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渊起兵一年称帝 七年统一全国 是历史上称帝最快 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 为什么历史评价却不高,应如何正确评价唐高祖李渊?

李渊起兵一年称帝 七年统一全国 是历史上称帝最快 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 为什么历史评价却不高,应如何正确评价唐高祖李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42 更新时间:2023/12/26 1:07:04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初具规模。然而,为何李渊的历史评价却只是一般?

作为唐朝开过皇帝的李渊,他的出身比较显贵,其母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李渊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根据世袭制,李渊因而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唐国公。李渊的性格比较好,开朗,随和好相处且待人宽容,大家都看好李渊。相传,有一次有人给李渊看相,看项目之人就说李渊有帝王之相,日后必能成大器。在隋炀帝即位之后,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

在此期间,李渊大范围的结交天下豪杰,这一行为遭到隋炀帝的猜疑。正好此时命令李渊去隋炀帝巡行所到之地,由于生病,李渊就没有去。李渊的外甥女告诉李渊隋炀帝对他忌惮。李渊知道之后不害怕是假的。为了自保只好整日花天酒地,贪污腐败来消除隋炀帝的猜疑。大业十一年,李渊遇上农民起义。于是,李渊领兵击败起义军的同时并一举收编起义军万余人,实力因此大增。又击绛州贼,投降的数万人也大大充实了李渊的实力。大业十三年一面征讨飞贼取得大获全胜,一面镇压农民起义,一面不断地招收降军、收复叛军,一点点地扩充自己的实力。

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审势度时,知道隋必亡,于是,暗中结交不少豪杰,试图扩充自己的羽翼,网罗天下的各种人才。那李渊是如何下定决心,起兵造反,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呢?这事还得从他的儿子李世民说起。隋炀帝当时已经被孤立了。这时候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密谋起兵,而且起兵造反的计策已经确定了,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并不是存在期满,而是怕李渊不听。于是欲言又止,私底下找到裴寂商议。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找裴寂就对了!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着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

然后,裴寂把李世民要起兵造反的计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裴寂也坦白说道:“我之所以安排宫女侍奉,是因为这种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李世民见机行事,一五一十的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刚开始不愿意冒险,坚决不同意。他不同意就算了,还说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天下还有这样的父亲呵!转念一想,李渊竟然答应了起兵。不知道李渊最开始的拒绝是不是只是为了试探一下李世民和裴寂呢?

大业十三年,李渊治理下的马邑有人造反,杀死太守王仁恭,占领马邑,自称天子。与此同时还与突厥勾结,图谋不轨,妄想一路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让李渊到江都,治李渊的罪。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李世民对父亲说,此时就是起兵造反的最佳时机。刚开始李渊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犹豫不决。在其手下和心腹的极力劝谏下,拿不定主意的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于是,李渊以要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为借口,派李世民、等人到各地募兵。招兵买马的架势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二人打着小算盘,设计要杀害李氏一族向隋炀帝邀功。不过,李渊和李世民知道此事之后,先发制人,就把麻烦解除了。后来,李渊摆空城计吓退了突厥之后,就开始着手于造饭的准备工作了。

大业十三年,李渊率军三万誓师,痛斥隋炀帝听信谗言,残害忠臣,要匡扶正义为由,鼓舞人心起兵造反。李氏父子一路南下,仅用九天就攻入了长安城内。随后,李渊先是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恭帝为李氏父子加官进爵。此时,李氏父子其实也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命脉。后来就逼迫隋恭帝禅位于李渊,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创下的两个历史之最:第一个就是他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第二就是他是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的儿女们也是非常的出色。他的妻子窦氏和他之间的故事也众所周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高祖李渊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之所以遭受贬低:

一、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执政时期比较短,他举兵之时已年过50,而且夹在两个历史上最突出的人之间,一个是大坏蛋隋炀帝,一个几乎是政治完人唐太宗;他历来受到种族中心论的史学家各种批判,说唐朝初年甚至是起兵之前,屈从突厥人。但他确实在王朝危急的时候,通过外交手段取得了帝国的相对安全,这个喘息之机,为后来李世民强有力的打击突厥奠定了基础。

二、他的丰功伟绩被他的继承者精心掩盖了。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李渊的评价并不高,包括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而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相反的是他的次子李世民(唐太宗)被描述成一位有魄力,有进取心,天生卓绝的领袖。

但是在后期历史古籍寻找中,才慢慢发掘这些事可能是太宗李世民授意编造出来的,因为在《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里,作者是唐初期的太原府人,作者写道李渊本人策划了太原叛乱,他是一位足智多谋且儒雅大方的领袖,而次子李世民仅仅起到次要作用,甚至贡献并不比长子李建成多。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李世民要改变他父亲的真实形象了,是为了掩盖他在宣武门兵变中,除掉他大哥和四弟,并架空父亲李渊这一切不光彩的行为。这是一种政治手腕。

李渊是精谋善战的一位领袖,从和李密的交锋就可以看出端倪,他立幼帝缓冲,每一步都精心算计,足以证明他不是正史中记载的昏庸无能之辈。

应如何正确评价唐高祖李渊?

虽说反隋的太原起兵的念头最初来自李世民和刘文静,是在他们的劝说下,李渊才迫于无奈举兵反隋的。但是,当他下了决心,反隋战斗一旦打响,李渊乃是运筹帷幄,统掌和谋划全局的人物。打进长安,扫除各地军阀,以至许多反隋势力投奔他而去,靠的都是李渊的才能与声望,应该说李渊是消灭隋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的头号人物。李世民这些人只是在李渊指挥下冲锋陷阵立有巨大战功而已。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到公元626年禅位,他执政8年。在这8年中,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已初具规模。

政治体制方面他继承了隋朝的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吏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不合适的驳回修改。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

唐朝军事制度为府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时在家生产,战时出征。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提高战斗力。在隋文帝时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唐朝开国后,许多地方还在分裂之中,农民起义军和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地。李渊在长安安定之后便开始统一战争,他禅位后由李世民最终完成。

唐高祖李渊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租庸调制: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这是租;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20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这是庸。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加够15天则免调,加30天免租调。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唐朝的租庸调制与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条件放宽了很多,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文化教育方面,李渊推崇儒学,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在文化贡献方面,李渊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这是一部类编图书,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李渊还下诏开始修订各朝历史。

《剑桥中国隋唐史》是这样评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

后来,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标签:

更多文章

  • 胡服骑射真的只是换身军装那么简单吗,胡服骑射的赵国实力大增 为什么还是打不过秦国?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战国时期的赵国在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为了让国家变得强大,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历史上有一段激烈而又残酷的时期,各国之间互相征伐博弈,在短短的二百余年里,大小战争竟达到了二百三十余次。史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 曾经排名亚洲第一 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到底有多强大,为什么北洋水师直至全军覆没也没能击沉一艘日本军舰?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北洋水师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曾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北洋水师最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然而令北洋水师官兵遗憾的是,为什么直至全军覆没,他们也没能击沉一艘日本军舰?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也筹建了:南洋水师、北洋水师、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以至当时的晚清政府觉得已经"颇有成果"。然而

  •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更不懂兵法 为什么能屡战屡胜 成为明军正副统帅,为什么说徐达和常遇春一个是帅才 一个只能是将才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朱元璋建立明朝离不开手下人的帮助,而在明初建立大功的将军中,徐达和常遇春是其中最杰出人物。然而徐达常遇春没读过兵书,又生在底层,为何能成为明军正副统帅?为什么说徐达和常遇春,一个是帅才,一个只能是将才呢?朱元璋能够在元朝末年诸多的农民起义之中异军突起,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更能够攻灭元朝,夺取元大都,

  • 唐宣宗李忱靠装疯卖傻当上皇帝 曾经使唐朝中兴 还被称为小太宗 为什么也不能挽救唐朝呢?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然而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为何也不能挽救唐朝呢?晚唐政权,风雨飘摇。宦官专权、宫廷凶险、刀光剑影、党争不断。李忱不得不装疯卖傻。元和五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是唐宪

  • 北魏孝文帝临终前赐死皇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魏

    对北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魏有一项比较残忍的制度,即杀母立子,也就是说一旦确定某位皇子是皇位的继承人时,他的母亲就会被赐自尽。孝文帝赐死自己的皇后,难道也是这项制度?然而答案并不是这样,因为继承孝文帝的继承人宣武帝并非皇后所生,宣武帝的母亲是高照容,早已经被赐死。那

  • 日本二战动员兵力高达900多万,为什么在中国的只有200多万?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日本

    日本二战动员兵力高达900多万,为什么在中国的只有200多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动员兵力最多,参战军队数量最大,死伤程度最高,覆盖範围最广的战争。这次世界大战几乎覆盖了除南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死伤人数高达2亿,经济损失不计其数,仅仅中国就有6000亿美金。各主要参

  • 武则天向朝臣问了一个问题,狄仁杰随口应答,为大唐延续200余年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唐

    在这篇文章,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武则天向朝臣问了一个问题,狄仁杰随口应答,为大唐延续200余年。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响噹噹的名字,她是我国5000年历史当中唯一的一位凭个人本事登基且坐稳皇位的,女皇帝!在武则天之前还有两位也是正式登基的女皇帝,但可惜都不是凭自己本事坐上去,而且都没有持续太

  •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策略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策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刚高中毕业,这里是我的经验,愿与你分享。1.可制定历史大纲,版块的,可根据历史事件,将成为你看历史书的线索2.花点时间来看历史书,将书中主要词语画下,用明显的颜色或画圈,这些词语就是今后注意的对象,3.对于历史时间,并非一定要全部

  • 英格兰联赛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英格兰

    英格兰足球联赛系统(TheEnglishfootballleaguesystem)是指英格兰以及部分威尔士足球俱乐部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足球联赛竞赛体系。[编辑本段]英格兰足球联赛系统结构众所周知,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正因为其足球运动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所以他的联赛竞赛体系也相当的复杂。在英

  •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到底有没有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历史上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件事,这是小说虚拟的情节。2、事件简介①一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