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唐王朝强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唐王朝强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67 更新时间:2023/12/11 15:32:50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李世民说过这样一段话:然则行军用兵,皆亿兆所见,岂虚言哉!及端拱岩廊,定策帷扆,身处九重之内,谋决万里之外。北殄匈奴种落,有若摧枯;西灭吐谷浑、高昌,易於拾芥。包绝漠而为苑,跨流沙而为池。黄帝不服之人,不臣之域,并皆委质奉贡,归风顺轨,崇威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闻也。”

大致是这个意思:我李世民打仗的本事,全天下都看的见,难道还要瞎说吗!我大唐身处中央,什么匈奴突厥,什么吐谷浑高昌百济,都是渣渣!大漠是我的后花园,流沙是我的小池塘,在黄帝面前不服的人,不听唐尧话的人,在我李世民的时代,全部都给我乖乖奉朝纳供。我李世民的仁慈之心,天下都是知道的。

要知道,古人都是要脸面的,李世民能说这么天花乱坠,那他十有八九是做成了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想象一下:唐朝派使节出使某个国家,诶,使节被扣了或者被杀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让将领带着三千精锐给使节报仇,横扫当地。就算你当地有几万士兵,照样能把你打的满地找牙。事后把某国统治者带到“长安国际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审完在皇帝面前跳个舞唱个歌,随便表演下当地绝技,表示心服口服。

唐朝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候,但是,唐朝令人骄傲的地方是,唐朝是中国影响力最强的时候,他就如今天的美国,甚至有之过而无不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撼动,它雍容华美的大气、海纳百川的胸怀、礼尚往来的文明和从容不迫的自信。熙熙攘攘的长安,各国商贾名流你来我往,络绎不绝;丝绸之路的驼铃,伴着商队的风尘仆仆,清脆而悠扬。

远方的海面,各色商船浩浩荡荡,泉州、福建的港口,壮丽而繁忙。北灭突厥,西平三十六国,东侵高丽,南定百越,四方臣服,“天可汗”即出;礼尚往来,海纳百川,各国遣唐使竞相来仿,礼仪之邦声明远播。东瀛的奈良,高丽的汉城,对长安从文化到建筑,争相钦慕,影响流传至今。大唐盛世,实至名归。

为何唐朝如此强大?

第一:唐朝建立在隋的统一基础之上。

历经晋末大乱,五胡十六国之后近300年,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灭陈,重新统一中国。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23年,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了南方陈国,统一了已经分裂几百年的中国,使中国再度成为大一统王朝,并屡次击破突厥,吐谷浑等边疆少数民族,本人被尊为"圣人可汗"。其子杨广更是东击高句丽、契丹,北讨突厥,西攻灭吐谷浑,大大削弱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力量,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为唐朝的强大赢得了时间。杨坚改变了兵农分离情况,推行府兵制,也就是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若有战事发生,则由朝廷另派将领召集各地的府兵出征的制度,不仅免除了国家养兵耗费之巨,更让这些士兵在农闲时参加社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节约了资源。

政治上杨坚废除了汉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基础。地方上简化机构,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其次,杨坚制定了科举制度,他即位后,选官问才不问门第出生。并且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举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科举制度的诞生,顺应了寒门子弟在政治上的需求,促进了上下阶层的流动,缓和了阶级矛盾,获得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阶级衷心拥戴,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阶级的效率,使中央集权专制帝国更加稳固。

经济上杨坚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对户口进行全国性普查,推行输籍法,增加了国家税收,改善了经济。在全国推行均田制,打击了士族豪强,使中下层农民获益。杨坚还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文化上推行全面汉化,北朝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胡化。汉人杨坚建立隋朝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严令推行汉化,令胡汉通婚,胡人改汉姓,遵汉俗。

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杨坚还于洛阳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各地运来的粮食,修建广通渠,以便利关中漕运。其子杨广更修建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形成了自秦汉以来真正的南北一体,运河两岸的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史载大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破除了千年的自然隔阂,有力的促进了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和文化上交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除此之外,杨坚还修建长安大兴皇城,大兴城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规模达到了汉长安城的2.4倍,后世明北京城的1.4倍,以此奠定了唐朝建都关中三百年的基业。

《剑桥中国隋唐史》曾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兴建了遍布全国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粮食。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几千万匹。杨坚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甚至于到了唐朝还未用完。

第二:气候原因。

记得曾经有科学家用气候学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得出气候与古代朝代的兴替有着很明显关系的结论。例如,根据史料西晋末年正是一个小冰河时期,气候寒冷异常,许多少数民族为了生存纷纷南下中原,使中原进入“五胡乱华”“南北朝”等几百年的战乱、分裂时期。相反,如果当时平均气温较高的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都能获得较多的生存空间和物质,中原就会出现盛世王朝。

而通过历史记载就可以发现,唐朝统治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下霜下雪的年数都不多,冬天无雪的年份竟达到了19次之多,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湿润温暖期。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不仅有大片原产于南方的竹林生长,还盛产柑橘等南方作物,洛河、渭河基本上很少结冰,四川等地竟还有荔枝分布。随着气候变得温暖,中原王朝传统的农牧业界线逐渐北移,全国粮食产量增加,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粮价低贱的特殊现象。大批移民和军士北上垦边,这使唐朝的边镇有了当地偏离的给养支持,军事防御更稳固,北方游牧民族也不敢轻易南下。

第三:武器精良。

在历经了五胡十六国数百年的战争洗礼、以及各民族文化、科技的交融之后,唐朝时期的金属冶炼技艺和武器装备的优良已经远超魏晋时期。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唐朝的甲制共有13种,其中明光铠、光要铠、细鳞铠、山文铠、乌锤铠和锁子甲都是铁甲,防御力惊人。据史料《唐六典》,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

武器上有著名的唐横刀、陌刀、还有种类繁多的长刀、长槍、弓弩、等数十种,横刀是唐军近身肉搏的武器,刀身窄而略弯,有利于劈砍,是后来日本刀的始祖。陌刀是唐军近战利器,为长柄两面开刃,长约三米多,类似二郎神所使得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巨大,可硬悍敌军骑兵部队。骑兵分重骑兵和轻骑兵,通常配备的马槊,横刀。且重骑兵身披重甲,在平原上作战丝毫不逊于突厥骑兵。唐初实行马政,马匹不仅数量很多,而且质量上乘,还有不少西域良种,为唐军与周边草原民族的战争提供了优质后勤保障。

第四:对于武将的信任和节度使制度的诞生。

唐朝文武并重,不像后世那样重文轻武,对统兵的武将给予相当的自主权利,并推行节度使制度,使武将成为一方军镇。因唐所防御或进攻的对手大多是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在战争中,他们往往投入的是成千上万长于骑射的骑兵部队,来去风驰电掣,进退自如,有点类似游击战。要想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占据主动,就需要有庞大而且指挥灵活、快速反应的边防军队。

由于战争形势变化,节度使制度就广泛推行开来,这些驻守边境的节度使从皇帝那里得到军事专制的权利,边镇将领的防区和权利因此得到进一步扩大,逐步成为人数众多、防御范围广、能统一调动、灵活性较强的职业军队,这些节度使成为了唐朝对外征战和防御的重要依仗。

第五: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依靠唐帝国的强大力量和开放包容的民族和军事政策,在唐朝周边扶植了许多亲唐势力并设置了许多都护府,也就是用都护府的驻军来监视和驻守个边疆地区,并且扶持一些亲近唐朝的少数民族来打击其他部族,在作战中往往除了唐军部队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部队与唐军并肩作战。简而言之就是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就靠着这种实力平衡的政策来确保唐朝边防的安稳。

之后若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相信这种平衡还会一直持续。而母亲是鲜卑族的唐太宗心胸宽广,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后被各族称为“天可汗”。并且放任各族人进入唐朝军队服役,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加强的民族融合。在这种融合开放的心态下,所有人不分民族都以身为大唐人为荣,遵循大唐的价值观,保卫大唐那自然是心安理得,这样下来自然消除了民族隔阂,多交了朋友,孤立了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彻的四任皇后,没有一个得到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中国历史上汉朝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明君,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但是他却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他的先后四任皇后,无一人得到善终。第一位皇后,陈阿娇。她是长公主刘嫖的女儿,童话故事“金屋藏娇”的女主人公。陈阿娇一家对于刘彻登上皇位有着很大的功劳,她能成为皇后就是因为这个,丢掉

  • 皇帝禁军之羽林军和御林军他们之间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看过宫廷剧的我们都知道,在皇宫里有一直都有一支军队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他们称之为羽林军和御林军。那你知道其实他们的关系吗?我们千万不要被搞糊涂了。羽林军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他们既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又担任皇家仪仗的任务,在整个皇城的警戒系统中是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号称是一支很古老

  • 高梁河之战宋太宗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高粱河之战是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公元979年),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

  • 奇人韦鼎,预测了陈霸先称王,杨坚当皇帝,陈叔宝亡国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奇人奇事,例如袁天罡的推背图预测了唐朝的命运,甚至到近代战争,可是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外,更多的是名声不显的,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奇人韦鼎,预测了陈霸先称王,杨坚当皇帝,陈叔宝亡国。说起来,韦鼎的出身可谓显贵,父亲是南梁名将韦睿。据史料记载,韦鼎年少之时就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曾被祖父夸奖

  • 晋国“不败战神”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劲旅,却故意战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位“不败战神”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劲旅,作用远在孙武之上,最后却故意战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名将就是春秋时期战神先轸(zhěn)!先轸,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

  • 白素贞只是个蛇妖 但假扮观音的时候观音却没有出手这是为什么?只因白素贞的背景太过于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白蛇传中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但这其中并没有过多的提起白素贞的背景,只是说是青城山下的一条蛇修炼了千年才化为人形,那么,白素贞的身世真的这么简单吗?还有什么记载吗?白素贞是一条修行了上千年的蛇妖,因得到黎山老母和观音菩萨的指点而化为人形。后来,白素贞在报恩途中悬壶济世,屡次救苏杭一带的

  • 南陈相术大师,预言国运,料事如神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不缺算命大师,看相大师,如著名的袁天罡,李淳风,诸葛亮、刘伯温等,但是除了他们还有许多没有他们名声显赫的,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南陈相术大师,他预言国运,料事如神。他就是南北朝至隋朝年间的神人——韦鼎。韦鼎,京兆杜陵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人。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对历史、阴阳、方术方面

  • 三国时期名将:吕蒙如何从一个从小兵到大都督?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能人文士众多的一个年代,而吴国最著名的名将非吕蒙莫属了,他是如何从一个从小兵到大都督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分析一下。从小兵中脱颖而出起初吕蒙只是一个小兵,跟着姐夫做事的无名小卒,虽然是在孙策的手下,但他还未露出锋芒,所以并未得到重用,不过即使是这段无名日子,也定然是为他以后的传奇经

  • 历史上是否有吴用这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这人

    历史上没有吴用这个人,吴用是古典名着《水浒传》中人物。吴用,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

  • 周玄素巧言避祸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避祸

    周玄素巧言避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