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的皇帝为什么有的叫‘帝’而有的叫‘宗’呢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有的叫‘帝’而有的叫‘宗’呢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68 更新时间:2023/12/12 13:45:54

古代的皇帝除了自已原有的名字之外还有很多的号,谥号、庙号,在最初的时候庙号还是并不存在的,只是因为谥号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难记才有了庙号的说法,那这两种=号有什么不同呢?

从西周开始,人们就有了起谥号的制度。谥号的作用,是给统治者的一生行为盖棺论定,也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有好有坏。

因为谥号的作用,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高冷地说了一句:我们不要这破玩意——所以秦始皇和秦二世是没有谥号的。

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也高冷地说了一句:我才不学秦始皇呢——于是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从那时候起,皇帝们又开始有谥号了。

汉代恢复了谥号,但慢慢变了味,再差的王也可以得美谥。综观西汉一朝,就没有被冠上恶谥的皇帝,诸侯得恶谥的倒不少,比如谋反的淮南王刘长,全称为“淮南厉王”。这当然是诸侯王的权威不够,无法阻止中央对自己褒贬的缘故。

一般来说,君王谥号是用来评判一位君主的生平或者功绩,基本上登上过大位的人,都会有,当然,也有追封的少数人。

谥号的定性,需要在君王死去之后,这是一个总结性的东西,其中有褒有贬,褒者如“惠”、“文”、“高”,贬者如“炀”、“荒”、“厉”,如果有人在皇帝生前给他取谥号,那是咒皇帝驾崩,这是找死的行为。

到了唐朝,大家总觉得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总结实在说不完皇上的丰功伟绩。于是,谥号的字越来越多,比如李世民的谥号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赵匡胤的谥号就“太祖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最丧心病狂的应该是努尔哈赤的谥号,“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由于谥号字多不好说也记不住,为了方便,接着发明了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要比谥号尊贵,不是每个皇帝都可以有的,如汉朝二十余帝,拥有庙号的,只有四位:高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

庙号是皇帝家族供奉于太庙时,对先人的称呼。但是,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在汉朝时,没有真正的丰功伟绩,是没有资格享有庙号的。刘邦的“高”字是谥号,明明要叫汉高帝,或者用庙号叫汉太祖。

到了后来,皇帝们为了尊敬先人,不再过于计较是否有功绩了,所以皇上们都有了庙号。而庙号里的字,也是有褒贬的不同含义的。

南北朝后,对皇帝的追捧比较多,庙号就开始泛滥了,也没有几个人去管它是否严谨,而皇帝本人,当然都挺享受这种感觉。

我们看唐,除了末代的唐哀帝不受待见,其他那是清一色的庙号,唐初的太宗、高宗、睿宗,唐末的懿宗、僖宗、昭宗。

宋明清除了溥仪成为老百姓,其他也都拥有庙号,当然,这么干下来,庙号的含金量自然就没那么重了。这种吹捧,除了庙号之外,谥号上也有体现。

刚开始来说,谥号都是一个字,多的两个字吧,如汉光武帝,但是到了后期,这个谥号是越变越长,极尽吹捧之能事,诸如清高宗乾隆,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在皇帝死了之后,会在供奉的庙堂里的牌位上写上一定的顺序号码,称之为庙号,就像是在班级里的座次表,也像是等级表。如果是开创国家的皇帝,大家就称他为某某祖,如果这位皇帝是如果是保持了前人创立下的成就和业绩的话,就称之为宗。就像清代的那十二个皇帝里,有三个是被大家称为祖,努尔哈赤为太祖,开创了东北一带,打下了良好的根基,顺治则为世祖,带清兵攻入山海关,攻打占领了中部平原;康熙皇帝谥号为圣祖,收复了台湾一带,平息了蒙古的动乱,在开拓国家疆土的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还有一种讲法就是武皇帝太祖,章皇帝世祖和仁皇帝圣祖,这种某某帝加某某祖,是包含了庙号还有谥号,有大家对这位皇帝一生的评价,也有在宗庙里的排位。

一般我们说起明清的皇帝,也喜欢以其年号呼之,如嘉靖帝、崇祯帝、雍正帝、道光帝等,这都是一种称呼习惯,不过不管怎么谥,用什么庙号,最终,他们都是肉体凡胎,也都化为尘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标签:

更多文章

  • 同是四爷的人 为什么鄂尔泰跟李卫的关系不好?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鄂尔泰,李卫,这二人都是四爷颇为宠信的封疆大吏,都是四爷一手提拔上来的,他们之间有何矛盾?为什么关系一直不和呢?才能和治世功绩,雍正三大宠臣中是有排定的,论才田文镜不如李卫,李卫不如鄂尔泰,鄂尔泰最大的功绩就是西南边疆治理,而且论才能全面性也是最高的。鄂尔泰作为雍正最倚重的大臣,也是因其能力颇大,雍

  • 揭秘为什么水浒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相当多的专家学者解读《水浒传》,对梁山好汉们产生质疑,有些观点颇有道理。比如,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他们的确是劫富,而且劫得多半是贪官污吏、地主老财,但是他们并没有济贫。很多人甚至是冲着“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上梁山的。“大秤分金银”,金银都被头领们分了,何来济贫?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

  • 揭秘日本剑术家宫本武藏为什么能被称为剑圣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宫本武藏是历史上非常伟大而出色的剑术家和兵法家,并且关于剑术和兵法还有一些书籍流传下来。其实开始的时候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可是后来曾经和佐佐木小次郎要已决生死并且因此而扬名各地。等到了宫本武藏的晚年的时候,他就一直在细川家做个臣子。对于这个人物在宫本武藏简介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将他的一生做了详细

  • 唐玄宗开元盛世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元

    玄宗盛世

  • 中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有什么

    中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统一对于社会进步的巨大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其一,统一局面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历史上,盛世局面往往出现在统一时期,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代的“仁宣之治”

  • 乾隆身世之谜:谁是爱新觉罗·弘历的亲爹?(图)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节选自《老梁说天下4》,中国工人出版社我们之前说清朝皇帝身上的谜案很多,好多涉及的是他怎么获得的权力,再到他怎么死的,基本很少有说这皇帝怎么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是皇上那必然得是龙种,得有正根儿,要是皇帝的身世都没搞清楚,那他没法儿当皇帝。可是,偏偏清十二帝里有两位就存在着身世之谜——怎么来的

  • 他出名不是在张作霖手下做五虎将,论功夫是顶尖高手,民国剑仙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在张作霖的帐下,李景林与姜登选、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并称五虎上将,可是李景林论名气,不由张宗昌、郭松龄。论打仗不由姜登选、韩麟春,可是论功夫,将张郭姜韩四个人绑一块,都打不过一个李景林。李景林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年),他的祖籍在河北省枣强县。自小便喜欢武术,他的父亲就有一身的好功夫,经过父亲的

  • 她才貌双全,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状元,她如何死的至今没有定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这首诗能不能看懂?从山水等字眼能看出一副山水行舟的美妙图景,这首五律是出自一位女才子之手,她在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中夺得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状元。这个人叫傅善祥,按史料记载还是个有名的美女,按理来说,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才女结局理应嫁给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但她后来成为了东王杨秀清的

  • 兴献王朱祐杬:身后加荣的睿宗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众所周知,有明一代,16位执政皇帝。没一个叫朱祐杬的,那么朱祐杬何许人也。观朱祐杬名字,可知当与明孝宗是同辈。从《明史》记载来看,这位1476年出生,1519年去世的朱祐杬是明宪宗的第四子,明孝宗的异母弟,更是明朝第11位君主明世宗的亲生父亲。那么他之所以能够追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

  • “促织皇帝”朱瞻基:太平天子创盛世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大明王朝仁宗皇帝朱高炽驾崩之后,皇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要说这宣宗皇帝朱瞻基与他父亲仁宗皇帝朱高炽一样,仁德。在他所统治的时代,德政治国,国力强盛,和他父亲的时代统称“仁宣之治”,大抵清明有余。但也并非毫无弊端。那么今天,笔者就来说说咱们这位大明朝的“促织皇帝”朱瞻基,又是如何在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