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刺绣的历史

中国刺绣的历史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4/1/17 3:09:11

中国刺绣的历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

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

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

《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种花纹,称十章。

这里至少有两种刺绣的(指黼黻)。

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

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

据《辞海》,“黼(音辅)”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音符)”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

至于“文章”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

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后来转义喻文。

“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

《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

总之一句话,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

商代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

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

刺绣最起初的形式是锁绣,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

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红菱纹罗绣花袍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幅绢地刺绣,所用绣线极细,是前所未有的;汉代王充襄邑地方织锦,没有一个妇女手不巧的,眼睛看着,手里活就出来了,看来一点也未夸张。

汉代的刺绣,大部分是锁绣(即辫绣),当然也有少数物品是平绣。

据《拾贵记》,三国时,吴主孙权常把魏、蜀未能平定,在军旅作战之际,总希望得到一个善于作画的人,可以把山川地势、行兵布阵的图象画下来,丞相赵达有一个极善绘画,巧思无双,能在纤纤玉指间以彩丝织出云霞、龙蛇花纹的锦缎的妹妹。

赵达就将他的妹妹引进给孙权,称为赵夫人。

孙权让她画九州岛、江湖、平地与山岳的形势,赵夫人说:“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可以五皇、河海、城邑,行阵之形。

”地图绣成后,进献给孙权,吴主看了大喜。

当时人称之谓针(绣)绝(活)。

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

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

在敦煌125-126窟发现了北魏的刺绣佛像残片,是一佛二菩萨说图,下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广阳王字样。

沈约有绣像题赞,序言上说:“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

可见六朝时刺绣之应用已在服装、服饰之外,又开辟了绣佛、绣这个领域。

唐时绣佛亦很盛行,《法苑珠林》载:“康显庆之际,于西京造二十余寺,爰束力内宫式模遗形,造绣像一格,高举十有二丈,惊目骇听,绝后光前,此为绣像之最巨者。

”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一句“苏晋长斋绣佛前,醉后往往爱逃禅”,也反映了唐朝绣佛之普遍。

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

据《旧唐书·后妃传》载,“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

宫内如此,官僚当然相互仿效。

发展到后来,连皇帝也觉得太过分了,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下诏说:“织锦、刺绣,太耗费妇女劳动力……,以后凡织的、绣的花纹如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级及大繝锦等一律禁止生产。

至于长生高丽白锦、大小花绫锦,仍按惯例造。

晓谕各级官员,按此招待,不得有误。

可是,皇帝的诏书终究抵挡不住历史车轮和时代潮流的前进,刺绣非但尚未被禁止住,反倒更向前发展了。

除传统辫绣外,发展平锈类齐针、缠针、套针、接针、钉线锈类、平金法、圈金、圈银、拉金锁、铺绒、堆绫、贴绢等技术。

套针、切针、滚针为此时期所创。

宋朝时由政府部门设置文绣院。

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穿绣衣,按照官阶等级,各式服装均有明文规定。

由于政府倡导,民间风气益盛,刺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除文绣院外,还设绣画专科,专门从事依样绣制各类绘画艺术品,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卉、鸰毛等各科。

从此刺绣又分为两道,一道为实用服饰艺术,一道为欣赏艺术。

在官府这样大力倡导下,刺绣工匠的艺术素质也不断提高,刺绣的运针、绣法都有很大的创新。

屠隆《考盘余事》描写宋绣说:“宋代的闺绣,画山水、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

有时把丝劈开,只用一根丝的十分之一二,用的针象头发丝一样细,所以人物眉目都很清楚,丝色光彩夺目,神形俱备,设色配色比画还要好,女红手巧,十指春风,真是不可及。”

明代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对宋绣的成就也极度赞赏,他说:“宋代刺绣,设色精妙,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莫不生动有致,精彩处比绘画更妙,妇女刺绣,十指春风,直能胜过画家的笔墨”。

文震亨《长物志》也说:“宋绣针线细密,设色精妙,光彩夺目,山水有远近的趣味,花鸟则绰约多姿、亲昵活泼,不可不藏一二幅,以备画中之一格。

”在刺绣工艺高度发达的宋代,刺绣名匠相断脱颖而出,如当时的思白、墨林、美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台湾博物馆内收藏有宋绣观音大士像,绣长生佛会图,绣老子像,绣老子骑牛图,绣秋葵蛱蝶、梅竹山禽图,绣芝仙祝寿图,绣咸池浴图,绣黄荃(五代工笔画家)花鸟画等。

这些都是绣品杰作。

元朝于大都设有文绣局。

从南宋偏安江南,元王朝建立后,知识分子或苟安为官或隐居庄园,于中国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

平绣类针法处理技巧细腻化与创新发展。

彩线网绣技法已十分成熟,在绣品中自成一格。

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

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丝。

妇人多擅长女红,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

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独立的欣赏工艺。

江苏露香园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如蒲草、胎儿细发等。

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绣工善美,吸收西方浪漫主义突显透视的效果,风格得以闻名传世、名噪一时。

清代织绣工艺仍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形式,官营集中在南京、苏州和杭州,称为江南三织造,以最精良的技术生产帝王官员用品,因而产生技术水平惊人的作品。

城市中出现经营刺绣工艺品的行庄,许多画家参与刺绣画稿设计工作,刺绣品类万千,日用品为刺绣主流,刺绣商品出口至日本、南洋及欧美等地。

“钝妇无不巧、恒女无不能”,精致灿烂、各家百花争妍的风格,于全国各地形成地方特色的刺绣系统,如四大名绣:苏绣(安徽)、蜀绣(四川)、粤绣(广东)、湘绣(湖南)。

清朝道光元年出刊有史以来第一本刺绣专书「绣谱」,为丁佩所着。

清末西学东渐,沈寿融会西方写实表现,创「仿真绣」,针法多变且富立体感。

沈寿同时也是杰出的刺绣教育家以及艺术理论家,于多处执教刺绣,并口述着撰「雪宦绣谱」。

清代早期继承明代传统,多用几何图案和大型缠枝/折枝花卉,以及传统吉祥图案,色彩以浓艳的重色为主,风格古朴、典雅、庄重、大方。

清代中期花纹图案趋向小巧精细,受西画影响,使用西洋花卉图案,用色艳丽豪华。

晚期刺绣题材大量运用吉祥图案。

服装上的图案组织常见有团花、皮球花。

开光、满地、锦纹等刺绣图案组织亦相当流行。

乾隆时期用色喜金色,清朝晚期出现水墨绣及三蓝绣等特殊风格。

数十种针法成熟融会运用,劈绒彩绣为针法主流民国初年有不少传承清朝时期的刺绣艺术家,在各重要刺绣产地亦有刺绣研究所成立。

非帝制下的新时代统治者,不再使用刺绣为装饰的官服,民间学习及从事刺绣工艺的风气,因崇尚西风及国家战乱的情况下逐渐式微,刺绣工艺虽然续有发展,但不复见家家户户从事刺绣的盛况。

刺绣发展到今天,逐渐由手工缝织<

标签: 刺绣

更多文章

  • 用唐诗建造一座黄鹤楼,千年不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座

    用唐诗建造一座黄鹤楼,千年不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如同一位「看惯秋月春风」的老者,伫立在长江边上,已经有千年之久。它不仅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而且也是武汉市的地标建筑。黄鹤楼的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虽然今天的黄鹤楼是重建而得,但其仍不失历史风韵;儘管两

  • 历史名人录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名人录

    1、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世界上唯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为成功的人.2、牛顿:公元16421727年,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在2127岁时就奠定了日后引起世界革命性变化的那些科学理论的基础.3、耶酥基督4、释迦牟尼5、孔子6、保罗7、蔡伦8、谷登堡9、哥伦布10、爱因斯坦

  • 苏提达能当上王后绝非偶然,她智商超群,明白别人想不到的道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后

    很多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王后,贵为国母,母仪天下,可是她们没有遇到国王的机会,就是遇到国王,她们也没有能力成为王后。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有五任妻妾,还有无数佳丽,可是当上王后的只有苏提达一人。苏提达是一个漂亮女人,但是也绝说不上是国色天香、倾城倾国,她能当上王后并非是因为美貌,而是她具备别人没

  • 人物:他是大清朝头号「大老虎」,聊聊年羹尧的前世今生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他是

    人物:他是大清朝头号「大老虎」,聊聊年羹尧的前世今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726年1月15日,清朝第一号「大老虎」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年羹尧雍正二年进京陛见年进京,雍正奖赏军功,京中纷纷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说整治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成员等人,也是听了年羹尧的话,这些话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

  •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学派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学派看重历史,是因为其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这也是该学派自称“历史学派”的缘由。(一)历史学派看重历史的原因。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罗雪尔,其1843年出版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

  • 两晋奇闻:皇后谈话的基调没把握好,好心当成驴肝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皇后

    两晋奇闻:皇后谈话的基调没把握好,好心当成驴肝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两晋奇闻:皇后谈话的基调没把握好,好心当成驴肝肺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后,因为谈话基调没把握好,一片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最后,还为此葬送了卿卿性命。这位皇后就是杨芷,她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任

  •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人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

  • 明朝时汶莱曾要求加入中国,却被直接拒绝,如今已成亚洲富裕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

    引言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史上,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在少数,更是有不少亚洲国家曾是我国的属国。还有国家曾经要求加入我国,这个国家就是浡泥国,也就是现在的汶莱。汶莱与我国往来已久,早在宋朝赵汝适所着的《诸蕃志》中就有记载:「渤泥国,在泉之东南;去闍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齐四十日程、去占城与

  • 太监回乡相中少女,成婚后虽无子嗣,晚年却有佣人撑腰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子嗣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有名的大臣,大门大多是都被我们认为是祸害前朝或者后宫的乱臣贼子。在当时几乎每一位太监的都要经过特殊的处理,这也使得自己丧失了男子的尊严。但是在清朝时期就有一位女子,居然嫁给了太监,到了晚年的时候只能依靠佣人养老。在晚晴时期最有名的太监就是李莲英了,但是今天我们讲的这位主角却不

  •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最后一位状元是刘春霖。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着。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