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身为女人,为什么武则天想当皇帝?

身为女人,为什么武则天想当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81 更新时间:2024/1/18 2:29:48

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也是能被任意抹黑篡改的,千年之后,我们已经很难知晓现今史书上写的武则天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许她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那是怎样的经历,才让她变成了后来阴险、淫荡、狠毒的女皇呢?

我曾经尝试着问一些朋友关于武曌其人的直觉,得到的答案比较集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坚强、美丽、聪明之类赞扬的词汇外还有阴险、淫荡、狠毒之类贬义词汇。毫无疑问武曌是一个有争议,而且争议比较大的人物,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似乎“狠”字用在她身上最为妥当。诚然如此,但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史家的笔下武曌实际是被抹黑过的,她人格方面的缺陷被放大,甚至有些记载纯粹是栽赃诬陷之辞。

史笔是可以左右的,人性却是不能左右的——难道李治真的爱上一个阴险狠毒、野心勃勃、霸气刁蛮,甚至像是脑垂体天生障碍导致分泌雄性荷尔蒙的女人吗?

显然这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终究也是不符合真实历史的。武曌作为李世民的嫔妃,后又出嫁为尼,这样一个在当时绝对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的弱女子,能够被李治拯救,除了凭美貌和情感付出难道还能有别的手段吗?所以她必定是或者说曾经是一个美丽、温柔、贤惠的女子,即便其性格有强悍的一面,也不至于很过分。

中国史家都过分热爱皇帝,因为遇到错误总是“为尊者讳”,能推给女人则推女人,没女人推给宦官,没宦官推给大臣,总之皇帝是一贯英明的。然而在记叙武曌发迹史时出现了很有趣的现象,皇帝不英明了。史书在抹黑武曌的同时对李治也做了抹黑,欧阳修甚至评价李治是“昏童”(拿现代话说就是弱智儿童),这种记载非常罕见。不过它也从反面说明一个事实——两口子感情很铁!以至于无法贬低武曌而把李治摘出来,只能一起推进粪坑。

在武曌性格和政治手段的形成过程中,李治起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李治是武曌的政治导师。如果不弄清李治,就不可能弄清武曌。

我一直有个观点,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李治的重要性是超过他父亲李世民的,其实李治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皇帝,而且是个操弄权术的高手,绝不是“昏童”。

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其实正是他和武曌最初的关系,一个敢在父亲病榻之侧与庶母勾搭通奸的人是何等角色?别忘了他父亲是李世民,且不论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囚侄之举,其一生共流放或处死过李承乾、李泰、李祐三个儿子,可李治竟还敢在他眼皮底下做出这等大不敬、大不孝之事,就凭这点给个“胆大心细”的评价总不会错。

史家和现代编剧总爱把李治塑造为一个软弱怯懦的人,诚然他在性格上不算强悍,但他不是没主见的人。

回头再看武曌,她之所以二次回到宫廷,一方面李治难忘旧情,另一方面是李治的原配王皇后促成。因为当时李治后宫中淑妃萧氏有专宠之势,又生下雍王李素节,威胁到皇后的地位,所以皇后把身在佛寺的武媚娘视为外援,想要引进竞争机制对付淑妃,在兵法上这叫“驱虎吞狼”,不过皇后错算之处在于她没有驾驭老虎的能力,老虎确实把狼吞了,但吞狼之后回头又要吞她了。

武曌渐渐专宠,连续三年生下仨儿女,开始窥觊皇后之位。皇后本来就不受宠,又不曾生育,单凭与皇帝的情感是无力对抗武曌的。于是出身关陇名门的她自然而然想到倚仗娘家、倚仗关陇臣僚势力,就出现了抢立李忠为太子之事。其最终后台可以归结到长孙无忌

于是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李治想收回皇权,武曌欲争夺后位,终极对手都是长孙无忌——这叫“情侣+战友”!

废王立武看似一场家事,其实更是一场政治斗争。武曌走上后位过程,就是李治夺回皇权的过程,因为李治把公私模糊区域中的更易老婆事件作为突破口,集结起了反无忌、反关陇的士人集团,上演了一场“胜利突围”。所以武曌从一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影响会持续发酵,可以说是李治点亮了武曌心中第一团权力欲望的火焰。而他以身作则的表演也被武曌效仿,甚至“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不过实际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促使人走向成功往往不是理想,而是危机,许多人的本事是被挤对出来的。如果我说武曌的皇帝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有人相信吗?

这就又要从武曌生平来分析了。武曌之父叫武士彠,门第寒微,原本是个木材商,后来致富了。武士彠在富了以后产生更高远的志向,投效官府谋仕途,从而参与了李唐开基的太原举事,跻身大唐开国功臣之列。

武家的前程原本是比较光明的,但意外出现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皇位、软禁父皇,自此之后武家就开始走下坡路。

父亲死时武曌已过十岁,她应该记得原先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而父亲死后又是什么样。武氏家族渐渐走向败落,她母女自身处境同样越来越糟。十四岁那年她进入李世民后宫,封五品才人,奋斗十年未见成果,直到李世民死还是才人。后来因为与李治的不伦之情,和王皇后的宫斗需要,侥幸回到皇宫。

这样一个女人最缺乏什么呢?

答案非常简单,用现代人常用的词汇来说,那就是安全感!

我敢断言,武曌是个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女人。父亲死亡的巨变使她认识到命运的无常,富贵繁华如起伏云烟。十年的寒宫冷院又使她感受到宫廷的可怕,生命的无助。直到牵着李治的手走上皇后之位,她可能才算长出一口气。

然而李治能给他百分之百安全感的人吗?显然不能,既然她能够取王皇后而代之,别人难道就不能取她而代之?自武曌入宫后,便无李治与其他嫔妃的生育记录,表面上看武曌形成了专宠之势,其实并非如此,武曌的寡姐武顺及武顺之女贺兰氏都曾被李治宠爱,实际上武曌是用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满足李治对其他女性的渴望。这样做固然是聪明之举,肥水不入外人田,但另一方面也是痛苦的折磨,自己姐妹都与自己争宠,又有谁可以真的相信呢!

李治最初让武曌参与政治是在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因为那一年他患上了风疾,许多史家或有意或无意地说,自此之后唐高宗时代都是武曌代掌皇权。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看看《资治通鉴》就知道,此后李治在许多重要事务上仍是大权独揽,也有许多李治巡游,甚至参与打猎的记录。可见显庆五年的执政是临时性的,李治没有隐退,就算有隐退也是暂时的,属于半隐状态,关乎帝国命运的大权他从来不曾放手!

而仅是这么一次稍微放权,就酿成了夫妻间的矛盾,短短五年后闹出一场“废后风波”。李治与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等合谋要废皇后——起因史书上说是武曌在宫中进行迷信活动。

但这明显只是导火索,甚至是托词,武顺母女受宠和武曌代政与李治产生分歧才应该是诱因。不过这件事从头至尾都像个闹剧,因为最后时刻李治反悔,夫妻俩床头打架床尾和,上官仪等人当了替罪羊。(这位上官仪就是后来武曌亲信女官上官婉儿的祖父)。这次风波又给武曌上了一课,让她明白什么叫君心难测,不过此事并没从根本上影响夫妻的感情——此后武曌生下太平公主,这时她已四十多岁了,可见他俩的夫妻生活还是比较和睦的;在政治上他们并称二圣,共同临朝听政,这主要是因为李治的病时好时坏造成的。

真正令武曌感到威胁的其实是次子李贤,他在李弘死后继承太子之位。李贤的资质是武曌所有儿子中最好的,聪明好读书,有不错的天赋以及艺术才能,而母子矛盾的起源最初是源于大臣的:因为唐代的惯例是宰相重臣兼任太子的老师和属官,这就造成重臣与太子关系密切。而李治因身体原因许多事务交与武曌处置,在这帮传统观念深重的大臣看来此举是非常不体面的,于是宰相们就凝聚到李贤身边,期望其肩负更多的权力制衡武曌。与此同时又出现一个流言,说李贤非武曌亲生,其实是武顺所生,所以李贤心生猜疑,母子间矛盾日益严重。(关于李贤是不是武曌亲生也是一个悬案,恐怕永远无法破解这个谜了。)

这一时期最耐人寻味的事情就是李治想让武曌监国,被宰相力劝作罢。常有人把这当成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例证。其实恰恰相反,这或许是李治爱权力胜过一切的证据,也反映了他高深的帝王心术。因为他身体实在不好,对国家政务力不从心,可是把大权交与李贤又不放心。他祖父、父亲两朝历史表明太子抢班夺权的概率太高,他父亲李世民夺他祖父李渊的权,他哥哥李承乾又差点儿夺了父亲的权,承乾失败他才继位太子,捡了个皇位。这等事岂能不防?

如果李治把大权交与李贤,自己就有被束之高阁当太上皇的危险,所以他表示要交给武曌。因为此前从没有女人为皇帝的先例,而妻子代丈夫行事有临时性,只要他身体好转或者心里想管,随时可插手,比交给李贤稳妥得多。

我觉得恰恰是在这个时期,权力野兽武则天才真正意义上诞生,一方面她实在太没有安全感了,丈夫不能给她、儿子也不能给她,照此形势发展下去,她以后还有什么幸福日子呢?另一方面,所谓食髓知味,她已品尝到了权力毒品的滋味,实在不愿失去权力。李治如走钢丝的华丽演技再次成为导火索,最终点燃了武则天这颗绚丽夺目的帝王礼花……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孝公广聚人才,商鞅巧思妙想实行新政。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成功也是唯一一次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这是一次成功的变法,却因为其特殊性,并没有被后世变法者借鉴。公元前361年,中国大地格局正处于战国七雄的时代。当时的霸主是齐国,秦国位列第七。秦孝公继位后,心怀远大理想,当及颁发法令:‘只要是能使秦国富强,

  • 为什么《水浒传》中林冲最惹人怜悯?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要说起水浒中最为倒霉+悲情的人物,非林冲莫属了。被埋在雪里被当做犯人押送被抢老婆被人下毒,真可谓坎坷的一生。林冲的人生,尤其是前半生一直是被别人各种陷害,各种欺负,各种逼迫,始终是可怜的过活,忍气吞声的躲着。我们就说林冲在去沧州的路上,被董超、薛霸二人欺负的遍体鳞伤的例子。书上写道:遇六月天气,炎暑

  • 武则天的令,上官婉儿的命,没有她们真就没有大唐诗歌的繁荣!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和唐中宗身边的宠儿,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上官婉儿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才能,是当时朝廷难得的人才。某年正月,唐中宗带着群臣、妃嫔前往昆明池游玩。此时春意初萌,景色清新秀丽,皇上心情大好,命令群臣赋诗。大家各自写在纸上,署上姓名,最后加起来有一百余首。中宗命令上官婉儿品评这些诗作,最后选出一篇

  • 古代盗墓奇闻:大汉天子下葬仅一个月就被盗挖了皇陵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盗墓可以说是一项古老的手艺了,自从有皇帝为自己修建奢华的陵寝和陪葬开始,盗墓这个行业就从未断绝过,相应的皇陵也会设置相当恐怖的安保措施,不过这也难以抵御千百年来一代代的盗墓者的光顾。皇陵是禁地,除了后妃、宫人守陵,还有一定数量的护陵队伍。所以,一般情况下,若非王朝覆灭,皇陵是非常安全的。不过,大汉天

  • 宋江的头号家奴居然不是李逵,水浒中隐藏最深的奴才原来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燕青是梁山三十六天罡星最后一位,却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角色,虽然他不如前面排行几位有特色,但是他有着非常的大局观和情商,能够审时度势,完成一些棘手的任务。说到宋江的家奴,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李逵。金圣叹说李逵就是宋江十两银子买来的家奴。作为家奴第一要忠诚,第二要能为主人分忧解难。在李逵眼中,全天下的男

  • 他自比唐太宗,因谋反被废为庶人,因作死被活活烤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兄弟叔侄争抢皇位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常见了,最著名的时间可能就是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了,不过李世民的结局是好的,也给大唐带来了非常好的国运,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篡位成功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干掉了太子李建成,成了唐太宗。这件事,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至于不少皇子认为只要能力强,功劳大,手段狠,就可以像李世

  • 为什么说西周的灭亡是必然的,强大的西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其实和周幽、 褒姒没有多大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更好地统治,武王进行了大规模分封诸侯,将宗室和有功之臣等分封到各地,由诸侯代替天子管理属地。从此,周由一个诸候国变成了统治四方的大国。然而,西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关于西周的灭亡,通常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西戎入侵杀害,最后以周平

  • 这个皇帝嗜酒如命,大敌当前还一番豪饮,结果醉酒被俘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喝酒误事这个道理,古往今来多少人曾经用自身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了,美酒虽好,但是豪饮伤身,我们要引以为诫。前赵开国皇帝刘曜是个大英雄,此人“幼而聪彗,有奇度”,长大后“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弓马娴熟,雄武过人,特别是射得一手好箭,是五胡十六国赫赫有名的神箭手。从刘渊草创匈奴汉国,刘曜就就开始为国征

  • 《女医明妃传》中明英宗到底是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宫廷的后宫之中暗流涌动,精彩程度堪比战场厮杀,此时如果能生下一个男皇子,地位无疑会升高很多,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身居高位而又不能生育的女性将会对自己的孩子动歪念头。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皇太后孙氏不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因为杀母之仇,明英宗对孙太后很不客气,孙太后对明英宗也心存不满,甚至想废

  • 皇帝在厕所里定下“锄奸”计划,为此还咬伤了太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里说的桓帝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刘志,他就是这样一位晚节不保的皇帝。东汉自顺帝死后,天下俨然成了皇后梁妠一族的天下。梁妠先立冲帝,再立质帝,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她的哥哥梁冀封为大将军,手握实权,飞扬跋扈,汉质帝就死在他手里。质帝死后,梁太后又立桓帝。为了控制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