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唐下西洋的航线是出自哪位航海家之手?

大唐下西洋的航线是出自哪位航海家之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10 更新时间:2023/12/9 14:21:47

我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太多著名的航海家,但是一代代的航海人却给后世留下了最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航海图。

南方的航海先行者没有一个人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远不如北方航海的先行者那么幸运,徐福总算以“负面形象”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名”。所幸的是这些探海者没能留下任何名字,却留下中国航海史上引以为傲的航线,并被写入了《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段史料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和“西洋”,派有国之使节交往的最早记载。南洋史地学家认为:日南在越南南部,都元国位于暹罗南部,邑卢没国或在暹罗境内,谌离似为缅甸的顿逊(典那沙冷),夫甘都卢或为蒲甘,黄支为印度的建志补罗——这就是汉代“下西洋”的航线。

大唐下西洋的航线

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大食遣使节朝贡开始,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最后一次外交使节离唐回国,前后148年间进入唐都长安的大食使节有39次之多。但大唐派往大食的使者却很少,尤其是从海路远航大食的国使更是不见于记载,但史书中却留下了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对下西洋的航线记载。

大唐与大食对地理学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大食“智慧宫”有一批学者专攻地理学。而大唐的地理学,完全是靠着运气,当官的人中,有人爱好地理,才为后世留下一点地理学遗产,比如大唐最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即是贾耽“弱冠之岁,好闻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的个人爱好结晶。

贾耽(公元730年-805年)的本业是做官,一生为官四十七年,其中居相位十三年,可谓大唐高官中的高官。为官其间,发挥兴趣所长,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政治、军事研究地理。从公元784年至公元801年,经过17年的充分准备,终于绘成名闻迩遐的《海内华夷图》,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献给朝廷。

他在表文中简要记述了绘图的目的及用途:“臣闻地以博厚载物,万国棋布;海以委输环外,百蛮绣错。中夏则五服、九州,殊俗则七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昔毋丘出师,东铭不耐;甘英奉使,西抵条支(今伊朗、伊拉克境);奄蔡(在咸海、里海北面)乃大泽无涯,宾(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则悬度作险。或道里回远,或名号改移,古来通儒,罕遍详究。……去兴元元年,伏奉进止,令臣修撰国图。……近乃力竭衰病,思殚所闻见,丛于丹青。谨令工人画‘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

《新唐书·艺文志》记有地理学家贾耽所著的《皇华四达记》书名,全书已失,原七道只剩下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通天竺道和七:广州通海夷道,详细记录了唐代由中国经交州、广州通西域、印度,远至巴格达的通路。

杨良瑶神道碑发现后,有人认为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写作时间为公元730年-805年,记录的应是当时杨良瑶下西洋的航路。其实,在杨良瑶之前,大唐和尚义净于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已完成了下西洋的往返航程,比785年从大食返回大唐的杨良瑶早了90年。所以,贾耽所记这条航路,应是唐人下西洋通行的海上航线。

贾耽所记航线及各段所需日程极为详细,这里只能概要说明:船从中国广州出发,过海南岛东南,沿南海的印度支那半岛东岸而行,过暹罗湾,顺马来半岛南下,至苏门答腊岛东南部,航抵爪哇岛。再西出马六甲海峡,经尼科巴群岛,横渡孟加拉湾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再沿印度半岛西岸行,过阿拉伯海,经霍尔木兹海峡抵波斯湾头阿巴丹附近,再溯幼发拉底河至巴士拉,又西北陆行到底格里斯河畔的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如果继续西行,除陆上通往地中海外,还可由波斯湾再出霍尔木兹海峡,沿阿拉伯半岛南岸西航经阿曼、也门至红海海口的曼德海峡,南下至东非沿海各港。

这是中世纪最长的海上贸易航线,是一条成熟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它更是一个阿拉伯帝国的跨大洋商圈,毕竟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的阿拉伯商船,要比中国下西洋的商船多得太多了。

唐代“下西洋”的航海图

《广州通海夷道》近似于一部航海日志,但大唐下西洋,有没有航海图,这还是个历史之谜。古代中国海图中,唐代是一片空白,没留下一寸海图。但古代文献中,却留有关于“唐代世界地图”的记载,其中为后人摩写最多的范本即是贾耽的《海内华夷图》。

史载,贾耽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经过17年的充分准备,绘成名传后世的《海内华夷图》。此图后来消失了,但宋代的《华夷图》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此图刻于宋伪齐阜昌七年(1136),但图上还刻有一段文字,记录了它的出处:“其四方番夷之地,唐贾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文者载之,又参考传记以叙其盛衰本末。”这段重要的文字告诉我们《华夷图》是以唐代贾耽于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的《海内华夷图》为基础经过选择后,重新编绘刻石的。所以,它是唐宋两代地图的混合体。

《华夷图》此图周边的文字记载了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其中包括安息、波斯、大食、大秦国和条支国。以海洋地图而论,图左下角的这一部分是华夷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里看似简单的几道弯,记录了唐宋两代“下西洋”的实践与认知:第一个弯:注记有“驩(音:欢)”,驩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的河静省和义安省南部。宋人制图仍沿用隋唐之名,并记有“宋自开宝以来交趾修贡”。第二个弯:注记有“真腊”,即今柬埔寨。第三个弯:没有注记,应是向前伸展的马来半岛,但没有绘出来,缩回来的这一弯,可能是今天的缅甸。第四个弯:注记“五天竺汉之身毒”,即今之印度。虽然没有绘出印度半岛之形,但右侧绘出了向东流入孟加拉湾的恒河;左侧绘有向南流入阿拉伯海的印度河。第五个弯是大大的半岛,这里没有注记。按地理位置推想,应是今天的巴基斯坦与伊朗,但这个图形很不准确。第六个弯是个明显的半岛,这里没有注记,但从半岛形状看应为阿拉伯半岛,左边是红海,右边是波斯湾。这个半岛图形在中世纪之初,在阿拉伯多种地图上已有固定的描绘。

《华夷图》的左下角这部分,可谓大唐“下西洋”的海岸线地图。在中世纪,对于中国阿拉伯半岛的描绘是少见的,对于阿拉伯中南半岛正是此时海图中所缺失的,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早描绘这一地区的海岸图。

从阿拉伯来的大食商船

唐代的广州是南洋与印度洋蕃商来华停泊的第一站,自然成为中外贸易的核心港口,每日总有十几艘蕃舶入港贸易。因而有了“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南齐书·王琨传》)之说。大唐朝廷也正是看准了这一海上漂来的巨大财富,在此设立了市舶使。据《唐会要》载,唐开元二年(714年),广州已设有市舶使“岭南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波斯僧及烈等广造奇器异巧以进……”这是史料中,关于朝廷管理港口贸易机构市舶使的最早记载。此中的“岭南”是唐代十道之一的地名,它的管辖范围约为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开元时,岭南道治就在广州。它表明唐朝廷已将海上贸易纳入到国家管理体系,唐朝廷积极推行对外开放贸易政策,“广府”(khanfu)由此闻名海外,不仅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口,而且是世界东方的大港和国际城市。今天所说“海上丝绸之路”,在此时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强胜期,波斯甚至整个西亚尽在阿拉伯人掌控之中,阿拉伯或大食与大唐的海上贸易,当时有多么兴旺,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

如果说东西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融合,大唐是最具经典意义的黄金时期。

13世纪阿拉伯船。

华夷图墨线图局部。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也有剩男剩女这个概念,政府是如何出面解决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众所周知,人口是一个国家立国的基础,有人才有国家,但是剩男剩女问题直接导致国家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个问题在现代更加尖锐,那么在古代,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在我国古代,“剩男剩女”一直是个让官府棘手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受限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较短。而人口多寡又恰恰

  • 清朝文字狱让人无语以及可怕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清朝的文字狱是很严苛的,很多时候你写过的东西都会被牵强附会成为想要谋反,动辄杀头抄家,十分恐怖。查嗣庭,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四年,他出任江西主考官,因文字狱被抓,死于狱中,并且还受到戮尸之辱。查嗣庭的儿子惨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

  • 红颜祸水?细数那些被女人逼上梁山的好汉们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俗话说红颜祸水,梁山好汉们虽然个个身怀绝技,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逃不过红颜这个诅咒,下面我们就来细数那些因为女人而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梁山一百零八将,将将上山的细节不同。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注意。除去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三位女性,其余的一百零五位男性好汉中,竟然至少

  • 这个 历史上著名的色狼,贪色不成,反倒误了卿卿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男人本色,没有一个男人的本性是不好色的,只不过有人不屑于隐藏而有人隐藏的很好。话说从古至今,人类在用权谋和强暴打造历史悲剧这一部大戏的时候,还同时留下了无数花边趣事,只能说这或许就是人的本性,当然有些人摘花不成反倒被自己蠢死,让人哭笑不得,其中有一个叫妫览的就是典型。妫览这个人或许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

  • 三姓家奴吕布诛杀丁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吕布和丁原的关系本就是互相利用的从属关系,互相认作义父义子就很不合理,本来就是根据利益走到一起的,因为更大的利益而撕破脸皮可太正常了。三国志中,吕布和丁原是从属关系,你和你领导关系好,领导什么好事都关照你,升职、加薪、帮你迎娶白富美,但是你会因为这些原因而任领导当干爹吗?答案是no。加上吕布和丁原本

  • 他预测皇帝活不过八天,结果皇帝就在厕所掉进粪坑淹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就算是普通人,掉进粪坑里淹死也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吧,何况是皇帝呢,但是下面这位皇帝就真真的掉进粪坑中把自己活活淹死了。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古代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生的高贵,死的也一定伟大。可是现实却不一定如此,我们见惯了一些在权力争斗的过程中被自己的父亲,儿子,甚至妻子害死的皇上,可却不一

  • 清朝时期广东武术界的绝世高手大盘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清朝时期民间武术家很多,尤其是两广一带,各路好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有很多我们后来熟知的大名鼎鼎的人物。清代一朝,广东的武侠层出不穷,最有名的诸如铁桥三、洪熙官、方世玉,稍晚一点的还有苏乞儿、黄飞鸿以及“广东十虎”,他们在近些年成为重要的影视剧题材,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度都很高,尽管剧情有虚构,但也

  • 这个皇帝改革政策太超前,得罪了所有利益集团之后的他被虐杀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王莽被后人定位为篡位者,其实这个说法是因为他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团,他其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改革家。东汉王莽这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过,他是历史课本上的人物。今天笔者要说的就是他所创立的制度。他的制度不是不好,实在是因为那是太先进了,先进到人们根本不理解,而从上到下反对他。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

  • 宋代最兴旺的口岸城杭州——《京城图》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南宋虽说是一个比较窝囊的朝代,但是经济水平还是很可以的,偏安南方定都杭州后,下面这幅图反映出了都城的繁华。大宋退居南方成了南宋,丢了半壁江山,在南有滋有味地偏安了百多年。宋廷偏安,把大宋的文化产业也移到了江南,这大大活跃了南方的出版业,浙江一时成了全国的刻书中心。出版便利的直接成果就是促进了南方地方

  • 《大唐西域记》残卷新解:玄奘西行的得力助手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玄奘高僧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宝贵佛经,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通过现存的《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我们也能发现很多东西。《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近期,我们在组织力量对吐峪沟出土的众多文物文书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它。”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局长王霄飞所看重的,就是最早的《大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