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知县只是七品官 知县能够见到皇帝吗

古代知县只是七品官 知县能够见到皇帝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48 更新时间:2024/1/13 10:34:18

对七品知县有机会见到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大清王朝,治理一方百姓的七品知县,手中虽然掌握着地方“土皇帝”的权力,可是却与京城朝堂相隔甚远,难以与达官贵人相交来往,在官运上明显不如京城的官员们。在清朝庞大的官员体系中,地位卑微、职位低小的七品知县仅仅算得上个“芝麻官”,处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那么,七品知县是否有机会见到当朝皇帝呢?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七品知县一生只能见到皇帝一次,如果这个七品知县在官场上混得好,也就顶多面见圣上两次。若是七品知县所在的县域是天子脚下的京城边界,其面见天子的机会则可能比外放的县令多上一些。当然,要是七品知县在治理百姓方面有突出政绩,不仅可以被调入京城“升职加薪”,还有可能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如此一来,面见皇帝的次数则又多了一次。

一、初见皇帝

在清朝,读书人想要成为一名知县,需要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大考核环节。这六大环节中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者考试成绩未能通过,他们将不得不再等上数个春秋,才能继续参加下一次考试。不少寒门学子为了心中为官为相的执念,到了知命之年仍在科考的路上徘徊。

在上述六大考核环节中,殿试最为正式。通过殿试的读书人,将成为一名进士,即同时获得出任地方知县和面见皇帝的资格。殿试结果揭晓后,皇帝会亲自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中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的结果和参加殿试人员的名次。由于皇帝的亲自宣布和接见,传胪大典在寒门学子心中,成为了最为神圣的一场仪式。

传胪大典正式开始后,进士们一一走入紫禁城的太和殿中朝见天子,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皇帝,在殿中他们不仅可以仔细地端详当朝皇帝,甚至是还可以与皇帝交谈。不过,由于进士们的命运各有不同,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也可能成为了他们见到皇帝的最后一面。

通过殿试的一甲三人,在传胪大典结束后,便立即授予翰林院的相关官职。那么,其他进士们该当何去何从呢?朝廷会根据进士们在殿试、朝考中的名次,为他们授予一系列官职,其中,七品知县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官职。在朝廷那些宰辅眼中,新晋进士年轻气盛,应当外放到偏僻的县域历练一番,七品知县这一官职再合适不过。

不过,也有一些七品县令的出身并非进士。在清朝,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后,便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如果他们在乡试中的成绩位居前列,或者家中背景是官宦世家,这些举人也能出任一方县令。也有人通过捐纳、保举等异途,被授予了七品知县的官衔。这两类人,如果不是皇帝亲自来到他们所在的县域,其一生都难以与皇帝相见。

二、再遇皇帝

身处清王朝行政系统基层单位的七品县令,不仅缺乏入朝觐见的资格,其亲自撰写的奏疏也需要经过通政司和督抚多番检查后,才能够上呈于皇帝面前。不过,如果奏疏中所提之事无关痛痒,这些奏疏最终将会被当作废纸处理掉。由此可想而知,七品县令想要再次见到皇帝,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但这一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七品县令虽是一个芝麻官,但只要这位县令兢兢业业,对县域治理有方,赢得地方老百姓的好口碑,自然会得到上级的重视。在清朝,每个省份都具有推荐、提拔知县的资格,可是因名额有限,往往得到举荐的知县,不是官品人品俱佳,就是上级官员的“关系户”。

被上级举荐后的官员,才能够得以晋升。如果他们被调往京城做京官,需要在出任新职位之前进宫面见圣上拜谢皇恩。这时,日理万机的皇帝会特地腾出时间来接见这些官员,对这些有成为国家栋梁潜质的官员褒奖一番。勤政爱民的雍正皇帝,在登基后为了推行新政和体察民情,曾专门集中接见了各州县的优秀官员,与他们一同探讨治国治民的方法。

除此之外,七品知县再次见到皇帝的途径还有一种极端方法:犯下了不赦之罪。若是有七品知县为祸一方,且所犯罪恶滔滔、令人发指,朝廷将会派出兵马亲自将其羁押回京。像雍正这般事事亲力亲为的好皇帝,势必会亲自过问类似案件,如此一来,七品知县也算是再次遇见了皇帝。

三、皇帝微服私访

除上述两种面见皇帝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个在不知不觉中便能遇见皇帝的机会,那就是皇帝微服私访。在历史几百年的大清王朝中,只有康熙乾隆等皇帝曾亲自来到民间微服私访。而英年早逝的顺治皇帝,在登基之后便身处皇位争夺的漩涡之中,难以抽出身来微服私访。在嘉庆皇帝以后,清王朝已经开始走向末路,咸丰道光等几位清朝末年的皇帝,在政权岌岌可危的情形下,又哪来的心思微服私访呢?

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的微服私访有所差异。前者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奏折之外的人间疾苦;后者则以微服私访为由,多次下江南来体验民间生活,并没有过多地察觉到真正的民情。康熙在微服私访中所涉及的疆域更为广阔,为七品知县面见皇帝增加了机会。而乾隆皇帝先是大张旗鼓地下江南,再是根据臣子的安排来到特定的区域,实际上七品知县们很难借此机会再次遇见皇帝。

四、结语

坐居紫禁城的一朝皇帝掌管着亿兆百姓,其一生走出紫禁城的次数也可谓是屈指可数。真正能够与皇帝见上许多面的人,不是后宫的妃子,就是需要日日上朝奏对的京城大官们。即便是划分王府的王爷们,从皇宫中搬迁出去后,在未能得到皇帝的召见下,也难以见到皇帝。如此对比,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又怎能轻松实现自己想要面见皇帝的愿望呢?

总体来说,一个七品知县在做官之前,可能会在通过殿试后的传胪大典上第一次见到皇帝。如果这个七品知县在之后的仕途上颇为顺利,能够被省级官员提拔,则有可能再次面见皇帝。其他情况下,七品芝麻官几乎一生都难能与皇帝相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君王作为一国最高领导 他们能够随心所欲杀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君王能随心所欲杀人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理论上,君王是一国最高领导,他就是天王老子,什么事都可以说了算,包括随便砍人头。实际上,君王想砍人头,真没那么简单,还会有一些顾虑。我对先秦历史比较熟悉,就以先秦来举例吧。古代君王不敢乱砍人头的顾虑主要如下

  • 曹操一生哪两次被抓又被放掉?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曹操虽是乱世枭雄,却也在曾被人擒,却又两次幸运的得到人的赏识,因此保住了卿卿性命,虽说这两件事正史都没有记载,但是却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以“挟天子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

  • 杀过四个皇帝的皇帝,历史上仅此一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一个政权处于核心地位的无疑是皇帝了,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自然会受到国家的保护,但是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一生之中杀了四位皇帝,可谓皇帝屠夫。我们都知道,皇帝贵为天子,要皇帝的性命不是什么易事,除非是另一国的皇帝,或者把握重权的大臣,或者农民领袖。但是要皇帝的命比要一个普通人的命难多了,一个人杀

  • 这个将军胆忒肥,皇帝要奖赏他,他却垂涎皇帝的两名宠妃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实事求是是帝王治国的最基本道理,离开了这四个字,任何好高骛远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失去了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就等于是失去了理智,宋徽宗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之靖康之耻后,自己被押往北方的路上了。北宋末年,好大喜功的宋徽宗为了收复落在辽国人手里的燕云十六州,不参照对比自己的实力,不根据形势的变化,竟然

  • 三国十大美女能娶回来一个就不错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起三国时期的美女,近现代各种小说作品和影视作品可谓向我们介绍地非常详细了,且不论真假与否,单单是这些美人和她们的故事,就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了。第一美人:千娇百媚的人间尤物——貂禅;(美丽指数:★★★★★★★★★★)nn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女中貂蝉”,将她列为三国十大美女之首,实在是毫无意外,也毫

  • 光绪爱妃珍妃坠井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作为光绪的爱妃,珍妃在后宫非常受宠,但是她的受宠也让慈禧非常不爽,得罪了太后的珍妃,明显走不了了。珍妃,满洲镶红旗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生于光绪二年。光绪十四年,十三岁的珍妃和十五岁的姐姐瑾妃同时被选进宫。第二年,光绪大婚,珍妃和瑾妃二人都被封为嫔。珍妃容貌秀丽,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能歌善舞,颇通

  • 盘点金庸笔下的五大老处女:郭襄李莫愁上榜,第一果然是她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现在我们在交谈中说道老处女,一般都是在讽刺人家。当然也有人就是不想嫁出去,因此沦为剩女,老处女,因为在古代女子对贞节看得特别重要,所以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金庸小说中的五大老处女吧!当然老处女并不是说年纪好大,只是说到了中年都没有尝到男欢女爱之事。no.5郭襄郭襄出自于《神雕侠侣》,是郭靖与黄蓉的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宣统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可谓是见证了历史巨变的人,我们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不难发现,历史的潮流是汹涌且不可逆的。宣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看过长篇回忆录《我的前半生》或电影《末代皇帝》的人,对于这个年号,应不陌生。一个几岁的小孩子,被抱上了金銮殿,皇位坐了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成为了亚洲第一

  • 古往今来最会演戏的皇帝———你一定想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不仅是现代社会,在古代同样适用,甚至演技在古代更加重要。历史上喜欢表演这门艺术的人很多,皇帝也不能例外。其中,又以清朝的皇帝占多。你比如说,乾隆老爷子一生都热衷于戏剧表演艺术,时人称赞说:“内府戏班子弟最多,袍笏甲胄及诸装具,皆世所未有。”朝鲜使者来华,看了乾隆豢养的演员阵

  • 明末大格局,你以为只有后金在打明朝的主意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时期,世界各国的航海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随之而来的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在这样的局势冲击下,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国家的势力在刀与火的伴随下得以在世界各地延伸。人类历史进入了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影响更为直接的时代。这样,明帝国作为当时亚洲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