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王翦攻打楚国竟然动用了60万之众的秦军,是杀鸡用牛刀吗?

王翦攻打楚国竟然动用了60万之众的秦军,是杀鸡用牛刀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01 更新时间:2024/1/9 13:01:44

秦灭六国之战奠定了秦朝的统治,为中原的大一统提供了政治基础,其中灭楚国之战动用了超过60万军队,这在当时是很夸张的,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呢?

公元前224年,韩、赵、燕、魏相继为秦所灭,秦王嬴政决定乘大胜之势,发动灭楚战争。但在动用多少兵力上,王翦李信发生了分歧,李信认为20万秦军即可灭楚,而王翦则坚持非60万不可。最终的结果证明,王翦是正确的。那么,王翦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得出灭楚需要动用60万兵力的呢?

我们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兵力规模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但也并非意味着兵力越多越好。兵力过多,不仅是对粮草等后勤保障的巨大考验,同时也容易导致协调指挥不畅而被敌人各个击破,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征伐他国,也需要根据敌国情报,做出相应的兵力部署。战国后期,楚国虽已衰落,但仍是地广人多的“万乘之国”,对于楚国能够调动多少兵力抵抗,秦国朝堂是有预判的。所以,李信的20万与王翦的60万分歧,并非是信口开河的数字较量,而是基于相同的情报做出的不同估计。显然,李信和秦王嬴政都认为20万秦军足以灭亡楚国。

李信的自信。早在伐燕时,李信就是王翦麾下副将,以闪击战一举击破燕军,逼杀太子丹,其作战勇猛深得秦王信任。“客兵利速战,主兵利持重”,征伐楚国这样一个大国,李信采用闪击战术是合理的,毕竟在他国境内作战,拖得太久,夜长梦多。秦王嬴政采纳了李信的谋略也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此前王贲对楚国的试探性攻击已经证明楚军战力低下,20万秦军具备灭亡楚国的实力;二是20万人的后勤消耗远远小于60万人,既然20万人可以解决问题,何必劳师动众,空耗国力。事实上,战争初期的结果,也的确符合李信的预期,面对20万秦军两路突袭,楚军猝不及防,郢都很快陷落。但之后战事却发生逆转,楚将项燕诱敌深入,发动突袭,秦军七都尉战死,李信大败而归。

王翦的老谋深算。李信战败后,秦王嬴政迅速重新用王翦,并同意了王翦的60万伐楚谋略。与李信战术截然相反,王翦在楚国境内足足驻扎了一年之久,以致秦军士兵每日投石消遣。60万秦军远征一年,考验的不仅是秦国的粮草保障能力,更是考验国君的耐心。毕竟,60万秦军交给王翦,等于将身家性命也托付了出去,古往今来,掌握军权的将领拥兵反叛并非个例。而即使将领绝对忠诚,60万秦军一旦被敌军截断粮道,又或者遭遇惨败,秦国就有倾覆的危险。可是王翦却非常自信,在统军出征前,王翦就多次上书秦王索要田宅作为奖赏,王翦这样做,既有打消秦王顾虑的目的,同时也从侧面表明王翦有着必胜的把握,这才敢在胜负未定之前就提前索要奖赏。

王翦之所以胸有成竹,是基于对楚国弱点的敏锐洞察。与秦国中央直辖地方的郡县制不同,楚国仍保留着封君制,也就是说诺大的楚国实际上境内有诸多大大小小的领主,这些大姓宗族掌控着辖地内的经济、人口,楚军出征,往往需要将分散各处的领主军队进行汇集,同时其粮草保障也需要各领主负担。王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反客为主,深入楚国境内坚壁清野,不与楚军交战。在相持一年多后,楚军在向东转移之际,被秦军突袭,最终项燕战死楚国覆灭。原本在平舆与秦军对峙的楚军为什么向东而去呢?答案是没粮了。显然,楚军是被王翦用拖字诀给活活拖垮的。

知道了王翦的谋略,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王翦要动用60万秦军伐楚了。李信伐楚时,楚国出动的兵力与秦军相当,甚至可能还多于秦军。王翦伐楚时,楚军出动的兵力是40万,面对60万秦军,又是家国存亡的生死决战,楚军只出动40万兵力,显然说明这是楚军能够出动的兵力极限了。而王翦所提出的伐楚非60万人不可,是因为60万是秦军所能出动的野战兵力极限。此时代地和辽东尚有燕赵残部,中原地区尚有反叛势力在活动,齐国大军建制仍很完整,除了必要的防御性兵力,统军多年的王翦是知道秦军家底的。他在回答部下的疑问时也曾说:“大王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为了实现拖垮楚军这一既定战略,王翦需要将至少40万以上的兵力放置在楚军正面对峙,另留部分兵力作为机动袭扰。楚军兵少,集中兵力无法突破秦军防线,分兵却又容易被秦军分割歼灭,对峙一年后,终因粮草匮乏,被迫东移。王翦正是等到了这一战机,以逸待劳,完成了对楚军的歼灭战。

标签:

更多文章

  • 齐国实力远超鲁国,为什么现在的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山东省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由两个国家组成,分别是齐国和鲁国,齐国实力远超鲁国,那为什么现在山东成为鲁而不是齐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被誉为齐鲁大地。对于齐鲁这个称呼,则要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姜子牙因功被赐封在齐国地区,而周公的儿子伯禽代父就封,建立了鲁国。当然,在西周时

  • 细数海兰珠与大玉儿,从挚爱姐妹变为仇敌的过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历史上有很多姐妹花入宫为妃子,虽然有遗臭万年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但也有像孝庄皇后和海兰珠这样流芳百世的智慧贤明的女人。大玉儿即是皇太极的皇后,也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而大玉儿的亲姐姐也就是深受爱新觉罗·皇太极喜爱的妃子海兰珠,她们两个是亲姐妹,大玉儿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入宫,海兰珠在26岁才入宫,那么海

  • 大海盗陈祖义究竟有什么本事,竟然让明朝倾力捉拿?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明朝时期的海上力量很强大,不论是朝廷的海军还是海上的海盗,都是当时世界顶级的,不过这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有看过《郑和下西洋》的潮州人,应该有注意到,里面有个历史上第一个出现潮州牛人——陈祖义。他是当时世界上级别最高的海盗老大,明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1100万两白银,却用了750万两来悬赏捉

  • 揭秘唐朝时期人们的通用语言,竟然跟粤语很像?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唐诗是历史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是建立在唐朝富庶的物质基础上的,不过唐诗也需唐朝时期的语言发音读出来才更美,只可惜的是那个时候人们的发音已经无从考证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具备文字之美,也具备音韵之美。只是唐代的诗人们早已不在人世,也没有录音设备,唐诗到底该怎么读,从何考证?

  • 名为公司,实际上却代表了整个帝国的最强力量。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开展海上殖民活动的一个代理,它代表的是英国的利益,因此背后有着整个帝国的支撑。世界上最厉害的公司简介:隶属国家:大英日不落帝国公司:东印度公司创始人:伦敦商人成立时间:1600年公司起家:卖烟草军事侵略16世纪的英国海军东印度公司,全称可敬的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

  • 唐朝昏君之最,长期逃亡,球踢得好就能当大官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一次极其重大的打击,它对当时的盛唐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深深的影响了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公元9世纪中期,大唐帝国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100多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灭亡期,从859年开始浙江农民打响唐末农民战争的第一枪之后,全国便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时间长达20多年,一直到884

  • 战国时期的老牌强国,为什么在末期走向了衰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战国时期的秦国并不是一家独大,齐国是老牌强国,与秦国一东一西并称东西二帝,也有着极强的军事实力,也是最后一个被秦灭掉的国家。自商鞅变法后,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顶尖强国。除了秦国之外,魏国,赵国,齐国等都也曾经变法图强,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序列。在战国初期,魏国自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08年五年的

  • 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从5000万锐减至800万的根本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经历了多次比较大的起伏,其中东汉到三国时期这段时间有一个断崖式的人口下跌,全国人口锐减90%,造成这种惨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裂和朝代更迭地历史时期,因为激烈的战争频繁发生,从而导致人口的大量减少。对于东汉来说,人口顶峰时期达到了6000万人左右

  • 揭秘历史上李自成真正的生死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起义运动有非常多,其中李自成是影响最大的一次,他直接导致了崇祯的自杀,并终结了大明王朝的统治。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他家境贫寒,但有勇有谋,大仁大义。他当过驿卒,当过边兵,最后加入了反明的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不断壮大,几十万大军所向披靡,终于推翻了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的明

  • 如果吴王夫差当时处死越王勾践,也就没有后来自己灭国的惨剧了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虽然很多事情还是不要做绝了比较好,但是斩草除根在战争年代非常重要,吴王夫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整个春秋时期,除了前期的齐国齐桓公称霸,整个中后期基本上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舞台。不过,尽管晋楚争霸绵延数百年,但是在春秋后期,东南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序列中。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