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道光皇帝做的这一项决定,彻底毁掉大清江山

道光皇帝做的这一项决定,彻底毁掉大清江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10 更新时间:2024/1/18 16:18:33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离我们近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其中道光皇帝是比较平庸的一位皇帝,可是你知道吗?他的一项决定,彻底毁掉大清江山。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道光帝共生有九个儿子。次子、三子均早殇而亡。1831年,即道光十一年,年已二十三岁的长子奕纬却突然而亡。因其死因不明,民间传言纷纷。大约1840年(道光二十年)以后,年近六十的道光帝开始思考关系“国本”的立储问题,并为此而长期举棋不定。

在道光皇帝之后皇子角逐皇位的时候,从年龄上讲,有三个人是合适的,老四,老五,老六。老五过继给了道光皇帝的兄弟,于是当时只有老四和老六_即咸丰皇帝奕詝恭亲王奕訢。他们没有像雍正皇帝那样在继承之前兄弟间就互相残杀,拉帮结派,而是明争暗斗。

在这三个人中,最先出局的是皇五子奕誴。道光帝并不喜欢奕誴,也不喜欢奕誴的生母祥妃,所以在道光二十六年,他将奕誴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道光帝的弟弟)为嗣,这样一来,奕誴就彻底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那么道光帝只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皇四子奕詝,另一个是皇六子奕訢。

在这两个人中,道光帝更喜欢的是皇六子奕訢!奕訢自幼就和四哥奕詝在书房读书,学文习武,同时还要学习满汉蒙三种语言文字。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道光帝经常检查两个儿子的功课,他发现虽然奕訢比奕詝小两岁,但奕訢的成绩更好,所以“宣宗(指道光帝)极爱之,恩宠为皇子冠,几夺嫡者数”。

但是道光帝却很犹豫,因为皇四子奕詝更可怜。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此人是道光帝最宠爱的后妃。孝全成皇后入宫时地位不高,但升迁却很快,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从嫔晋封为贵妃,26岁那年晋封为皇贵妃,一年后被册立为皇后。可是在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突然病死,年仅33岁。

由于孝全成皇后的这层关系,道光帝对皇四子也非常疼爱,再加上奕詝并没有什么过错,学习也还算可以,而且身份是嫡子。之后道光帝对两位皇帝进行了一番考察,皇四子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扬长避短,最终打动了道光帝。于是在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道光帝死前的四年,他写下了传位诏书!

不过道光帝的诏书很奇怪,他首先写的是“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然后才写“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按照尊卑的习惯,应该先写谁是皇太子才对,为什么把皇六子奕訢放到了前面呢?从这封诏书,我们不难看出道光帝内心的挣扎,也许他想立奕訢的,所以皇六子的名字在前面,皇四子在后面。

可是道光帝最终还是选择了皇四子奕詝,即咸丰帝。后来的历史证明,道光帝铸成大错,咸丰帝不仅没能挽回清朝衰败的局面,连都城都被攻破。咸丰帝思想保守,依然沿用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且他身体虚弱,结果在30岁时病死,导致慈禧太后的专权。而奕訢勤奋好学,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

假如道光帝当初选择皇六子为继承人,中国近代史会不会改写呢?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了,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社会所遵循的惯常发展轨道已经改变了,李鸿章称之为“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在这样的大变局的背景下,靠一两个才能非凡的君主,是无法力挽狂澜,扭转大清王朝发展的颓势的,在1840年前后,清朝已经不是在军事一个方面落后于西方列强,而是在经济、文化、科学等诸多领域全面落后于欧美各国。

其次,就算是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没有李鸿章称之为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惯常轨道,奕訢也是无法改变的。

道光皇帝刚刚去世,咸丰还没登基,接到的第一份奏折,即是广西巡抚郑祖琛发来的关于李沅起义的事情,中国传统社会在衰世经常出现的农民起义,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夕,紧接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战争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农民战争,在19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因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而爆发的大规模战争,致使清朝损失了将近1亿人口。

为什么在1850年前后,大清帝国农民起义不断呢?其实与当时东南各省出现的尖锐的人地矛盾关系有关,清朝在康乾盛世的时候,人口已经达到1.5亿了,康熙皇帝已经感觉到了人口的压力,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4.3亿了,对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来讲,如此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是资源与土地所能承载人口数量的极限,道光年间之所以民变跌起,最终汇聚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许多农民为衣食所迫,铤而走险。

奕訢当了皇帝,无论他能力有多强,他都无法改变道光、咸丰年间民变跌起的现象,因为清朝无法再依靠传统的农业技术,解决如此数量的人口的生存问题,除非,在短时间内,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让第二产业来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否则,太平天国战争还是会爆发的。

最后,奕訢与清廷绝大多数官员一样,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才觉醒的,才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才决定搞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来振兴清王朝,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只有10岁,奕訢只有8岁,咸丰与奕訢身为小孩,根本不可能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之所在,而身为大人的道光皇帝以及绝大多数清廷官员,也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之所在,他们习惯于把这场战争看作是发生于东南沿海的一次小冲突。

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震动了清廷

在清廷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了,而是因为对待英夷不够强硬,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整整10多年时间里,清廷并没有用积极的姿态来迎接世界形势的新变化,而是采用更为保守、强硬的态度对待西方列强,正因为清廷上下采取了这种保守与强硬的态度,才触发了英国人、法国人的不满,这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起到了刺激作用。

奕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做不到的,清廷其他官员也做不到,奕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能够做到的,清廷其他官员也可以做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忘了,清朝在洋务运动时期,没有一个强悍的君主,却拥有一个强悍的太后,实际上慈禧太后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代替了奕訢的角色,奕訢当了皇帝以后,也会和慈禧一样,搞洋务运动,但是,很难扭转大清帝国的颓势,只不过,奕訢当了皇帝以后,清廷的政局会稳定一些,不会出现后宫干政、太后弄权,进而导致皇位不稳的现象,但是,这样稳定的中枢权力机构,对于应付晚清时期的大变局,作用有多大呢?这不仅令人深思。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在各种优势下,龙且为什么被韩信打败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龙且,中国楚汉之争时期人物。秦末名将,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与曹咎、周殷同为楚军大司马。龙且经历过几场非常有名的战役,被写进了很多的戏剧跟小说当中,作为项羽的五将之首,有很高的战斗力。今天我们来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他还会输给韩信呢?公元前二零八年,

  • 史上最严格执行反腐的皇帝朱元璋,六十两银子立刻斩首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最严格执行反腐的皇帝,六十两银子立刻斩首,而他如此厌恶贪污,这和他早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今天就有小编来说说。1328年,在元帝国的领土上,送来了一个它的毁灭者:朱重八。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叫朱元璋,他就只能够叫朱重八,这是为什么呢?朱重八的父亲叫做朱五四,在元朝

  • 道光​帝曾想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太子?为什么最后没有实行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离我们近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其中道光皇帝是比较平庸的一位皇帝,他曾想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太子?为何最后没有实行,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五(1850年2月26日),清宣宗道光皇帝在圆明园九洲清晏殿驾崩,在驾崩之前,召集众臣,公开宣读遗诏,遗诏右起第一行写道“皇六子奕訢封为

  • 白起有多凶残?可是此人比之他更狠,死后墓碑一连七个杀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中国历史上谈论到杀神,大多数人都会想起白起,可想而知他有多凶残,可是有人比之他更狠,死后墓碑一连七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首先我们来说说,白起有多凶残?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

  • 唐朝千牛卫身份有多牛呢,为什么值得李元芳老是显摆?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小伙伴相信都对李元芳都很熟悉吧,很多人都中了“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的毒,而且李元芳总是喜欢抬出自己千牛卫的身份来跟人显摆,那么在唐朝时期的千牛卫究竟是个什么官呢?为何值得李元芳老是显摆?首先李元芳这个人是由于剧情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真实的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是千牛卫这一职位却是

  •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古代人为什么会重男轻女?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如今社会,重男轻女的的思想已经很不严重了,人们也慢慢地开始接受了男女平等这个思想,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现象有多严重呢?古代人为何会重男轻女?古代重男轻女的现象有多严重?所谓的重男轻女,它是社会上的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男性那里才有权利和利益,而女性就像是男性的一件东西。说白了就是重视男性和轻视女性

  • 曹操为什么要将七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刘协?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最后称霸北方,众所周知,此时的汉献帝是一个傀儡角色了,曹操为何还要将的他的七个女儿全部都嫁给汉献帝刘协呢?汉献帝刘协又有何过人之处让曹操如此高看呢?刘协本来与皇位无缘,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刘辨,父亲灵帝去世后,哥哥即位,但没过多久,董卓控制

  • 被称作“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眼中的官员不作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作

    列宁把王安石称作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发动改革之前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就是财政官。他在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时候就写下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治理文献《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写在宋神宗的爷爷宋仁宗的时候。他在当中提出的思想,也就是后来经常被大家传诵的名句:“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

  • 唐太宗与冤假错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冤假错案

    唐太宗与冤假错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贞观六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但是,对于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李世民却多次制造冤假错案

  • 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并非全是「胡人国」,竟还有一「周人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人

    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并非全是「胡人国」,竟还有一「周人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所谓「西域三十六国」,其实并不準确,秦末汉初期间,在广袤的西域(主要指如今新疆境内)大地上,一共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相互征战与吞併,在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先后存在三十六个国家,史称「古西域三十六国」。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