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唐帝国的悲情双子,国难时,被莫须有罪名斩杀

大唐帝国的悲情双子,国难时,被莫须有罪名斩杀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84 更新时间:2024/1/24 22:24:44

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可是在国难的时候,两位大将却被被莫须有罪名斩杀,堪称是大唐帝国的悲情双子。

唐朝建立初始,皇帝贤明仁善,臣子敢于直谏,是他们的共同发展使得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说是万国朝见并不夸张,可处于安稳的环境中,当权者们渐渐忘记了警惕,只顾着自己享乐。

处于乱世的时候,只想着天下太平,可一旦在盛世安逸太久了,便有人起了心思,竟然是想着主动发起战争,这样自己才能在战争中捞得功绩或者油水。镇守边防的许多节度使和藩镇大将不甘于自己如今的地位,所以就挑衅边境敌人,向皇帝谎报军情,好大喜功的李隆基自然不能忍受权威被挑衅,于是下令发动战争,打破了和平的局面。

多次的边境战争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这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战争象征着唐朝开始走向衰落,但这其中也出现了忠臣名将,一直在为唐朝的国势奋斗着,为了政局安稳,大将军们带兵征战四方,可也防不住有大臣在背后向皇帝说尽谗言坏话,大将高仙芝与封常青就是这样被害死的。

高仙芝出生于高句丽(中国东北,不是朝鲜)一个职业军人家庭。姿容俊美,器宇轩昂,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

封常青出生在今天的山西临猗,父母早亡,随外公生活。生活清苦不说,自身条件还差,体瘦眼斜,短腿跛足。雪上加霜的是,外公又触犯唐律,按律充军。

高仙芝少年时跟随父亲到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戍边,听命于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chá)。高仙芝20岁时,父亲高舍鸡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而高仙芝已经因军功封游击将军,与父亲的军衔平级。果然是后生可畏,前途无可限量。

封常青却是以罪犯家属的身份来到安西的,工作是看守城门。好在外公到底是个文化人,工作之余,可以辅导封常青读书写字,幻想知识改变命运。封常青30岁时,外公去世。和城墙外的萧索景致一样,封常青的生活并没有一点点改变的迹象。

封常青大脑中经常闪现也最难磨灭的画面是这样的:30多名衣着华丽的男子,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一名容貌英武的将军,呼啸而来,绝尘而去。没错,这就是安西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

是安于现状做一个只管开门关门的城门小兵,还是像他们那样风风光光过上人模狗样的生活,老大不小的封常青似乎有了自己的选择。

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

在高仙芝的职位还只是个都知兵马使的时候,已经让许多人知道了他的名声,所以有个叫封常清的人来毛遂自荐,希望能够辅佐高仙芝。高仙芝认为有这么个人仰慕自己,也觉得他有几分才能,便将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后来封常清果然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多次的决定性建议也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而此时的唐朝正处于最为鼎盛的时期,吐蕃多次挑衅,唐朝派出军队多次打压,最终彻底剿灭,而后又是将军事战略改为镇压安西地区,即使是吐蕃和东突厥等国联手,也仍然敌不过唐朝军队。

可连年征战多年,没有好好的休养生息,即使是大国也显得有些疲乏了,原先归属唐朝的国家小勃律国竟然也想着趁机作乱,与吐蕃联手占据了安西地区的交通要道,强迫其他臣服唐朝的小国停止朝贡,唐朝统治者虽然无法忍受这样的挑衅,可天高地远,实在无法彻底处置他们。

天宝年间,高仙芝带领军队去攻打小勃律国,作为有着多年征战经验的大将军,高仙芝自然是做好了准备,虽然路途遥远,地势艰险,但仍旧阻止不了大军的步伐,到达目的地后,高仙芝让部队分成三路行进,最终在连云堡会和。

可连云堡的吐蕃守军高达数千,援军也可及时到达,所以高仙芝打算速战速决,一击必胜,让士兵都准备了三天的干粮,马上就会发动攻击,这让吐蕃军队根本没有预料到,所以唐军成功打了个突击,顺利进入城内,收缴战马和军粮,可仍旧是有许多吐蕃士兵逃走了。

此时监军边令诚认为占领连云堡足够了,不需要再追击了,但高仙芝想着是乘胜追击,所以继续带领着军队去追击,再攻一城,等到唐军主力到达后又处死了许多忠心的吐蕃将领。等到吐蕃军队想要来支援的时候,山崖间唯一的藤桥也被切断了,一时不能抵达对岸,他们只能是放弃了盟友小勃律。

这次出征,高仙芝成功地收回了小勃律,也威慑了许多的小国。国势更加稳定后,唐玄宗更是沉溺于声色之中,听信奸臣的话,节度使的势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安禄山率领十万军队攻打长安,边防部队一时难以调回,天子脚下竟是没有军队可守,许多地区选择了投降。

这次战乱彻底让李隆基慌了神,只是让高仙芝带着招募的五万士兵便去镇压叛军,封常清与高仙芝两人商议着放弃此地的守卫,先去潼关与叛军决战,这样才能制止攻势。这样一来他们只能先烧了多余的物资,赶往潼关镇压叛军,果然计划成功了,可唐玄宗却觉得他们放弃了都城,是逃走的行为,又下令让边令诚监督他们。

可边令诚与两人并不交好,他不是想着一同抗敌,而是向皇帝谎报军情,污蔑高仙芝将几百里地让人,又说高仙芝克士兵的军饷,这让玄宗大怒,不查实情,直接下令处死高仙芝,可怜高仙芝根本来不及为自己辩解。

他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便听到了皇上的圣旨,要将封常清斩首,而他自己也被上百名的刀斧手埋伏抓捕,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弃城虽然只是情势所逼,可也同样是有错的,但克扣军饷是他们万万没有做过的,但边令诚只想着杀掉他们,不会让他们解释的,就这样两位大将都被处死。

此时的唐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都具备了,这也为之后唐朝的覆灭打下了根基,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张飞失徐州 关羽失荆州 马谡失街亭 谁的过失对蜀国最为致命?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要说三国里谁屡败屡战,那就非刘备莫属了,他所率领的蜀汉集团前前后后的失败多的数不过来,不过却有三次失败影响到了蜀国的走向,分别是张飞失徐州、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那么,这三人谁的过失对蜀国最为致命?我们先来说说张飞失徐州刘备创业初期,当时刘备当上徐州牧,实力很弱小,各路诸侯争霸不断,天下未定。刘备

  • 三国之中蜀汉大将军姜维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太监黄皓?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其实蜀汉的灭亡宦官黄皓无疑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太监排斥异己,祸乱朝政,值得一说的是在蜀汉后期,姜维曾经建议刘禅除掉黄皓,不过,大将军姜维还是没有斗过黄皓,甚至因为避祸而不敢回到成都,正因为如此,这导致钟会、邓艾的大军进攻蜀汉时,姜维没有办法赶到成都。对于姜维来说,于公元25

  • 揭秘许世友的指挥艺术:犯错后如何巧躲批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许世友作为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将军,在面对上级批评的时候,也会展现出可爱的一面。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集中三个兵团由江苏北上,进犯山东沂蒙山区,寻歼华东野战军主力。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各纵队避敌锋芒,大胆插进沂蒙山区。这一带

  • 民国时期的北上广生活:物价偏高房价非常便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民国时期距离我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那个新旧社会更替的特殊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人义士,他们才华横溢,为新中国的未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那一时期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民国时,即使是北京区位最好的普通瓦房,均价也只有1345元/平方米,是今日北京同地段房价的几十分之一。鲁迅在北京买过

  • 唐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 开始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林甫如何一步步扳倒张九龄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罢免了宰相张九龄,在张九龄被罢免之后,李林甫开始长期担任唐玄宗朝宰相。从地位上来说,张九龄是先进的,李林甫是后进的。李林甫如何一步步扳倒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因为就在这一年十一月,张九龄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他的相位,不久即为李林甫取代。按理说,相位的更迭本属正常

  • 最抠门的好皇帝刘秀,为省点小钱,却把祖宗基业都送了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过于保守和过于激进都是不好的,过于激进会葬送已经取得的大好优势,而过于保守则会让机会白白流失,下面这位皇帝,就是因为过于保守,错失了让自己更加壮大的机会,也给子孙后代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要说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最有文化、最会用人的皇帝是谁,毛主席回答说:非光武帝刘秀莫属。可是在开国皇帝中,光武帝刘秀在

  • 被孙中山称“中华第一奇人”的民国大佬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他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他就是民国第一传奇人物——张静江。1877年9月19日,张静江在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镇呱呱落地。1906年3月,张静江乘上从法国东归的轮船,而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后绕道前往日本,也登上了这条船。由于张

  • 战国初期 楚悼王启用吴起变法 助力楚国崛起 与商鞅变法相比 吴起变法为什么会走向夭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公元前386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被“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

  •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破坏东方六国的合纵联盟 最终一统天下 燕国也曾推行远交近攻策略 为什么燕国和秦国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任用范雎为相,并积极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同样远交近攻,燕国与秦国结果为何大不相同?我们都知道秦国是战国时代最大的胜利者,是战国末年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诸侯大国

  • 四阿哥呈上这些图,康熙龙颜大悦,认为他没有夺权野心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百谷遗嘉种,先农著懋功。春惊二月入,香浸一泾中。种穄他时卖筠笼此日同。多去祠父老,占候识年丰。——浸种(每张图中都有一个象征四阿哥的人物,大家仔细分辨)原湿春光转,节落暖气移。青鸠呼雨急,黄犊驾犁初。畋收人无逸,耕耘事敬谏。关心课东作,扶筞历于墟。——耕农务村看急,春畦水欲平。烟笼高柳暗,风入竝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