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军战败后,咸丰为什么不怕割地赔款,却怕见洋人?

清军战败后,咸丰为什么不怕割地赔款,却怕见洋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66 更新时间:2023/12/24 4:24:09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朝,而清号的后期可以说是从内到外都严重的腐败了,从清军战败后,咸丰为何不怕割地赔款,却怕见洋人就可以看出。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清朝在近代外交上的落伍,应该是始于乾隆皇帝。彼时清朝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别国要么是藩属,要么是蛮夷,绝无平等之观念。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两次遣使来华请求通商,都被清政府误认为是来进贡,且两次都因为在外交礼仪上无法达成一致闹得不欢而散。

不过,乾隆和嘉庆就是再不懂近代外交,但毕竟还亲自接见了外国使臣。后来清朝的皇帝患上“恐洋症”,不敢和洋人见面,是从道光皇帝开始的。如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有这样一道给两广总督耆英的谕旨:

“耆英奏咪唎(口坚)夷使呈出国书,停止北上并议定条约一摺。该夷使请求北上,意在亲递国书,经该督反覆晓谕,始据该夷使将国书呈出,求为代奏,不复希冀进京。其所呈条约清册,亦经逐款议定。所缴国书,著俟译出后遇便呈览。”

道光谕旨中提到的咪唎(口坚)为美利坚,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美国。在文书中给别国名称加犬字或口字偏旁,是当时清朝对待欧美诸国的惯常做法,英国和法国也不例外,表示清朝始终以未开化之蛮夷视之。

一国外交大使向另一国元首当面呈递国书,本来是一件合理正当的要求。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道光一方面看不起洋人,另一方面又害怕洋人,因此当美国大使向两广总督提出要向清国皇帝当面呈递国书时,道光让耆英“反覆晓谕”,就是不让他进京面见皇帝,有什么事情跟当地的督抚谈就可以了。

道光不愿接见外国公使,而让地方督抚处理外交事务,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导致清朝在对外事务上更加被动。该年,耆英被美国胁迫签订《望厦条约》,美国不费一兵一卒,便获得了与英国相当的在华权利。

道光去世以后,咸丰皇帝继位。咸丰登基时才20岁出头,但却继承了其父亲顽固的外交观念,对外国大使当面呈递国书一事非常抗拒。如咸丰三年(1853年),美国又派大使来华要求呈递国书,咸丰下旨严饬地方大臣:

“中国抚驭外藩,惟年班及入贡诸国陪臣,乃有请觐之例。该国远隔重洋,素敦礼义,中外礼制,自所深知。但须恪守条约,照旧通商,正不必遣使入觐。”

在咸丰心中,还是那套四方来朝的陈旧外交观念,如果不是中国的藩属,那便没有资格面见大清皇帝。后来咸丰阅读了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国书,还大言不惭地评论说:“阅所进国书内,该国王竟自称朕,实属夜郎自大,不觉可笑。”当时美国早已经打完了独立战争,根本不存在国王一说,可见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有意识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以为普天下国家的体制都与清朝一般。倒不知是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了。

之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1856年开始,英、法等国趁着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内防空虚的时机,举兵向清朝发难。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4年,其中有冲突也有停战和谈,不过因为咸丰对于被洋人侵略的愤怒,和英法两国不满条约所得的利益太少,和谈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一举攻入北京城,咸丰帝仓皇北逃,留下自己弟弟恭亲王奕訢去和洋人谈判。

其实在英法联军在还没入京时,咸丰帝见洋人攻势凶猛,无力阻拦,就已经同意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甚至连外国公使在北京入驻也同意了,谁知道在递交条约时,双方发生了大矛盾——英法两国要求使者进京面见咸丰,然而作为皇帝的咸丰,却坚持英法使者必须在面见皇帝时行三跪九叩之礼。

为什么这个三跪九叩之礼在咸丰眼中看来如此重要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大国,一直都是旁边的小国向中国进贡称臣,从未有过中国向哪个国家俯首称臣的情况。而英法使者作为战胜国,也绝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咸丰双膝下跪行礼。作为一国之君,咸丰绝对不愿意自己和几个洋鬼子平起平坐,这样就是公开表示,至高无上的皇权被洋人践踏上地上。

二、礼乐制度从周朝就开始实行,虽然有过衰败,但是“礼”却从上到下贯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对于“礼”看得比汉族还要贵重,因为这样才能让大部分汉人臣服于满族统治。

当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进见乾隆时,就是因为不肯对乾隆下跪,才被疏远冷落。而现在的英法使者又不同于当年的马嘎尔尼(马嘎尔尼当时是以使者身份恭祝乾隆大寿,并带来了许多礼物),他们没有带来礼物,而是带来了战争。

本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的公信力就一直在下滑,要是洋人见了咸丰还不跪下磕头,皇帝的威严会直接一落千丈,造成礼崩乐坏的局面。

因此在得知洋人使者团不会跪地拜见时,咸丰干脆就不见,这样能够避免至高无上的皇权被无情羞辱,自己的威严也能够不受到质疑。“国体所存,万难允许。该王大臣可与约定,如亲递国书,必须按照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可允行”,这是咸丰划出的最后的红线。

然而在英法使者看来,咸丰这样的行为是可笑而无礼的,最后一次谈判破裂,英法两国没有再废话,直接攻入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一把火烧掉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而本该在紫禁城里面的咸丰,却因为坚持不愿意见到洋人,在城破之前,就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最后屈辱求和,赔款割地一个不落。而且不止是咸丰,后面的同治光绪等几任皇帝,都没有在战败之后直接面见外国使者,这都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王权的稳定。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咸丰的行为无疑是愚蠢的,比起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他在意的仅仅是自己可笑的面子。但咸丰也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刚继位时的他励精图治,严惩贪腐,的确想要有一番作为,然而碰上了千年未有的西方列强入侵,再加上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终究是难以挽救清朝的颓局。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自成能把明军打的片甲不留,为什么面对清军是难求一胜?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崇祯二年,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李自成的军队,面对明军,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经常给明军打的片甲不留。可是跟清军作战时,后期一路平推到北京的李自成的大顺军似乎换了一支军队,从山海关到陕西,连战连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明朝末年,陕北

  • 盗取慈禧陵墓的孙殿英 最后结局如何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孙殿英可谓是臭名昭著,为什么呢?那就是公然炸开慈禧陵墓,盗走了里面的诸多珍宝,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他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这么一个臭名声,那么,他偷盗陵墓之后结局如何了?18世纪末,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他本命叫做孙魁元,小时候的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所以人送外号“孙大麻子”,幼年时期的他

  • 为什么说明朝是被崇祯作没的?你看看他怎么折腾自己的军队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到崇祯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勤俭节约,虚心纳谏更有气节,最后他为何却成了亡国之君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你看看他怎么折腾自己的军队的就知道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创立卫所,是大明最主要的军队兵源处,构想来自唐朝的府兵制。明代自中央京师到地方郡县,皆设卫所,细分

  • 嘉庆年间人才济济,嘉庆帝也算是一位明君,为什么大清王朝还是走向了衰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

  • 明朝最“窝囊”的皇帝,子嗣被老婆快杀完了,叹道:朕没儿子!太监:儿子给您养6年了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中国历史上明朝有一位皇帝堪称最“窝囊”,子嗣被老婆快杀完了,叹道:朕没儿子!太监:儿子给您养6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此人就是明宪宗,也是明朝的第8位皇帝,其实在早年期间他就被立为太子,可是由于土木之变之后,他的父亲朱祁镇被瓦剌劫走,最终他的叔父即位,自己的太子之位也被废,改立朱见济为太子。但是这样的

  • 古代仵作验尸的时候都是需要什么材料,又有哪些验尸手段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现代中出现命案之后会有法医来验尸,现在科技发达有很多的仪器可以使用,但在古代的时候仵作们只能靠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推断结果。古代的仵作验尸都是需要什么材料呢?于是,留下了许多关于刑讼的案例著作,比较有名的包括五代时期和凝父子所编著的《疑狱集》,宋代郑克所编著的《折狱龟鉴》。尤其是以南宋宋慈编著的《洗

  • 外蒙古是如何脱离中国的,外蒙古为什么拒绝回归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清政府根据其对蒙古地区统治政策的需要,将蒙古地区分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指以世袭札萨克为旗长的蒙古各旗,与内属蒙古相对。外蒙古1921年宣布脱离中华民国独立后,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4年所辖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大部分并入苏联。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根据国际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国民党

  • 同为雍正帝倚重之臣,为什么胤祥的结局远好于年羹尧和隆科多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爱新觉罗·胤祥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胤祥死后,雍正帝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在康熙末年中,皇子夺嫡时,四

  • 古代人是如何剪指甲的,比现代人更讲究更享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剪指甲现在已经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了,我们现在有指甲钳很方便吗,但是在古代没有这个小东西,人们是怎么剪指甲的呢?小编真的十分好奇古代的人用不用剪指甲呢。在那个制作工艺没有那么精湛的年代里,古代人是靠什么来剪指甲的呢?在没有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之前,小编的脑袋里出现的古代人剪指甲的场面是这样的。古代

  • 能征善战的岳家军,在岳飞死后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宋朝与金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一直从北宋打到南宋,南宋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岳飞死后,岳家军该何去何从呢?岳飞被害死风波亭后,岳家军都去了哪里了呢?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这只大名鼎鼎的岳家军竟然投降了金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嗯?岳,韩,余三人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岳飞和他的“岳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