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头的古惑仔:李泰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是8月19日晚,李泰龙妻子送给丈夫的挽联,挂置在香港红新世界殡仪馆的灵堂。
对于亲人来说,泰龙之死是江湖仇恨的了断;对于黑道来说,香港“新义安”组织“五虎十杰”之一的泰龙被伏击,可能是新一轮复仇大战的开始。
在灵堂挂着的另一副更正式的挽联足:“剑胆无艮,永不妥协。”灵堂祭奠的死者,新义安近年最“出位”的黑道头日,拼杀20余年的李泰龙,最终在8月4口凌晨,在自己的地盘尖沙咀,被仇家有计划地斩杀。短短30秒的车撞、刀砍,曾经伤人无数的他,最终血喷街头而终,震撼香港。
“开山刀通常两英尺那么长,碳钢制成,轻便锋利。”在香港黑社会混迹多年的“郭佬”(化名)得知泰龙被杀的过程后,第一个反应是:“黑帮互劈,用开山刀、西瓜刀通常是砍而不刺,死不了人,但这次分明是取命,好狠。”
回看香港媒体对于这起凶案的报道,仍是惊心动魄:8月4日凌晨,两辆汽车开始跟踪泰龙,而泰龙平时为安全考虑,都把房车停在司机位靠墙位置,但当晚泰龙奇怪地重新把车停在墙对面,下车刚点过烟,先是一辆七人车把泰龙撞飞,然后另一辆轿车在另一头瞬间而至,数个男子挥舞利刃,往泰龙身上猛劈,顿时鲜血四溅。
事发后,几十个泰龙门徒赶到香格里拉酒店凶案现场,一个年轻的“古惑仔”不敢相信,当场发出哀号:“劈友嗟!使晤使{命啊?(砍人而己!非得夺命吗?)”
在泰龙被砍杀后,香港各大网站讨论区都纷纷刊载消息,更有人特别刊登出三年前他在某酒吧被拘捕的照片。
照片中,身材高大的泰龙身穿白色外套,碎花衬衣,戴着时尚项链,金丝眼镜,梳着油光的“蛋挞头”,对拘捕他的警察不屑一顾。当即就有网友评论:“尖东黑霸王,真是好有星昧!”
在网络上,还有数段据说是泰龙年轻时在某泰拳俱乐部参加比赛的视频。比赛中,他数次以强力的扫腿、踢腿和快拳攻击对方,把对手多次直接打倒在地,台下的青年男女激动雀跃,呐喊助威。
“他的形象一直就是这样,已经有十多年了,人人见到他都叫泰龙哥。”认识泰龙,经常在尖沙咀酒吧寻欢的Dony说,在油尖旺长泡夜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人不知道泰龙是谁。
在章盛等人撰写的黑社会论着中,曾经描述过旧时香港黑社会的招人仪式:摆设齐全,神灵满堂,帮中权力人物俱在,新人与执事者对答诗词,才能正式成为三合会成员。
不过,根据Dony的形容,现在香港少年要跟大哥,经常是认一个,掌握一些联络与工作用的术语,已能出来做一个社团散丁。
香港警察历史收藏学会会长林建强对记者介绍,香港三合会组织开始时并没有通用的规矩,直到一位到了香港的洪门(清时主张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人物,主张各社团以洪门规矩为主旨,共同生存,于是“堂”、“香”这些洪门组织方式,以及禁条、誓盟、警语等从此成为了香港三合会的特色。
Dony不承认自己是正式入会的“古惑仔”,但他直言自己经常跟一些黑道朋友交往。“以前跟‘话事人’(黑道地区头目)一起去玩,在报纸摊随便看黄色杂志,在Disco跳舞也不用给钱,很过瘾。”
泰龙正是新义安在尖沙咀一带的“话事人”。根据黑帮传闻,他出身于新界大埔汀角道大元村,曾经住在香港的码头区,做过苦力,后来认识了新义安的一名叫“高佬仁”的大哥,从此开始其黑社会生涯。不出几年,由于自小学习泰拳,加匕好勇斗狠,泰龙很快就成为了该区的当打武生,兼新义安在尖沙咀的一个小头目。
《古惑仔》电影中有句形容香港黑帮的戏言:“打仔洪兴,四仔东星。”在香港,“洪兴”被公认为黑帮新义安的化身,在香港扎根}二百年来一直以武斗剽悍着称,占据着很多需要武力维持的“睇场(收保护费并保护付费机构)”生意,而尖沙咀的夜场在近十几年的“睇场”,大多被新义安把持。
对于很多“古惑仔”来说,黑社会(在香港特指“三合会”)意味着享乐、麻醉刺激、街头对抗和不劳而获,当江湖地位到达“红棍”等地区性头日的级别,更意味着暴力、横财、前呼后拥的威名。
不过,李泰龙,时为新义安“四二六双花红棍(俗指红棍中最能打的一个)”,多年喋血街头,数次被拘,最终不得安老,在41岁时倒在暴力之下。
这是古惑仔生涯的极端。更多“古惑仔”,若没有在黑道中打出一片天,最终仍是两手空空。“一部分人无钱无权无依靠,才组织起来讨生活,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警方保护不了的空间。”香港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朱光耀这样形容。
TriadSociety,在英文中意为“1日时中国的秘密组织”,也就是三合会,最高峰时在香港曾拥20多万人。现在的香港三合会,可谓组织严密,手法专业。街头打拼的混混,只是幕后经营者(甚至单纯出钱的“资方”)抢夺地盘和敛财的炮灰。时而传出的杀戮新闻,给黑社会画上了一道道血痕。
近年来,香港警方持续扫荡黑帮,加.卜各大三合会的财源和行动被空前掐紧,“古惑仔”更是北上广东,甚至重庆、湖南发展社团,开展非法活动。
一个泰龙,以及与之有关的“恩仇史”,只是这个巨大生态中刺激、传奇又悲剧的冰山一角。
李泰龙现年41岁,来自大埔,打拳出身,是新义安“426双花红棍”。活跃于尖沙咀地区,行事凶悍,常将一句“永不妥协”挂在嘴边。
近年来,作为帮中少壮派的泰龙,凭借强悍的作风逐渐崛起。2002年,李泰龙率领手下,和另一黑帮“和胜和”火并,将对方头目砍成重伤,虽然泰龙亦负伤,但一夜成名。后来,李泰龙被列入帮中“十杰”之一,更在油尖旺地区出位,最终赢得“尖东霸王”的称号。
李泰龙也是香港警方颇为头痛的人物,在警方的档案中留下多宗案底。今年2月下旬,李率帮众到到尖沙咀一问洒吧消遣,警方包围该酒吧后搜出开山刀等凶器,当场拘捕包括他存内的40名男女。去年他率手下将一名19岁学生砍成重伤。最夸张的一次,他曾在2006年率众围攻尖沙咀警署。
据介绍,李泰龙虽行事高调、身材健硕、拳头功夫了得,但其十分注重外表,爱戴“黑超”、梳“蛋挞”头。据说即使被警方搜身检查,也会提醒警员注意其发型。
李泰龙一死,立刻引起民间多方揣测:凶手是谁?动机何在?
前天案发后约25分钟,香港大埔一个渠务署工程空地,即有两部被拆走车牌的报失私家车,怀疑遭纵火焚烧冒烟,消防员赶到将火熄灭后,两车已严重烧毁。
案发后约一小时,在长沙湾大埔道近金山郊野公园一处露天停车场,也发生纵火烧车案,一部报失私家车被烧成废铁。
警方认为这两宗纵火案可疑,不排除与尖沙咀斩人血案有关联,于是将三案合并处理。
种种迹象表明,杀死李泰龙的凶手,也与“黑社会”势力有关。
香港黑社会各帮派经营的行当,大都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既有较固定的地盘和区域,又进行行业垄断。
算起来,香港的黑社会发展史至少也有100年了,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开埠初期。卜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香港现代法治建设的进步和回归祖国日期的迫近,众多原来的帮派纷纷洗白,竭力在一些合法业务和近乎合法业务中确立垄断权。
在香港,人们通常把黑社会组织统称为“三合会”,因为香港的黑社会大都发源于三合会。但各个帮派的宗旨各不相同。
三合会,以前叫做洪门三合会,据说是1760年在中国成立的着名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在广东地区的一个分支。洪门子弟在1911年推翻清千朝的辛亥革命中作过贡献,近代三合会由于再没有崇高的政治理想维系,已逐渐演变成从事非法活动的集团,以牟取金钱利益。而三合会的英文名“Triad”,是由在香港的英国当局根据其名称和旗帜命名的。
19世纪中期是香港黑帮的孕育时期,当时香港开埠,西环和上环…带多为码头,搬运工云集,都是些四肢发达的健硕男子,经常为争夺活计而械斗,打着打着就打出了帮派。有的是老乡会,有的是同业行会。今天不少还活跃在香港社会的帮派,可以追溯到香港开埠时期。
颇有影响的“和字系”帮会,成立于1846年。当时,部分洪门散兵游勇常聚集在香港中环的和记客栈,便以“和”字为记,组成帮会。此后广招社会闲散入会。
1909年,香港“义勇堂”堂主黑骨仁为了调和各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出面召集了香港的第一次“洪门大会”,后决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个“和”字,表示各帮派之间应“以和为贵”,这样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联合的“和”字派三合会组织。
杜琪峰电影《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开头描述的正是这个故事,尤勇扮演的角色作了如下的表白:“小弟黑骨仁,隶属洪门天宝山碧血堂,司职红旗五哥。今日有幸结交各位大哥,斗胆提点意见。我们既然是背井离乡,到这里来无非是求一个财字,所以应该和平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万一发生了摩擦,也应该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非万不得已,不得诉诸武力;即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需指定时日,一决雌雄。无论胜负,绝对不要惊动官府。小弟建议大家跟随洪门的规矩和仪式,让每一个堂口的会员都有所依循,不再是乌合之众。既是洪门兄弟,应该以和为贵。我们应该在每个堂口的名称上,都加上一个和字。”
1866年,说福佬话的潮汕人成立了“万安帮”,1919年,“万安帮”内部分裂,部分成员自组“义安帮”1921年以“义安工商总会”的名义向香港华民政务司署注册。
“和”字头帮会有30多个堂口,活动范围包括整个港九地区。其中,以“和安乐”、“和胜和”、“和合桃”最为活跃。
“和安乐”是“和”字派的第一大帮,它的前身是“安乐堂”,早期成员多数为茶楼酒馆、熟食摊档的从业人员。因其总部曾设在九龙安乐汽水厂,义被称为“水房”或“汽水房”。“和合桃”,原称“和合图”,成立于1886年,是香港现有的最老牌的三合会组织之一。
当时的香港警力单薄,对这些帮派争斗不闻不问。除非是打出人命。成龙的电影《A计划》和《A计划续集》中,对那个时期的香港警察队伍有过负面的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取缔所有“会道门”,孤悬海外的香港成了三合会成员理想的外迁目的地。如“洪门忠义会”是1949年后才进入香港的。
1949年10月,解放军占领广州,会中兄弟拒绝武装抵抗,会首葛肇煌潜入香港重组“洪门忠义会”。为掩人耳目,他以原会址西关宝华路14号为名,自称“14号”。以“洪发山、忠义堂、珠江水、白云香”作山头决,将洪门原宗旨“反清复明”改为“反共复国”,其支派直接以蒋介石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堆”进行活动。之后,“14号”义被称为“14K”。
已在香港落地生根的一些帮派经过百年发展,也出现了分化组合。“和胜和”是在1930年从“和合图”中分离出来的,是“和”字派中仅次于“和安乐”的第二大帮。1947年,“义安工商总会”因为从事黑社会活动,被港英当局取消了社团注册,国名党将领出身的“龙头”向前,将组织改名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这就是今天的“新义安”。
和字系、14K、新义安是香港最有势力的“社团”。
1956年香港发生“九龙暴动”,14K等社团成员参与了搜掠和抢夺。暴乱之后,警方对三合会组织打击逐渐加大,各帮派活动明显收敛。但三合会问题在60年代到70年代又变得严重起来。主要是警匪勾结,三合会组织控制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如果发生拐骗等事件,警方会召集各个帮派头曰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警方也会协同地方帮派头日来控制地盘。到了1974年,由于廉政公署的建立,警方的腐败活动得到抑制,很多帮派才转为地卜交易。
1940年,一个年仅20岁,带着潮汕口音的内地新移民走进香港警察招募处,成为香港警队的一分子。数十年后,他的职位仅次于英籍总警司,成为那个香港警黑勾结时代的代表。以他当时的身价,足以收购大半个九龙。他的名字叫吕乐。
1991年,一部以他的传奇经历为蓝本的电影《五亿探长一雷洛传》上映,成为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扛鼎之作。
《雷洛传》的制片之一向华强是吕乐的同乡,并且还有点亲戚关系。据说这也是吕乐最终同意永盛公司拍摄他个人传记的原冈。今年香港导演王晶拍摄的《金钱帝国》,也是以吕乐故事为监本。
与《雷洛传》同年上映的还有《跛豪》。1962年,中国大饥荒催生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浩浩荡荡的偷渡大军中,有一名曰后声名显赫的年轻人叫吴锡豪。到香港之后,他投身于当时很受欢迎的民间博彩业――字花。所谓字花,其实是一种不太公正的彩票。吴锡豪的字花生意在与强大对手马氏兄弟的竞争中江河日下,对金钱的渴求让他不得不投身于一个更刺激的事业当中――跳灰,即贩毒。
许多评论人士都称:香港黑帮电影中最具史诗相的莫过于《跛豪》,导演潘文杰以扎实的叙事风格拍出了这部具有传记性质的影片,影片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风貌。
“14K”从上世纪80年代起,江湖地位便不断受到挑战。“新义安”、“和胜和”等新势力人马倍增,在各区与14K发生磨擦。
据香港警方估计,目前14K会众介乎12万至20万人,共36“堆”,分布港九各地。但大部分“堆”其实都已老化式微,名存实亡。在江湖上仍然活跃及拥有一定实力的,就只有6个字堆。
新义安发展迅猛,成为三合会中的“寡头”,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控制了香港的电影业。不过近年来由于两岸反黑组织的联合打击,三合会组织的活动范围被急剧缩小,因此赚钱也不再容易,这样各帮派头目的争夺斗争就不像以前那样激烈。
香港黑社会各帮派经营的行当,大都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既有较固定的地盘和区域,又进行行业垄断。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高科技的推广应用以及警方“扫黑”力度加大,各帮派不仅在经营范围上不断扩大,而且经营方式、方法也不断更新变化,更加隐蔽、智能和现代化。
黑社会各帮派主要垄断着卖淫和********、录影带、影碟及刊物等。大多数低级夜总会、按摩院、一风楼、桑纳浴以及提供卖淫场所的公寓和俗称的“鱼蛋档”等色情场所,都被帮会所控制,但提供资金及组织者,常以几个中间人来掩饰身份,很难查证背后主谋。
各帮派也都参与贩毒,并且以此作为帮会收入的重要项目。其中既有国际贩毒也有街头贩毒。此外,帮会组织涉及犯罪的敛财手段还有放高利贷、走私、诈骗、赌博以及收保护费等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随着香港现代法治建设的进步和回归祖国日期的迫近,众多帮派组织纷纷用聚敛的金钱收购合法企业以及投资各类生意业务,并竭力在一些合法业务和近乎合法业务中确立垄断权。
当然,一些新集团要在一些新行业中取得垄断权,不仅要花费相当的时问和精力,还常伴有一连串的帮派火并。
建筑装修业、运输业、饮食业和娱乐业都是他们乐于从事的行业。其中最为大陆人熟悉的,可能就是与新义安社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向氏兄弟了,向氏旗下的永盛、中国星、一白.年等电影制作公司,曾出品过多部为大陆观众熟知的电影。在《赌神》系列和《赌侠》中饰演的高手“龙五”的,就是永盛老板向华强。
这也应该是香港三合会成功J-岸的典型――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里,秘密的民间结社能发挥的作用和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了。香港归回后,香港黑帮题材的电影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电影中的大佬,想洗白上岸了,如刘德华、张学友主演的《江湖》。有意思的是,这部在意识形态上小心翼翼、企图进军内地市场的影片,最后却未能在内地上映。
早期的香港黑帮片与武侠片颇为相似。其区别只在于武侠片是借用历史的朦胧把暴力、性爱等商业元素包裹起来,用遥远幽深的时间长廊来遮蔽特殊题材对现状的影射;而香港黑帮片则是以一个与主流社会相对立的边缘空间来容纳这种暴力和性爱,其中饱含着对现实的隐喻。
周润发由于在《英雄本色》中的出色表演,使他成为当时黑帮题材影片中扮演大哥的不二人选。以《英雄本色》、《监狱风云》为代表的“黑帮英雄片”,是黑社会电影的古典时代。电影主人公虽然经历坎坷,但却一诺千金、豪情盖天,用源源不绝的子弹来解决恩仇。
有人说,吴宇森拍黑帮电影像李白写诗――肆意汪洋,一泻千里。慢镜头、教堂、白鸽,所有这一切在漫天飞舞的子弹笼罩F给观众营造了一个金庸式的江湖世界。
吴宇森解读黑帮题材的方式,对香港黑帮电影影响深远,一时间义气泛滥了整个江湖。
除了枪战以外,香港电影人又从现实中找到了其他可以扩展的娱乐元素。比如在全世界别无分店的“黑帮赌片”。代表作品很多,《赌神》、《赌侠》、《赌圣》、《赌霸》……只要能想到的关于赌的后缀修饰词,香港电影人都想到了。
香港电影人进一步在黑社会的现实范畴上加以神化,比如干变万化的赌计,甚至引入了异能人士,开启了黑帮造神的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占惑仔》系列是突破之作,它让香港黑帮从天上落回地上。不过虽然贵为旧式黑社会电影的巅峰之作,但《古惑仔>还是没有跳出个人英雄主义的框框。这一系列给人留下最大印象的恐怕仅仅是陈浩南和山鸡漫画英雄般的街头械斗,以及兄弟间的情和义。
<古惑仔》只是一个成人童话式的热血江湖而已。
</古惑仔》只是一个成人童话式的热血江湖而已。
这些所谓的黑帮片,更多是编导借题发挥以抒发个人浪漫情怀的产物,个人英雄主义在诸如“吴宇森系列”、“林岭东系列”等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这种一个坏人对更坏的人进行道德审判的黑帮电影时代很快过去,近年来,黑帮电影开始挟带着政治批判、艺术追求、人生哲理等纷繁的主题,进入到了描摹人性的深度。
杜琪峰的《枪火》是一个经典。影片剧情很简单:黑帮大佬遭人追杀,找来5个保镖追查,最终找出幕后黑手,顺利完成任务,保镖之一阿信与大嫂偷情,5人面临抉择。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于大量的留白,极少涉足血腥暴力场面,更多是让人思考黑社会的组织管理与权力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
杜琪峰后来拍摄的《黑社会》系列对于黑帮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影片中的一句对白是:“政府把我们黑社会当作是尿壶,尿急的时候想着你,需要你,尿完了就嫌你臭,嫌你污染空气,想着要治你。”
这些香港黑帮片极大地增加了黑帮电影的批判现实力度。就像世界不可能只有白天一样,黑社会仍然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可能灭绝。
政府能做的是与他们合作和制衡,不让一家独大,多个黑帮形成内耗,在打压和维持秩序中寻找平衡点。
街头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