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到处刻「XX到此一游」,原来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提到「XX到此一游」,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一些旅游景点,甚至在国外,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留下的刻字;很多人小时候也曾亲自在树上或者墙壁上涂画过这句话;
最知名的刻字估计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上写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了。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到处刻字呢?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
中国人喜爱到处刻字是有历史传统的,而最早大规模、到处刻字的人正是秦始皇。他究竟是怎么刻字的,又有什么目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介绍。
秦始皇刻石颂功
秦始皇刻石颂功
前221年,年仅38岁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志得意满,十分得意。为了表明自己的成功和得意,他创立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但是名号的变更还远远不够,2年后,他又到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表明自己受命于天,成为新的主宰。封禅仪式上,秦始皇安排人在泰山立了一块石碑,在石碑上刻字,歌颂他的功德,内容主要是秦始皇兼并六国、辛勤为国、谋福天下、永垂后世等。泰山刻字贴在下面,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凈,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秦始皇泰山封禅时所刻石碑内容
自从这次封禅以后,秦始皇彻底解锁了「刻石颂功」的新技能。此后,他多次东巡,所到之处几乎都会立碑、刻石颂功,主要内容大同小异,多是
记录秦始皇的功绩、政策和对未来、对百姓的期望,其中还会夹杂讲解执行一些政策的原因,比如销毁天下兵器、摧毁城池、决通堤防等的原因。《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碑文的就有琅邪台刻石、之罘山刻石、碣石门刻字、会稽刻石等。
根据秦始皇刻石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刻石的原因,主要是:
1.
歌颂自己的功德;
2.
宣扬教化,增强百姓认同。秦始皇时期,刻字内容精挑细选,具有明确的政治和教化目的。
泰山摩崖石刻
文人骚客展示才情
秦始皇之后,秦二世也继承了巡游和刻石的习惯,让
刻字几乎成了皇家旅行必备的传统。在皇家的示範效应下,上行下效,可想而知,刻字必然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不过古代教育普及率和识字率不高,所以能刻字的人也不多,大都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文人墨客了。
因为文人往往更喜欢錶现,希望表达自己的才情,也希望借刻字和其他同游此处的陌生文人切磋文采和观点。
所以秦汉以后,各类碑刻流行起来,文人们开始在墙壁、凉亭、石碑、山壁等处留下各种书法、诗作、纪事等,名作辈出。如汉祀三公山碑、颜真卿书法碑刻,唐武则天无字碑,崔颢题诗《黄鹤楼》等,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中国碑刻全集》。最逗趣的是清乾隆皇帝,他不仅在景点刻字,还在各类收藏上题字盖章,着实糟蹋了不少宝贝。
西安城墙上的涂画
今人画虎不成反类犬,狂刷存在感
由此看来,中国人到处刻字的传统由来已久,现在人在景区刻字似乎也能理解了。但实际上,
现在人刻字和古人刻字已经天差地别,画虎不成反类犬。第一,现在主流的刻字内容毫无营养,如「XX到此一游」,「XX
我爱你」等;第二,对刻字的场合不加挑选,对于文物、景点肆意破坏;往往对刻字目标不加挑选,字体也毫无美感;第三,所刻内容毫无美感,基本等同于乱涂乱画。
所以,
现在很多游客在景区刻字,其实是为了刷存在感,还经常违反景区规定,是素质低下的体现,和古人刻字的目的已经完全不同。大家反感的不是在景区刻字,而是乱涂乱画,破坏了景区的美感。
如果你有颜真卿的书法,有李白的才情,再去徵求景点管理处同意,人家不仅不会指责你,反而会热烈欢迎你去刻字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各种行为的原因和动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