀州担任知州。好水川之战,宋军明显占据优势,为何却遭到了失败的命运?1041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已经持续到了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