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哭出来的天下?刘备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窝囊

哭出来的天下?刘备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窝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4/1/16 8:31:14

要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历史人物与现实差别最大的,应该就是刘备了,真实的刘备真的有这么软弱慈悲吗?

说起三国时期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人们就会想到“刘皇叔的江山——哭来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于是,在大家的印象中,刘备成了个只会哭鼻子、抹眼泪,只会拉关系套近乎的窝囊废,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三国演义》对于刘备哭鼻子、抹眼泪的描写。

咱们在此不妨梳理一下《三国演义》中刘皇叔的流泪史。

刘备第一次流泪是在与赵云初逢又分手时,二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刘备第二次的泪仍然是为赵云而流,那是在徐州围解之后,当时,“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

第三次流泪在“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一回,地点是关定(关平之父)庄内,彼时,刘备关羽劫后重逢,关羽“迎门接拜,执手啼哭不已”,刘备肯定也流了眼泪,否则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就太不值了。

刘备真正过了一把大哭的瘾是在得知徐母被囚,徐庶要走时,他先是“闻言大哭”,而后又与徐庶“相对而泣,坐以待旦”,等到徐庶真要走时,刘备“泪如雨下,凝泪而望”,以至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吾欲尽伐此处树木,因阻吾忘徐元直(徐庶字元直)之目也。”

再次流泪就和比徐庶更厉害的人才,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有关了,当时,诸葛亮“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装不肯出山,试探刘备之心,刘备失望之下,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刘皇叔下一次流泪是为追随他渡江南下的新野、樊城百姓而哭,正是“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此后,赵子龙单骑救主(乃幼主阿斗),血战而归,刘备有哭。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孙权暗伏杀手,刘备有哭。公子刘琦英年早逝,刘备有哭。鲁肃过江三讨荆州,刘备有哭。荆州城宴请张松,刘备有哭。落凤坡庞统殒命,刘备有哭。

刘备最有特色的一次哭发生在他鸠占鹊巢夺了刘璋的益州时,刘璋出城投降,刘备出寨迎接,下边握手,上边流泪,说是“非吾不行仁义,乃势不得已也。”

再往后,关羽兵败被杀,张飞不幸遇害,刘先主自己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在白帝城临终托孤,自然都少不了刘备流泪的戏份,而且绝对是泪流不止、泪如雨下、泪如涌泉的大恸。

以上这些泪水,有的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有的却有些多余,显得刘备太过脆弱乃至软弱懦弱,以至于给人留下了窝窝囊囊的印象。

实际上,刘备并不像书中所写的那么窝囊,关于这个人物,罗贯中老先生在很大程度上忽悠了大家一把。

刘备的江山帝业也并非像书中所写主要是靠别人的智慧和能力得来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至少把刘备的四宗光辉事迹安排到了别人的身上,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刘备“被张冠李戴”了。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其实,在历史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刘备,而非张飞。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讨黄巾有功,官拜安喜县尉。督邮因公事到县,刘备去拜谒,门下不给通报,刘备直闯而入,捆绑了督邮,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把他绑在拴马桩子上,弃官逃亡而去。从这段资料来看,刘备颇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二百年后的陶渊明是否受他影响也未可知。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为脍炙人口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关羽赚城斩车胄”,后世尊崇的武圣人关云长在此又风光了一回,可惜这不是历史事实,而是罗贯中移花接木式的虚构。《三国志》中关于车胄之死是这样记载的:(曹操)置车骑将军、徐州刺史。太祖灭吕布,后任胄为车骑将军、徐州刺史。建安五年,左将军刘备杀胄,据沛以背太祖。

在《三国演义》中,斩蔡阳是关羽的英勇事迹之一,连京剧《龙凤呈祥》里的乔国老在夸赞关羽时也曾唱道:他(指刘备)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鬼神皆愁,白马坡斩颜良,延津诛文丑,在古城砍下了老蔡阳的头。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蔡阳是死于刘备之手。《三国志·先主传》的有关记述如下:(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来自于诸葛亮的三次火攻之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国演义》中对这三把火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写。令人惊讶而遗憾的是,历史上的火烧博望坡是刘备的杰作,和诸葛亮无关,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刘备并不是火烧敌军,而是自烧营屯,假败引曹兵进入伏击圈。如若不信,请看《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志·李典传》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曹操)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由此可见,刘备并非像《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只是个以忠厚仁义见长,等着坐收渔利,好像有些窝囊的皇帝,而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政治家、军事家。

标签:

更多文章

  • 深度剖析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的多方面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而将春秋和战国历史分开的时间节点,正是三家分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的历史正式开启。在春秋历史上,春秋五霸代表着最有影响力的几个诸侯。其中,要论称霸时间最久的国家,自然是非晋国莫属。正所谓“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一定程度上,晋国是整个春秋时期综合实

  • 为什么旷世奇才多出自道家,却不受统治者的欢迎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道教是我国本土诞生的传统宗教,道教结合星相学、化学、地理学等等复杂的学科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有着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因此道家的得道高人无不是神仙般的人物。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得益于道家,道家承载着中华文明。乱世的杰出军事家或政治家都出自道家,如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

  •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来龙去脉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一直被称作忠义的典范,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让人听后不得不佩服关云长之忠义勇猛果敢。公元200年,曹操派遣手下大将刘岱和王忠俩人率兵前去讨伐刘备。刘岱和王忠不敌刘备,曹军以失败告终。曹操得知后,决定亲自率兵前去讨伐刘备。刘备难敌曹操的攻击,兵败而逃。刘备下属关羽被曹操所擒获,不得不

  • 晋商的智慧,几百年间从未被破解的防伪密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中国古时候有很多著名的商人团体,其中晋商是很庞大的一支,晋商能够做到全国知名,有着他们独特的经商之道。明清时期,山西的晋商兴起,他们经营的业务以票号最为著名。票号出现的时间很晚,一般说是成立于道光时期,经营范围包括存款、放贷、汇兑、代办结算、债务清偿、发行银两票,等等。清代山西票号的分号遍布各大城市

  • 汉朝建立初期,这个帅哥谋士在女人身上花了大量的心思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汉朝初期有个谋士,生的俊俏,很受女人的欢迎,他也乐得在女人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也得了不少好处。陈平,刘邦大谋士,汉初大帅哥。司马迁是这么说的,班固跟着司马迁,也是这么说的——平为人长大美色——就算是进他谗言的人,也不得不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咱都明白,帅哥嘛,自然更得女人喜爱。而他这个帅哥

  • 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一辈子好主意,但是却有四个馊主意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我们都知道主公想要成大事,身边一定要有能人志士的协助,如果刘备身边没有诸葛亮,也不可能建立蜀汉的政权。诸葛亮一届奇才,想出了很多高深的计谋,帮助刘备打下了一分江山。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出错的时候,那么他曾经为刘备出过哪些馊主意呢?诸葛亮的家族在东吴从显赫一时到族灭全过程,刘备拿下了

  • 一代君王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直到现在都没有确切答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清朝留给后世的未解之谜比较多,有的很多都已经无从查证了,就比如乾隆和嘉庆的生母,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乾隆的生母,据正史记载为“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但在野史传说中,却有很多种说法,如傻大姐、“村姑”、热河宫女李金桂、内务府包衣女子、海宁陈夫人等。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传说,根本原因在

  • 解密三国演义中的惊天谜团,其中一个与关羽的身世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历史总会留下一些未解之谜,作为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并没有交待的地方,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很多人都爱看,而且翻拍了很多次,最为著名的就是1994版鲍国安、唐国强等主演的那一部,至今无人超越,不知道三国迷们发现没有,其实在三国演义里有很包袱并没有抖开,

  • 开国君主贤明又残暴,注定了这个王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功过相抵,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废物皇帝,但是他的残忍嗜杀,多半是在他老爹杨坚那里学来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隋朝。就在初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却又发生了一派不和谐的景象,隋文帝恐怕人心不服,竟下狠心将宇文家族灭口,当时宇文泰的十几个儿子和底下的孙辈及

  • 相传孔子死前放声高歌,他为什么这样,唱的又是什么歌?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要说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应该就是孔子了,他创建的思想体系,几千年来影响了无数代中国人,也是中华文化的内核所在。《史记》的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於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