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主角的亮相方式,枭雄曹操的少年时代的成长轨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巾之乱的爆发在动摇汉王朝最后权利控制同时,也给予了那个时代人们想要改变命运的机会,各路英雄就在这样的局势下冒出头来,亮相于三国时代。,首先先来说说曹操吧。自古以来,曹操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以奸诈的形象示人,主要的原因可以归功于《三国演义》里的「扬刘抑曹」的思想了,造成了大部分人只记得曹操的「坏」,而忽略了他的「好」。对于当时的社会形式来说,曹操最大的功绩就是重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秩序,同时他自身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引领了中国早期文学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一个阶段。具体功过就不再这里详述,今天主要介绍曹操在登场之前都在干什么。,说到曹操的身世就需要从他的祖父曹腾说起。曹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曹腾有时被送入宫中,成为当时还年幼的顺帝(刘保)的伴读。在顺帝时期,曹腾并没有什么作为,不过也被升到中常侍这一职位,成为了最高级的宦官,相当于官僚体系中的九卿。后来顺帝逝去,曹腾支持当时的皇太后梁氏掌权,被封为费亭侯。后来收继养子曹嵩,曹嵩后来自然也就继承了曹腾的封邑,并耗费巨资成为三公。而曹操就是曹嵩的长子。,因此可以说曹操的家族背景很优秀,有官、有权、有地、有钱。但是至于对曹操以后的官场生涯有多大帮助先不说,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在幼年和青年时期接受了优秀的教育是一个事实。家庭富裕的条件给曹操提供了可以获得书籍、进入学堂、接触名师名流的机会,不再需要为生存而去操心。所以在早年时期,曹操摘抄诸家兵法,完成《摘要》一书,还注释了《孙子兵法》。,174年,出生于谯县,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这是曹操官场生涯的开端。作为当时有大量家族财产其父亲身居要职的青年,曹操担任孝廉可能也只是走个形式,对于那是的曹操有重要的可能在于洛阳(当时的首都)的游玩时光,结交了很多当时的士族,其中有名的就是袁绍了。,在《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曹操曾与袁绍一同劫持新娘。不说这件事是否是真的,不过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在首都的生活结识了很多名士,少有权数、机警的曹操得到了多人对其的评价,例如:何颙「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等评价,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和人设设定,极大的传播了曹操的名声。,175年左右,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对于当时仅20岁的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个位子已经很不错了。在任职期间,棒杀蹇硕叔父一事使得曹操名声大噪。当时年轻气盛的曹操刚上任,肯定想一展抱负,作出功绩,就决心将洛阳城的治安整治好。不想在夜晚巡夜时,碰见蹇硕的叔父提刀夜行,蹇硕是当时的中常侍,是当时灵帝的宠臣,行事张扬跋扈,所以他的叔父也根本看不起曹操,可想不到的是曹操二话不说,根本不给其机会,直接当场杖毙。此事可以看出曹操行事果决,不惧豪强。,但其实曹操此种行为都是有支撑的,随便杖杀当时被宠幸的宦官亲戚,要不是当时同样身居要职的曹操父亲曹嵩在中间斡旋,恐怕曹操肯定逃不过此劫,所以后来也就是将曹操调离了洛阳,调往当时的顿丘做官。所以家族势力算是给曹操提供了做事的魄力和保障。另一层影响在于曹操决心斩断或者说淡化与宦官之间的关係,因为宦官始终都是不被请流派(世家大族)所看起的,曹操以后要是想进入朝局或者做其他事情,不得到士族的支持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自己身上所带有的宦官之后这个身份虽然带给了自己一些特权,但同时也相对限制了自己,所以藉此事表明自己与宦官关係的破裂或者疏远的信号,可以使曹操得到士族的一些支持。,在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加入到颍川的皇甫嵩和朱儁的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随后被派往青州,担任济南相。不到30岁的曹操,一方面守卫者这个易受黄巾军攻击的地区,另一方面在济南又展示了自己的雷霆手腕。大力禁止地方祭祀,避免民间非正统祭祀带来的政治威胁,强调儒家的正统地位,洗涤属县无用的官僚。这些行为自然触及了一些大族的利益,自己的一些施政方案也多多少少受到宫中宦官的干扰,曹操在任职一年后不久就称病请辞了。,187年离开官场,这段时间曹操在家乡中过起赋閑生活,读书狩猎,同时也招募义兵,与同族兄弟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人共同组建属于自己军队,训练队伍,招募人才。等待着可以重新进入朝局的机会。直到190年,曹操与众义军组成联盟共同讨伐董卓,曹操又再一次登上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