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斯为什么要帮赵高篡改遗诏,李斯是大权在握的秦国丞相 为什么却斗不过宦官赵高?

李斯为什么要帮赵高篡改遗诏,李斯是大权在握的秦国丞相 为什么却斗不过宦官赵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40 更新时间:2024/1/18 9:53:51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李斯胡亥赵高从行,不料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李斯为何要帮赵高篡改遗诏?

俗话说得好世上的人无利不起早,不管是身为一人之下的高位还是处在万民敬仰的帝位,都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国家和社稷的事情。想当初始皇帝开创出一个偌大的封建王朝,封了曾经跟随自己的下属高官厚禄;李斯绝对是其中得利最多的臣子。

当然了,这也是李斯为秦朝建朝立下了极大功劳的缘故。当初他利用各种计谋助始皇横扫六国吞并八荒领土,所以秦王嬴政成就帝皇伟业后;就把仅在他之下的宰相职位给了李斯。贵为宰相的他位三公之列,其权柄之重、身份之尊贵世间少有人能及。加之李斯又推行轻徭役、减赋税,民间很多百姓都是真心敬重他。

可是当始皇突然病逝在巡游的路上,他这位秦朝的宰相就开始只顾及自身既得的利益;完全不顾忌秦朝未来的千万世。当时始皇帝逝世前曾立下过立公子扶苏继任秦朝帝位的遗诏,并把这份遗诏交给了陪同他一起巡游四方的李斯。

可作为托孤大臣的宰相李斯却没有依照始皇诏书行事,在奸佞宦官赵高的极力劝说说服下;把诏书上娶他女儿为妻的扶苏之名改为二世祖胡亥。为何当时李斯要舍弃扶苏这个关系亲近的女婿,而选择让胡亥这个既无能又性格残暴的公子继位?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重!

其实不管是在秦朝建立之前还是之后,李斯都尽心辅佐尽力治理;为秦朝做出的贡献很大。在秦王朝建立之初,李斯就建议始皇嬴政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然后还在统一全国货币、文字以及度量衡和车轨道路等方面贡献卓越,其才能可谓是颇为突出世间少见。

然而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私心,权势心极重的李斯就更不用说了。他绝不想因为始皇的逝世,而把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权柄和财富交给别人。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让一位他无法掌控的君王继位;那么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很可能别人取代。

而且,李斯可以说是法家集大成以及代表人,他和秦始皇可以说是君臣一心,令秦国执法家术,可公子扶苏明显是亲近儒家思想的,所以一旦扶苏上位那难保他的政治理想不会被改弦更张。对于李斯这样的人物,权势富贵倒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过在他接到始皇遗诏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纠结和挣扎的;他一边想要念及始皇帝给他的无限尊荣很是待他不薄,一边又在担忧扶苏继位后会改由他人也就是蒙恬担任宰相之职。正当他处在焦灼的时候,赵高这个教导胡亥的宦官就过来推了他一把。

其实赵高早在始皇薨逝之时,就想推自己这边的公子胡亥上位。可是他想把接继皇位的人选篡改为胡亥,是离不开李斯这重要一环的。毕竟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李斯就陪伴在其左右;他和胡亥两人想秘密改诏绝无可能。

然而赵高也知道若是想要空口白话,来说服李斯参与进改诏书的行动是极难的;必须抓住他的心理以利引诱他入局才可能成事。因为公子扶苏当时已经娶了李斯的女儿为妻,他拥立自己的女婿继任秦帝之位岂不是更好;这样他还有可能当上国舅做皇亲国戚。

所以说当时不管是从人情世故,还是始皇的嘱托李斯不同意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谁叫赵高抓准了李斯心理的纠结,而李斯又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所以李斯最终还是被赵高和胡亥策反了。

不过赵高劝说李斯篡改继位者之初,李斯很是果决地拒绝了;并且还指责赵高之言是亡国的言论。可赵高岂是这么简单就死心的人,当时知道这份遗诏内容的人很少只有他们三人;且玉玺当时也在李斯的手上,这正是最容易改诏之时。

因此,赵高又说出他跟蒙恬相比的五个不如,既人心、功劳、谋略以及才能和与扶苏的关系。李斯听此也认同了他的言论,毕竟李斯当初是单枪匹马的来到秦国;人心上是难以跟蒙恬这秦国本土的世家大族相比的。

当初李斯力谏始皇焚书,对始皇嬴政坑儒的举措没有丝毫劝谏。而扶苏还被皇帝嬴政贬谪去蒙恬的军队做监军,跟蒙恬的关系自然是非常密切;所以一旦扶苏坐上秦朝二世皇帝,极有可能会大力重用蒙恬。而对于跟他政治上意见不一的李斯,则很可能仅有尊荣的身份而没有实际的权势地位。

这样一来,李斯如今的权势高位绝对不保。然后赵高又进一步说明,公子扶苏继位后到时他就成了国丈;在朝中是要避嫌的。而且皇帝的后宫肯定不会只有一个女人,后宫女人的争斗最是凶猛残酷;甚至比之前朝的政治争斗还要惨烈。

扶苏虽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子,可是她未必能坐稳皇后之位;一旦跌落凤位他李斯该如何自处。见李斯不言,赵高则抛下重利为饵引诱其上钩;他承诺李斯若是胡亥继承皇位,那宰相高位必定继续留给他做该有权力不该有的财富一点都不会少。

一番权衡和思虑之后,李斯最后答应篡改遗诏推胡亥上位;因为他觉得无能无才的胡亥比扶苏更好掌控和拿捏。所以在他看来,只有扶持胡亥当上秦朝的皇帝;他的权位才能真正稳固无可动摇。而始皇的突然暴毙,也是李斯和赵高一起合伙篡谋的契机。

要知道嬴政生前可并无正式立下太子,虽然他很是中意扶苏;甚至借机把他调到军中磨炼。可是他的突然离去让毫无准备少有人知晓,以至于让李斯和赵高两人合谋起来秘不发丧。这也就是直接把主动权交到李斯和赵高手中,他们篡改或是伪造一份假遗诏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间。

而李斯之所以最后会同意,除了权势和高位外;还有就是他和公子扶苏的政见不同。李斯是由儒家转法家思想,而扶苏是坚实的儒家学者;不然也不会因焚书坑儒而与始皇产生很大的矛盾。可惜李斯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沙丘”之变谋害扶苏和蒙恬后;他没能斗过赵高这个宦官掌握所有权柄,以至于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赵高却不过是一位宦官,没有实权,那么大权在握的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呢?

李斯的死与他自私自利的性格,恐怕脱不了干系。李斯与商鞅的性格十分类似,他们的许多举措都有法家的风范,然而商鞅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李斯却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从他妒杀韩非就可以看出来。

在秦始皇驾崩以后,赵高找到李斯,与他密谋。起初李斯大义凛然,他怒斥赵高道:“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可是赵高早已经看穿李斯的内心,他向李斯说扶苏继位以后蒙恬将会得宠,到时候李斯的地位就会动摇。李斯听闻陷入纠结,最终同意赵高,立胡亥为太子,将扶苏与蒙恬赐死。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不可能不知道扶苏与胡亥到底谁更适合当皇帝,更何况秦始皇的诏书就摆在他的面前。然而对于李斯来说,天下百姓的安危也没有他一人的前途来的重要,于是他选择向赵高妥协。

沙丘政变其实是李斯的转折点,在政变以前,赵高不过是一个宦官,没有实权,胡亥向来纨绔,没有丝毫影响力,而李斯却是帝国丞相大权在握。此时的李斯只要一声令下,赵高就会被诛杀。

然而赵高的话让李斯无法忘怀,他担心赵高的话最终成真,自己好不容易才从一介布衣成为帝国丞相,他不愿意放弃权力。于是李斯选择背叛秦始皇,背叛扶苏。

其实当胡亥继位以后,主动权就不在李斯手中了。胡亥宠信的是赵高,因此此时的赵高在权力上已经逐渐超越李斯。这时的李斯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他已经不是赵高的对手了,除非他发动政变将胡亥诛杀,然而他又没有这样的胆量。

除此以外,李斯毕竟不像赵高一样,他的内心当中仍保留着最后一丝良知。当李斯看到胡亥奢侈无度、横征暴敛以后,他又跑过去劝谏胡亥,最终惹得胡亥不高兴,将他下狱。李斯多次上书,但都被赵高扣留。赵高趁机落井下石,诬告李斯与他的儿子谋反,最终李斯被杀,诛灭三族。

李斯其实是一位聪明人,他曾与嬴政激昂澎湃,指点江山,也曾辅佐秦始皇,行丞相之事。然而李斯有他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他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为此他向逆贼妥协,而妥协的结果就是身死族灭。

李斯斗不过赵高,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答应与赵高密谋;而他却又不是真正的奸臣,与赵高相比他太过畏手畏脚。这样的李斯,如何能斗得过不择手段的赵高?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国消灭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的过程中 秦国为什么选择首先攻打韩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秦王政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在山东六国中,秦国第一个消灭的是韩国,秦国统一策略中,秦国为什么要先灭韩国?战国末年,七雄之中韩国势力最小而韩国紧靠着的是魏国。魏国和秦国是死敌,本来秦国惠文王与魏联姻,两家本可以成为

  • 刘邦睡了女婿的妃子,结果搞出了一个汉朝,两个皇帝的闹剧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一个国家之中有两个统治政权,这在古代是几乎不可能的,下面这位奇葩就把这种事情变成了现实,不过要是追本溯源,还是要怪他老爹没有管住自己的裤腰带。亲们都知道刘邦是个痞里痞气的人,刚打进咸阳时,就被秦宫里的美女们迷得神魂颠倒,幸亏张良及时阻止,才没有惹得项羽不开心。有句话叫馋猫总改不了偷腥,当了皇帝后的刘

  • 公主必须守活寡?清朝的女性活的太难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却也是封建礼数最为严苛的一个王朝,王室规定,公主必须要守活寡,这是为什么?清代的公主,经过琼瑶戏的演绎,个个都成娇滴滴了。这倒也符合人们心目中公主的形象,公主,皇帝的女儿,地位之尊贵,谁又能比得上呢?人见人宠,肯定娇贵得一塌糊涂。当然,的确有的朝代,公主很娇贵,甚至骄横。

  • 西汉大将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是否有过爱情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汉景帝女儿平阳公主一生有过三任丈夫,其中最后一任正是西汉著名大将卫青,不过二人结合之后并无子嗣,史书中对于这段关系也是记载很少,那么两人之间在一起是真的因为感情还是单纯配对呢?平阳公主是谁的女儿呢?她是西汉时汉景帝和王皇后的女儿,出生于汉文帝时期,他的弟弟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她本来被封为阳信公主,因

  • 秦朝监察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秦朝以法家治国,各项制度的确立为权力机构提供了框架,也使得社会各界的各项职能得以规范,其中监察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秦朝建立后,以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主要目的,以“治吏”为主要内容,以“纠察”各级官吏的违法失职为主要职责的封建监察制度便在战国时代御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

  • 秦始皇暴毙后,德才兼备的公子扶苏为什么不继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它为后世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标准,但是却只存在了两代,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是秦朝灭亡的很大原因,那么嬴政的儿子扶苏德才兼备,为何他不继位呢?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封为宰相。秦始皇统一之

  • 狄仁杰有何才能,能让武则天一直如此信任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狄仁杰对于武则天统治的唐朝,说有着再造之功也不为过,他的许多政策都给当时的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是一个值得被人铭记的千古名相。在1315年前的今天,0700年11月11日(农历九月廿六),宰相狄仁杰逝世。他曾再造唐朝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显庆元年(6

  • 北宋的国运,被这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宋朝时期的朝廷内政经过了多次的变动,王安石变法最终也没有得到完整的贯彻实行,其中元祐更化推翻了王安石的变法,是深深影响大宋国运的一件大事。元祐更化,是推翻宋神宗改革的一次政治活动。保守势力的上台,意味着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那么元祐更化的背景是什么呢?元祐更化能够开始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守派重新掌握

  • 十三口棺材同时出城,朱元璋下葬为什么还要搞这么大声势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疑冢是为了迷惑盗墓贼用的,设置诸多疑冢之后,后人就不知道哪个是墓主人真正的陵墓所在,这是一种对自己陵墓的保护措施,明太祖朱元璋竟然一次性设置了十三个棺材出城,下葬场面甚是壮观。我们都知道为了防盗墓,帝王将相去世之后,都会有疑冢,那么朱元璋有没有呢?据说他下葬时有十三棺出城门。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

  • 楚怀王囚禁张仪,原因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合纵连横术的概念最早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其中张仪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此道的人才,他帮助秦国化解了很多次危机。张仪是谁?熟悉战国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谋略家和纵横家,鬼谷子先生的门下高徒,亦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苏秦的昔年同窗好友。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