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听了谁的建议实行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听了谁的建议实行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93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5:58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创立了各种思想流派,后来经过了秦朝的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治国,汉武帝又实行儒学治国,如繁星般灿烂辉煌的众多学派便除了儒家外都逐渐销声匿迹。那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是谁提出来的呢?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汉武帝最终采纳了建议。

它提出的这一观点正好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可以使国家的思想大一统从而进一步巩固政治大一统。同时儒家思想正是适用于国家安定的状况,与当时的历史相符。

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叔孙通被任为太常,协助汉高帝制订礼仪。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五经博士仅为具官待问,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然而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

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与此同时,元朔五年(前124年),布衣

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员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此后,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治狱官吏张汤、杜周,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也主张以《春秋》决狱,用儒术附会粉饰法律。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标签:

更多文章

  • 宋朝的东京跟日本东京有何关系,宋朝的东京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五鼠闹东京是根据宋朝历史改编的一部小说,现代则拍成了电视剧,其中东京这个城市让很多观众比较陌生,东京不是在日本吗,怎么跑到宋朝去了?五鼠闹东京是指北宋东京开封府,而非日本东京。北宋东京在今天的河南开封市。北宋有四京,东京开封府,现在的河南开封地区,西京河南府,现在的河南洛阳地区,北京大名府,现在的河

  • 他是隋唐演义小说中靠山王杨林的原型,是历史著名美男子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熟悉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靠山王杨林出身皇族,武艺高强,同时文韬武略带兵有方,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但是他毕竟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呢?杨雄(542年-612年3月19日),本名惠,隋文帝杨坚族子,北周刺史、傥城县公杨绍之子。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

  • 商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商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商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商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汤伐桀,商革夏命之后,并没有对夏后氏赶尽杀绝。商部落留下许多人在夏朝故都开始战后重建,而

  • 同是开国皇帝,唯独此人是唯一没有杀戮功臣的开国皇帝,他立下两条密令,子孙后代无一敢违背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而每个朝代都有位功绩斐然的开国皇帝,可是几乎所有看过皇帝都有杀过功臣,但也有例外此人是唯一没有杀戮功臣的开国皇帝,他立下两条密令,子孙后代无一敢违背。首先我们说说最著名的两位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和朱元璋除了同样是草根出身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杀功臣。刘

  • 古代的守宫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的能够由此来验明正身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项很神奇的发明,这个发明就是守宫砂,这个东西可惜证明女子的清白之身,一旦行房之后身体上点缀的那个红点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个守宫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已经没有人再根据守宫砂标明自己是否是清白之身了,不过我们却常能听到一个名词"守宫",提到这个词时,人们一般是指一种蜥蜴。其实,守宫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手刃了自己的兄弟 为什么没有当场将李渊也杀掉?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手刃自己的亲兄弟逼迫李渊禅位,那为什么在当时李世民没有直接将李渊给一起杀掉直接做皇帝呢?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公元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帝都长安城玄武门附

  • 李世民能力出众 为什么李渊不立其为太子?其实原因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历史上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皇帝屈指可数,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其一,李世民的能力自然不可忽视的,在当时李渊不可能不知道李世民的能力,但为什么李渊却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呢?首先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权一直秉持着,要立嫡长子为储君的规定,几乎唐朝之前,所有的废长立幼,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三国时期的袁绍和刘表,隋朝的

  • 汉高祖刘邦和刘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两人相差了多少年?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东汉末年时天下大乱,各地群雄割据一方,其中以刘姓的并不在少数,这时候就有人开始怀疑刘备的身份了,有人怀疑建立蜀汉的刘备是假冒汉室宗亲,和刘邦没有血缘关系。那刘备和刘邦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刘邦是汉朝时期的开国皇帝,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刘邦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农家出生的人

  •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亲家 又手握免死金牌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他的身份从当年的放牛娃、和尚、乞丐,摇身一变,成了皇帝,成了皇帝的朱元璋,为何要将自己的亲家,都已经辞职归乡的李善长给满门抄斩呢?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自幼爱读书,非常的有智谋,后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可这

  • 晏子为什么要用二桃杀三士,晏子二桃杀三士是否做错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赐三士二桃,让他们论功食桃,终致三士自杀而死。话说齐国有了晏婴(晏子)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