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加速大明王朝灭亡的,难道是这个原因?

加速大明王朝灭亡的,难道是这个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3/12/24 7:48:32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但是如果仔细剖析,你会发现明朝灭亡的原因能归纳为很多条。

研究《明史》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责任人也非常的多,但总结起来无法两条,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不可避免,人祸可以讨论。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辽东地区满洲八旗的兴起,大明王朝不得不因此加收“征辽晌”,一个问题一起以来萦绕在的大脑中,在当时的情况,在不损及大明帝国根本的基础上辽东地区是否还有恢复的可能?

答案是不可能恢复了.

为什么?

(图)萨尔浒战役示意

事实上从萨尔浒一战当中,努尔哈亦的满洲八旗就已经表现出自己惊人的战力。大明王朝十二万大军的杜松所部近六万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四路大军,仅李如柏所部全身而退。

后世几乎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加到主将杨镐身上,骂他统兵无能,丧师辱国;但翻开史料的细节你就会发现,其实杨镐的指挥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之所以明确告诉努尔哈亦出兵日期(此为真)和人数(号称四十七万),一则为作为天朝上邦不宣而战有失体面,二来就是希望在气势上震慑住敌人,影响努尔哈亦的心理和八旗的部署;况且告知他行军日期却没有告知他行军路线和兵力部署,等于什么都没说。而十二万大军分四路出击也是事出有因,本来十二万大军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锐,互相不服,在一起难免生出嫌隙,不如分开,这也叫分进合击。只要努尔哈亦分不清哪是主力,哪里是偏师,只要有一路大军缠住八旗主力,其他几路人马迅速增援,明军还是有胜利的可能的。

只能说以精锐骑兵为主的八旗战力太强了,尤其是在歼灭杜松所部的萨尔浒之战,战术发起之突然性,攻击行动之猛烈度,都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努尔哈亦指挥的八旗军在历时五天作战当中表现出的战场素质堪称完美,命运之神更是完全是向着他们的。

那么对于此次作战的经验和教训明朝是如何总结的呢,答案是没有进行总结?在万历皇帝看来,战败的责任必须有人负责。所以,所以砍了一批武将了事。

站在大明王朝整个王朝的角度上,从万历征辽之战开始到崇祯的死难殉国的时间跨度上,在辽东的战事中有两个人是避不开的,一个是孙承宗,另一个就是他的爱将袁崇焕

(图)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

孙承宗彪炳于史册,袁崇焕受宠于民间。

首先说孙承宗,《明史》对他的评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说如果放手让孙承宗去做,辽东局事不至于不可收拾,大明王朝也至于灭亡的地步,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在我看来这个评价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孙承宗不是神,不是一个政治家,准确的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三军统帅,方面大员,可以统军理民但不会用兵(这很正常,没有人什么都会)。而袁崇焕更只是一代“将首”,政治观念相当不成熟。《明史》对于孙承宗的评价只不过是亡国腐儒的自我安慰,而袁崇焕则是满清为了诋毁崇祯的无能而玩的小伎俩。

他们都不明白辽东战局的扭转是需要一些必备的先决条件的。

第一,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力和最高领导人的全力支持。

明朝末年,大明朝的国力已经严重衰弱了,张居正的改革的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使明朝的国力有了恢复,但后期都被万历皇帝一扫而光,国家再次走向混乱。特别是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再一次加剧。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二,必须要有一支中央控制的包含步,骑,炮,辎重等多兵种合成且严格训练而成的主力军团。

这也是建立在强大国力基础之上,大明王朝在“土木堡之变”以后中央主力军团就不复存在了,后来也因为国力无力重建。所以万历征辽不得不动用部分边军和浙军,所以实际上杨镐的大军本就是混杂军团。形成不了合力。

第三,必须要有名将统兵,特别是需要拥有丰富骑兵作战指挥经验的名将。

要知道,八旗军以骑兵为主,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还是还是骑兵,袁崇焕的“主守后战”,主守没什么问题,关键后战如何“战”,没有精锐骑兵寻求主力决战,指望八旗军武力攻城,耗尽所有兵力,这明显是怀疑别人智商的思维。这也是孙承宗和袁崇焕全力组建关宁军的初衷,可关宁军的战力虽然强大,人数毕竟有限。扩充骑兵部队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祖大寿吴三桂有当骑兵领导的潜质)。

(图)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

显然明末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在辽东方面积极进取的行为,使得中央不得不加大对于辽东地区的投入,“征辽晌”一年比一年增多,我查过,每年的“征辽晌”都达到了七百万两以上,要知道,整个大明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才四百余万两。而且“征辽晌”征发还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本身已经贫苦的百姓更加的贫穷,沦为流民,使得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更容易聚民成军,朝廷不得不再发“剿晌”,甚至连孙传庭这样的老将都不得不武力征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到托着大明王朝走向灭亡。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想问题,如果崇祯帝能够仔细研究辽东问题,认清辽东局势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一支精兵,几十门红衣大炮,关起山海关的门就行了,八旗军纵然战力惊人也无以施展。而没有了“征辽晌”就可以大大的减轻百姓的负担,李自成,张献忠想造反,招兵都是一个大问题。也许大明王朝的国祚能延长许多。

标签:

更多文章

  • 像陈友谅一样奋斗,就自求多福别遇上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朱元璋上位的历史堪称传奇,但是他如果单论传奇程度,他的老对手陈友谅可能还要更加胜于他。中国古代最神奇励志的奋斗史,莫过于朱元璋做皇帝。穷到赤条条的放牛娃,吃够人间无数悲欢离合血泪,一步一个坑的咬牙拼搏,竟真一路青云直上,黑马般从这乱世呼啸而起,狂飙突进的横扫南北,最后傲然君临天下,如此神奇奋斗,几百

  • 武则天能够篡位成功,原因竟然是得到了李世民的这些承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武则天能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登上权利的顶点,成为一代女皇,除了她自身的条件和足够的幸运外,它所依附的男人们也是一个重要的垫脚石。武则天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皇后接班人,而不是皇帝接班人。并且不是李治的皇后,而是他的皇后。武则天,大度雍容武则天为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父亲武士彟(yue),

  • 嗑春药真的有用吗,细数六位因为淫欲而丧命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中国古代的皇帝们长寿者往往都不多,很大一个原因是纵情享乐,结果早早就把身体搞垮了,皇帝嘛,皇帝的快乐我们普通人怎么可能体会得到。古代皇帝服用“壮阳药”秘闻:古代帝王们除了长生不老,希望永远当皇帝的心愿外,享乐意识也颇强烈,对女色的追求尤其如此。在服食所谓“不老药”仙丹的同时,还遍寻“壮阳药”,欲幸遍

  • 齐鲁大地上的两个国家一强一弱,为什么强大的没有吞并弱小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我们习惯称现在的山东省为齐鲁大地,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但是齐国很强大,鲁国比较弱小,那为什么齐国没有吞并鲁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呢?西周建立后,为了实行分封制,方便国家的管理,所以分封了上百个诸侯国。在这些诸侯国中,鲁国和齐国的爵位都是候爵,尽管不是第一等的公爵,但是也只有

  • 秦能统一六国结束分裂,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说起秦统一的功绩,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能够战胜其他六国的原因。说起历代的著名帝王,我们总是避不开秦始皇的,道理很简单,秦始皇代表的秦国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天下,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可有人问了,当年周天子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就是到了战国时候强大的国家也有七个,其他六国哪

  • 道光帝被称为史上第一节俭皇帝 勤俭治国 为什么丝毫动摇不了官员的豪奢 最后因为节俭而误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皇帝自古以来就是荣华富贵的代名词,富有四海的皇帝一旦崇尚节俭就会被史书记录在册并大加颂扬,但是一生节俭的道光帝却被人揶揄,因为他不是节俭而是抠门。天子抠门,举世无双道光皇帝的俭朴之所以被人揶揄,是因为他节俭得过分了——该省的

  • 秦国从巅峰到灭亡只存在了十四年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为什么只存在十四年就灭亡,秦朝是如何快速衰落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国从巅峰到灭亡只有短短14年时间,为什么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反而变弱了呢?秦王政站在秦国先王们的肩膀上继续奋进,用十

  • 韦昌辉血洗东王府 而后以搜捕东党为名 大肆杀戮 前后约2万余人被杀 韦昌辉残杀杨秀清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了一次公开的分裂,东王杨秀清被杀,东王府上下三千余口无一幸存,全部遇害,由此开始了血腥而又残忍的“天京变乱”。韦昌辉以搜捕“东党”为名,大肆杀戮,前后约2万余人被杀,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犹如人间炼狱。韦昌辉为何如此痛恨杨秀清?1856年夏秋之际,韦昌辉

  • 汉宣帝刘询开创了西汉最鼎盛的时代 汉宣帝是如何一步步地从霍光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刘询时代,是西汉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汉宣帝作为西汉初武帝外最有聪明才干的皇帝,他的童年过得比较惨,登基后还是装孙子,等他真正到了掌权的时候,那时距离他登基之初已经六年了。六年内汉宣帝容忍积蓄,六年的

  • 恭亲王奕訢明明比咸丰帝更优秀 道光帝为什么不选他做继承人,如果恭亲王奕訢当了皇帝 大清国的命运会变成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爱新觉罗·奕訢是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道光帝第六子。奕訢年少有为,才华过人,本是处理清朝末年这等纷繁复杂局面的个中能手。可道光帝却没有把皇位传给奕訢,这是为什么呢?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时已夜半,寂静的紫禁城内,静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内,忽然传出几声婴儿的啼哭声,旻宁帝的第六位皇子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