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整个草原的王爷集体反对忽必烈 那忽必烈为什么能够坐上大汗的位置呢?

整个草原的王爷集体反对忽必烈 那忽必烈为什么能够坐上大汗的位置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71 更新时间:2024/1/13 15:48:05

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打下了非常响亮的名号,他的实力令一些国家闻风丧胆,但在前期的时候蒙古的王爷们普遍不支持忽必烈,那为什么忽必烈还能坐上大汗的位置呢?

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反对忽必烈,是从蒙哥派忽必烈前往南方经略的时候,就开始了。蒙哥上台以后,就把攻灭南宋作为他的首要目标。他先是派忽必烈前去灭掉大理,接着再把忽必烈召回来,让他到原先金国的地盘(蒙古人称之为“漠南”)去经营,为今后攻打南宋做准备。

忽必烈到了漠南以后,开始大肆招募原先金国地盘上的那些汉人知识分子。包括姚枢、郝经、廉希宪等很多人。在这些汉人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忽必烈的思想很快出现了汉化的倾向。比如住进了汉人的房子,建造了汉人的王城,按照汉人的那一套制度来进行地方管理。按照汉人的办法设置行政体制,开办学堂、收税等等。

忽必烈的这种做法,立刻就遭到了蒙古草原上那些王爷们的极大不满。

蒙哥起初并没有当回事,但是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说得多了,他也就动心了。开始对忽必烈手下的那些大臣们进行“钩考”。所谓“钩考”,主要也就是查他们的账,看看他们的税收究竟交到哪里去了。

这一次“钩考”,把蒙哥手下的那些人折磨得够呛。不过最后蒙哥心慈手软,停止了这次行动。又把忽必烈的兵权给解除了,让他回家去当一个“富家翁”。

然而这种解除,没过多久,又被忽必烈恢复了。因为当时遇到了蒙哥率军攻打南宋。蒙哥的这次军事行动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塔察儿率军,从中原地区向南方进攻;一部分由蒙哥率军从四川向东进攻;还有一部分是由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由南往北进攻。蒙哥和兀良合台的进攻,还马马虎虎,但是塔察儿的进攻就打得非常糟糕。因此蒙哥不得不把在家赋闲的忽必烈叫出来,让他率军打仗。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蒙哥让他的小兄弟阿里不哥在漠北镇守大本营。

很快,蒙哥就在四川钓鱼城被打死了(也有一种说法是病死了)。

之所以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忽必烈,有几个原因:

一是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不合规矩。既不合蒙古“幼子守灶”的规矩,又不合汉人“嫡长子制”的规矩,前一任大汗蒙哥也没有立下遗嘱要传位给他。

二是在蒙哥当大汗的时候,忽必烈就在漠南搞得风生水起。当时很多蒙古贵族就对忽必烈不满,在蒙哥面前说忽必烈想闹独立。结果蒙哥对忽必烈进行查账,削夺了忽必烈的兵权。

三是忽必烈实施汉化的政策,让蒙古贵族们认为忽必烈是忘本。大家都不满意他,都反对他那样做。

也因此,在忽必烈宣布自立为汗以后,蒙古贵族们又在蒙古草原上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大家一致推举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

不过尽管如此,最终忽必烈依然取得了全胜,夺取了蒙古的大汗之位。不被大家看好的忽必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忽必烈先下手为强。

忽必烈回到他的开平王府的时候,阿里不哥一边悄悄准备武力,一边派人前来通知忽必烈回漠北,商量召开忽里台的事情。

忽必烈并没有前往蒙古漠北。他知道,一旦前去,肯定就会被阿里不哥软禁起来,甚至可能性命不保。

不仅如此,忽必烈还抛开了众多的繁文缛节,自己组织人马开忽里台,把自己选为大汗。如此一来,就抢先了一步。让阿里不哥搞的忽里台,落在了后面。所谓“先到为君,后到位寇”,忽必烈就这样抢先树立了君王的形象。

又有军队,又有粮草,又有人才,又有声威。不管阿里不哥有多少人支持,缺了这些,在战场上自然不是忽必烈的对手。

二、忽必烈掌控着兵权。

忽必烈的军队,就是他带领从北向南进攻南宋的那一部分军队,这一部分军队在他的训练下,骁勇善战,在南宋战场上得到极好的锻炼。同时,忽必烈本身经营南方多年,自身还是有很大的军事实力的。

阿里不哥的军队相对来说要少很多,当时留在国内的军队本来就非常少。蒙哥在四川战场上被打死以后,逃到蒙古漠北的军队其实只剩下两万人,而且还是一部分疲弱之兵。

所以在战斗力量上,忽必烈是远远高于阿里不哥的。

三、忽必烈获得旭烈兀支持。

当时蒙古的军队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是蒙哥率领的主力军,一部分是忽必烈率领的从北向南的左翼军,一部分是兀良合台率领的由南向北的右翼军。还有一部分由旭烈兀率领,进攻西亚。

蒙哥的军队最后只有两万人回到漠北归阿里不哥指挥。兀良合台的军队,最后融入到忽必烈手中。剩下的就是旭烈兀的军队,旭烈兀的军队,也左右着整个战场的走势。

然而,在旭烈兀的问题上,忽必烈再一次先下手为强。他派人和旭烈兀联系,对旭烈兀说,如果你支持我,那么我将允许你独立。也就是说,你可以在西亚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

这一点对旭烈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旭烈兀如果支持阿里不哥的话,那么他最多也就是一个王爷。但他如果选择支持忽必烈,那么他就会成为独霸一方的可汗。

更何况阿里不哥还没有找人联系过他,所以他就支持了忽必烈。

忽必烈的势力是绝对占优的,同时他又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就算阿里不哥获得整个草原王爷们的支持,他依然不是忽必烈的对手。

标签: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统一的女真部族国号为大金 为什么后来皇太极要将国号改成大清?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族之后把国号定位大金,努尔哈赤定国号时曾说过:“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所以取国号大金。但后来进军中原的时候皇太极又为什么把国号改成大清?女真人一直居住在东北地区,后分为三部,其中一部最为强大,该部明代时称为建州女真。明朝后期,内有党争倾轧不已,外

  • 刘邦与李渊以极短的时间便统一全国 为什么曹操穷尽一生仅三分天下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刘邦和李渊同样为一代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用时都是非常短,相比之下曹操穷尽一生也只是做到了魏王的地位,那么是曹操的能力不如他们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有人说,这主要是对手不一样。其实,刘邦、李渊、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他们的对手其实都不弱。比如项羽,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比如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也不是泛泛之

  • 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后得知刘备称帝 对蜀汉方向连笑3声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三国时期群雄四起,战乱纷争,当时的曹丕一心想称帝,最终曹丕成功逼迫汉献帝让位,曹丕也成了皇帝,在第二年的时候刘备也建立了的蜀汉,为什么当时刘协知道后朝着蜀汉的方向连笑三声呢?刘协被曹丕逼着禅位后,曹丕在司隶州河内郡给刘协找了一块封地,将山阳郡封给刘协,将刘协封为山阳公,允许刘协在山阳郡建立公国,在封

  • 古代战争中,士兵吃的都是什么食物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

  • 推恩令对于汉朝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推恩令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来说的分家产,原本在推恩令没有发布之前,一家人当中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去继承家业,而其余的儿子就只能干看着,什么也得不到,而推恩令的作用就是在法律上规定了不只是嫡长子才能享有继承权,其余诸子也能享有继承家产的权力。我们知道一块土地分给一个人那还是一块完整的土地,即使几代

  • 庞统的谋略水平怎么样,为何评价那么高?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庞统之所以受到后世怀疑,是因为生前时人对他的评价太高了。而他因为早逝,没有机会证明自己。因此,庞统究竟行还是不行,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世人对他的评价真的非常高。庞德公、司马徽把他和诸葛亮并举,称他两人为“伏龙”“凤雏”。鲁肃赞他:“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赞他:“楚之良

  • 马超为何能被评为五虎将,刘备是如何看待他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要说三国里面哪一方的武将水平最高,那自然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了,刘备戎马半生,他的前半生之所以每次没落的时候,都有人愿意接济,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本事,而是因为他手下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大将。曹操收留刘备就是希望能够任用关羽张飞,袁绍收留刘备也是希望关羽能够来到自己阵营。但是蜀国五虎并不是只有关张二人有万夫

  • 关羽失守荆州,除了自傲外还有哪些原因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世人普遍认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他的骄傲、目光无人才导致他最终的失败。然而,这只是表象,除了骄狂、目光无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关羽的失败呢?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州军攻打樊城,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为了解除樊城被围困的危机,曹操派人拜见孙权,孙权被要求袭击关羽的后方,曹操提出的礼物则是荆州地区。赤壁

  • 甲午海战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源于内部的腐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清王朝一瞬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也摇摇欲坠。在意识到弱国没有外交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改造陆军,组建海军,开展军事教育,进行军事改革,一场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这场陆续持续了30余年的近代军事改革,也有所成果,陆军主力基本上

  • 为什么越南人多地少还能出口水稻给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越南领土不大,还不如云南省面积大,人口却有9千多万,将近一亿。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贫穷国家,竟然没有吃不饱饭的问题,甚至他们还能出口大米到中国,地主家余粮很多啊!其实,这并不稀奇,河南省一个省的小麦产量就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平均下来,河南省的小麦就要供应全国14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