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并非全是「胡人国」,竟还有一「周人国」

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并非全是「胡人国」,竟还有一「周人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4/1/13 16:15:06

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并非全是「胡人国」,竟还有一「周人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所谓「西域三十六国」,其实并不準确,秦末汉初期间,在广袤的西域(主要指如今新疆境内)大地上,一共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相互征战与吞併,在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先后存在三十六个国家,史称「古西域三十六国」。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司马迁称讚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让汉人进入了前所未进的区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司马迁对张骞的「凿空」评价并不準确,因为此前「汉人」早已踏足西域,并且在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甚至还有一个「汉人」建立的国度。

汉朝定义的西域

汉朝对西域的认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大致分为张骞出使前,与出使之后。

张骞出使之前,汉朝对西域并不了解,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所以这一阶段西域实际是「西北国」,「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

张骞出使之后,汉朝对西域逐步了解,《汉书·西域传》说:「

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新疆南疆地区,不包括乌孙国。与此同时,汉朝认识到控制西域的好处,就是断了匈奴右臂,不仅斩断匈奴从西域获益,而且挤压匈奴战略空间,于是在汉宣帝时期,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正式将西域纳入统治範围,而不再是「盟友」关係。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历代王朝对西域认识皆有不同,比如明朝认为西域是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岛等的统称,包括中亚、西亚广大地区。对西域的认知不同,折射的是国家实力、战略的变化。

西域三十六国中的汉人国度

当时,在如今新疆境内的西域三十六国,根据学者考证如下:龟兹、焉耆、若羌、楼兰、精绝、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

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等。

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并非全是「胡人」国度,而是还有一个「汉人」国度,即皮山国!现代《新疆图志》皮山注称:

汉,皮山国地

《汉书·西域传》载:「

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万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军译长各一个。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乌秅国千三百四十里,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当罽宾、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域国家,与楼兰、焉耆等差不多。

不过,《汉书》等史书并没有说明皮山国的起源,而在东汉的《风俗通》和唐朝的《元和姓纂》等文献中,却描述了一个周朝家族凄惨的逃亡史,在西域皮山地区建立了一个「周人国」,最终揭开了皮山国的起源之谜。

皮山国是周人后裔

公元前827年,早年务农经商的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另有说是周公旦后人),周王室中人,后受举荐入朝,担任周宣王卿士(犹如宰相)一职,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他又被称为「樊仲山甫」、「樊仲山」。

但100多年后,贪婪霸道的周惠王在位时,樊氏发生一次剧变。樊仲皮,是仲山甫的后人,承袭祖职,在周朝担任卿士。所谓「仲」,即排行老二,所以樊仲皮没有封地继承权,好在樊仲皮位高权重,被周惠王封食邑于皮(今山西省河津市),封地为「皮氏邑」,于是樊仲皮后人以皮为姓。但周惠王荒淫无度,而樊仲皮为人正派,因为樊仲皮和周惠王产生政见分歧,不愿再担任周朝卿士,公元前664年逃回封国,《左传》称之为「

樊(仲)皮叛王」。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命虢公讨伐樊国,捉回樊仲皮折磨处死。《左传·庄公·左传三十年》记载:「

三十春,王命虢公讨樊皮,夏日周丙辰,虢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于京师。

樊仲皮死后,他的后人担心周惠王继续报复,于是就逃离「皮氏邑」,主要分为三支:一支内迁豫章郡(如今江西),一支逃到陕甘一带,秦汉时期一度是陇西望族,一支继续西行,融合了多个民族基因,最终来到如今的新疆皮山县——丝绸之路南道上,在此建立了皮山国。

一个实力弱小的汉人王国,置身于广袤的西域大地上,犹如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自然非常危险。

东汉时期,实力弱小的皮山国被于阗国(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种)吞併,后来又复立。三国时为「皮穴国」,北魏时为「蒲山国」。隋唐时期,皮山国再度被于阗国吞併。

皮山国虽然灭亡,但人口尚存,直至回教(伊斯兰教)兴起之后,当地不少汉人才逃离此次。《西域同文志》记载「初,其地人奉回教后,有逃去者,因以名之也」,意思是皮山人信奉回教,但一些人因为不信回教就逃走了,只是人非物是,人走了地名还在。光绪二十八年置县,以皮山古国名命名,即新疆皮山县。

不过,皮山国是不是周人后裔,还存在质疑之处,因为只是文献记载,而缺少正史记载。《后汉书:西域传》载,「

相望与道,一辈大者数百人,少者十余人…一年之中,使多者十余辈,少者五六辈」,汉武雄风吹进西域之后,西域贵族仰慕中华文化,不断派遣贵族子弟来汉学习、通婚,其中以龟兹,焉耆汉化最甚。在这种慕汉风气之下,皮山国未必不会製造一个祖上源自中国的传说,表达一颗向汉红心之余,更求得到汉朝重视和护佑,所以正史才不记载牵强攀附祖先之说。

如果说皮山国是不是汉人建立,还存在一定争议的话,那么南北朝时形成的「高昌国」,就可以确定无疑的说汉人国度,源头在于西汉开发西域的遗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在南北朝时形成国家,但140年后被唐太宗派侯君集消灭。

总而言之,新疆这片土地上,至少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汉人在此生活,远早于我们的想像,所以说西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空口之说。

标签: 胡人

更多文章

  • 我们要吃饭!印度封路3周,数万民工滞留孟买,涌上街头要求回家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印度

    近期,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开来,确诊人数超200万,死亡超过12万人!作为拥有人口数第二多的印度,其国内疫情正在不断恶化升级,有专家表示,印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疫情的爆发点。印度政府彷彿也意识到本国医疗系统的脆弱和公共卫生条件的落后,早早的就实行各种防护措施。在封城20多天后,印度的确诊病例依然达到上万

  • 汉朝多少年历史 几代皇帝,汉朝有多少个皇帝分别是谁在位多少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

    汉朝多少年历史几代皇帝,汉朝有多少个皇帝分别是谁在位多少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8位,西汉14位,东汉14位。一、西汉皇帝列表(名字/在位时间/在位年数):1、2、二、东汉皇帝列表(名字/在位时间/在位年数):1、2、3、三、皇帝资料1、刘邦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

  • 三国时期,如果孙策和关羽单挑,谁更厉害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國時期

    喜爱看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前前后后陆续涌现出来的各位猛将中,蜀汉方面最强,除了关、张、赵、马、黄这“五虎上将”之外,还有李严、关平、魏延等,可以说能打善斗的猛将特别多;曹魏方面也不差,除了典韦、许褚这两个能与蜀汉五虎相抗衡的超级猛将之外,还有夏侯惇、曹彰、徐晃这样的强一流,还有张辽、张

  • 秦国有多少人?长平之战秦国如何养活60万士兵?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

    秦国有多少人?长平之战秦国如何养活60万士兵?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平之战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兵力的总人数超过了100万,其中赵国约45万兵力,秦国约60万兵力。不过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来看,秦国究竟是如何养这60万大军的呢?赵国连45万都有些吃不消了。商鞅变法以

  • 希特勒试吃验毒员揭秘 每顿饭都可能是最后晚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希特勒

    以上的照片是玛戈特-沃尔克与丈夫卡尔的合影。他们1939年结婚。婚后,身为国防军士兵的卡尔便上了前线。1946年,变成战俘的卡尔回到了家。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两地相隔。现年95岁的沃尔克。二战期间,她曾是希特勒的试吃员。沃尔克年轻时拍的一幅照片。希特勒担心盟军派人在他的食物中下毒,因此招募了15名年轻

  • 三国之无限召唤,《三国之无限召唤》这本小说,是网络作家藤洛写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写得

    怎么感觉三国之无限召唤是抄袭的!建议到360论坛发帖问下,那里有这资源的朋友会分享给你的。鼓上蚤,时迁。浪子,燕青。程咬金智多星,吴用傅友德苏定方范仲淹花木兰花容满桂袭人刘基,字伯温李秀成长孙无忌高宠裴元绍宋应星怀文裴秀裴秀斛律光杨延昭乔致庸李岩王离张万钟李鸿章史万岁牵招徐达太多了,还有就不说了。楼

  • 怎样整理初中历史学科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学科

    怎样整理初中历史学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也行?记在笔记本上都看不懂,怎么考得95分啊?初中历史内容少的可怜,根本没必要翻书,中国历史部分按朝代次序,把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背下来。世界历史部分按国家背,这一部分比中国史难点,主要是因为时间有交叉。至于像某个时间的历史背景或者意义之类的内容,如果

  • 秦国六世国君未灭一国 而到秦始皇一世却灭了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为什么连续六朝代代明君?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国自秦孝公起经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

  • ​郑和七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里程碑 郑和七下西洋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郑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

  • 东晋时期名将桓温的三次北伐 却没能实现汉人收复中原的愿望 桓温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东晋时期,东晋大司马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永和十二年及太和四年发动了三次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第一次北伐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公元352年,氐族贵族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