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土木堡之变瓦剌大败明军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场大败,大明朝在土木堡惨败 为什么能在北京保卫战中打败瓦剌?

土木堡之变瓦剌大败明军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场大败,大明朝在土木堡惨败 为什么能在北京保卫战中打败瓦剌?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4/1/16 4:50:17

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除了军事指挥错误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被破坏有密切关系,是北方边防废弛的必然结果。大明朝在土木堡惨败,为何能在北京保卫战中以牙还牙?

土木堡之变又称土木之祸,是指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失败的一场战役,不但使得明成祖朱棣留下的几十万精锐损失殆尽,而且很多前途远大的官员和武将勋贵被杀,朝廷人才出现断层。土木堡之变之后,带来了严重的军事危机,明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一、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就要说到瓦剌部首领也先,元王朝失败以后,蒙古贵族逃出北京,蒙古也分裂为东、西蒙古,相互之间征战不休。明朝为了征服蒙古,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别派遣使者前往瓦剌和鞑靼,希望交好。

瓦剌首领马哈木为了借助中央力量对付鞑靼,便归顺大明,明成祖也封之为王。经过长期的征战,鞑靼势力不断被削弱,瓦剌逐渐强大。1439年,也先继任成为瓦剌部的首领,也先即位后不断扩张势力,使得瓦剌部达到巅峰时期。

1449年2月,也先派使者2000余人向明朝进贡,并讨要赏赐,可是也先嫌弃赏赐太少,于是便主动挑衅。同年七月,也先率各部分成四路向明朝边境进发,也先亲率大军约3万人进攻大同。大同前线的战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亲征。

1449年7月16日,明英宗朱祁镇命令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据守北京,然后率领官员100多人,带领50万京军从北京出发。1449年8月1日,明军到达大同。也先为了诱明军深入,主动撤军,朱祁镇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来又听到前方战败的消息,又惊慌撤退。行军路线多次变化,导致士兵疲惫不堪。

到达宣府,瓦剌追兵追袭而来,明军又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明军在土木堡被围,土木堡地势高没有水,士兵们口渴难耐。但是明军在土木堡就地防守,也先与没有好的办法,便假装投降。

结果明朝君臣刚带着军队走到河边准备喝水时,干渴的士兵们就自乱阵脚。也先见状立即出兵,明军转瞬间就被蒙古人冲得溃不成军,弃甲狂奔。随军大臣大部分被射死,英宗朱祁镇也兵败被俘。

二、为什么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首先,是明朝早已败坏的军政制度。早在明英宗即位之初,军队便经常出现逃兵,即便是待遇最好的京军缺额也经常达到三分之二,军队还经常被工部征召去干苦力。兵员不足,又缺乏训练,可想而知当时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差。

其次,是指挥官的指挥失误,明军仓促应战。在初次交锋失败以后,明军仓皇撤退。撤退就算了,也不撤退进入坚城驻守,撤退路线多次变化,士兵疲惫不堪。瓦剌军主要以骑兵为主,它的优势就是追击和野战,最后明军大部被追上,围困在土木堡。

最后,是轻视了瓦剌军的实力。明军已经不是当初的明军了,而瓦剌也不是当初的哇啦了。一个在衰落,一个在变强,逐渐变大的实力差使得明军大败。

三、是谁导致了土木堡之变

究竟是谁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很多人都认为是大太监王振,是他政务专断,影响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决策。可是有没有人想过,王振只不是个太监,即使他受皇帝的宠信,在这种重要的战争中,他是不会有什么权力的。

所以我认为这一切都罪魁祸首应该是明英宗朱祁镇,他年少气盛想要做一番和太祖、成祖相当的事业,可是又没有那样的指挥才能,更何况明军当时实力也不能支持他这样的想法。这所有的一切最终也导致明军的这场大败。

大明朝在土木堡惨败,为何能在北京保卫战中以牙还牙?

会打仗的人都明白,无准备的仗不能打,打仗实际上打的是准备,准备好了,打胜仗的几率大增,否则必输无疑。这个准备,就是后勤工作。后勤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1、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

明朝正统十四年,就发生过一次由于后勤工作没做好,军队仓促上阵,还在进军途中就断了粮,导致御驾亲征的皇帝战败被俘的屈辱事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众所周知,“土木堡之变”是大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王振的极力煽惑下,热血青年朱祁镇置兵部侍郎于谦等大臣们的苦劝于不顾,一意孤行,亲率50多万大军北征瓦剌,一切军政事务又皆由不懂军事的阉货王振专断。随征文武大臣连发表意见的权力都没有,致使军务混乱不堪,几十万大军一触即溃,狼狈败退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被瓦剌军团团包围。

土木堡是个高地,无水,又饥又渴且疲劳不堪的明军战斗力堪比豆腐渣,四面围攻的瓦剌军破阵而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瞬间做了俘虏。土木堡之败,固然有大太监王振胡作非为的因素,但准备工作没做好就仓促上阵,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有鉴于这个血的教训,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指挥官于谦尤其重视后勤准备工作,在战斗打响之前,竭尽全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最终取得胜利。不然,北京保卫战完全可能成为又一个土木堡之变,甚至更惨。

2、于谦临危受命保卫北京

土木堡之变后,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进,企图趁热打铁,一举拿下北京。早在土木堡之变发生、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之时,“主持大局”的皇太后就马上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国不可一日无主,这个问题刻不容缓,需要首先解决,皇帝异母弟郕王朱祁钰走上前台,“代替”皇帝处理国事。监国问题解决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战守大计了。每当生死关头,总有一些怕死鬼“勇敢”地站出来,这一次也不例外,特别是以徐有贞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还都南京”,实际上就是逃跑。

他建议首都南迁的理由是星象变了,迁都南京是上天的安排。这个主张可谓荒诞不经,遭到群臣耻笑和反对。尤其是反对迁都的兵部侍郎于谦,态度异常坚决:“建议首都南迁的人该杀!京师乃天下根本,万万动不得,否则大事去矣。宋朝南渡,导致北方门户大开敌人长驱直入,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难道各位忘记了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于谦的正确主张,得到郕王的肯定,和礼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的赞同以及皇太后的支持,讨论的结果,多数大臣倾向于固守北京,得到朝廷支持。紧接着,朝廷为了稳定人心,将招致皇帝被俘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升任于谦为兵部侍郎,令其全权负责北京的保卫工作。但根据当时的体制,兵部尚书无权直接指挥军队,朱祁钰特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重任,命令在京所有将领必须听从于谦指挥,否则于谦有权先斩后奏。

3、高度重视后勤工作

重任在肩,于谦当仁不让,立即撸起袖子开始干活。首先诛除王振亲信,平息民愤,稳定内部;接着解决“国不可一日无主”的问题,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拥立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遥尊被瓦剌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使也先挟英宗作为政治工具攻城掠地的企图破灭,又便于统一部署京师的保卫工作。

然后解决人才问题,提拔了不少有才能的将领,调兵遣将,妥善安排。鉴于土木堡之战犯了许多兵家大忌,尤其是后勤保障很糟糕之血的教训,于谦把后勤保障提高到“最高级别”,把后勤工作当成法宝,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准备。

一是人力准备。土木堡之变后,京军损失绝大部分,剩下的守城部队很少,必须重组,充实力量。于谦除了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入京,还把沿海为倭寇准备的“备倭军”也调来了,再把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浙江兵调来后,北京兵力由数万人增加到22万多人,人数上超过了来犯的瓦剌军。

二是派监察御史白圭等15个重要官员,到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兵买马,然后进行训练,作为预备队备用。

三是筹措武器装备。当时的情况糟得不能再糟,北京守军中有盔甲的将士不到十分之一,兵器同样严重不足,几个人用一把刀一杆枪的现象很普遍。于谦命令工部加紧赶制武器,将南京库存的126万件兵器紧急调入北京,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装备,共得头盔9000多项、甲5000多件、火枪1.1万多杆、火铳2万多支、火箭44万枚、火炮800多门。

四是更换明军的战服、军旗。五是粮食准备。民以食为天,粮食更是军队的命根子,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当时有数百万担粮食储备在通州,而且是为北京储备的,是北京军民一年的口粮,但因无法快速运到北京,有人担心被瓦剌军夺走,建议一把火烧掉,于谦坚决不同意。

在于谦的领导下,紧急运粮的工作开始了。官府征用500辆大车日夜不停地运输;动员百姓及官兵家属、亲友自备车辆运粮,运费官府支付,运到北京20石以上另发一辆银子。几天工夫就完成了运粮任务,军心大振,民心稳定。六是为官兵预支半年工资和军饷。官兵们欢呼雀跃。

七是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为了备战,于谦把全城军民都动员起来。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筹集大量砖石、木材、石灰、工具等备用;组织力量加固北京周边的城墙,长达45公里;增修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改城内侧土筑为砖砌;深浚城壕,加强城防;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11000多个,在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5100多丈长的沙栏木。

八是传檄京城周围的州县和山西、河北等地民众拿起武器,准备切断瓦剌军后路。九是严惩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校,任用名将指挥京城的火器部队、骑兵部队,镇守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十是改革军制,把之前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

4、北京保卫战明军完胜

经过一个多月准备,北京守军兵精粮足,士气已不可同日而语,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保家卫国战斗中奋勇杀敌。准备工作做好了,气势汹汹的瓦剌军也到了,还把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也带上了。

由于准备充分,经过五天五夜激战,土木堡之变的悲剧不但没有重演,明军还越战越勇,在于谦的统一指挥下,利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把瓦剌军打得人仰马翻。屡战屡败的瓦剌军攻城不克,意欲和谈,却是一厢情愿,于谦尿都不尿他!

这边厢在北京吃了大亏,那边厢进攻居庸关的部队又不顺利,被守关明军挡在关外,各地增援北京的明军又陆续抵达,再不脱身,连退路都没有了!

十月十五日夜,生怕退路被切断的瓦剌军向紫荆关撤退。于谦立即命令明军乘胜追击,在固安、霸州等地追上瓦剌军,击溃一万多人,大将阿归等48人成了明军的俘虏,被瓦剌军抢走的一万多头牲畜也“物归原主”。

当年十一月八日,瓦剌军全面溃退,被赶出塞外。第二年八月,瓦剌军害怕明军跟他拼命,无条件释放了明英宗这个“烫手山芋”,恢复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标签:

更多文章

  • 花木兰之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不受皇上封赏,欣然解甲归里,与父母姊弟团聚,重过农家生活。不久,皇上听说花小将军原来是一位未出阁的女郎,叫花木兰,又听说木兰长得如花似玉,心中又惊又喜。他回想那小将军的模样,果然仪表非凡。若卸去戎装,还她女儿面目,不知姿色又是怎样的动人呢!于是即刻召花木兰进京见

  • 淑妃文绣:中国第一个离婚成功的皇妃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妃

    淑妃文绣:中国第一个离婚成功的皇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31年8月25日下午,末代皇帝溥仪的小老婆DD淑妃文绣,在其妹文珊的带领下,并有一贴身太监陪同,乘坐着溥仪的小汽车驶出了天津协昌里的静园(溥仪迁津之后的寓所),揭开了末代皇妃“革命”的序幕。离开静园后,在文绣的指令下,汽车司机一直把车

  • 孙权早年励精图治是明君,晚年为何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昏君

    孙权早年励精图治是明君,晚年为何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世界在不停地变换,人也亦同。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也会不同。而三国之中东吴的领导人孙权也逃不过性情大变的结局,早年野心勃勃,有征讨天下的雄心。可晚年却渐渐变成了昏君,不但对臣下极为暴戾,还喜怒无常。孙权让东吴众将真真正正地

  • 日本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日本旅游十大必去景点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景点

    日本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日本旅游十大必去景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稀饭旅行小编为你总结:1.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富士山位于本州中南部,东距东京80千米,面积90.76平方千米,海拔3776米,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山体呈圆锥状,似一把悬

  • 尉迟恭力战唐营八将,秦琼力战刘朝八将,二人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二人

    尉迟恭力战唐营八将,秦琼力战刘朝八将,二人谁更厉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前文谈道明朝澹圃主人诸圣邻所着的《大唐秦王词话》又称《秦王演义》(《兴唐鉴》、《兴唐传》等),言及其在文学领域,尤其在对后世隋唐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影响力颇大,成为《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清朝相继问世的隋唐英雄系

  • 武家之殇的历史背景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背景

    武家之殇的历史背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是一款由SEGA发行的战略类(SLG)游戏。于2012年3月23日发行。本作讲述在关原之战二百五十年后,19世纪中期的日本再次陷入动乱,引进西洋兵器军制的尊皇派与代表守旧武士传统的江户幕府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FallofSa

  • 有些诗词,开头就已惊豔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開頭就已驚豔

    有些诗词,开头就已惊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一种诗词,一开头就让人惊豔。它们在开篇,就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它们在某一瞬间,就直击读者的心灵,敲打出或忧伤、或恍然、或豪迈的情感,不论是哪一种情感,它们就是这样打动人心,一击即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 这些网站、App涉黄,案例曝光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案例

    这些网站、App涉黄,案例曝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14日通报6起制售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重点刑事案件和2起网路行政案件,涉及组织网路直播淫秽表演、开办淫秽色情网站及App、利用微信销售淫秽视频、网路水军删帖牟利、擅自从事出版网路游戏、传播低俗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国「

  • 揭秘:刘伯承哪件事引彭德怀、林彪不满?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件事

    揭秘:刘伯承哪件事引彭德怀、林彪不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四次反“围剿”的“土洋”之争历史的暗角是1933年2月开始的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毛泽东在宁都会议被解职后,刘伯承升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接替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政委的周恩来以及朱德,具体指挥红军实施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当时刘伯承发表

  • 电工冒死翻拍的纳粹屠杀罪证 十岁女孩惊恐万分的最后遗照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女孩

    电工冒死翻拍的纳粹屠杀罪证十岁女孩惊恐万分的最后遗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41年12月15日至17日,德国和拉脱维亚的部队在利耶帕亚杀死了2749名犹太人,佔到了当地犹太人口的一半以上。看看屠杀前照片中这些妇女和儿童,他们虽然还活着,但他们正在遭遇屠杀。只因爲他们是犹太人。看照片有一名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