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明朝航海为什么能达到历史巅峰?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明朝航海为什么能达到历史巅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39 更新时间:2024/1/18 9:04:12

明朝时迎来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盛大的创举——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共计七次。在永乐大帝那个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国,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明朝的航海事业为何能达到历史巅峰呢?

郑和七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在航海过程中,郑和船队从南京出发,沿着江、浙、奥等海岸线南下西行,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东海岸。

其中,第一次远航中,首先到达占城,从旧港经过满剌加,向西航行到苏门答腊岛,随后舰队进入印度洋,途径翠兰屿、锡兰山,继续向西北航行,直到小葛兰、古里方才返航。郑和船队于1407年6-7月份回国,带来爪哇、苏门答腊、小葛兰、满剌加、古里、阿鲁等国的贡使。

第二次出使西洋,与第一次航海路线大致相同,带去了明成祖诏谕和大量赏赐,带回奇珍异宝,珍奇异兽无数;郑和在返程期间造访暹罗,并带回渤泥国王。

第三次出使西洋,航线变化不大,但规模却十分庞大,沿途访问了更多地区和国家,这一次航海,郑和船队开始肃清海道的行动,其政治外交业绩更加辉煌,在占城受到了盛大欢迎,并在航海过程中,废立锡兰国王,建立满剌加王国,在暹罗遣返何八观等,由于发生锡兰山事件,未能将这次航行扩展到阿拉伯海。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率领大宗宝船沿着旧航路,穿越阿拉伯海,停靠波斯湾;而小宗船队从苏门答腊出航,继续西行横渡印度洋海域,途径马尔代夫群岛,抵达东非海岸,然后向北再次路过阿拉伯海,进入红海,访问默伽、天方国等国家。

第五次航路与以往不同,先历经西洋诸国,在返航途中历经占城、满剌加、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山、阿丹等二十多个国家;再通东南诸番,访问苏禄、吕宋、渤泥等国;其中苏禄国王率领庞大使团来华朝贡,最终死在明帝国,永乐皇帝特意在德州为他建造了奢华陵墓,以示恩抚。

第六次下西洋是在永乐十九年,中途遇到海上飓风,而被迫返航。第七次远航,是明仁宗时期,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登基,立即下诏停止下西洋活动,在1422年-1430年的八年时间里,郑和与将士共同守备南京。直到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才再次派遣郑和出使西洋,以追忆永乐年间“万国来朝”的盛况。这次航行也是最后一次航行,航行路线与第三、四次基本相同,历时三年之久。

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共进行七次远航,造访三十多个国家,每次至少有60余艘主船,各种类型的海船百余艘郑和每次出航都要带领两三万将士,一艘船可容纳千余人,这些人分为航海、外交、保障、战斗等四大类,各司其职。

《三宝太监西洋记》,所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五种船型,分别为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其中宝船是福船,这种船,船体微胖、尖底、船体采用“蜂窝”结构,能使材料的利用和刚度达到最优化,并且船身两头出梢、龙骨是纵向通体,采用二至六层多层甲板船体。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自己坐的宝船也是福船,每次出海都带有大约60多艘的宝船,船上有四层建筑,9桅12帆,穿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外观样式豪华精美。中型大的宝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李约瑟认为,郑和宝船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其体积比西欧的船只要大多了,在造船技术方面,明朝要远远高于同时的西欧国家。

我国古代船舶制造业经历三个高峰期,即秦汉时期、唐宋时期以及元明时期;到了元明时期,我国船舶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广船、福船和沙船,这三种船型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各具特色。

广船,顾名思义就是广州附近船只的统称,造船的材质主要是铁力木,其通体坚硬如铁,而倭寇的船只通常采用松杉木,抗不住广船的撞击。广船其船型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体型大,船身坚固,抗耐波涛,且防火性能好。

此外,广船设置多个“水密隔舱”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其动力采用多孔舵,减小航行阻力,操作方便。广船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造价过高,维修困难。

沙船,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元代称平底船,到了明天统称为沙船;主要建造材质是山樟木,其独特的造型,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沙船平头、方尾、平底、长比宽大、多桅多帆、吃水教浅、载重量大等特点;不仅可以在多沙滩浅水区域行业,还适合于在内陆大江大海中远航。

沙船被广泛应用于官船、军船、漕船,郑和下西洋中,随行的船只有不少沙船;沙船在民用船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缺点是受水面积大、波浪抗击能力差。

福船,福建、浙江一带尖底木帆船的统称,建造材质为松杉木,尖底、但船底趋于平滑呈U型,小方头,阔尾多水密隔舱,这样的船型不仅有利于保持平衡性,还可以增加载货量;福船尖底船,采用了风帆动力系统,适合远行、抗沉性能良好。

福船船身宽阔,船上有“楼”和“棚”便于防御作战,明代在福船上推行了大量新型火器,外加福船吨位较高,在军事作战中性能优异以及出色的航海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航海和对外贸易中。福船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材质是松杉木,不耐虫蛀,抗耐性差,由于是风帆船,在没有风力辅助的情况下不能航行。

明朝航海为何能够达到我国古代的巅峰?

元朝承袭宋朝,造船技术臻于顶峰

明朝的航海技术继承元朝,而元朝则继承于宋朝,蒙元帝国“跨海征服”的军事需求,使得元朝造船业发展获得极大动力。当元朝军队南下征服南宋时,采纳了南宋降将刘整的计策,造战舰,教习水军,夺彼所长,这才有了战襄樊、取荆江,顺江而下,直取建康、临安,灭南宋。

元帝国从水军建设中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征服琉球、日本、高丽、战争、爪哇等国都采用水军;数千艘战船,数以十万计的兵力,这种大规模的跨海行动,对战船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造船业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力。

元朝的漕运需求以及海外贸易的发展对造船业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力,京城元大都粮食需求量大,而主要的粮食供应区是江苏、浙江地区,漕粮运输的最主要途径是经过大运河的水运,元朝统治者对漕运的极为重视,以及承袭南宋海外贸易的再度繁荣,使得造船业蓬勃发展。

明朝造船技术承袭于元朝

明朝承袭于元朝,其造船技术也不例外,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后,更是促进了造船和修造的工艺水平,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能够建造宝船的能工巧匠;他们经验丰富,能够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类型的船。

《龙江船厂态》记载“永乐年间,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等,熟于造船者,絷家于提举司隶。”

这些造船工匠,专业分工明确,造船技术高,工匠分为四厢,分别是制造木木梭橹的,制造船木铁缆的;修补旧船的;是制造棕篷等物的。他们能够造出通往琉球的“封舟”,抗击倭寇的战船,适合远航的福船。

笔者认为,明朝造船及航海技术之所以能够达到巅峰,这与统治者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朱棣想建立一种新的朝贡体系——华夷秩序,通过这种“厚往薄来”的体制,以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思想“圣王之制,施德行礼”臣服四周,也通过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舰队,扬我大明国威,进而解除沿海地位安全威胁。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五征漠北平定蒙古维护边疆稳定,编撰永乐大典,打造文化繁荣;他派郑和下西洋,造就海上丝绸之路,使古代航海事业达到历史的巅峰。

标签:

更多文章

  • 1897越南科举考试珍稀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的科举制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一选拔人才的方式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越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众所周知,中国的科举制延续数千年,对越南、朝鲜等周边国家也有深厚的影响。越南的科举制度,自李朝仁宗太宁四年(1075)始,至阮朝弘宗启定四年(1919)止,是全世界科举制

  • 西汉丞相为了长寿喝乳汁,还养了一百多个女人,最终他活了多少岁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享乐,皇帝们无不想尽办法能活得久一点,尤其是明朝的皇帝,迷信长生之术,对于正事则管得更少了。古代的人为了能够长寿,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多皇帝都比较相信炼丹长寿的方法。尤其是明代的嘉靖皇帝,他为了自己能够长寿,并且能够满足自己的淫欲,他就每天命数百名宫女采集清晨的甘露,然后和参汁一

  • 他拯救了大明,为什么被皇帝抄了家,抄家时,这一幕感动所有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此于谦不是和郭德纲一起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是我国明朝的名臣,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和岳飞、张煌言齐名的“西湖三杰”。于谦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气节,他非常敬佩文天祥,一直以他为榜样。于谦考中进士是在永乐十九年,但是真正被发掘重用是在朱高煦反叛投降之后,朱瞻基找人来叙述朱高煦的罪状,这

  • 探秘:朱元璋血洗湖南到底是不是真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开始对元老进行大清洗,这充分体现了他残暴的一面,但是相对于他传闻中血洗湖南省来说,这只是小巫见大巫。朱元璋出生于的1328年,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实自小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他的家境贫寒,所以曾经做过很多苦工,而后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加入了红卫军起兵反抗,在1

  • “白打”、“筑球”,宋代是这样玩足球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我们都知道,蹴鞠是我国宋朝时期一种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许多学者将这项运动视为现代足球的前身。中国的“足球”运动在宋代进入鼎盛期,风靡天下,上至皇家贵胄、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黄口稚儿,都以“足球”为乐。一时间,涌现无数“足球”好手。朝廷有“皇家足球队”,他们在盛大节日会举行精彩的表演赛;外国使臣到

  • 世界最强的海军遇到大明水师,只能认怂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大明时期,神秘富庶的东方曾经让无数西方人羡慕不已,葡萄牙侵略者仗着当时最先进的舰队,曾经来我大明海岸线进行一系列的侵略行动,最终被大明水师全歼。自从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出版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中国便成为了欧洲人眼中遍地是黄金的神秘东方国家,十五世纪末,葡萄牙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开始扩张殖民地

  • 狐死狗烹:雍正如何除掉年羹尧?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功高盖主往往会带来傲慢和狂妄,这是人性使然,皇帝惯不惯着你可就不一定了,说不定还会因为你逐渐变成严重的威胁,而时刻想着要除掉你。号称“年大将军”的年羹尧虽然武功卓著,仕进之路却是由文臣开始。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九年后即以未满而立之龄任四川巡抚,仕途可谓通达得志。但这也并非偶然,而是年

  • 一场颠覆弱国无外交往事,这群大清的志士做到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我们印象中,近代中国晚清时期对外战争基本就没有胜利过,腐朽的官僚就像蛀虫一样将大清国逐渐蚕食,但是在这朽木之上,还是有许多真正为国考虑的义士,他们是清朝黑暗时刻的闪光点。(图)主持“明治维新”的明治天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内积极实行代议制等西方政治制度,对外也效仿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开始在周边

  • 他是晚清通才,却被民间直呼“汉奸”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才无德之人,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的损害是更加深重的。下面这位实业家唯利是图,没有家国立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刘鹗刘鹗故居正堂。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描写了一位江湖医生老残的游历,深度揭示社会矛盾,特别是敢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

  • ​李茂贞是古代最奇葩的军阀 封妻子为皇后 自己却不敢称帝 李茂贞占据地利优势,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朱温?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李茂贞是唐末至五代时期最奇葩的军阀,他最初在博野军中担任低级军官,黄巢起义给了他崛起的机会。称霸一方后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自己也“假天子之制”,然而他却依然称王,而不敢称帝。少年偶遇蛟龙池最初的他只不过是个兵长,扎兵驻守在凤翔一带,作为兵流子实在活的潇洒快活。虽不是高官,但有小乐。时来运转般,当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