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闹饥荒,为什么会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呢?

古代闹饥荒,为什么会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1/7 17:46:53

经常看到电视剧里面闹饥荒,然后路边上到处是尸横遍野,白骨苍苍。其实如果遇到灾年,百姓就会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听过这样的一句诗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晋书·惠帝纪》:“帝曰:不食肉糜?”

实际上我们就像晋惠帝一样被误导了,我们相信,饥荒的时候,人们吃树皮、吃草根、观音土,甚至是吃人。《明史》记载“(崇祯)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太原大饥,人相食。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他们把能吃不能吃的已经全部吃完了,怎么可能会漏掉河里的鱼和山里的野味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挥笔写下这样一句著名的悲剧诗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就是形容遭灾之后的衢州城,都已经沦落到人吃人的地步了,可想而知遭到的灾有多严重。而这却只是封建时代遭灾之后人吃人的冰山一角。

造成灾害有许多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人祸,什么是人祸呢?人祸就是指人在表现其社会属性的时候的行为造成的祸害,与天灾相对。在汉代,著名史学家留下了“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子其勿为也。”的名言警句,而到了大唐,著名学家、政治家韩愈更是极为露骨的指出,“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到了大清,研读史书多年的大家唐甄,毫不留情的说明“天灾伤稼,人祸伤财,冻馁离散,不相保守,性何以通!

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家才子,都对人祸如此一致的恐惧,实在是因为在古代社会里,总有一帮人从来不需要从事任何劳作,自然会有民众来赡养他,这些人就是被后世称之为统治阶级的万恶的封建地主阶级,这些人从来不需要亲自去劳作,他们往往通过土地兼并等手段使得大量自耕农成为他们的奴隶,之后他们坐享其成,之所以这样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土地政策就是万恶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在这种私有制情况下,上到皇帝下到地主,都是吸血鬼,都是附在农民身上的害虫,若是逢到好年景,皇帝是一个稍微体谅下农民的统治者,那就是一个难得的盛世了,这种盛世,农民方可以苟延残喘;若是命途多舛,摊上一个完全不知道体谅为何物的统治者,或者运气更差一些,直接摊上一个完全不知道任何实际情况的统治者,那就会轻易地进入所谓的朝末世,饿殍遍野是在所难免了。正如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所言,“苛政猛于虎也”。

除此之外的人祸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一般王朝初期爆发各类灾害的概率会低到可怜,并不是因为新王朝顺应天意,而是因为但凡发生朝代更替,那么必然会有长时间的交战,人口大量锐减是在所难免的,人口密度必然大幅度下降。

人口密度一旦下来了,原有的耕地所需要的承担的压力就会骤然减轻,这种减轻是多方位的减轻既解决了人地分配不均衡的大问题又解决了土壤得不到休息而造成肥力下降的灾难。不客气的讲,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国力照样也会蒸蒸日上——文景之治的无为而治。

到了王朝中后期,情况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了,随着之前王朝初期的土地红利的热度逐渐过气,新崛起的贵族特权阶级开始根深蒂固,于是新一轮的土地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土地资源的大幅度减少已成必然之趋势,而王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从王朝初期到中后期),人口基数得到了根本性的增长,人口基数一大,与它环环相扣所产生的人口密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可怕,而且更严重的是,王朝中后期执政效率往往已经明显比不上统治前期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人祸将会直接导致千里没有鸡鸣,白骨露於野外的可怖情景。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什么狩猎、捕鱼能解决的问题了,非得人仰马翻、哀鸿遍野、死伤无数到最后鼎沸革命不可。

说完了人祸,我们再说说天灾,有人也许觉得这很奇怪,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为何非要先说人祸再说天灾呢?这当然是因为在封建时代,人祸永远比天灾造成的损害要大得多。

在封建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有各种各样的天灾都能给脆弱的农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在古代,水灾火灾那是经常发生的,很多人都因为此类灾害导致的粮食不足而活活饿死,饥民们吃树皮、观音土,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国君发现人民都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于是大发感慨,说“为什么不去吃肉呢,这些饥民真傻啊。”事实上,饥民能在大灾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吃到肉,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不管是什么天灾造成的饥荒,不管是连年不下雨造成的干旱,还是连年下雨造成的洪水,它们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的同时,对于自然环境的危害也是相同的严重。若是旱灾,除了耕地,那些植被也大都枯死,况且又容易被饥民刨出来啃了,所以以植被为生的动物必然大规模死亡,那么食草动物的大规模死亡,以食草动物的大量死亡为基础,食肉动物也会大量死亡。这就导致了了所谓的一旦出现旱灾,往往赤地千里——外面的动植物也大都死亡殆尽了,又从哪里可以搞得到肉类这种极为珍贵的食材呢?

至于如果是洪涝灾害,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反而觉得水灾而已,问题不大。实际上水灾某种意义上威力比旱灾还要大:大水过后,遍地都是水——水里还泡着大量的死尸。水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与饥荒一起来的疫病,这个对于古代落后的医疗水平来说,简直就是要了老命。

不过有人认为可以通过前往深山老林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狩猎,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得到肉类资源,这真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事实上,处于长时间饥饿的人就算真的意志力惊人的到达了所谓的不受灾的深山老林里,真的可以搏杀得了那些猛兽吗?

再说了要是所有受灾的人们都去这么一个地方进行狩猎,那么很快该地带动物就会很快被吃光,甚至吃光也做不到分给每个饥民——不要觉得不可能,饥民的数量是很恐怖的,连大地上的一切可以看见的东西都能给你吃精光。

那有人会问了,古代天灾还有蝗虫灾害,要是遇到这类灾害,人可以吃蝗虫啊!对于这一点作者也不否认,毕竟连观音土都吃了,更别说是高蛋白的蝗虫了——对于蝗虫,一般都是成片成片的出现的,数量之多,让人无法想象,所到之处,粮食皆被吃完。但是蝗虫也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你根本大批捕抓不到它们。

所以,中国是以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来闻名,其他的只是作为辅佐。

标签:

更多文章

  • “鞑靼”源自哪个民族?“鞑靼”的发展史!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鞑靼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鞑靼”的发展史!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鞑靼是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民族,它在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中都曾出现过。不过,西方人史书里的鞑靼和中国历史上的鞑靼并不完全一样。“鞑靼”一词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它最早出现是在一个突厥碑文里。唐代以后,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对鞑靼一词有着不同的音译,像:达打、

  • 他临终前预言:我死后大清必亡!结果字字应验,此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人是

    他临终前预言:我死后大清必亡!结果字字应验,此人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废除,中国的皇室统治也已经走向了结束,虽然后来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但是却也同样失败,而清朝的结束除了当时有帝国主义者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及慈禧太后的腐败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清王朝不

  • 野生鳖怎么煲汤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煲汤

    西洋参甲鱼汤材料活甲鱼一只(约500克)清水1500ml西洋参片25克红枣8颗姜3大片黄酒1茶匙(5ml)盐1/2茶匙(3克)做法1)将甲鱼去头和内脏,斩成四大块,洗净后备用。2)汤锅中倒入水,大火煮开后,倒入黄酒,将甲鱼块和壳,一起放入沸水中焯2分钟后捞出,并撕去甲鱼壳内侧透明的硬皮。3)把西洋参

  • 春秋刺客要离基本资料,要离刺庆忌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要离

    春秋刺客要离基本资料,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刺客要离刺客要离是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着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传言刺客要离家里住在今无锡鸿山的背面,主要是以打渔为生的,要离身高矮小只有五尺左右,相貌丑陋,但是他一身剑术,武艺极高。要离刺庆忌刺客要离一生本应该很平凡的过下去,但是他遇到了伍子

  • 周文王是谁的儿子?周文王是在哪遇见姜子牙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是在

    周文王是谁的儿子?周文王是在哪遇见姜子牙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为周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每卦都对应不同的结果,广受后人推崇。那么他的本名是什么?周文王是周太王的孙子,周西伯季历的儿子,按照现在的姓名来看,周文王

  • 纳粹头目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希特勒

    纳粹头目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

  • 中国刺绣的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刺绣

    中国刺绣的历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

  • 用唐诗建造一座黄鹤楼,千年不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座

    用唐诗建造一座黄鹤楼,千年不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如同一位「看惯秋月春风」的老者,伫立在长江边上,已经有千年之久。它不仅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而且也是武汉市的地标建筑。黄鹤楼的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虽然今天的黄鹤楼是重建而得,但其仍不失历史风韵;儘管两

  • 历史名人录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名人录

    1、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世界上唯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为成功的人.2、牛顿:公元16421727年,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在2127岁时就奠定了日后引起世界革命性变化的那些科学理论的基础.3、耶酥基督4、释迦牟尼5、孔子6、保罗7、蔡伦8、谷登堡9、哥伦布10、爱因斯坦

  • 苏提达能当上王后绝非偶然,她智商超群,明白别人想不到的道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后

    很多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王后,贵为国母,母仪天下,可是她们没有遇到国王的机会,就是遇到国王,她们也没有能力成为王后。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有五任妻妾,还有无数佳丽,可是当上王后的只有苏提达一人。苏提达是一个漂亮女人,但是也绝说不上是国色天香、倾城倾国,她能当上王后并非是因为美貌,而是她具备别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