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不曾三顾茅庐 诸葛亮毛遂自荐先吃闭门羹

刘备不曾三顾茅庐 诸葛亮毛遂自荐先吃闭门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50 更新时间:2024/1/15 12:27:02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说刘备刘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葛亮决不罢休。

不过在比这两本书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

据《魏略》之中记载: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以后,荆州成为众矢之的,直接面临曹操、孙权两方面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则缺乏应对之策。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此时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关注。

这时的诸葛亮在隆中闷了快10年了,学成了一身本事,“八阵图”也大功告成,眼看自己已经是奔30的人了,是该施展自己本事的时候了。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诸葛亮决定亲赴樊城会会刘备。

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在会客。刘备见诸葛亮非常年轻,又素不相识,也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将他晾在一边。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的时候,刘备还是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髦牛尾编织饰物。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编织而已。”这才把刘备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把诸葛亮留为己用。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

《魏略》一书与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均提到了与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这里,我们来完全复原一下毛遂自荐——

当时,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分析天下大势: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平定了中原,势必要将荆州作为他的下一个进攻目标。而江东孙权,这几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也虎视眈眈将目光转移到了荆襄八郡。可以说,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孙权这两方面的威胁。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荆州的战事一触即发,荆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结束了。

司马徽说,刘玄德这时来到荆州,肯定是有所图谋。刘玄德与刘景升都是大汉贵胄,刘玄德眼下没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刘景升给他一个安身之处,同时,也在观时待变。

诸葛亮问:“刘备与刘表相比,论才学是在刘表之上,还是旗鼓相当?”

司马徽笑道:“刘表当年也曾是洛阳‘八俊’才子,才学当在刘备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权势更不是刘备可同日而语的。然而刘表不习军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撑荆州局面,其子刘琮又劣,势必一事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

“那刘备呢?”诸葛亮催促老师讲下去。

“刘备这个人,看似平庸,无什么才学,据说成名之前不过是织席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无不对其刮目相看。刘备天生就有一种作为领袖的气质,他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是能够让有本领的人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听从他的调遣,受他的驱使,为他而去拼命。就说他手下的几员战将,比如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盖世英豪,对刘备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刘备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辅佐,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可这些年来,刘备纵横天下,东奔西杀,何以没有多大成就,成为一方霸主呢?”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他身边没有能够给他出奇谋划良策之人,为他调度使用将领之干才。刘备本身的学识和能力如果让他直接指挥三军,调度千军万马,即使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长。但他善于相人,且善于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如果你愿意辅佐刘备,或许能够得到一个施展你平生所学的机会,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创造千秋伟业的的机会,你何不去试一试呢?”

诸葛亮对刘备这个人虽然有所耳闻,却从没有引起注意。毕竟没有机会接触,也不知道这人有多么大的潜质。诸葛亮便想去实地见一见这个人,他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古训。就像刘表吧,公众的口碑不错,却让自己感到并不适合自己,并不是自己能够依靠的人。他要看一看刘备对他这个青年人的态度,要看一看刘备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讲的具有领袖的气质,还是徒有虚名,打着皇叔招牌的江湖骗子。

司马徽说:“你若打算见一见刘玄德,那么事不宜迟。据我所知,刘备现在驻扎在樊城。军队行踪扑朔迷离,今天在樊城,明日说不准拔寨转移了。”

诸葛亮对老师说:“我今晚就奔樊城。”

刘备有个习惯,不论是在哪里驻扎,总要拜访一下当地名流,安抚当地商贾百姓,接待各路人士来访。如今在樊城刚刚安民已毕,不免鞍马劳顿,身体有些疲乏,本想到寝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来访,便又强打精神,出面接待。

这位客人祖上为河北涿州,以贩卖牲畜为营生,经常来往于凉州与中原乃至塞外,自称与刘备同乡。

刘备久别家乡,很想了解家乡的一些情况。两人谈兴正浓时,忽报有客人来访,刘备随口说道:“一个不少,两个不多,凡是来访的客人尽请到客房来吧!”说罢,站起来,走进房门迎接客人。

来客是位年轻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进门就是深深一长揖。刘备连忙执手回礼,对来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余,浓眉亮眼,鼻直口端,仪表堂堂,看年纪虽然显得老成,却也超不过30岁年纪,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氏名谁……不禁问道:“恕刘备眼拙,阁下与刘备在何处有过交往?”

“在下与将军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来访,不速之客,还望恕冒昧唐突。”

“哦,请稍坐片刻,我房中还有客人……”

诸葛亮连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这里等候。”

刘备朝孔明点点头,心想:这个年轻人找我能有什么事情?该不是想见一见刘备是不是双耳垂肩,两手过膝的模样吧?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无聊之人跑来一睹刘备的容颜。想到这里,他便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到里面房中,与涿州老乡继续攀谈起来。

诸葛亮是天亮时赶到樊城的。他向行人打听刘玄德的队伍,得知还在樊城驻扎。便在路边的一家小店停住脚,吃了一点东西,休整了一番,看一看日上三竿,便寻到刘备的大营。

诸葛亮对刘备的第一印象不错,为人谦和,却又不失皇叔风度。既然已经有客人在堂上,要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毫无怨言,坐在客堂的一隅,默想着将如何与刘备交谈。

刘备对一个青年的唐突来访,虽然不大介意,但对来人却也不很重视,他猜想,这个年轻人,看其谨言慎行的样子,该不是有什么事情求于我吧?要不然则是想来我的帐下谋个差使干干。

涿州的老乡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刘备也不挽留,送至大门之外。转身回到房中,随手拿起来客送与他的凉州牦牛尾摆弄起来。老乡的到来让他回想起在家乡的日子,不由地将手中的牛尾像编苇席一样编织起来,全然忘记了客堂里还在等待的年轻人。

被冷落的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言道:“我以为将军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没想到却是只知道编织。”说罢,起身告辞。刘备这才意识到慢待了这位年轻的客人,连忙放下手中的牦牛尾起身挽留,询问诸葛亮找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我是为荆州的安危而来。”

刘备闻言,心说好大的口气,口中却说:“哦,那你为什么不去找荆州牧刘景升?我不过是荆州牧手下的一个将士。”

诸葛亮此时已经放弃了来时所准备的一番言论,随口应付一句:“我原是想与将军谈治军理国的方略。现在已经不想谈什么了。”

刘备暗想,现在的年轻人目空一切,志大才疏,小小年纪居然要与我谈什么治军方略,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转念一想,萍水相逢,人家既然来了,也是看得起你,总不能不与之聊上几句吧?

为了表现自己的雍容大度,刘备劝孔明坐下,心想:“我不妨考一考他,让他知道什么是治军理国方略。”于是,以对待朋友的态度对诸葛亮说:“刘备以为治国治军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两条,一是以德安民,教化百姓;一是依法执政,刑罚昭示。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诸葛亮有备而来,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将军说的不错,只是二者不能孤立运用。大凡治国者纯德治,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纯用刑不教,而谓之虐;只有儒法合一,先礼后兵,教之以德,严之以刑,才能上下有节,左右有序。”

诸葛亮见刘备在听,就继续讲道:“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

刘备听到此处,便有了一些兴趣,心说:这小伙子肚子里还有点货色,看来是有备而来。就继续发问:“你认为为政之道主要应当做些什么?”

诸葛亮回答:“我认为,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术士,则为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大凡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

诸葛亮虽然回答刘备的问话,但他从刘备的眼色里看出刘备有点心不在焉,因而将话头停住了。他已经不打算在这里多耽搁,即起身告辞。刘备这时觉得,这个年轻人还真有一点才学,便有挽留之意,正犹豫间,看诸葛亮去意已定,也就作罢。

故事讲到这,毛遂自荐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只不过诸葛亮这次的毛遂自荐是失败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柴进是个如何的人 柴进为什么坐不上是梁山泊主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柴进,小说《水浒传》中的108将之一,沧州横海郡人。祖籍为晋州平阳郡洪洞柴家垣,相传是唐朝霍国公柴绍的后裔。直到唐末,柴荣即周世宗的祖父柴仳,举家迁移到邢州尧山柴家庄。随后柴荣第五子曹王柴熙让又回到自己的封地,沧州横海郡。因此,总的说下来,柴进是属于曹王柴熙让的这一脉。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大家都熟知的

  • 考古发现千年无头尸骨 身份为被斩首的海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发现的51具年轻男性赤身无头尸骨的身份已经得到证实,他们是被斩首的海盗。遭斩首的尸骨——头骨堆在一边——是2009年6月在一个有着1000年历史的死刑坑内发现的。死刑坑就位于小镇韦茅斯南部海滨附近。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这些年轻男子生活在公元910年至公元1030年之间

  • 考古新发现:千年死坑惊现51具无头尸骨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导读: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发现的51具年轻男性赤身无头尸骨的身份已经得到证实,他们是被斩首的海盗。遭斩首的尸骨——头骨堆在一边——是2009年6月在一个有着1000年历史的死刑坑内发现的。死刑坑就位于小镇韦茅斯南部海滨附近。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这些年轻男子生活在公元910年至公元1030

  • 探究朱允炆明知朱棣有反心为什么不杀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众所周知,靖难之役是明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事件彻底改变了朱允炆和朱棣这对叔侄的命运,朱允炆下落不明,失去皇帝宝座,而朱棣却登上了原本属于侄子的皇位,并且成为明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那么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朱允炆不先下手为强,杀了朱棣呢,这其中有三个原因。朱棣一是不想杀。朱允炆其实根本不想杀了朱

  • 浪漫诗人屈原之死或许不是自杀而是情杀?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屈原是我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把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 历史上秦始皇一直没有立皇后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中,帝王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那就是立皇后和立太子。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制度是立后制与储君制。古代皇帝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子,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帝王的正妻为皇后,肩负“母仪全国”的神圣使命。迸代封建皇帝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帝王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

  • 历史上这四个名人突然消失 至今去向成谜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最近看盗墓小说有点入迷,里面不仅提到了盗墓,还有一个描写蛮吸引人,就是讲人在多重空间里可以凭借某些物体突然消失,瞬间平移到另一个空间里。怎么样,也还有点意思吧?虽然,小说不见得真实,有虚假的成分,但却也并不是完全虚假,有时候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是由历史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形成的。那篇小说中人突然消失的场

  • 明朝万历三大征的费用支出究竟有多高?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明朝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帝年间,大明王朝史上轰动一时,是受千万众人瞩目的大事。万历三大征前后绵延了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朝万历三大征是明王朝在西南、西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是明王朝军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万历三大征配图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宁夏之役

  • 刘邦被困的白登之围时双方的首领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白登之围是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一次事件,那么白登之围背景是什么呢?白登之围画像白登之围背景是这样的:汉朝初期的匈奴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匈奴以游牧为主,在水草丰富的地方居住。秦汉时期,匈奴的冒顿单于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成为了匈奴的新任单于,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从此

  • 隋唐英雄罗成为什么落得个万箭穿身而亡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谈到历史上有没有罗成这个话题,想必就很受争议了,肯定有人会说历史上是有罗成的,当然也有人会说历史上是没有罗成的。罗成图片罗成这个角色是隋唐演义中的一位大将领,他有超乎想象的本领和技能,可以称为常胜将军,那么肯定就会有人质疑了,真的有这么厉害的人物存在,还是其中有虚构的成分,其实不难知道,想要确定历史