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陶立璠:《中华节日名典》堪称一部中华节日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陶立璠:《中华节日名典》堪称一部中华节日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538 更新时间:2024/1/7 16:54:49

陶立璠:《中华节日名典》堪称一部中华节日化的集大成之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耀宗先生的《中华节日名典》书稿置于我的案头,纵观要目,近5000条“名”目,上百万字,兼收幷蓄经久流传于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鹹尊一统”之节日;又定“科学性、全面性、文献性、实用性”爲编纂原则,并“力穷编纂者经年田野调查、案头搜索之节日资料”完捲成书。再看条目的设定和释文,文献、文本与田野兼顾,穷搜细研,充分体现出编纂者的时空观念与治学精神,令我钦佩。细读洋洋大观之《中华节日名典》,一种历史的穿越感与时空延续感油然而生,使我们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视野大爲扩展。从各地区、各民族的视角,博览中国节日文化,产生另一番感受。在目前衆多的节日文化研究着作中,从节日誌的角度讲,《中华节日名典》堪称一部中华节日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节日文化兼及各地区、各民族应是题中之意。但将各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彙总起来,兼及汉族、少数民族曆法及节日的源流变化,谈何容易。耀宗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但做到了,而且用心梳理,巧妙编排,将各地区、各民族的节日文化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中华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同时体验到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中华节日文化延续数千年,已是各民族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民衆创造节日文化的目的,除了满足期望之外,更多的是爲了享受节日文化带来的愉悦。有了节日文化,生活充满了历史感、真实感和情趣感。多样的文化选择也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节日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节日文化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华节日名典》的编纂除其实用性外,也是留住历史、留住记忆的一大壮举。

节日文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中华节日文化的研究中,关于中国节日文化的历史流变,学者们将其分爲先秦的萌芽期、秦汉的定型期、魏晋南北朝的融合期、唐宋的高峯期和明清的稳定期,这种节日文化的断代研究不是没有道理。这是节日文化的大传统,说明中华节日文化源流生生不息,始之远古,惠及现代。而具体到每个节日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又是在自己的小传统裏进行的,这就使各种节日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节日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时令变化与自然、生产、生活的关係,并给这种关係赋予丰富的人文色彩时,节日文化纔得到不断的演进。而这种人文色彩又是以信仰作爲载体的,信仰是节日文化的灵魂。

中国的节日文化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係,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本来所谓的历法只是时令的划分,当其被赋予人文观念时,它已不是时令这一简单的时空存在,而具有了实质内容,具有了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正是由信仰观念支撑的。节日文化中所谓的人文色彩,主要是指节日文化所包含的信仰因素。没有信仰的节日文化是不可思议的,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这爲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发展所证明。有了信仰纔会有无限的遐想和创造,纔有了节日文化的诸多仪式,诸多的节物(也可称爲道具)製作、使用以及文化空间的形成(如祭祀场所、庙会等)。就如我们看到了巍峨的庙宇、菩萨的金身,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是创造不出如此辉煌的文化景观的。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也是信仰的力量叠加上去的。要知道节日文化既是一种仪式文化,又是年中行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因爲如此,我们从《中华节日名典》中可以很容易发现,无论是汉族节日还是少数民族的节日,都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异彩纷呈的仪式。人们将愿望祈求、伦理道德等观念通过节日仪式和丰富多彩的节物使用表现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说,节日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从一年四季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仪式中,从这一仪式表达的文化内涵中,满足人们的希望和诉求,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并获得极其宝贵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知识。《中华节日名典》录入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包括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由历史地缘构架组成的中国各民族的节日文化,是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中华节日文化是大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创造之结晶。一部节日文化史是社会生活史的生动体现。关于节日文化在民衆生活中的重要性,早已取得各民族的认同,成爲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汉族曆法,民间素有“四时八节”之说。“四时”指春、夏、秋、冬,“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中的各个节气。具体到节日,代表性的八节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而就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而言,又有自己的传统。这和少数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气候环境及其历史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繫。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节日名典》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节日关係时,既以汉族农曆曆法爲基础,按照年月日、二十四节气进行排列;又关照了少数民族曆法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的物候历,同样用时序排比的方法,希图将各地区、各民族的节日、节期、节日生活习俗囊括殆尽。这在以往的节日誌编纂中是少见的,具有独创性。如上编“农曆节期”的正月,从初一日到三十日,每天都有相应的节期和习俗。以春节初一日爲例,既有汉族各地区的春节习俗,又有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总共有70多个与春节相关的节期。加上互见条,有100多个节期。这就是说,春节大年初一这一天,在中国大地上,许多地区和民族都在过春节。其中少数民族的春节别具一格,他们的节期有自己的独特名称、历史解说和源流分布。这对了解汉民族春节与少数民族春节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华节日名典》还告诉我们,农曆正月的每一天,几乎都有相应的民间节期,都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仪式。有人说中国人每天都在过节,一点不假。按照农曆年月日排序,一年365天,除少数日子外,几乎每天都有节期。这在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是少有的,只有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纔有如此壮丽的文化景观。

《中华节日名典》以恢宏的篇幅,录入中华大地2700多个节日之“名”目近5000条,条目释文展现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这一时空隧道,让我们领略多民族节日文化的风采。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农曆节期”从正月到腊月,逐日录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节日,其中包括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节期。中编“非农曆节期”包括诸多的历法条呈,如公曆、太阳曆、彝族历、伊斯兰曆(回族历)、哈萨克族历、藏族历、傣族历、白族历(集圣历)、水族历、苗族历、佤族历、傈僳族历、独龙族历、普米族历、基诺族历、鄂伦春族历、侗族历、苦聪族历等。其中许多民族的历法大家会感到陌生,而有些民族的历法则比较完备,也爲大家所熟知。如伊斯兰曆(回族历)、藏族历、傣族历等,这些曆法使用範围较广。信仰伊斯兰教的衆多民族,均按照伊斯兰曆法安排节日和节期。元代在年节之前的冬至日,有回族太史宫廷进献伊斯兰教曆书的仪式。元代熊梦祥撰《析津志辑佚·岁纪》载:“是月冬至日,太史院进历,回族太史进历,又进画历。后市中即有卖新曆者。”这是因爲元代所谓的色目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信奉小乘佛教的许多民族遵循傣族历过节。藏曆在藏民族生活中的影响所及,不同的藏族聚居区按照藏曆过节。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华节日名典》收入许多民族使用十月曆,过十月年的词条,即以农曆十月或十一月作爲岁首安排节期。这和中国农曆的建寅之月(农曆正月)爲岁首截然不同。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哈尼族、彝族、水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民族都过十月年。年节日期的确定通过占卜和干支推算。这种文化现象是十分古老的,因爲中国历史上的周代就是以阴曆的十一月作爲岁首的。冬至被作爲新的一年的开始。《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即是说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便以冬至爲元旦了,周代只是延续了旧俗。确定每年的十一月爲岁首,视冬至爲一年的开始,是古老的传统。后来的“冬至大如年”便由此而来。考察西南民族的十月太阳曆和十月年习俗,不难发现也是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有关。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十月曆的文化史意义。

《中华节日名典》下编爲“四季物候生产节期”,分春夏秋冬四季节期,同时依据物候变化、生产实践确定节期。物候历曾经是许多民族使用过的简单的天文知识。犹如北方游牧民族的草青一次爲一年或月圆十二次爲一年一样,以物候的变化判断时序的变化。同样春夏秋冬的确定,也以物候的变化爲依据。如中国东北的鄂伦春族,雪融化的季节叫春天(额鲁开依),青草长出的季节叫夏天(昭内),草木乾枯的季节叫秋天(保缘),雪落季节叫冬天(託)。一年中十二个月的确定也按照物候变化。云南的独龙族根据物候变化,将一年分爲十二个月,以此安排农事和其他生产活动。《中华节日名典》中收录了大量的各民族以物候确定的节日,表现出浓厚的节日民俗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根据节令、物候的变化安排节日、节期是世界各国在通行曆法建立之前普遍的做法。在中国,无论是汉族的节日、节期,还是少数民族的节日、节期,都安排在农闲季节,本身就是以物候变化爲依据的。汉族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七十二候之说,就是根据物候的变化,细化二十四节气,帮助人们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可见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有根据物候变化安排节日、节期的习俗,这也是农业民族的普遍认知。

《中华节日名典》所录近5000个条目,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多民族性、多元性和丰富性特徵。编纂者以“科学性、全面性、文献性、实用性”爲编纂宗旨,在多年田野调查、案头搜索基础上成就了这部集大成之作,值得庆贺。耀宗先生治学向来有一种韧劲,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死磕”精神。他虽已年逾古稀,还有如此精神,以个人之力,穷搜细研,条分缕析,编就是书。没有对民俗文化的执着奉献精神,没有坚韧的治学定力,是很难做到的。我和耀宗先生在中央民族大学共事多年,深知他的这一精神。20世纪80年代由他担任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是开荒之作。在“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荒疏的环境下,着手编纂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艺术百科全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难度可想而知。在他的参与主持下,动员了全国的编写力量。参加这一词典编辑的有40多个民族的400多位艺术家、作家、学者,在短短的时间裏,完成编纂并于1991年付梓出版。之后,又参与《中国谚语集成》的编纂,任副主编(主编马学良)历时20多年,圆满完成任务。期间我与耀宗一起担当编务,深知其中的甘苦。可见韧劲、死磕精神对于学问是多么重要。

《中华节日名典》将要出版,基于同事兼朋友的信任,耀宗先生要我作序,于是写了如上的话,算是感言,也算是多年来合作共事的珍贵纪念。

陶立璠

丙申岁冬月于五柳居

李耀宗《中华节日名典》是一部关于中华节日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以科学性、全面性、文献性、实用性爲编纂原则,录入中华各地区、各民族节日近三千个,儘可能展现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全书通过巧妙编排,将各地区、各民族的节日文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体现了中华节日文化的多民族性、多元性和丰富性,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壮举。

作者简介

李耀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等。编着《谚联增广》《民间谚语谜语》等20余部。研、创代表作有长论《天心一柱定中华——论黄帝出生、建都有熊的历史人文契机》及《阿凡提新篇》《天安门赋》等。

标签: 日文

更多文章

  • 【黄天化简介】黄天化是什么神 黄天化为啥地位这么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地位

    【黄天化简介】黄天化是什么神黄天化为啥地位这么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黄天化简介】黄天化是什么神黄天化为啥地位这么高黄天化是什么神?金鸡岭战役后,黄天化就死在了战场,直到封神那天,黄天化骑着麒麟,手拿大锤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个硬朗的年轻小伙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地位,不禁发出感叹,黄天化不仅

  • 西游记真假雷音寺故事情节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游记

    西游记真假雷音寺故事情节,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40集假西天遭难黄眉怪占据小雷音寺妖怪黄眉怪利用唐三藏求佛心切虚摆小雷音寺,引得师徒四人入寺,孙悟空虽知他不是如来佛,奈何唐僧肉眼凡胎,悟空被妖怪的法宝金铙盖下,唐僧三人也被捉,幸亏金头揭谛上天请下二十八星宿、八仙下凡,奈何众人都破不了金铙。入夜

  • 古井玉液是不是属于古井贡系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井

    古井玉液是不是属于古井贡系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酿酒界的着名企业,全国轻工行业的重点骨干。自1989年以来,各项经营业绩酒界前列,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名单。其拳头产品古井贡酒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并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

  • 古代的枪和矛不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啊各有什么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各有

    矛和枪的区别关键在于杆的软硬,而不在于是否有红缨。红缨主要是装饰性的东西,实战用途不大(当然耍出枪花也有扰乱对手视线,以及刺中对手时遮挡鲜血的作用)。而且矛也有个别带缨的。杆的软硬差异导致了枪和矛用法的完全不同。矛是重兵器,杆以枣木等硬木或精钢制成,基本没有韧性。最重的钢杆长矛重量可达七八十斤。使用

  • 揭秘:孔圣人孔子是如何对付不听话的学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

    揭秘:孔圣人孔子是如何对付不听话的学生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孔子一直对颜回赞不绝口。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并说:“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大意是说:“我给颜回整天讲学,他从来没有提出不

  • 上古时期的服饰有男女装的分别吗?山顶洞人穿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山顶洞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上古时期服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国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从最初出现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服饰的记载,有关服装的发明者却与其他的远古事物发明一样,都要归功于三皇五帝。若是以此将服装确定为三皇五帝所发明的,于认同真正的服装诞生于一万到五千年前。这不禁让人觉得好奇,距离今天几万

  • 女娲造人的传说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女娲

    女娲造人的传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大地渺无人烟、毫无生气。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总觉得天地间似乎缺少了什么。她想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

  • 溥仪的简介 清朝最后一位悲剧的皇帝溥仪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溥仪

    清朝末年的皇帝都是悲剧性的人物,特别是光绪和溥仪。这两个醇亲王府的孩子,并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却仅仅因为慈禧太后的命令,而不得不进入那个吃人的皇宫,进而开始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不过溥仪比光绪帝稍好的,便是抚养他的是隆裕皇太后,至少给了他母爱,而光绪帝的一生则皆是悲剧的。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光绪三十

  • 明朝皇帝为何热衷于“打屁股”?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

    鲁迅先生曾说:“身中间脖颈最细,古人则于此砍之;臀肉最肥,古人则于此打之。”看来,古人尤其是古代皇帝对人体的生理结构,拿捏得还是非常精准的。砍头,不过是一刀下去,血溅三丈,一命呜呼。而打屁股,尤其是在朝堂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当场摁倒,脱下裤子,抡起板子,皮开肉绽,血肉横飞,受刑者除了感受肉体痛苦

  • 国宝级文物轮番露脸 珠海私人博物馆内有乾坤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珠海

    唐代青铜鎏金马拉车薄如纸的雍正时期的瓷碗乾隆年间的镂空花雕瓶郭汉东的心愿今天终于了了,他数十年珍藏的文物拂去灰尘,在他位于珠海的私人博物馆惊艳亮相。不为世人所知的是,为了这一桩心愿,郭汉东卖掉了家乡房产,历时十余年才建起了这座博物馆的。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丹每一尊像均有鑒定证书踏上汉东博物馆的汉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